D0I:10.13374/j.is8n1001-053x.2006.05.027 第28卷第5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8 No.5 2006年5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ljing May 2006 ECAP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杜忠泽)曹小芳)符寒光2)王经涛1) 赵西成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西安7100552)清华大学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采用每道次挤压后样品旋转90'进入下一道次且旋转方向不变方式(Bc)的等径弯曲通道 变形(ECAP)工艺制备亚微晶Q235翻,并研究了4个面不同的组织演化.研究表明,ECAP变形 Q235钢的组织随变形道次的增加而细化,其中第1道次的细化程度最大.4个面的形貌也不同:S 面以位错胞为主:R面在第2道次出现变形带交叉现象:而T面2道次就有近似的等轴胞出现,4 道次出现了晶界很清楚的等轴晶,尺寸为0.25m左右:L面4道次后也有等轴晶出现,但晶界没 有T面4道次的晶界清楚.8道次后所有的面都已经演化成晶界清晰的等轴晶,尺寸为0.2m左 右.采用ECAP变形可以获得亚微晶Q235钢. 关键词ECAP;低碳钢;铁素体;晶粒细化 分类号TG376.3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法是1981年由前 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0.15;Si,0.17;Mn, 苏联科学家Segal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变形方 0.52;P,0.019;S,0.021;Cr,0.10;Ni,0.10;Cu, 法),到目前有日本、韩国、美国的诸多材料工作 0.10 者也在进行此方法的研究[2-5],ECAP变形方式 首先将实验材料切割成ECAP变形试样,试 主要有4种[3-5]:方式A一试样每道次通过模具 样尺寸为15mm×15mm×60mm,然后对试样进 后的方位不改变;方式Bc一试样挤压1道次后, 行Bc方式的ECAP室温变形1~8道次.试样的 重复挤压时将试样沿轴线顺时针方向旋转90°进 ECAP变形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中=90°的ECAP 入模具;方式Ba一试样每道次通过模具后沿轴线 变形模具上进行,挤压力300~400kN.通过内部 顺时针旋转90°和逆时针旋转90°交替进行;方式 夹角为90°的模具变形1道次后的真应变约为 C一试样每道次通过模具后沿轴线逆时针旋转 1.15,n道次变形后的真应变约为1.15n.以前 90°.本课题组之前分别对Q235钢、7475铝合金 文献中所定义的观察面多为T面和L面,本实验 和钛铝合金进行了C方式下的ECAP变形实验. 还定义另外两个观察面,即S面和R面.选取这 其中Q235钢和7475铝合金成功实现了亚微晶 两个观察面的目的是:第一,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 组织的制备,室温下晶粒尺寸分别为0.1~0,2 有人观察过这两个面的组织演变;第二,S面是 um6和0.4~0.6um].ECAP变形可以有效地 ECAP变形的剪切面,观察此面上组织的变化规 将块状材料的晶粒细化至~1μm以下,制备出亚 律更有利于进一步研究ECAP变形机理.R面垂 微晶材料(<~1μum).关于低碳钢采用Bc方式 直于S面,是为了观察试样在选用Bc变形方式 的ECAP变形时其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较少.为 中,由于试样在相邻道次之间旋转90°,可能对组 了推广ECAP变形工艺在低碳钢组织细化方面的 织产生与其他变形方式所不同的变形特点.图1 应用,开展低碳钢ECAP变形时其组织的变化规 定义了挤压试样上的观察面.显微组织观察的试 律研究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1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是首钢生产的Q235热轧材,其化 收稿日期:20050302修回日期:200504-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9974018)和陕西省自然科学 图】实验试样的切割方法 基金(No.2003E121) 作者简介:杜忠泽(1968一),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Fig.1 Cutting method of a testing sample
第 卷 第 期 ‘ 年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杜 忠泽 曹小 芳 符寒光 王 经 涛 ‘ 赵 西 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 西安 清华大学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 京 摘 要 采用每道次挤压后样品旋转 ’ 进入 下一道次且旋转方 向不变方式 。 的等径弯曲通 道 变形 工艺制备亚微晶 钢 , 并研 究 了 个面 不 同 的组 织 演 化 研 究表 明 , 变形 钢 的组织 随变形道次的增加而 细化 , 其中第 道 次的细化程度最大 个面 的形貌也 不同 面 以 位错胞为主 面在第 道次出现变形带交叉 现 象 而 面 道 次就有近 似 的等轴 胞出现 , 道 次出现 了晶界很清楚的等轴晶 , 尺 寸为 拜 左 右 面 道 次后 也有等轴晶出现 , 但晶界 没 有 面 道 次的晶界清楚 道次后 所有的面都已经演化成晶界清晰的等轴晶 , 尺 寸为 拜 左 右 采用 变形可以 获得亚微晶 印 钢 关祖词 低碳钢 铁素体 晶粒细化 分类号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法是 年 由前 苏联 科 学 家 提 出 的 一 种 独 特 的 变 形 方 法川 , 到 目前有 日本 、 韩 国 、 美 国 的诸多材料工 作 者也 在进 行此 方 法 的研 究 「一 〕 变 形 方 式 主要 有 种〔 一 〕 方 式 一试 样 每道 次通 过 模具 后 的方 位不 改 变 方 式 一试 样挤 压 道 次后 , 重复挤压时将试 样 沿 轴线顺 时针方 向旋转 进 入模具 方式 一试样每道 次通 过 模具 后 沿轴线 顺时针旋转 ’ 和逆 时针旋转 交替进 行 方式 一试样 每道 次通 过 模具 后 沿 轴 线逆 时针旋 转 本课题组之 前分别对 钢 、 铝 合金 和 钦铝 合金进行 了 方式 下的 变形 实验 其中 钢和 铝 合金成功 实现 了亚 微 晶 组织 的制 备 , 室 温 下 晶 粒 尺 寸 分 别 为 一 。 和 一 ’ 变形 可 以 有效地 将块状材料的晶粒细 化至 一 拌 以下 , 制备出亚 微晶材料 一 拌 关 于 低碳 钢 采用 。 方 式 的 变形 时其组织 的变化规律研 究较少 为 了推广 变形工艺在低碳钢组织细化方面 的 应用 , 开展 低碳钢 变形 时其组 织 的变化规 律研 究将是 非常有意 义 的 学成分 质量分 数 , 为 , , · , , , , , , 首先将实验 材料切 割 成 变形试 样 , 试 样尺寸为 , 然后 对试 样进 行 。 方式的 室温变形 一 道 次 试 样 的 变形在课题组 自行设 计的 笋 的 变形模具上进行 , 挤压力 一 通 过 内部 夹角为 。 的模具 变形 道 次 后 的真 应 变 约 为 , 道 次变形 后 的真应 变约 为 以 前 文献中所定义的观察面 多为 面和 面 , 本实验 还 定义另外两个观 察面 , 即 面 和 面 选 取 这 两个观察面 的 目的是 第一 , 在 已有的文献中还 没 有人 观 察过 这 两 个 面 的组 织 演变 第二 , 面 是 变形 的剪切面 , 观 察此 面 上 组 织 的变 化规 律更有利于进一步研究 变形机理 面 垂 直于 面 , 是 为 了观 察试 样 在选 用 。 变 形 方 式 中 , 由于试样在相邻道 次之 间旋转 ’ , 可能对 组 织产 生与其他变形方式所不 同的变形 特点 图 定义 了挤压试样上 的观察面 显 微组 织观 察的试 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是 首 钢 生 产 的 热 轧 材 , 其 化 收稿 日期 一 习 修回 期 习 一 荃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和陕西 省 自然科学 基金 作者简介 杜忠泽 一 , 男 ,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图 实验试样的切创方法 川雌 斌州加闭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2006.05.027
Vol.28 No.5 杜忠泽等:ECAP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431· 样用电火花按照图2所示进行切割,试样厚度 子显微镜下观察 0.3mm,试样减薄处理后,在JCM-200CX透射电 R面 S面 L面 围2试样的观熹面和方向 Flg.2 Observed surfaces and directions of a sample 2.3ECAP变形后透射电镜组织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ECAP变形1道次后的透射电镜组织 2.1Q235钢热轧组织 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实验用钢ECAP变形 Q235热轧组织由铁素体加珠光体组成,铁 1道次后T面的先共析铁素体由大量板带状结构 素体晶粒均匀,晶界清晰,形貌接近于等轴晶,其 组成,如图4(a)所示,并且有着明显的方向性,与 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5m.珠光体不连续的分布 图2中规定的x方向一致,ECAP变形后的晶粒 在铁素体晶界上,其内部组织呈片层状分布.热 内表现为带状组织,典型的板带尺寸约为2um 轧组织中的相组成物为a+Fe3C.根据Fe-C平 长,0.3~0.4μm宽.这进一步表明强烈的塑性变 衡相图计算其组织组成物,先共析铁素体占 形导致了先共析铁素体晶粒的破碎.实验用钢 80.5%,珠光体占19.5%,相组成物中,a相占 ECAP变形1道次后典型组织的选区衍射谱如图 97.8%,Fe3C相占2.2% 4(b)所示,其斑点基体为铁素体的衍射斑点.这 2.2ECAP变形后各面晶粒度的变化 表明所示的典型组织中板带组织的边界为小角度 用直线截距法测量等轴组织的直径或板条状 晶界,因为1道次的变形不足以形成大角度晶界. 组织的宽度.ECAP变形8道次后各个面的晶粒 ECAP1道次后L面的组织形貌如图5(a)所 度大小和变形道次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 示.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组织有非常明显的方向 以看出,4个面晶粒度变化的总趋势都是随着变 性,而且方向不一致,有的与图2中规定的x方 形道次的增加晶粒减小,只是各个道次减小的程 向一致,也有的与x方向成一定角度(大约为 度不一样.第1道次细化的程度最大,从热轧态 45),但都是片层状的组织,片层有薄有厚.由于 片层方向不一样,所以其内部晶粒的取向不一致, 的25μm细化到0.5um左右.8道次后,S面晶 这一点也可由其选区的衍射斑点图5(b,c)看出. 粒的尺寸为0.2~0.25m,其他三个面小于0.2 左边细的片层状晶粒通过电子衍射花样的标 um. 0.5 定[8],取向为[110],而中间斜板条状是沿[21 1]取向的,这与形貌图中板条状组织的方向是一 0.4 R 致.而且在1道次的L面还发现了有启动两个滑 且0.3 移系共同作用的现象,这可由图5(d)的组织形貌 看出.两次滑移后留下的形貌呈现很多的平行四 边形.衍射斑点有被拉长的现象,说明晶粒由于 滑移系的启动,滑移的方向不同,而产生了畸变. 00十2寸456789 S面为45的剪切面.ECAP变形1道次后的 变形道次 S面组织如图6(a)所示,有位错胞形成,胞内可以 图3各个面晶粒尺寸与挤压变形道次的关系 看到明显的位错线,大的晶粒沿晶界开始破碎形 Fig.3 Relations between crystal grain dimension and pressing 成了大的位错胞,选区衍射如图6(b)所示. deforming pass
。 杜忠泽等 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样用 电火 花 按 照 图 所 示 进 行 切 割 , 试 样 厚 度 , 试样减薄处理后 , 在 一 透射 电 子显微镜下观察 图 忍 饭犯曰记 试样的现鑫面和方向 韶 实验结果与分析 · 钢热轧组织 热轧组 织 由铁 素体加 珠 光 体组 成 铁 素体 晶粒 均 匀 , 晶 界清晰 , 形 貌接近 于 等轴 晶 , 其 平均晶粒尺 寸约 为 拜 珠光 体 不连 续的分布 在铁 素体 晶 界上 , 其 内部组 织 呈 片层 状分 布 热 轧组织 中的相组 成物 为 根据 一 平 衡相 图 计 算 其 组 织 组 成 物 , 先 共 析 铁 素 体 占 , 珠 光 体 占 相 组 成 物 中 , 相 占 , 相 占 · 变形后各 面 晶粒度的变化 用直线截距法测量等轴组织 的直径或板条状 组织 的宽度 变形 道 次后 各个面 的晶粒 度大小和变形道 次的关 系如图 所示 从 图中可 以看 出 , 个 面 晶粒度 变 化的总 趋 势都是 随 着变 形道 次 的增加 晶粒 减 小 , 只是 各个 道 次减小 的程 度不 一 样 第 道 次细 化 的程 度 最大 , 从 热 轧 态 的 拌 细 化到 拌 左 右 道 次后 , 面 晶 粒的尺 寸为 一 拌 , 其 他三 个 面 小于 拼 · 广 门动尸 变形道次 图 各个面 晶粒尺寸与挤压变形道次的关系 · 口 时 川 组 变形后透射电镜组织 变形 道 次后 的透 射电镜组织 透 射 电镜下可以观察到 实验用钢 变形 道次后 面 的先共析铁 素体 由大量板带状结构 组成 , 如 图 所示 , 并 且 有着 明显 的方 向性 , 与 图 中规 定的 方 向一致 变形 后 的晶粒 内表现 为带 状 组 织 , 典 型 的板 带 尺 寸 约 为 拌 长 , 一 拜 宽 这进 一 步表 明强 烈的塑性变 形 导 致 了先 共 析铁 素体 晶 粒 的 破 碎 实验 用 钢 变形 道 次后 典型组织 的选 区衍射谱如 图 所示 , 其斑 点基 体 为铁 素体 的衍 射 斑 点 这 表 明所示 的典 型组织 中板带组织 的边界 为小角度 晶界 , 因为 道 次的变形 不足 以形成大角度晶界 道 次后 面的组织 形貌如 图 所 示 由图 中可 以 看 出 , 该 组 织 有 非常 明显 的方 向 性 , 而且方 向不 一 致 , 有 的与 图 中规 定 的 方 向一致 , 也 有 的 与 方 向 成 一 定 角 度 大 约 为 , 但都是 片层状 的组 织 , 片层 有薄有 厚 由于 片层方 向不一样 , 所 以其 内部 晶粒 的取 向不一致 , 这 一点也可 由其选 区的衍射斑 点 图 , 看 出 左 边 细 的 片层 状 晶 粒 通 过 电 子 衍 射 花 样 的 标 定 , 取 向为 【 , 而 中间斜板 条 状 是 沿 〔 取 向的 , 这 与形 貌 图 中板 条 状 组 织 的方 向是 一 致 而 且 在 道次的 面还 发现 了有启动两 个滑 移系共同作用 的现 象 , 这 可 由图 的组 织 形 貌 看出 两 次滑 移后 留下的形 貌 呈 现 很 多的平行四 边 形 衍 射 斑 点有被 拉 长 的现 象 , 说 明 晶粒 由于 滑移 系的启动 , 滑 移的方 向不 同 , 而 产 生 了畸变 面 为 的剪切面 变形 道 次后 的 面组织 如 图 所示 , 有位错胞形 成 , 胞 内可 以 看到 明显 的位错线 , 大 的晶粒 沿 晶 界 开 始破 碎形 成了大的位错 胞 , 选 区衍射如 图 所示 ‘卜卜 侧娜哈导日
·43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a (b) 0.5 um 图4ECAP变形1道次后T面的TEM组织(m)及相应的选区衍射谱(b) Fig.4 TEM (a)and diffraction pattern (b)of Q235 after ECAP of one pass on Surface T (a) (b) 05μm (a)组织形貌 b)图(a)中左边竖直穿板条的选区衍射谐 (c) d ●I0 ·2m 054m (C)图(a)中右边任意条板条的选区衍时谱 (d组织形貌 图5ECAP变形1道次后L面的组织 Fig.5 TEM and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Q235 after ECAP of one pass on Surface L (a) (b) 0.5μm 图6ECAP变形1道次后S面的T亚M组织(a)及相应的选区行射谱(b) Fig.6 TEM(a)and diffraction pattern (b)of Q235 after ECAP of one pass on Surface S
Vol.28 No.5 杜忠泽等:ECAP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433· R面垂至于45°的剪切面(S面).由图7(a) 的变形使晶粒破碎最为严重,4个面的晶粒尺寸 可以看出,变形1道次后的R面其组织也为薄厚 都达到了0.5m以下,除S面外,变形1道次后 不均匀的片层状.窄板条处的衍射谱如图7(b)所 的组织形貌都表现为薄厚不均的板条状,滑移发 示,晶带轴为[001]方向.窄板条的[110]方向 生在110}面上,而且启动的滑移系不只一组, 和形貌图的方向一致.宽板条组织形貌与图7(c) 这可以说明1道次晶粒的细化是两组或是更多滑 移系同时作用的结果.板条状组织的边界为小角 衍射斑点中[200]方向一致.这说明虽然组织都 度晶界. 是板条状,但晶粒的取向是不同的.ECAP1道次 0.5um 200 图7ECAP变形1道次后R面的TEM组织(a)及 ●231 相应的选区衍射谱(b) Flg.7 TEM (a)and diffraction patterns (b,c)of Q235 after ECAP of one pass on Surface R 2.3.2ECAP变形2道次后的透射电镜组织 2道次S面的形貌如图9(a)所示,形成了等 ECAP变形2道次后的T面的组织虽然有一 轴的位错胞,而且位错已经大量集中在胞壁周围, 定的方向性,但也有等轴的结构存在.总体来看, 胞内位错线减少 2道次的组织方向性不是很明显.这种组织与用 2道次的R面组织形貌多为板条状,如图10 C方式变形2道次后的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C (a)所示,但和1道次不同的是,板条与板条之间 方式变形2道次后的组织仍表现为一定的方向 呈现相互交叉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2道次变形 性,还是板带状[61.而Bc方式经2道次变形后, 很剧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同滑移带相互交叉 组织的方向性已经不是很明显,并且有等轴的结 的结果.其选区的衍射谱如图10(b)所示,斑点被 构,说明Bc方式的变形比C方式剧烈,但从典型 拉长,这是由变形产生的位错等缺陷堆积造成的 组织的选区衍射谱看,有近似“菱形”的位错胞,取 晶格弯曲带来的,说明晶粒畸变很厉害.虽然这 向为[211],与长轴的方向大约一致.有的衍射 时晶格产生了严重的弯曲,但仍然是一个晶粒,至 斑点已经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但还是连在一起,也 多在这一个晶粒内存在亚晶, 说明晶格畸变增大,晶带轴方向为[110].2道 2道次ECAP变形后的组织,已经不像1道 次变形后L面的组织如图8(a)所示,大多呈现板 次变形后的组织有着明显的方向性,而是表现出 条状,与图2中规定的x方向大约呈60°,衍射谱 变形带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L面虽然还是板 如图8(b)所示,取向为[121],与组织形貌中板 条状的组织,但晶粒的取向和第1道次不同,变形 多在112面上.组织边界的晶界仍然表现为小 条的方向一致. 角度晶界
杜忠泽等 变形低碳钢的组织变化规律 面垂 至 于 。 的 剪切 面 面 由图 可以看出 , 变形 道次后 的 面 其组 织 也 为薄厚 不均匀的 片层状 窄板条处的衍射谱如图 所 示 , 晶带轴为【 方 向 窄板 条的【 方 向 和形 貌 图的方 向一致 宽板条组织形 貌与图 。 衍射斑点中【 方 向一致 这 说明虽然组织 都 是板条状 , 但晶粒 的取向是 不同的 道 次 的变形 使晶粒 破 碎最 为严重 , 个 面 的 晶粒 尺 寸 都达到 了 拼 以下 除 面 外 , 变形 道 次后 的组织形貌都表现 为薄厚 不 均 的板 条状 , 滑 移发 生在 面 上 , 而 且 启动 的滑 移 系不 只 一 组 , 这 可 以说 明 道 次晶粒 的细化是两组 或是 更 多滑 移系同时作用 的结果 板条状 组织 的边 界 为小角 度晶界 图 , 变形 道次后 面的 几 组织 及 相应的选区衍射诺 一 , 变形 道 次后 的透 射电镜组 织 变形 道 次后 的 面 的组织 虽然有一 定的方 向性 , 但也有等轴的结构存在 总体来看 , 道 次的组织方 向性 不是 很 明 显 这 种组 织 与用 方式变形 道 次后 的组 织 具 有 明显 的 不 同 方式变形 道 次 后 的组 织 仍 表 现 为一 定 的方 向 性 , 还 是板 带状 而 。 方 式 经 道 次变 形 后 , 组织 的方 向性 已经 不是 很 明显 , 并且 有等轴 的结 构 , 说 明 。 方 式的变形 比 方式剧 烈 , 但从 典 型 组 织 的选 区衍射谱看 , 有近似 “ 菱形 ” 的位错胞 , 取 向为 , 与长轴的方 向大约 一 致 有的衍 射 斑点 已经从一 个变成 了两 个 , 但还 是连 在一 起 , 也 说明晶格畸 变 增大 , 晶带轴方 向为 〔 道 次变形后 面 的组织 如图 所示 , 大多呈 现 板 条状 , 与图 中规 定的 方 向大约 呈 , 衍射谱 如图 所 示 , 取 向为 【 , 与组 织 形 貌 中板 条 的方 向一致 道 次 面 的形 貌 如 图 所 示 , 形 成 了等 轴的位错胞 , 而且位错 已经大量集中在胞壁周围 , 胞内位错线减少 道 次的 面 组 织 形 貌 多 为板条状 , 如 图 所 示 , 但和 道 次 不 同的是 , 板 条与板 条之 间 呈现 相互 交叉 的现 象 , 这 一 方 面 说 明 道 次变形 很剧烈 , 另一方 面 也 可 能是 不 同滑 移带相互 交叉 的结果 其选 区的衍射谱如图 所示 , 斑点被 拉长 , 这 是 由变形 产 生 的位错 等缺 陷堆积 造 成的 晶格 弯 曲带 来的 , 说 明 晶粒 畸变 很 厉 害 虽 然这 时晶格产 生 了严重 的弯曲 , 但仍 然是一 个晶粒 , 至 多在这 一 个 晶粒 内存在亚 晶 道 次 变形 后 的组 织 , 已 经 不 像 道 次变形后 的组 织 有着明显 的方 向性 , 而 是表现 出 变形带相互 交叉 在一起 的现 象 面 虽然还 是板 条状 的组织 , 但晶粒 的取 向和 第 道 次不 同 , 变形 多在 面上 组织 边 界 的晶界仍然表现 为小 角度 晶界
·43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b) 121 0.5um 图8ECAP变形2道次后L面的TEM组织(a)及相应的选区衍射谱(b) Fig.8 TEM (a)and diffraction pattern (b)of Q235 after ECAP of two passes on Surface L (b) 05μm 图9ECAP变形2道次后S面的TEM组织(a)及相应的选区衍射谱(b) Flg.9 TEM (a)and diffraction pattern (b)of Q235 after ECAP of two passes on Surface S (b) 0.5um 图10ECAP变形2道次后R面的TEM组织(a)及相应的选区衍射谱(b} Fig.10 TEM (a)and diffraction pattern (b)of Q235 after ECAP of two passes on Surface R 2.3.3ECAP变形3道次后的透射电镜组织 组织形貌图中板条状变形带方向一致,[211]与 ECAP变形3道次后L面的组织形貌也具有 另一组板条状变形带的方向基本一致. 一定的方向性,还是板条状,但板条比前两道次要 2.3.4ECAP变形4道次后的透射电镜组织 薄.衍射显示其取向为[10i],[101],与组织形 ECAP变形4道次后T面的组织如图13(a) 貌中板条的方向一致.3道次S面的组织形貌为 所示,已经基本上是等轴晶,大小为0.2~0.3 图11(a)所示,位错线大量缠结在一起,位错胞变 μm,这说明在材料上实现了亚微晶.选区衍射谐 的不明显,组织选区的衍射谱为图11(b). 斑点数量增加,如图13(b)所示,并且环状特征明 3道次后R面的组织为板条状,有一定的方 显,这进一步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大角度晶界 向性,但还有变形交叉的现象出现,如图12(a)所 已逐步形成,它的形成可能是由前面变形所产生 示,选区的衍射谱为12(b)所示.[101]取向与 的小角度晶界逐步转变而来的,或是由新的变形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第 期 图 变形 道次后 面的 组织 及相应的选 区衍射讼 回 百 目“ , 加 图 , 变形 道次后 面的 组织 及相应的选区衍射讲 《 , 《 目级活 沈 图 ” 变形 道次后 面的 傀 组织 及相应的选 区衍射讲 曰 《 , 】 变形 道 次后 的透射 电镜组织 变形 道 次后 面的组织形 貌也具 有 一 定的方 向性 , 还 是板 条状 , 但板条 比前两道 次要 薄 衍射显 示其取 向为〔 〕 , 【 , 与组织 形 貌中板条的方 向一致 道 次 面 的组 织 形 貌 为 图 所示 , 位错线大 量缠 结在一 起 , 位错胞变 的不 明显 , 组织选 区 的衍射谱为图 道次后 面 的组 织 为板条状 , 有一 定的方 向性 , 但还 有变形 交叉 的现 象 出现 , 如 图 所 示 , 选 区 的衍射 谱 为 所 示 【 取 向与 组织形貌图 中板条状变形带方 向一致 , 【 与 另一组板 条状变形带的方 向基本一致 变形 道 次后 的透射 电镜组织 变形 道 次后 面 的组 织 如图 所示 , 已 经 基 本 上 是 等 轴 晶 , 大 小 为 一 拼 , 这 说 明在材料上 实现 了亚 微晶 选 区衍 射谱 斑点数量增加 , 如图 所示 , 并且 环状 特征 明 显 , 这进 一步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 大角度晶界 已逐 步形成 , 它 的形 成可 能是 由前面 变形所 产 生 的小 角度 晶界逐 步 转 变 而 来 的 , 或 是 由新 的 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