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建议课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 市场等。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需求 一、价格与需求数量: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 对应的关系。 (二)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相对应的该商品的 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 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 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的 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 着需求曲线移动。 (二)需求的变动:除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因素会影响该 商品的需求数量,被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第三节供给 一、价格与供给数量: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建议课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 市场等。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 需求 一、价格与需求数量: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Q f (P) d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 对应的关系。 (二)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相对应的该商品的 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 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 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的 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 着需求曲线移动。 (二)需求的变动:除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因素会影响该 商品的需求数量,被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第三节 供给 一、价格与供给数量: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 响。用公式表示:Q,=(P)。 (二)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 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一一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 制的一条曲线。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 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 化所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 供给曲线移动。 (二)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品市场的 供给数量,被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移动。 第四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分为据不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 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决定的数学棋型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除了可以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来陈述,也可以用几个 图形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数学方程组的形式表示均衡价格决定。 五、价格与资源配置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 响。用公式表示: Q (P) s 。 (二)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 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 制的一条曲线。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 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 化所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 供给曲线移动。 (二)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品市场的 供给数量,被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移动。 第四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分为据不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 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三)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决定的数学模型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除了可以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来陈述,也可以用几个 图形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数学方程组的形式表示均衡价格决定。 五、价格与资源配置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 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三、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二)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二)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P e,>1 e=1 e<1 e,0 eu=∞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 同比例与价格的 降价 增加 不变 减少 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 下降而减少 降价 同比例与价格的上升而 涨价 减少不变 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增加 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 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二)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二)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P d e >1 d e =1 d e <1 d e =0 d e =∞ 降 价 增 加 不 变 减 少 同比例与价格的 下降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 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 降价 涨 价 减 少 不 变 增 加 同比例与价格的上升而 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三)其他弹性 第六节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二、价格放开 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一)限制价格 (二)支持价格 四、谷贱伤农 思考题: 1.用图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 以说明。 2.简要地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框架以及核心思想。 3.你是如何评价本章所介绍的有关供给取向的内容的?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推导出需求曲线。为此 学生必须掌握效用的概念,理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能够比较分析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依据两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均 衡的条件,进而推导出需求曲线。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有关问题,简单了解不确定 性和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效用的概念 2.边际效用的概念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因 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三)其他弹性 第六节 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二、价格放开 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一)限制价格 (二)支持价格 四、谷贱伤农 思考题: 1.用图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 以说明。 2.简要地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框架以及核心思想。 3.你是如何评价本章所介绍的有关供给取向的内容的?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推导出需求曲线。为此, 学生必须掌握效用的概念,理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能够比较分析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依据两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均 衡的条件,进而推导出需求曲线。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有关问题,简单了解不确定 性和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效用的概念 2.边际效用的概念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因 4.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5.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6.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和两种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价格一一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 1.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 2.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共同本质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 5.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建议课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Vtility)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 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 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 表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5.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6.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和两种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9.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 1.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 2.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共同本质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 5.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 建议课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Utility)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 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 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 表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