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 编号27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基本课题:第十四章其他微生物 教学目标:1.说出主要致病的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传播方式及特异性预防。(重点、难点) 2.简述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疾病,传染方式及与致病 和微生物学检查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 简述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意义 第十四章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螺旋体 20 钩端螺旋体 重点讲述其形态特点。 、梅毒螺旋体 简介。 、回归热螺旋体 自学。 第二节立克次体 1.与病毒比较讲解。20 2.突出疾病特征。 第三节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 20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 27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十四章 其他微生物 教学目标:1.说出主要致病的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传播方式及特异性预防。(重点、难点) 2.简述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疾病,传染方式及与致病 和微生物学检查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 4 简述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意义。 第十四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 螺旋体 20 一、钩端螺旋体 重点讲述其形态特点。 二、梅毒螺旋体 简介。 三、回归热螺旋体 自学。 第二节 立克次体 1. 与病毒比较讲解。 20 2.突出疾病特征。 第三节 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 20
、衣原体 突出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1.突出肺炎衣原体。 2.将“三体”与病毒对比。 放线菌 简介。 第四节真菌 、概述 从日常生活实例讲起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1.结合临床实例讲解。 2.重点介绍皮肤丝状菌 小结: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比较。 4 布置作业与预习 作业: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比较。 预习:实验八其他微生物及病毒试验 课后分析
一、衣原体 突出沙眼衣原体。 二、支原体 1. 突出肺炎衣原体。 2.将“三体”与病毒对比。 三、放线菌 简介。 第四节 真菌 30 一、概述 从日常生活实例讲起。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1.结合临床实例讲解。 2.重点介绍皮肤丝状菌。 小结 :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比较。 4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比较。 预习:实验八 其他微生物及病毒试验 课后分析
第十四章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螺旋体 概念: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 对人致病的有三个属: (1)疏螺旋体属。 (2)密螺旋体属。 (3)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螺旋致密、规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似小珍珠排列 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2培养特性:常用柯氏培养基。需氧,最适温度为28~30℃。生长缓慢。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淡云雾状。 3.抵抗力:耐冷不耐热、耐碱不耐酸 4抗原构造与分类:表面抗原和内部抗原,目前全世界已发现25各血清 群,200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细胞毒因子、溶血素、内毒素样等物质
第十四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 螺旋体 概念: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 对人致病的有三个属: (1)疏螺旋体属。 (2)密螺旋体属。 (3)钩端螺旋体属。 一、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螺旋致密、规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似小珍珠排列 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2.培养特性:常用柯氏培养基。需氧,最适温度为 28~30℃。生长缓慢。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淡云雾状。 3.抵抗力:耐冷不耐热、耐碱不耐酸。 4.抗原构造与分类:表面抗原和内部抗原,目前全世界已发现 25 各血清 群,200 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细胞毒因子、溶血素、内毒素样等物质
2.致病过程及临床类型: 传染源:猪、鼠。 传播途径:接触。经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类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等。 3.免疫性:对同型菌株有持久型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二、梅毒螺旋体 形态纤细,螺旋致密,规则,两端尖直;镀银染色呈棕褐色;人工培养 困难;抵抗力较弱,对干燥、冷、热特别敏感。 致病因素:其表面的透明质酸酶、粘多糖和唾液酶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胎盘、产道。 所致疾病:先天性梅毒、后天性梅毒。 三、回归热螺旋体 自学 第二节立克次体 、概述 概念: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点
2.致病过程及临床类型: 传染源:猪、鼠。 传播途径:接触。经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类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等。 3.免疫性:对同型菌株有持久型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二、梅毒螺旋体 形态纤细,螺旋致密,规则,两端尖直;镀银染色呈棕褐色;人工培养 困难;抵抗力较弱,对干燥、冷、热特别敏感。 致病因素:其表面的透明质酸酶、粘多糖和唾液酶。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胎盘、产道。 所致疾病:先天性梅毒、后天性梅毒。 三、回归热螺旋体 自学 第二节 立克次体 一、概述 概念: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点:
(1)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2)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或为寄生宿主或储存宿主或同时为媒介。 (3)大小介于病毒和一般细菌之间,用光学显微镜可查见。 (4)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 (5)专性细胞内寄生。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球杆状或多形性,G^, Giemsa法染成紫红色。 2.培养特性:常用的培养方法有鸡胚卵黄囊内接种、组织培养和动物接 种 3.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繁殖体相似,对低温、干燥抵抗力较 强 4.抗原构造:注意外斐氏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株具有 共同的耐热多糖抗原。可用于某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内毒素和磷脂A等。主要通过蚤、虱、蜱、螨的叮咬或其通 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菌血症,导致一系列病变和体症。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媒介 为体虱
(1)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2)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或为寄生宿主或储存宿主或同时为媒介。 (3)大小介于病毒和一般细菌之间,用光学显微镜可查见。 (4)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 (5)专性细胞内寄生。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球杆状或多形性,G -,Giemsa 法染成紫红色。 2.培养特性:常用的培养方法有鸡胚卵黄囊内接种、组织培养和动物接 种。 3.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繁殖体相似,对低温、干燥抵抗力较 强。 4.抗原构造:注意外斐氏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株具有 共同的耐热多糖抗原。可用于某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内毒素和磷脂 A 等。主要通过蚤、虱、蜱、螨的叮咬或其通 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菌血症,导致一系列病变和体症。. 二、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媒介 为体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