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复习提要 高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 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 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 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 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 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 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髙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 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 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 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岀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 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 我们的鉴赏感受。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 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 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一、复习提要 高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 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 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 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 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 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 “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 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 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 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 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 我们的鉴赏感受。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 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 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 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 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 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 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 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 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 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 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 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不 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 情感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 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 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 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髙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 李清照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 远的《秋思》就创造了 11 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 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 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 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 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三、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 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 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 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 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 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不 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 情感。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 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 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 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 李清照
唐诗—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一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代 1数量巨大,作者众广 康煕年间彭定求等人所编《全唐诗》收录48900余首,后人编纂《全唐诗补编》2000多首, 共计5万余首。作者2200余人。 2诗体完备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绝各体,无不应有尽有。 (1)近体诗的形成 律诗在唐初才形成:绝句开始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格律严密,整齐匀称,而又声调抑扬起 伏,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 (2)古体诗的新变 七言古诗大为盛行。七言诗比较清新流畅,而五言诗则比较典雅庄重 古体诗掺杂律句。如高适的《燕歌行》几乎全是用律句组成的:白居易的《长恨歌》也用了 大量的律句。 古乐府之外,创作了大量“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如白居易用新题创作的《新乐府》。 3流派众多,风格多彩 风格:雄浑、高亢、飘逸、清奇、绮丽、纤冶、幽深、奥峭、冲淡、平易等等,无所不有 流派:王孟田园山水诗派、高岑边塞诗派、元白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李杜、小李杜;诗 仙、诗圣、诗佛、诗鬼诗怪 4题材扩大,内容充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风貌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经济的繁荣文化发达中外交流国势强大思想活跃(提高了道家和道教的地位佛教自由 传 播) 2帝王提倡,诗赋取士 3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的繁荣 唐诗趣闻 唐以诗文取仕,大唐人民从上到下都爱诗,敬重诗人。元和年间诗人李涉尝过九江,至皖口, 遇盗,问:“何人?”从者答道:“李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太学李涉博士,不敢剽夺, 但求一诗足矣!”李涉随赠一绝:“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 上如今半是君!”他说以后相见可以互通姓名,因为现在世上一半人都是强盗,是你这样的 人了。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 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宣宗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悲哀,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子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朝天子,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 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把他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有多高。在诗中
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一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代 1 数量巨大,作者众广 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所编《全唐诗》收录 48900 余首,后人编纂《全唐诗补编》2000 多首, 共计 5 万余首。作者 2200 余人。 2 诗体完备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绝各体,无不应有尽有。 (1)近体诗的形成 律诗在唐初才形成;绝句开始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格律严密,整齐匀称,而又声调抑扬起 伏,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 (2)古体诗的新变 七言古诗大为盛行。七言诗比较清新流畅,而五言诗则比较典雅庄重。 古体诗掺杂律句。如高适的《燕歌行》几乎全是用律句组成的;白居易的《长恨歌》也用了 大量的律句。 古乐府之外,创作了大量“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如白居易用新题创作的《新乐府》。 3 流派众多,风格多彩 风格:雄浑、高亢、飘逸、清奇、绮丽、纤冶、幽深、奥峭、冲淡、平易等等,无所不有。 流派:王孟田园山水诗派、高岑边塞诗派、元白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李杜、小李杜;诗 仙、诗圣、诗佛、诗鬼诗怪…… 4 题材扩大,内容充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风貌。 二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经济的繁荣 文化发达 中外交流 国势强大 思想活跃(提高了道家和道教的地位佛教自由 传播) 2 帝王提倡,诗赋取士 3 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的繁荣 唐诗趣闻 唐以诗文取仕,大唐人民从上到下都爱诗,敬重诗人。元和年间诗人李涉尝过九江,至皖口, 遇盗,问:“何人?”从者答道:“李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太学李涉博士,不敢剽夺, 但求一诗足矣!”李涉随赠一绝:“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 上如今半是君!”他说以后相见可以互通姓名,因为现在世上一半人都是强盗,是你这样的 人了。 公元 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 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宣宗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悲哀,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子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一朝天子,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 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把他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有多高。在诗中
李忱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生涯,称赞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广为人知,也表露了对这位名满天下 的诗人的惋惜和悼念之情。在当时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这首诗比喻巧妙,语言晓畅,思念旧臣,情感深沉,对白居易人品和创作成就作了高度形象 的概括,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惋惜之情。诗歌象珍珠串联,精美异常。有诗云:“诗成珠玉在 挥毫”。“缀玉联珠”比喻白居易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美的名作。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说他有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是实写。他十六岁就到京 城见顾况,拿出《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给顾况,令顾况大为惊异。说老白是“诗仙”,是 溢美之词,强调他的诗歌成就 (二)诗歌本身的发展 1继承《诗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杜甫继陈子昂之后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义的优良传统,并为中唐以后的诗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把现实主义推到了更为成熟的阶 段。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总结 2继承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李白诗歌诗中常常可看到像在《离骚》中所构造的那种奇 幻的境界,读到类似《楚辞》的带有“兮”字的句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中唐李贺主要学习《九歌》从他的《雁门太守行》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九歌国殇》的影响 3学习齐、梁以来的文人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由沈约的“四声”“八病”到诗歌平 仄格律的定型一一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的诞生 唐代诗歌分期 唐代诗歌专题 唐诗分期知人论世 汉唐盛世:唐人街唐装汉族汉字 唐诗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知人论世诗歌与时代烙印 世间最敏感的是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孤独冷落王朝之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踌躇满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衰世之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扬帆远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盛世高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朝落日)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 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 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
李忱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生涯,称赞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广为人知,也表露了对这位名满天下 的诗人的惋惜和悼念之情。在当时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这首诗比喻巧妙,语言晓畅,思念旧臣,情感深沉,对白居易人品和创作成就作了高度形象 的概括,表达了作者沉痛的惋惜之情。诗歌象珍珠串联,精美异常。有诗云:“诗成珠玉在 挥毫”。“缀玉联珠”比喻白居易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美的名作。 白居易生于公元 772 年,病死于 846 年,说他有六十年的创作生涯是实写。他十六岁就到京 城见顾况,拿出《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给顾况,令顾况大为惊异。说老白是“诗仙”,是 溢美之词,强调他的诗歌成就。 (二) 诗歌本身的发展 1 继承《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杜甫继陈子昂之后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义的优良传统,并为中唐以后的诗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把现实主义推到了更为成熟的阶 段。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总结。 2.继承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李白诗歌诗中常常可看到像在《离骚》中所构造的那种奇 幻的境界,读到类似《楚辞》的带有“兮”字的句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中唐李贺主要学习《九歌》从他的《雁门太守行》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九歌 国殇》的影响。 3 学习齐、梁以来的文人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由沈约的“四声”“八病”到诗歌平 仄格律的定型——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的诞生 唐代诗歌分期 唐代诗歌专题 唐诗分期 知人论世 汉唐盛世:唐人街 唐装 汉族 汉字 唐诗分期: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知人论世 诗歌与时代烙印 世间最敏感的是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孤独冷落 王朝之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踌躇满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衰世之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扬帆远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盛世高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朝落日)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 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 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
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 、初唐的风骨与情韵一一四杰,陈子昂,张若虚 1、“风骨”的追求一一走向振奋的大唐诗歌 1)四杰:王杨卢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复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引:此为一一刚肠的送别 劝君更近一杯酒一一深情体贴的送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一一浪漫诗意的送别千古丽句:烟花三月……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一乐观豪迈的送别 3)卢照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骆宾王—一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5)陈子昂—一六合宇宙伟大而孤傲的自我,生命短促的悲哀 结:去除浮艳雕琢。激情与雄杰之气。风骨刚健,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2、“情韵”与兴象一一浪漫气质的日益强化 初唐向盛唐的过渡诗人 1)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重点讲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精讲前半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 明月随潮水涌生,何其壮观。月光照耀千里之遥,哪处不在明月之中!江水曲曲弯弯绕 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流泻在花树上,像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 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世上 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江畔……宇宙永恒,个人的人生短暂呵一—一人类却是永恒… 月光下,江水急流……奔腾,把诗歌推向更高的诗境。江月有恨,流水无情, 结:诗情与画意,纯美的意境,浓烈的情思,无穷的韵味 看到盛唐气象浪漫的气息青春的旋律澄澈透明的景观奔涌而来。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 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 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 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 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 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 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
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 一、初唐的风骨与情韵——四杰,陈子昂,张若虚 1、“风骨”的追求 ——走向振奋的大唐诗歌 1)四杰:王杨卢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复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引:此为——刚肠的送别 劝君更近一杯酒——深情体贴的送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浪漫诗意的送别千古丽句:烟花三月…… 莫愁前路无知己——乐观豪迈的送别 3)卢照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5)陈子昂——六合 宇宙 伟大而孤傲的自我,生命短促的悲哀。 结:去除浮艳雕琢。激情与雄杰之气。风骨刚健,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2、“情韵”与兴象—— 浪漫气质的日益强化 初唐向盛唐的过渡诗人 1) 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 重点讲的 《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精讲前半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 明月随潮水涌生,何其壮观。月光照耀千里之遥,哪处不在明月之中!江水曲曲弯弯绕 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流泻在花树上,像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 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世上 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江畔……宇宙永恒,个人的人生短暂呵——人类却是永恒…… ……月光下,江水急流……奔腾,把诗歌推向更高的诗境。江月有恨,流水无情, 结:诗情与画意,纯美的意境,浓烈的情思,无穷的韵味…… 看到盛唐气象 浪漫的气息 青春的旋律 澄澈透明的景观 奔涌而来。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 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 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 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 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 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 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