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二)观察所给四个目常见科成虫标本,对比它们的区别特征。 1.直翅目 ()螽撕科Tettigoniidae:触角比体长或与体等长;后足腿节发达,为跳跃足,跗节4 节:产卵器短而阔,刀状:听器在前足胫节上:以左右翅摩擦发音。 (2)摔科Gn1idae:触角比体长:后足眼节发达,为跳跃足,跗节3节:产的器剑状: 尾须长听器在前足胫节上:雄虫前翅有摩擦发音器。 ()接蛄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足粗壮,开掘式,后足腿节不发达,不能 跳跃,跗节3节:产卵器不外露:尾须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退化:发音器不发达:前翅短, 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 (4)埠科Locustidae:触角短于体长:后足腿节发达,为跳跃足,附节3节:产卵器短 呈凿状:雄虫能以后足腿节刮擦前翅而发音:听器在腹部第1节两侧。 依据上述描述特征,结合针插标本,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2.缨翅目 ()蓟马科Thripidae:触角6-8节;前翅狭而尖,有两条纵脉伸达翅端,翅面有微毛: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产卵器向下弯曲。 (2)皮蓟马科Phlaeo phe:触角7-8节,有雏状感觉锥:有或无翅,如有,翅脉 化,或只有1条不发达的纵脉,翅表面无微毛:雌虫腹部末端管状,生有较长的刺毛,无产 那器。 依据翅脉的有无,翅表而有无微毛,腹末形状,有无产卵器等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3.半翅目 ()蝽科Pem :小至大型;触角5节,通常有2个单眼半鞘翅分为革区、爪 区、膜区3部分,膜区上有纵脉多条:小盾片发达 至少超过前翅爪区的长度 (2)盲蝽科Miridae:小型种类。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分为革区、楔区、爪区、膜区 四部分,膜区脉纹围成1或2个翅室,纵脉消失。雄虫常为长翅型,雌虫为短翅型或无翅型。 (3)网蝽料Tingidae:小型种类。触角4节:前翅质地均一,翅脉网状:头、胸背面也 都呈网状。 (4)姬猎蝽科Nabidae:小至中型,瘦长触角45节,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狭长 前翅膜片常有4条纵脉形成2~3个长形室,并有少数横脉。 依据体形,单眼有无,前胸背板、小盾片和翅的特点等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4.同翅目 )飞虱科Delphacidae:体小型,能跳跃触角锥状:翅膜质: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 端部有1个可以活动的距。 许多种类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类个体 (2)蝉科Cicadidae:大中型:触角刚毛状或鬃状: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前后翅均 为膜质,常透明:翅脉发达:前足腿节发达,常具齿或刺:跗节3节: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 音器:雌蝉产卵器发达,刺进植物枝条中产卵,导致项梢死亡。 (3)叶蝉科Cicadellidae:体小型,形态变化很大: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两列刺状毛 .14
(4)蚜科Aphididae:触角6节,未节分为基部和鞭部两部分:第36节有次生感觉孔。 腹部第6节上有1对圆柱状突起,称腹管,腹末突起称尾片。有翅蚜前翅大,后翅小。 依据同翅日昆虫体形大小、颜色,单眼的有无和位置,触角的形状,前翅质地,翅脉特 征、足的刺、距的特征,腹背未端有无腹管等特征,对比观察叶蝉科、蝉科、飞虱科、蚜科 的特征。 四、作业 1根据观察制作直翅日、缨翅日、半短日、同翅日、稍翅日、鳞短日、脉翅日、膜短日, 双翅目和蜱螨目成虫分类检索表。 2.依据触角长短、产卵器形状、前后足的特点、听器着生位置、跗节节数等,列表比 较直翅目蝗科、蝼咕科、螽撕科、蟋蟀科的主要特征。 3.依据体形大小、触角形状,前翅质地、足的刺、距,腹背末瑞有无腹管等特征,列 表比较叶蝉科、蝉科、飞虱科、蚜科的主要特征。 5-
实验四昆虫的分类(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鞘翅日、鳞翅日、双翅日、膜翅目、脉翅日、婢螨目重要科成虫的识别特征。 2认识六个日昆虫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金龟甲、即头甲、瓢虫、天牛、象甲、叶甲、弄蝶、风蝶、粉螺、粘虫、玉米螟、叶 蜂、姬蜂、小蜂、胡蜂、蜜蜂、食蚜蝇、美洲斑潜绳、草蛉等针插标本。麦红吸浆虫、麦园 红蜘蛛、苹果山楂红蜘蛛玻片标本。 3挂图:鞘翅日、鳞翅日、双翅日、膜翅日、脉翅日、蜱螨目主要科特征图 4.用具:实体显微镜、泡沫板、镜头纸、显微镜、昆虫针、载玻片。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观察所给六个目常见科成虫标本,对比它们的主要区别特征 1鞘翅日 ()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至大型,椭圆或略呈圆筒形;触角鰓叶状;前足开据式, 附节5节。 (2)叩头甲科Elateridae:中至大型,狭长,两侧平行: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后角锐刺 状,前胸腹板突获长并伸入中胸腹板沟内:前、中胸间可活动:各足跗节5节。 (③)瓢甲科Coccinellidae:小至中型,体半球形:鞘翅色彩与斑纹多变化:跗节拟3节 或隐4节 ()④天牛科Cerambycidae:中至大型,体长形:触角长于体长23或更长;复眼肾形并 包围触角基部;前胸背板侧缘有侧刺突:跗节拟4节或隐5节. (⑤)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至大型,体卵形、长形或圆柱形:额和颊向前延伸成喙状, 似象鼻子;触角膝状,端部膨大:复眼突出:附节隐5节或拟4节。 6)叶甲科C lidae:小至大型,体卵圈形或长形:触角线状,短于体长23;复 眼圆形:跗节隐5节或拟4节 本日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区别:身体大小,体形,触角形状和长短,附节型式,前胸背板 和鞘翅的特点等。 2.鳞翅目 )娱科Hesperidae:.体小或中型,粗壮,色深暗。头大,头宽大于或等于宽 触角棒状、末端有钩:前翅三角形,中室经常在一或两对翅中开放:后足胫节有2对矩 (2)风蝶科Papilionidae:体中或大型,颜色显著,多为黄色或黑色,有红、绿或蓝色 等色斑。触角棒状,但末端无钩;前翅M靠近M、C与A脉间有一基横脉:后翅外缘呈 波状,有尾状突起:后翅仅1条臀脉。 (3)粉螺科Papilionidae:体中型,白色或黄色,有黑色或红色斑。触角棒状,但末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