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型杰美款案 树木学课程组 绪论 一、目的要求 掌握树木学的定义、学习树木学的任务、方法:了解树木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中国树木学发 展历史。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一、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像 二、树木学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学习树木学的目的与方法 四、中国树木学发展简史和展望 讲授时间:1学时。 三、讲授重点 树木学的定义、学习树木学的目的、意义、方法。 四、讲授难点 树木学定义的深入理解,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中国树木资源的特点。 五、教学法 1.先告知学生什么是木本,什么是树木,再引出树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然后分别解释研究 内容的内涵: 2.提出学习树木学的重要性,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3.学习树木学的方法: 4.举例说明树木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树木的重要性(放一些相关图片);介绍我 国丰富多彩的树木资源(展示大量图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与愿望
《树 木 学 》教 案 (供林学、水保专业本科用,54学时) 树木学课程组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掌握树木学的定义、学习树木学的任务、方法;了解树木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中国树木学发 展历史。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一、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树木学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学习树木学的目的与方法 四、中国树木学发展简史和展望 讲授时间:1学时。 三、讲授重点 树木学的定义、学习树木学的目的、意义、方法。 四、讲授难点 树木学定义的深入理解,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中国树木资源的特点。 五、教学法 1.先告知学生什么是木本,什么是树木,再引出树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然后分别解释研究 内容的内涵; 2.提出学习树木学的重要性,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3.学习树木学的方法; 4.举例说明树木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树木的重要性(放一些相关图片);介绍我 国丰富多彩的树木资源(展示大量图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与愿望
5.介绍我国树木学发展简史与展望,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参考书 1.火树华主编.树木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4 3.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刘棠瑞,廖日京著。树木学(上下册)·(第3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树木,树木学的概念。 2.中国树木资源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八、讲稿 九、本章小结 树木:是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总称。《树木学》Dendrology是研究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 布、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 科。 《树木学》课程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 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因此学习树木学的方法应是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生长的 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对相近种类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在理解 中记忆. 第一章树木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分类依据的主要性状、被子植物的分类系 统及常用的分类系统的特点。 2.理解种的概念,植物命名的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 1.植物分类学发展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2.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3.植物种的概念及分类等级: 4.植物命名方法: 讲授时间:共5学时:其中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
5.介绍我国树木学发展简史与展望。 6.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参考书 1.火树华主编.树木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4 3. 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刘棠瑞,廖日京著。树木学(上下册).(第3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树木,树木学的概念。 2.中国树木资源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八、讲稿 九、本章小结 树木: 是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总称。《树木学》Dendrology 是研究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 布、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资源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 科。 《树木学》课程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 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因此学习树木学的方法应是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生长的 树木和标本,观察时作重点笔记,对相近种类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在理解 中记忆。 第一章 树木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分类依据的主要性状、被子植物的分类系 统及常用的分类系统的特点。 2.理解种的概念,植物命名的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 1. 植物分类学发展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2. 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3. 植物种的概念及分类等级; 4. 植物命名方法; 讲授时间:共5学时;其中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
三、讲授重点 1.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2.植物种的概念及分类等级。 3.植物命名方法 四、讲授难点 1.恩格勒与哈钦松系统的特点简介。 2.植物种的概念。 3.植物学名的命名及书写规范。 五、教学法 1.首先,介绍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因树木属于植物,树木的分类也应属于植物分类的范畴,因此 要理解园林树木的分类必需先了解植物分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2.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经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3.介绍被子植物常用的几个分类系统其代表人物、系统特点。 4.讲授植物分类依据的性状:根据学生学过植物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思考此问 题,植物分类一般依据哪些性状,教师再补充,总结,并结合一些图片,加深理解 5.引入植物种的概念,注意与生物大概念上种的差异,关于种的概念应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记忆, 种下等级的概念引入介绍。 6.重点介绍植物学名的命名意义、方法、命名原则,学名中不同表达的含义,并强调书写规范, 注意事项。(举例说明)。 7实验课进行植物拉丁学名发音辅导,采取边讲授,边听录音的方式。先简要介绍拉丁文的历 史;再引入拉丁学名的产生、发展,拉丁文发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跟读发音。遇有难点、重点停 机强调,纠正,最后做一些练习,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巩固所学知识。 六、参考书 1.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赵士洞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任波涛编《植物学拉丁文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1982.6 4.秦仁昌译.植物拉丁文.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金春星主编。中国树木学名诠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6.郭善基,尹祚栋编著.木本植物拉丁学名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七、复习思考题 1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恩格勒、哈钦松、克朗奎斯特系统各有何特点?
三、讲授重点 1.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2.植物种的概念及分类等级。 3.植物命名方法。 四、讲授难点 1. 恩格勒与哈钦松系统的特点简介。 2. 植物种的概念。 3. 植物学名的命名及书写规范。 五、教学法 1. 首先,介绍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因树木属于植物,树木的分类也应属于植物分类的范畴,因此 要理解园林树木的分类必需先了解植物分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2.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史,经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3. 介绍被子植物常用的几个分类系统其代表人物、系统特点。 4. 讲授植物分类依据的性状:根据学生学过植物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思考此问 题,植物分类一般依据哪些性状,教师再补充,总结,并结合一些图片,加深理解。 5. 引入植物种的概念,注意与生物大概念上种的差异,关于种的概念应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记忆, 种下等级的概念引入介绍。 6. 重点介绍植物学名的命名意义、方法、命名原则,学名中不同表达的含义,并强调书写规范, 注意事项。(举例说明)。 7.实验课进行植物拉丁学名发音辅导,采取边讲授,边听录音的方式。先简要介绍拉丁文的历 史;再引入拉丁学名的产生、发展,拉丁文发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跟读发音。遇有难点、重点停 机强调,纠正,最后做一些练习,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巩固所学知识。 六、参考书 1.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赵士洞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 任波涛编《植物学拉丁文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2. 6 4. 秦仁昌译.植物拉丁文.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 金春星主编.中国树木学名诠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6. 郭善基,尹祚栋编著.木本植物拉丁学名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七、复习思考题 1.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恩格勒、哈钦松、克朗奎斯特系统各有何特点?
3.何谓植物种的概念? 4.什么是植物的学名,其是如何命名的? 八、讲稿: 九、本章小结: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 命名;它是各种应用植物学部门的基础学科,亦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所应具备的基础。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后人根据前人认识植物的水平 和程度大致可分为本草时期、人为分类系统时期、自然分类系统时期、系统发育系统时期等4个时 期。每个时期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及著作。其中,恩格勒与哈钦松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被人们普遍 接受和应用的系统。种是植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 特性(生态、生理、生化等);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同种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 后代,而不同种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离或杂交不育。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又不是固定永 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有相当差异的集 团,分类学家按照这些差异大小,又在种下分为:亚种(subspecies)、以变种(varieties,)、变型(forma) 等。集合相近的种为属,集合相近的属为科,依次类推,建立了植物分类等级,等级又叫阶层,其 可表示植物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归属。 植物种类繁多,不同国家、地区人们对植物的叫法不一,常出现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 为生产和交流带来许多不便,为此,制定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binomialsystem)。双名法就是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方法。学 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如银白杨Populus alba L.桃Prunus persica(L)Batsch等。 第二章 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的概念,树木生 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与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的生命周期及其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的年周 期:树木物候观测。 讲授时间:2学时。 三、讲授重点
3.何谓植物种的概念? 4.什么是植物的学名,其是如何命名的? 八、讲稿: 九、本章小结: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 命名;它是各种应用植物学部门的基础学科,亦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所应具备的基础。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后人根据前人认识植物的水平 和程度大致可分为本草时期、人为分类系统时期、自然分类系统时期、系统发育系统时期等4个时 期。每个时期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及著作。其中,恩格勒与哈钦松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被人们普遍 接受和应用的系统。种是植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 特性(生态、生理、生化等);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同种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 后代,而不同种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离或杂交不育。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又不是固定永 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有相当差异的集 团,分类学家按照这些差异大小,又在种下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ies)、变型(forma) 等。集合相近的种为属,集合相近的属为科,依次类推,建立了植物分类等级,等级又叫阶层,其 可表示植物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归属。 植物种类繁多,不同国家、地区人们对植物的叫法不一,常出现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 为生产和交流带来许多不便,为此,制定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binomialsystem)。双名法就是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方法。学 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如银白杨Populus alba L.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等。 第二章 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的概念,树木生 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与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 讲授内容: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的生命周期及其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的年周 期;树木物候观测。 讲授时间: 2学时。 三、讲授重点
树木的年周期: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方法。 四、讲授难点 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的方法。 五、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再讲解、补充、总 结。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 1.火树华主编.树木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田兴军主编。东北木本植物.乐斯国际出版社,1992 4.任宪威,姚庆渭,王木林著.中国落叶树木冬态.北凉: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七、复习思考题 1.树木的生命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 2什么是树木年周期?落叶树木的年周期经历哪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3.观测树木物候有何实践意义? 八、讲稿 九、本章课后小结 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 的增加。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 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实际上就是指树木一生所经历的全过程。 但是,一般是从种子萌发或营养体的萌芽算作开始阶段。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 础。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可以生活几十年至几干年。树木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直 至衰老死亡,这一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群体的生长发育分为4个时期:1.幼年期;2.青年期;3.成年期;4.老年及更替期。 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与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 条件的关系。树木物候观测是研究树木年周期的一个好方法,也是研究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 性的一种途径。树木物候期的早迟除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影响
树木的年周期;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方法。 四、讲授难点 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的方法。 五、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再讲解、补充、总 结。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 1.火树华主编.树木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田兴军主编.东北木本植物.乐斯国际出版社,1992 4.任宪威,姚庆渭,王木林著.中国落叶树木冬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七、复习思考题 1. 树木的生命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 2. 什么是树木年周期?落叶树木的年周期经历哪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3.观测树木物候有何实践意义? 八、讲稿 九、本章课后小结 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 的增加。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 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实际上就是指树木一生所经历的全过程。 但是,一般是从种子萌发或营养体的萌芽算作开始阶段。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 础。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可以生活几十年至几千年。树木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直 至衰老死亡,这一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群体的生长发育分为4个时期:1.幼年期; 2.青年期; 3.成年期; 4.老年及更替期。 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与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 条件的关系。树木物候观测是研究树木年周期的一个好方法,也是研究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 性的一种途径。树木物候期的早迟除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