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06 英文名:Plant protection 一、深任说明 1.课性质 ~植物保护学是研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咄课。 2。课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提农业上重要病虫害的种亮识别望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病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 术,并零握害虫蜂合治理的基本理论及研完进展, 3.造应专业 本大钢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草业、葡萄我培与酿酒等专业本科长孕。 4.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64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 植物、植物生理学、道传、生物化学、普通微生物字、作物我培学等 6。报荐教材参考书日 推荐教材: 1.锋主编,2001,面向21世纪课程餐材《农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 2.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1999,《植物病理学》(第2能),表立出社 泰者书日: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委会,1979,中因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农业出航礼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完所主。1979。中国主要害虫合防治,科学出版社 华南农业大学主编,1994,农业昆虫学农业出瓶社 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学通论》。花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藏。 陈杰林编著,1988,害虫防治经济学,重庆大李出版社 张宗柄搞著,1986,害虫综合治理上海科学出藏社 0.R.L.Metcalf 1975 Introduction to insect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曾士迈、庞雄飞著1990,系烧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农业出(社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张满良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西安:世界困书出能公司,1997. 7.主曼教学方法与手役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变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行。 )课堂讲校利用多蝶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装一臭病虫客的装一常见种为代表重点讲解,共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 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夹通。 2》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残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病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回 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病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061 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科学,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上重要病虫害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病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 术,并掌握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 3.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草业、葡萄栽培与酿酒等专业本科教学。 4.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64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普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袁锋主编,200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1999,《植物病理学》(第2版),农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委会,1979,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农业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编, 1979,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科学出版社 华南农业大学主编,1994,农业昆虫学 农业出版社 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杰林编著,1988,害虫防治经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 张宗炳编著,1986,害虫综合治理 上海科学出版社 O. R. L. Metcalf 1975 Introduction to insect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曾士迈、庞雄飞著 1990,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农业出版社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张满良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病虫害的某一常见种为代表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 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病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 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病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手学生广泛收条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林,提侣自学,对于活联李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提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拉能培养。除识别和墓定病虫害种美的宝内实验外,还要有四阿调查的外出实验,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 病虫害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现课堂内客 日,考诚方式 卷考,深程总成绩评定标准为: 考流总评=卷面成绩×70%+实验实习成绩×20%+平叶考查成绩×10% 9。课外自学要本 对装些章节内客要求学生课外自,可用文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 要学生前预习或查阅相关最新研完成采,扩大知识面, 二、长本袋和能力培养要 1。深在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植物病虫害概念,了解植物病虫害种吴及其发生回果关系。掌提回间识别和诊断病虫害的方法。 2)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的主要分吴精征及其致病特点,害虫的分类特征及为害精点,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熟妹零握主要病 害的防治方法。 3)掌握农田主要病虫害识别及诊断要点、致病病原分特点、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1)较糕练的掌程重要农业害虫的主要形态特猛,农业病害的病原的主要分夹特征,学会识别定常见病虫害和天种是: (2)了解各类农业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3)掌主要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 昆虫学部分 第一章储论 重点讲授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家、任务和植保工作方针 一、农业昆虫学研完的内容和任务 二、我国农业昆虫学研完的主要成就与害虫发生的新动向 三、昆虫的特狂及近蝶动物的区别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昆虫体驱的构造与功能 重点讲检害虫的口器、触角、足、超的奏型、体壁构造、激素种类与防治的关系等。 第一节 是虫的头部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 第五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第六节 昆虫的激素 第三章 昆虫的发有和行为 重点讲授昆虫的繁殖方式、发育和变态、生活史、滞育的概金及是虫的行为
3) 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除识别和鉴定病虫害种类的室内实验外,还要有田间调查的外出实验,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 病虫害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8 .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课程总成绩评定标准为: 考试总评=卷面成绩×70%+实验实习成绩×20%+平时考查成绩×10% 9. 课外自学要求 1) 对某些章节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可用交作业或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 2) 要学生课前预习或查阅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 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植物病虫害概念,了解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因果关系。掌握田间识别和诊断病虫害的方法。 2)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的主要分类特征及其致病特点,害虫的分类特征及为害特点,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熟练掌握主要病 虫害的防治方法。 3)掌握农田主要病虫害识别及诊断要点、致病病原分类特点、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2.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1)较熟练的掌握重要农业害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农业病害的病原的主要分类特征,学会识别鉴定常见病虫害和天敌种类; (2)了解各类农业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3)掌握主要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三、 课程教学内容 昆虫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重点讲授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植保工作方针。 一、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二、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害虫发生的新动向 三、昆虫的特征及近缘动物的区别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 昆虫体躯的构造与功能 重点讲授害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类型、体壁构造、激素种类与防治的关系等。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 第五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第六节 昆虫的激素 第三章 昆虫的发育和行为 重点讲授昆虫的繁殖方式、发育和变态、生活史、滞育的概念及昆虫的行为
第一节紫殖方式 第二节昆出的发育和变态 第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安 第四节 昆火的休队和沛有 第五节 昆虫的行为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重点讲授昆虫分夹的意义、基本原理及农业昆虫重要日的特征。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昆虫分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昆虫钢的分目日 第四节 农业昆虫及类重要日、科概说 第五章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 重点讲粮温度和湿度对泥虫的影响、生物回素对虫的影响及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手假。是虫的种再动态。 第一节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国素对虫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国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 昆虫的种群动态 第五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镜计 第大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第六章农业害典防治原理和方法 重点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植物检夜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第四节 物理机城防治法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 第六节 害虫综合治理 第七章地下害女 重点讲授娇婚、金针虫、婆姑的发生规律与排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蛛埔 第二节金什虫 第三节 蝼姑 第四节 其他常光地下害虫* 第五节 地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 地下害虫调查与测报 第七节 地下害虫筹合防治 第入章多食性害虫
第一节 繁殖方式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第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第四节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第五节 昆虫的行为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重点讲授昆虫分类的意义、基本原理及农业昆虫重要目的特征。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昆虫纲的分目 第四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说 第五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报 重点讲授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及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手段,昆虫的种群动态。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 昆虫的种群动态 第五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 第六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第六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重点讲授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植物检疫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第四节 物理机械防治法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 第六节 害虫综合治理 第七章 地下害虫 重点讲授蛴螬、金针虫、蝼蛄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蛴螬 第二节 金针虫 第三节 蝼蛄 第四节 其他常见地下害虫* 第五节 地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 地下害虫调查与测报 第七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第八章 多食性害虫
重点讲授飞蝗、苹地螟、温宝白粉凤和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地老庞 第二节黏虫 第三节 东亚飞姓 第四节 草地娱 第五节温室白粉虱 第六节美洲斑潜蝇 第七节 蟋蟑 第入节 多食性害虫的馀合防治 第九章水稻害虫 重点讲授稻飞风、稻娃娱、稻弄妹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稻蛀娱 第二节 稻飞虱 第三节 稻叶蝉 第四节 第五节 稻纵卷叶娱 第六节 第七节 其它常水稻吉出 第十章小麦害女 重讲授小麦吸虫、麦好、娲类的发生规律和莽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小麦浆虫 第二节 第三节 小麦害城 第四节 麦叶蜂 第五节 麦仟蝇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 第七节 小麦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十一章禾谷类杂椎害虫 重点讲授玉来据、高梁条螟和二点据等重要种奏发生规律和嫁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五米娱 第二节高染条媒 第三节 二点娱 第四节 其它常见禾谷美杂粮害虫 第五节禾谷奏杂根害虫综合防治 第十二章著类害出 重点讲授甘著走城、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甘薯麦坡
重点讲授飞蝗、草地螟、温室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地老虎 第二节 黏虫 第三节 东亚飞蝗 第四节 草地螟 第五节 温室白粉虱 第六节 美洲斑潜蝇 第七节 蟋蟀 第八节 多食性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九章 水稻害虫 重点讲授稻飞虱、稻蛀螟、稻弄蝶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稻蛀螟 第二节 稻飞虱 第三节 稻叶蝉 第四节 稻弄蝶 第五节 稻纵卷叶螟 第六节 稻蝗 第七节 其它常见水稻害虫 第十章 小麦害虫 重点讲授小麦吸浆虫、麦蚜、螨类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 第二节 麦蚜 第三节 小麦害螨 第四节 麦叶蜂 第五节 麦秆蝇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 第七节 小麦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十一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 重点讲授玉米螟、高粱条螟和二点螟等重要种类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玉米螟 第二节 高粱条螟 第三节 二点螟 第四节 其它常见禾谷类杂粮害虫 第五节 禾谷类杂粮害虫综合防治 第十二章 薯类害虫 重点讲授甘薯麦蛾、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甘薯麦蛾
第二节 计薯叶甲 第三节 马铃薯麦城 第四节 马铃著弧虫 第五节 其它常见著类害出 第六节 薯类害虫的嫁合防治 第十三章棉花害虫 重点讲授棉蚜、棉龄虫、棉叶场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洛技术 第一节棉花需虫的发生特点 第二节棉好 第三节棉铃虫 第四节棉叶 第五节棉红铃虫 第六节棉言蝽 第七节其它常见棉花害出 第入节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十四幸油料作物害虫 重点讲授大豆食心虫、油菜好虫、莱娘、莱粉的发生规律和嫁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大豆食心出 第二节 豆美斑g 第三节 油莱好虫 第四节莱城 第五节莱粉蝶 第六节豆好 第七节黑点银纹夜城 第八节就蓝龟象甲 第九节黄条跳甲 第十节其它常见油料作物害虫 第十一节 油料害虫作物嫁合防治 第十五幸储粮害虫 重点讲授五米象、麦统、谷蠹、印度谷娱的发生规律和蝶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储粮害虫的特点 第二节玉米象 第三节 袁城 第四节 谷套 第五节 赤权谷盗 第六节 印度谷螺 第七节 豆象
第二节 甘薯叶甲 第三节 马铃薯麦蛾 第四节 马铃薯瓢虫 第五节 其它常见薯类害虫 第六节 薯类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十三章 棉花害虫 重点讲授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棉花害虫的发生特点 第二节 棉蚜 第三节 棉铃虫 第四节 棉叶螨 第五节 棉红铃虫 第六节 棉盲蝽 第七节 其它常见棉花害虫 第八节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第十四章 油料作物害虫 重点讲授大豆食心虫、油菜蚜虫、菜蛾、菜粉蝶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大豆食心虫 第二节 豆荚斑螟 第三节 油菜蚜虫 第四节 菜蛾 第五节 菜粉蝶 第六节 豆蚜 第七节 黑点银纹夜蛾 第八节 靛蓝龟象甲 第九节 黄条跳甲 第十节 其它常见油料作物害虫 第十一节 油料害虫作物综合防治 第十五章储粮害虫 重点讲授玉米象、麦蛾、谷蠹、印度谷螟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 储粮害虫的特点 第二节 玉米象 第三节 麦蛾 第四节 谷蠹 第五节 赤拟谷盗 第六节 印度谷螟 第七节 豆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