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1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2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 4 实验三鞭毛菌与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6 实验四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8 实验五担子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10 实验六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和染色 12 实验七植物病毒的一般形态电镜观察 15 实验八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16 实验九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22 实验十杂薯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28 实验十一棉花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31 实验十二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37 实验十三蔬菜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42 实验十四果树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46 实验十五杀菌剂田间药效实验 50 实验十六病害田间调查及标本采集 53 实验十七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55 附录 57 1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是诊断和认识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常见病害可由症状做 出正确诊断:未知病害,经症状观察和镜检,可作出初步诊断,再经过分离培养、 接种等工作,做出最后结论。通过实验初步认识病害的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症状类 型的特点,为病害诊断奠定一定基础。 二、基本原理 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形态 上的变化。既发生于患病内部,又表现于其外表。一般常指植物外部病变的综合特 点,包括形态、形状、质地、颜色、味道和存在的病原体等方面的变化。 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植物本身患病后所表现的综合变化特征 病征是致病微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的特殊结构的特征,一般为病原体菌体或繁殖器 官,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如病毒性病害在病部表面就没有病征表 现。 每一种植物病害的症状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稳定性,因此通过症状诊断植物病 害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和一定数量的病害种类的积累,才能逐步掌握。而且最 好的办法是进行大量的田间实际观察逐步积累。 三、实验材料 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斑病、油菜菌 核病、烟草花叶病、苹果花叶病、苹果腐烂病、果树根癌病、葡萄白粉病、枣疯病、 柿圆斑病、莴苣霜霉病、大白菜软腐病、小麦粒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等病害症 状标本。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拨针、刮刀、纱布等。 四、实验步骤 1,首先观察各类植物病害标本。按照变色、坏死、斑点、腐烂、畸形等归纳各 种标本的病状类型。 利病表病 3。根据附录的描述,归纳总结各类病害症状类型,填写下表
五、作业 根据实验观察的标本,将观察结果填写下表。 寄主植物名称病害名称发病部位病状类型及特征病征类型及特征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真菌营养体及其变态类型的形态特点 2.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孢子类型。 二、基本原理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营养体通常是 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 是不具细胞壁的原生质团:(3)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 (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三、实验材料 1.病菌培养菌种及新鲜病菌 瓜类猝倒病菌Pythium SP一菌丝 黑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孢子囊 十字花科白锈病菌Albugo Candida---萌发的游动孢子囊 2.病菌玻片或切片 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t---休眠菌丝体 豆类菌核菌Sclerotinia SP.--菌核剖面 棉枯菱病菌Fusarium vasinfectum---厚垣孢子 马齿苋白锈病菌Albugo bliti---卵孢子 黑霉菌Peziza Sp-子囊盘剖面 罩菌一菌摺剖面 菌索 3.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拨针、蒸馏水、表面皿、纱布等。 四、实验步骤 1.真菌的营养体南丝及其变态 (1)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两种。 有隔菌丝:观察所供示范片。无隔菌丝:用猝倒病菌(Pyhtium SP)或 (Rhizopus SP)自制玻片观察。 (2)休眠菌丝体:潜伏在寄主体内,有休眠作用以抵抗不良环境,形态与原来 4
菌丝相似。如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 (3)茵核:由菌丝体结成团形成。典型的菌核内部是硫丝组织,外层是拟海壁 组织,特别是表层细胞的细胞壁很厚,颜色深,较坚硬。是真菌的一种休 眠结构。观察莴苣菌核病菌的菌核,注意其形状、颜色,注意其内部结构。 (4)菌索:由菌丝纵向排列组成(森林病害中常见)。 2.直菌的警殖体及其狗子类型: (1)真菌的无性繁殖体及其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无细胞壁,球形或肾形,具鞭毛一根或 两根,可以游动。产生于无性产孢器游动孢子囊中。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 (Albugo condida)的示范片,注意其游动孢子囊、子囊梗的形态特点,并 在示范镜下观察游动孢子的形状和是否游动。 [2]孢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动,有固定的细胞壁,产生于孢子囊中。如黑霉 (Rhizopus nigricans)。 [3]分生孢子:高等真菌中常见,种类较多。分生孢子外生于分生孢子梗上 其形状大小、细胞数目、色泽变化较大,这里仅举一例作为代表,用葱紫 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自制玻片观察 [4)厚垣孢子:由菌丝细胞壁加厚,原生质浓缩而成,生于菌丝中部或顶端。 观察棉花枯菱病菌(Fusarium vesinfectum)厚垣孢子示范片。 (2)真菌的有性繁殖体及孢子类型 [1]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方式产生。观察示范片。 [2]卵孢子:由两个异形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壁厚且多为圆形, 为鞭毛菌所特有。观察马齿苋白锈病菌(Abug0bli)卵孢子示范片。 [3)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生于子囊内,每个子囊通常含有8个子 囊孢子。观察示范片。 [4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若生于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每个担子上 着生4个担子。观察示范片。 五、作业: 绘以下病菌简图 1.十字花科白锈病菌孢子囊和孢子梗。 2.葱紫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3.首蓿黄斑病菌子囊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