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形态的描述及实验要求 一、昆虫形态的文字描述 1描述的内容:应尽量详尽,以至于可以预测该种与未被记载种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尽可能包括雌雄间的差异、幼虫的性状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资料 2性状的次序:取决于记载目的。在鉴别性的记载中,通常按照性状在鉴别上的重要程 度依次叙述。而完整的记载,性状的描述应按标准化的自然顺序来进行,例如,记述体驱应 由前向后,由背到腹。记载应按虫体分段叙述,如头、胸、腹、翅、生殖器…。 3.记载的方位:记载昆虫体躯时,应从上面所见的位置,如背在上,腹在下,头在前 翅展开如飞翔状,触角及三对足伸展来描述,通常在胸部和腹部的交界处设一想像的中心点, 近 点的部分为基部,远中心点的部分为端部 1胸 与腹部连接处为基部。 假设 一条 行的中轴线,近轴者为内,远轴者为外。与纵轴成直角,并通过中心点假设一横轴以区别 前后,纵轴还可区分左右。与横轴平行的脉纹为纵脉,与纵轴平行的脉纹为横脉。 4.数字资料:①体长记载以头顶至腹末为准,不应包括触角和尾须。②翅展记载一般为 一对前翻的拉伸资度。③体资记载成写明度量的位置,是胸部怀是陶部。由干数字性状在后 种昆虫的个体间必有差异,因此最好多测一些个体,记述其伸缩范围,或者用平均值和标滑 差衣示 5.颜色记载:应以新鲜标本为准,并参考国家标准色谱给予描述。 二、昆虫形态结构的绘图 1.工具:HB或2H绘图铅笔、橡皮、尺子、16K白色道林纸,有时还需专门的绘图仪 如阿培绘倒仪 2要求:①科学性:形体正确,比例正确,倍数正确,色彩正确。②画面情结,精细美 观。③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具体要求:正面图,头向上:侧面图,头向左。所绘图都应有文字说明,图中各部分若 要注字,以壶线引山,说明、注字及整图均要安排恰当、得体、工整。昆虫的全体图,即“写 真图”,应有立体感 、真实感 这就需要注意光线和色彩,画出凹凸、深浅的层次米:另外 昆虫图一般都是点线图,用线表示节间或骨片的分界、毛和刺等,用点表示不同颜色和驱体 的凹凸,并表达立体感,因此,线要粗细一致,接头光滑,不露笔尖起落的痕迹:点要圆、 匀,疏密应符合虫体颜色浓淡的要求。要掌握上述要求,全在于平时绘图中的细心体会与灵 活的技巧,因此绘制一幅漂亮的昆虫图,与平时的训练分是不开的。 3描绘草图的方法:草图系指昆虫整体或局部特征的轮廓 、结构草图。绘制草图的方法 很多,如徒手素描、直接蒙绘、反射描绘、九宫格、投影放大、复印机、摄影绘图、绘图仪 4.绘草图的注意事项 ①绘图时必须安静且有耐心,特别是利用绘图仪描给时,坐姿必须正确,否则容易破劳 ②如果标本大而视野小,不能画下所需的全部时,可分儿个部分画出,然后把它们拼凑 -4
在一起。 ③如果标本放置位置不好,或标本整姿不好,影响画图正确和美观时,必须进行科学修 正。 ④所画线条应准确、肯定,以免上墨时发生错误 ⑤标出昆虫的名称,放大倍数。 ⑥养成爱惜标本的习惯。 三、实验要求 课堂上应仔细观察,对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提问,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作业三部分内容,有时需要对实验报告或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分析 时,也应写入报告之中。 农业昆虫学实验()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日期年月日,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作业 5
第一篇昆虫学基础知识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昆虫纲的代表蝗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竿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东亚飞蝗雌、雄成虫,斑衣蜡蝉,家蝇,蜘蛛(蛛形纲)、日本沼虾(甲壳纲)、马 陆(多足纲)浸渍标本 2.蝽象、步甲、象甲、蝉、蜜蜂、家蝇、菜粉螺针插标本 3.蓟马玻片标本。 4.触角类型,足的类型,翅的类型盒装标本。 5.娘中体躯构造图,钟伯、足、翔及口婴的基本物造及类型图等 6.实体显微镜、昆虫针、载玻片、镊子、拨针、台灯、泡沫板等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昆虫身体的分区,然后再观察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基本结构,最后观察口器、 触角、足、翅的结构和类型。 2.昆虫体躯结构及其变化 头部 一前+中胸十后胸一 0后是 图1昆虫体躯构造 .6
取东亚飞蝗、蜘蛛、日本沼虾、马陆浸渍标本,进行形态比较观察,了解和掌握昆虫纲 的基本特征:①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②头部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3 个单眼。③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每节各具1对足,即前足、中足与后足,着 生于每 胸节的侧腹面:通常中胸与后胸各具1对翅,蝗虫的前翅革质 狭长,翅脉明 为覆翅,后翅膜质,宽大,近于透明。④腹部一般由9一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蝗虫 的第1腹节基部两侧具1对鼓膜听器:腹部末节背板称肛上板,腹部末节腹板称下生殖板: 堆性顺部具产明能,蝗虫的产卵鼢为短凿状:肛上板与肛侧板间若生1对尾须。 再取其它儿种针插昆虫标本进行观察,注意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之处 3.口器及其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观察东亚飞蝗的口器若生于头的何方?从头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能看 到口器的哪些部分?注意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用摄子取下东亚飞蝗的头部,再将口馨的各个部分分别取下置于我玻片上,结合课本中 咀嚼式口器的构造,认识上释、上鄂、下频、下屑和舌的基本构造和取食功能 ②刺吸式口器 取斑衣蜡蝉浸渍标本观察,颜面向后倾斜。 口器平贴在胸部腹面 用毁子取下斑衣蜡单的头部置于我玻片上,先观察针状的口器,再用泼针或昆虫针卡 拔,分离口器,观察认识喙管、上唇、下唇及埋藏在管内的1对上鄂口针和1对下鄂口针。 ③虹吸式口器:取菜粉蝶成虫针插标本,从头部的下面可以看到一条卷曲的喙,这就是 虹吸管,它是由左石下颚的外鄂叶嵌合而成,中间形成食物道,靠虹吸作用吸食液体食料, 上鄂退化,有下唇须 ④吸式口器:将家蝇成虫浸渍标本侧放在实体显微镜下参照课本图2-10观察,头部 腹面突出一个粗短的喙,喙的基部两侧有一对不分节的下颗须,喙的前璧凹成唇槽,上唇为 一尖削长片盖在唇梧的上面,用昆虫针将上唇挑起,一个尖削的舌在唇栢的中央,喙的端部 彭大形成喙瓣。 ⑤锋吸式口器:对照课本图211观察蓟马玻片标本,头部向下突出,具有一个短小的 喙,喙由 下颚, 上唇与下唇形成 ,喙内藏有3根口针,对称的细的1对是下颚口针,另1 根为左上鄂口针,右上颚已完全退化。 4触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其基本构指为柄节(最甚部一节)、梗节(触角第一节,通常 较小)和鞭节(梗节以后的整个部分, 通常有许多小节组成, 且变化很大 取象甲或菜粉蝶针插标本,观察并区分触角的柄节、梗节和鞭节。对比蝉、步甲等其它 针插标本、触角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认识并掌握触角的主要类型。 (1)丝状或线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各小节大小相似,相连呈线状,如螽斯和 蟋蟀的触角。 (2)刚毛状:触角短小,基部两节粗牡,鞭节细如刚毛,如蝉的触角 (3)念珠状:由许多圆珠形小节相连而成,如白蚁的触角 (4)锯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作锯齿状,形似锯齿,如锯天牛和叩头甲的触角。 (5)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如长角蛉的触角。 (6)球杆状或棍棒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形似棍棒,如蝶类的触 .7
(7)具芒状:触角短,鞭节只1节,并具刚毛1根,如蝇类的触角: (8)环手状的,獅指各指郑牛有一圈细手,俞折基部的手俞长,加雄蚊的轴角 (9)双栉状或羽毛状:鞭节各节向两侧作细羽状突出 形似鸟羽,如家蚕的触角 (10)鳃叶状:触角端部扩展成叶片状,相叠一起形似鱼鳃,如金龟子的触角。 (11)膝状或时状:柄节长,梗节小,鞭节各节与柄节形成膝状曲折,如妈蚁、蜜蜂的触 角。 (12》带齿状:南节各节向一侧作梳齿状突出如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的触角 5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足是昆虫的行走器官,其基本构造由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 及前附节。 观察东亚飞蝗的中足,认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及前附节的形态特点。对比 东亚飞蝗的后足、蜜蜂的后足及昆虫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认识并掌握足的主要类型。 (1)步行足:足的各节相对细长,适于行走,如步行虫的足 (2)跳跃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 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蝶的后足 (3)捕提足:基节较长,腿节腹面具沟,胫节可折回来,融节与胫节的边缘着生较发达 的刺,如螳螂的前足。 (4)开起足:轻节宽扁具齿,附节相对较退化,适于掘土,如透蛄的前足 中冰足足的各拉蜜品。边缘生者的长毛适于划水,加木免生的提性 (6)抱握足: 生龙虱前足跗节膨大,其上生有盘状结构 (7)攀缘足:足的端部仅一爪,胫节端部具一个距,当弯曲时,适于抓住寄主的毛发, 如虱子的足。 (8)携粉足:胫节较宽肩,基跗节扩展,其上生有整齐的数列硬毛,如蜜蜂的后足。 图12触角的基本构造 图13足的基本构造 6翅的构造和类型 短是昆虫的飞翔器官,其基本构造为三缘(前缘、外缘和后缘)、三角(肩角、顶角和 辉角)和各区(辉前区、辉区.有时还有被区和加区) 观察东亚飞蝗的后翅形状,赤清楚三缘、三角和各区,对比东亚飞蝗、菜粉蝶、蝽象 步甲的前翅,家蝇的后翅及昆虫翅的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了解昆虫翅的各种类型 覆翅: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质,平透明,但翅脉仍明显存在,称为覆翅或复翅。 鳞翅:鳞翅日昆虫的翅上覆有鳞片,称为鳞翅。 鞘翅:鞘翅目昆虫的前全部骨化,见不倒翅脉,称为销翅。 半鞘翅:半翅目昆虫的前翅仅基半部骨化,瑞半部仍为膜质,称为半鞘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