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使用。色泽纯正有光华,用来表现人体有血泽部藤黄,热带植物海藤树的胶液,切开树皮口分及山茶、牡丹、衣物等均很理想。使用时要衬胶液滴入竹管,千后劈开竹管成锭。使用时水笔-背,衬甚为明亮,朱衬很艳丽。轻蘸即下。色泽透明,加入墨中不发灰,与花朱標.研漂朱砂的副品,漂在水最上面,发青调合成汁绿色。是国画常用色之一。桔黄色,朱砂呈粉状,镖呈油脂状。细勺而柔花青,草木植物兰叶,水泡发酵而成,俗和,一般用来表现细嫩的皮肤,柿,桔等。称蓝靛。色透明易渗化。其色相为别的各种蓝赭石.属赤铁矿石。各地产的猪石色泽不尽色所不能替代。国画常用色之一。天、水、树叶、相同,有的沉稳,有的鲜亮、冷暖色相也有别。赭云气远山均以花为主色。此色浸泡时间过长石是中国画用得最广的一种颜色,它质地细腻易腐变臭。而透明,与墨和其他色渗台而不沉淀,能随水渗苏州姜恩序堂生产的中国画颜料,品质优开,色泽明亮而不火气。良。以盒装、粉纸包装、蛊装等方式出售。上海石黄,具有覆盖力的粉状颜料,用得较少。美术颜料厂生产的十二色锡管装中国画颜料。石青,附着在铜矿里的石质,研漂之后又分随用随挤,使用方便,但品质一般。成头青、二青、三青等多种不同的深度。另有一其他工具和材料种比头青还深重的“佛青色。粉质而无粉气,正中国画是平放在画桌上作画的,一般都置重而富丽。用时必先衬底.以翌、花青、赭石衬均可。须薄涂并分层次涂。石青是中国画重要的有一张较大的画案,以能铺开-张四尺整纸为基本色之一。好,左面放书籍资料,右面放作画工具,桌面铺羊毛毡毯,它能将宣纸上多余的水与墨托住,不石绿,也是铜矿里的一种石质,研磨水漂后分成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四个色相等次。以深失面面色墨成分。右面工具以次为水盂、砚、色翠绿嫩的色泽为上,也鲜明、沉稳而富丽。使用碟、调色碟、笔架毛笔、吸墨纸布等,总之画案布置应以使用顺手,条理清晰为准。(图1一2)方法与石青相同。白粉,常用色,一般用广告色锌钛白,但时另有挂笔的笔架或笔简和笔帘。压纸角的间不经久易变色。古时用蛤粉,蚌壳研磨成粉,镇纸和印章印泥盒等。蓄水的水盂能有二个最好,一是清水,二是专供洗笔用的。永不变色。但是使用时过于糊笔难用。另有一外出写生可以备有国画写生箱,要简易轻种铅粉白,也是易氧化后变黑。中国画角颜料常便,携带旅行不为其累。市场有现成的卖,也可常考虑要经久不变色,以存千古。根据自已的习惯自行设计制作。金,银粉,在工笔面中常以金银线勾勒、山水中有金碧山水。壁画中使用更多,它是一种中介色,起调和对比色彩因素的作用,也起华画二、工具材料的艺术特性面的作用。古时采真金真银打成箔加工而成。现在多用假金色,其原料为氧化铝特有的工具材料和它们之间所产生的艺术关系是形成中国画特色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艺植物质颜料类术特性的发挥总是结合着艺术家表现内容以及植物质颜料色彩透明,容易渗化,概称轻色思想面展开的、但是它又独立于内容之外,形式或草色。特征和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与内容胭脂,颜色沉稳,含紫相的红色。用植物红结合得好并能发挥之,作品就具有强烈的艺术蓝花或茜草制成。与之相近似的是曙红色。感染力。以下对这些方面作--介绍。-4-
风韵。勾笔上下气势连贯如一笔出之。所勾之度发展以来,染一直是主要技法之一。只是用于线轻重快捷,盘绕穿插自有变化和风韵。勾笔肯生宣纸上其技法与工笔熟宣画法稍异。一般分定明朗并不容修改。画主线往往是深思熟虑之千染法和湿染法。千染中可以平染层层复加以后,蓄情于胸,传之于笔,一气呵成。至深厚。可以笔端有水墨之变,染笔一次呈水墨皴,中国山水画表现山石树皮及云水等所韵趣。可以在染中利用水墨之迹,一层套积一层,以积墨法形态出现,达到画而墨趣益然。湿用的一种笔法,皴是侧锋短线,皴笔略枯取毛而苍老。皴笔是一组组特定的笔法和笔线组合的染法是通纸打湿,染时不留笔迹,唯见浓淡渐变的墨效果。一次不足,可以打湿再染,直到全画关系,表现某种山石的特征,如披麻皴、斧劈皴。面有完整的境界气筑为止。是对勾的补充和辅佐、皴形态丰满雨变化众染笔求层次的丰厚和色彩调子的华美。作多。皴可以复加追求层次丰厚。勾与皴也不是绝然分开的,勾勾皴皴,勾皴结合,犹如一笔出为技法之一完全由创作者掌握,有人对染特别讲究或用得很多,画面柔美胜于刚毅,有人基本之。不用染法,仅以笔法骨力求坚挺刚毅之精神。皴又一功能是表现某种程度的质感,凹凸,阴阳,皴表现纹理和体积。由于皴的表现,勾才*勾、皱、擦、点、染”又是作画的步骤、次序。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此序而使画面步步深入。在能充实,物形才有生命。一定的体积感,同时也具体表现某种感受某种意境时,也不为此序所由于它的浓淡、疏密、繁简面造成一定的空间拘,可在技法上有所侧重,可以前后顺序颠倒。感,皴笔在画面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对初学者而言,记得这作画次序是必要的,有擦,是横卧笔身,用笔腹上下搓动,让笔毛利于按步就班地掌握基本技能。在纸面上擦拂,减弱笔痕加强松毛的墨迹。用以对皴笔的补充,增加毛糙感和深厚度。擦笔可浓墨法墨也可淡墨,但笔含水分较少,运擦笔要提得中国画墨因素的发挥,相传在唐代王洽画起,使笔在纸面上飘行。擦又起统一画面的作泼墨画,王维在《山水决》中提出“水墨为上”始,用,把分散孤立的笔迹串连起来成为一体,把不当有深入的探索并提到理论的高度。现在尚有同层次上的笔墨关系加强或减弱使层次分明。墨迹的是宋代梁措的“泼墨仙人”与米带的“米点山水”,可见已经有高度的成就,将水墨特性皴擦技法甚为接近,皴有笔法,擦将笔迹减弱。发挥到相当的高度。宋元以降,除强调骨法用笔也有画家将擦的技法运用到极端。如清代程邀外,墨法以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起到“肇的画,世称渴笔山水,基本上以擦笔为之。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的效能,“所谓气点,点在中国画中运用非常广泛,用意明确韵生动,实赖用墨得法”。(清沈宗骞)笔、墨不的有各种点叶法,各种点苔法和点皴的种种笔可分,墨法寓于笔法之中,墨技巧大大丰富了笔法(这在以后的篇章中详谈)。中国山水画画而中还有许多用意不明确的点,点是表达多种形的表现力,助长了画而气韵意境的形成,墨法成象的符号·起“助山之苍范,显墨之神彩”的作为中国艺术伟大的绘画传统之一。”用。大境界中,点笔苍范意趣无尽,将一切世间墨分五色传统有“墨分五色”之说。“运雨五色具”。物形全概括到点垛之中。在局部境界中,沉闷以哪五色呢?一般指“焦、浓、淡、干、湿”。还有“浓、点醒之,平板以点破之,败笔以点遮档,点是画次浓、淡、次淡、最淡”,“黑、浓、干、湿、淡、白”等面的平衡剂,又是画面的调节阀,在山水画中显说。清代王学浩说:“用墨之法,忽干忽湿,忽浓得尤为重要。忽淡,有特然一下处,有渐渐渍成处,有淡薄虚染·染是笔端含水较多的一种皴擦笔法。最无处,有沉浸浓郁处,兼此五者,自然具有五色早在工笔画中广泛使用,方法很多,有平染、承染、罩染、衬染种种。写意山水画自五代、两宋高矣。(图3)-7-
第二章树法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庇盖而满目萧肃。林木与山岭本是互相依附而在世界史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互为滋养的,有树之山,流泉温得,大地润凝,草中国山水画之所以有如此高度的发展,它术之地防正水土流失,保持地下水位,给人类方得助于中国人喜好啸傲山林寄情山水,崇尚陶物创猪生存的条件。着爱秋冬凹季之变从树潮明式的情在南出东禽之间的情怀,这种大人木枯荣而可感知,雨雾风晴树木先得其神韵。树合一的思想突破强大的儒家思想管束,在众多木本身具有生动的形态、树木若助山水之变将的社会层次中,尤其在文人士大夫中广为影响产生无穷的意趣。借托树木表现主观的情思和传播,具体表现在文化现象上,就是使山水画得意境更为画家所乐道,因为树法是山水画的主到发展。一个画家沉醉于疏林云山之间,拜天地要骨架之一,所以,画好树木显得尤为重要。树山川为师,与虎豹猿猴为伍,成年累月“携笔复木在山水画而中可以助虚实、得藏露,利穿插、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就这样,经过世富变化。山水无树木将失去风采。某些树木人代画家的努力,中国山水画在一千五百多年的类赋于它特有的品格,如松、柏、柳。依此拟人奇发展史中,商潮登起,成就了山水画一个又一个情的表意。所以,画好树木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业绩高峰。思想的深邃,技法的完备、技巧的高本章着重研究树木画法。中国画的表现是超,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画迹遗产,而且有完备的通过笔、墨、线条以及线所构成的韵律,节奏,表理论著述,便后人学习和继承。(图8)现树木的形态、树木的神韵和笔墨意趣之美。山水画技法的范围通常以树法、皴法、山密学习树木画法的途径有二条:一向传统学。画法、云水法、点垛法、设色法、写生法、构图章要认真地继承前人的技法,前人将自然界复杂法等一系列局部技法所构成的树木形态,简洁凝炼地概括为特有的笔墨形中国画家学习技法的途径是继承前人成法式结构。如出枝法、点叶法、树皮皴法等,这种简再师造化,行万里路,在真山水中观察、写生、体略的规则性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种表现程式,是验,读万卷书,广收博采,充实思想涵养,反复实一种象征性符号。它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学习践交融,进而步入艺术创造的创作表现阶段。创的方法是从临幕入手。直接临擎古人的范本及作表现的落脚点在创意立体上,借万物之形,表代表作品,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临当代有代表千虑之意。性的作品。因其形态简单,便于掌握。但又道理构成山水画的主要构架是林木和山石,参深奥,功力含在其中故必须细细摩、体会其中之以流泉、烟云和其他,画面则活矣。的堂奥。要多画、反复地临面,将前人的范例直如若游于山中,古木森森藤草华滋,会顿觉接变成自己的技法。这是学画的一条必不可少大地一派生机:荒山秃岭、枯石遍地,缺少遮荫的途径。-12-
皴法第三童一、山岩的成因和皴法地质地貌经过大自然亿万年漫长的塑造理,艺术虽不等于科学,但山水画艺术又不能从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外形和结构。岩石一大离开生活规律太远,不要在画面上明显地违反自然的主要地貌,它的成因有一个复杂的过科学规律。程,地核熔岩冷却后形成地壳,熔岩冷却直接皴法所表现的主要是岩石状貌,同时也包形成的岩石称为火成岩,火成岩地质状态紧密括有植被状貌的土石地表。而大块,也有含大量气孔的火山熔岩。地层在皴法是用笔塑线条表现山岳岩石的凹凸、长期的造山运动中产生褶皱变动,坚硬的地壳明嗨、起伏、结构和地貌表象的一种方法。岩石在接受多方向巨大的地下压力之后产生中国的山水画家在一千多年前而对真山,地层波状隆起,平行的地层变成倾斜状竖立师法自然,于天地之间长期观察、思索、实践,状,压力增大又产生断裂,水、气、熔岩流的浸创造了以不同笔法处理不同的石理石纹的皴入,地力、地震、星球引力的作用下,断裂层之法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相传在元明之际就有间互相错位、升高、下沉、分离或挤压碎裂,或“皱法”名称的出现。“皴的字意指皮肤受冻开者在强大压力下不同地质结构又重新结合。产裂,这里引伸为表现山石纹理和结构。清初《芥生多样的地质结构和地貌变化。子园画谱》(约1679年)对山水画技法包括皴裸露在地表之石则被风化,破裂磨损,或法在内作了系统的归纳梳理,提出皴法名称种变成碎石,沙砾或土层。这一地质层经雨水江种,结合其他笔墨技法,初步形成了中国山水河海的冲刷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下来,一代代画艺术完整的传统技法体系。一层层的积压,逐渐又变成岩石,成为沉积岩。鼓法来于自然的山体山岩,是对客体的概沉积岩呈片状结构,裸于地表的沉积岩经过风括。但是,中国画的表现与客观现实有一定距化后片状层次分明。长久的历史变迁,大海成离,总是又象又不象,“象”是指把握山体的精陆地,陆地变大海,由于沉积物的差异和历史神和大的特征,“不象”指不能要求它象相机照年代的长短,沉积岩有粗细松紧之别,积沉的下来那样真实。皴法是对自然状貌的升华。是厚度也各有不同。它的再褶皱、再断裂、再风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化,以及岩石自身所含有成分的差异,地貌将历史上有众多的皴法表现和皴法名称,名变得更复杂而多样。这就成为一种复杂的地质目繁多,根据皴法表现的类似性,这里参考画地貌现象。这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由地质学家家傅抱石的分类法分成披麻皴系列,斧劈皴系去研究。我们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的风景画列,雨点皴系列,荷叶皴系列。下面将具体对各家,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家,应该懂得其中道个系列的皴法种种进行分解。-74-
第五章点垛法山水画中用于表现景物阴阳向背的“皴法”黑使一片白点在墨迹衬托下醒目突出。也可以之外,还有一类“点垛法”用途甚广,创作时应注多层次反复地点,直至墨泽深重,然后用重色朱意采用。砂或青绿色加点,再从深重中跳出来,此法有深如图222所表示的多种多样的点。从点形幽的意境,具有鲜明的民族绘画特色。看有圆长扇方。有不同笔型的破笔点。各种点非成片点一类。则要在通幅画面上注意点法构成的疏密聚散。点象的不同外形和边线虚垛自身的疏密聚散和轻重节奏,点垛以有节律实。点的层次变化和点群的变因素等,点作为的构成关系在画面上起着调节画面的作用。有与线因素并行作用的一个艺术因素,具有一定的画面线条排列过于整齐,某块墨迹过于光洁,的形式美价值,而且具有独立审美的意义。可以用点来破齐破洁,有破律的作用。画面的某点既是具象的,可以是远树、苔点、碎石、岩一片过于平淡,或者画由清到混、由简单到丰面上各种疙疙瘩瘩的附着物;又可以是抽象的,繁.因而画面过于混浊,点可以改变其平板和混什么都不代表、或什么都可以代表。通过疏疏密沌的面貌,起提醒画面的作用。方法是:浓墨圆密、大大小小、重重叠叠的点起着丰富层次、调点、稍干后在浓墨点上复加石青或朱砂重色,一节关系、藏匿真景、醒提画面的作用。“盖点苔法般在松树或较近较大的块石上加点。注意点的为助山之苍范,为显墨的精彩”(清·唐岱《绘事节奏,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不可乱点,使已经不发微》)。为此点垛技法深受画家厚爱,历来均有畅的画面点得更加逼塞。有时画面在勾皴染中广泛的应用。出现败笔,亦可以“点”遮丑,掩盖败笔,转换生一类是密集的大面积点垛。单一树法点叶机。画平坡或滩头因为有较长的线条,有人欢喜的密集排列表示某一特征树林,具有一定的象加一些方硬的点以示平面上有碎石,打破长线征意义。多种点法并存重叠交点在一起,表现山的单调。体表面有茂密植被复盖,也是各种树叶交织共在现代绘画的山水中,点垛结合各种艺术生的景象特征。山体和皴线在点隙中显露,或在因素更为广泛的作用。一是利用干湿关系利用皴线上复加点垛显示画面的丰厚。酒点和渍点做出种种效果来,二是广泛用笔墨一种破笔点垛的笔法。垛笔即用狼毫笔直水以外因索如矾点、色点、盐点等改变常规的肌笔中用力砸垛纸面,笔接纸面时力度较大,笔理,产生特殊的效果,三是在纸底上酒点作底,毛弹出,手握笔杆随时旋转,使破点方向有变改变画的面貌和线面形渍的正常感觉,这些方.间用浓淡墨、密集组点的破笔点垛,使画面感觉法作为表现山水的形式手段,可以自由地施展丰厚的同时,有水墨变化的生动性发挥。有人利用破笔留下的不规则白迹,计白当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