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第一部分(27分) 1.请在米字格里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对联。(4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 (4)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6)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8)受任于败军之际,_▲ (诸葛亮《出师表》) (9)在古诗词中,作者常化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达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的“▲, ”两句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1页 共 8 页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第一部分(27 分) 1.请在米字格里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对联。(4 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 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 (温庭筠《望江南》) (2) ▲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田家少闲月, ▲ 。 (白居易《观刈麦》) (4)今夜偏知春气暖, ▲ 。 (刘方平《月夜》) (5) ▲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6)零落成泥碾作尘, ▲ 。 (陆游《卜算子·咏梅》) (7) ▲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8)受任于败军之际, ▲ 。 (诸葛亮《出师表》) (9)在古诗词中,作者常化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达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的“ ▲ , ▲ ”两句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杀敌报国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用窦宪燕然勒石为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意。 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须晴日,看红装素gu6(▲),分外妖娆。 (2)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3)他把人的尊严赋予l(▲)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 (4)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1)红装素gu6(▲)(2)气吞斗(▲)牛(3)1(▲)民(4)萧索(▲) 4.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 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 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 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引发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 B.文段中三个“读……,我……”构成排比,语势强烈,突出读书给“我”力量,让 “我”有更高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 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句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 高尚的原因。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个观点。(2分) 【材料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2页 共 8 页 杀敌报国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 ▲ ” 用窦宪燕然勒石为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意。 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⑴ 须晴日,看红装素 guǒ( ▲ ),分外妖娆。 ⑵ 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 ▲ )牛的表现才对。 ⑶ 他把人的尊严赋予 lí( ▲ )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 ⑷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⑴ 红装素 guǒ( ▲ ) ⑵ 气吞斗.( ▲ )牛 ⑶ lí( ▲ )民 ⑷ 萧索.( ▲ ) 4.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 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 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 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引发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 B.文段中三个“读……,我……”构成排比,语势强烈,突出读书给“我”力量,让 “我”有更高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 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句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 高尚的原因。 5.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个观点。(2 分) 【材料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 许也。 (节选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6.下面是小文和小武在读名著《水浒》后的的一段对话,读后请按要求填空。(5分) 小文:我很喜欢书里的人物。他们大都形象鲜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人物, 都有共性。比如林冲和武松,他们都① 小武:你说得对。不过我比较喜欢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 的典型。他的事迹,如② 我很喜欢。 小文:林冲是不错,但他一开始过于忍让了。我还是更喜欢武松。作为下层英雄好汉, 他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③ 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 最有血性,最富传奇色彩。 (1)在①处填写一个体现林冲和武松两个人共性的四字词语:▲(1分) (2)下列有两件属于林冲的英雄事迹,选出并将序号填在②处: (2分) A.沂岭杀四虎B.雪夜上梁山C.拳打镇关西D.三打祝家庄E.火并王伦 (3)下列事迹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在③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 B.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C.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D.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 第二部分(39分)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3页 共 8 页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 许也。 (节选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6. 下面是小文和小武在读名著《水浒》后的的一段对话,读后请按要求填空。(5 分) 小文:我很喜欢书里的人物。他们大都形象鲜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人物, 都有共性。比如林冲和武松,他们都 ① 。 小武:你说得对。不过我比较喜欢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 的典型。他的事迹,如 ② ,我很喜欢。 小文:林冲是不错,但他一开始过于忍让了。我还是更喜欢武松。作为下层英雄好汉, 他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 ③ ,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 最有血性,最富传奇色彩。 ⑴ 在①处填写一个体现林冲和武松两个人共性..的四字词语: ▲ (1 分) ⑵ 下列有两件..属于林冲的英雄事迹,选出并将序号填在②处: ▲ (2 分) A. 沂岭杀四虎 B. 雪夜上梁山 C. 拳打镇关西 D. 三打祝家庄 E. 火并王伦 ⑶ 下列事迹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在③处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 B. 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C. 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D. 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 第二部分(39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5分) [古诗阅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晩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间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这首词的上阕,作者用“ ”和“▲”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 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限哀愁:下阕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把不 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奇特的夸张比喻,渲染出哀愁 的特点, 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3分 [古文阅读] 甲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 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文: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③。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 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②。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③,或止之 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日:“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 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日:“唯命。”太祖日:“太后、主上,吾皆北面 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4页 共 8 页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11 题。(15 分) [古诗阅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 这首词的上阕,作者用“ ▲ ”和“ ▲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 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限哀愁;下阕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把不 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奇特的夸张比喻,渲染出哀愁 ▲ 的特点, 进一步突出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3 分) [古文阅读] 甲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 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文: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①。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 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②。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③,或.止之, 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 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
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 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注释】:①命出师御之:(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建立 者。90年他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②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 苗训招呼门吏楚昭辅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黑光来回摇动了很长时间。③宣言策点检为天子:当众宣布 策立点检做皇帝。点检,指太祖赵匡胤,后周时赵匡胤曾官至殿前都点检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尉果笞广(▲) (2)祭以尉首(▲) (3)次陈桥驿(▲) (4)或止之(▲) 9.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 11.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3分) “为坛而盟”的陈涉与“黄衣加身”的太祖,都很注重宣传策略:陈涉“召令徒属”时 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石破天惊的一问,表现了陈涉(1)▲的精神,有极大的 鼓动性;太祖“号令”中说,不得惊犯太后与主上、(2)▲、(3 这样 约法三章说明赵匡胤是一个有情有义、奖罚分明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9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 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 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 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 第 5页 共 8 页 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 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注释】:①命出师御之:(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建立 者。960 年,他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②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 苗训招呼门吏楚昭辅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黑光来回摇动了很长时间。③宣言策点检为天子:当众宣布 策立点检做皇帝。点检,指太祖赵匡胤,后周时赵匡胤曾官至殿前都点检。 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尉果笞.广( ▲ ) (2)祭以.尉首( ▲ ) (3)次.陈桥驿( ▲ ) (4)或.止之 ( ▲ ) 9.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 分) 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 (2)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 ▲ 11. 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3 分) “为坛而盟”的陈涉与“黄衣加身”的太祖,都很注重宣传策略:陈涉“召令徒属”时 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石破天惊的一问,表现了陈涉 (1)▲ 的精神,有极大的 鼓动性;太祖“号令”中说,不得惊犯太后与主上、 (2)▲ 、 (3)▲ ,这样 约法三章说明赵匡胤是一个有情有义、奖罚分明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14 题。(9 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 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 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 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