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一) 2013.04 注意事项: 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 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24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白露未曦。(《诗经·秦风》)[来源:学|科|网zX|K (4)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 ,可以为师矣。(《论语》) (8)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9)今年3月,"代表南京的汉字”五强揭晓,宁”位居首位。"亠”为家”,"丁”为成年 男子″,意有成年男子在家″才能安宁。"家″也就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思:范仲淹《渔家傲·秋 中"家″字流露出诗人浓重家愁,杜甫《春望》中”▲"中家′ 字道出了诗人思家情切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田圃——哺育 相形见绌——触目伤怀 B惩罚——澄澈 心无旁鹜——兀兀穷年 C纤细——歼灭 忧心忡忡—一折衷是非 D绯红——窗扉 惟妙惟肖——通宵达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烦躁 义愤填膺周道如砥 B愧怍 张惶失措不可明状 C羁绊 缔鳞次栉比 迫不急待 D啜泣沉湎 苦心孤诣 恪尽职守 4下列括号内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年南京将新增六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江宁、城东、和宁南等地。(句中”和”起连 接作用,可将”和”前的顿号删除。) B.世界末日之说,纯属无稽之谈,终究不攻自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 (为什么”虽为疑问词但整句不是疑问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C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分析了造成2012年中国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此句语序不 当,将中国″和十大"调换顺序句子就通顺了。) D.李安接过了大众文化的褒奖,莫言受到了精英文化的认可,他们的盛气凌人让国人骄 傲。("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该成语使用不当。)
江宁区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一) 2013.04 注意事项: 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4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 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4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 ,白露未曦。(《诗经·秦风》)[来源:学|科|网 Z|X|X|K]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7) ▲ ,可以为师矣。(《论语》) (8)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9) 今年 3 月,“代表南京的汉字”五强揭晓,“宁”位居首位。“宀”为“家”,“丁”为“成年 男子”,意有“成年男子在家”才能安宁。“家”也就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思:范仲淹《渔家傲·秋 思》中“ ▲ ”中 “家”字流露出诗人浓重家愁,杜甫《春望》中“ ▲ ”中“家” 字道出了诗人思家情切。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田圃——哺育 相形见绌——触目伤怀 B.惩罚——澄澈 心无旁骛——兀兀穷年 C.纤细——歼灭 忧心忡忡——折衷是非 D.绯红——窗扉 惟妙惟肖——通宵达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烦躁 渲泄 义愤填膺 周道如砥 B.愧怍 缄默 张惶失措 不可明状 C.羁绊 取缔 鳞次栉比 迫不急待 D.啜泣 沉湎 苦心孤诣 恪尽职守 4.下列括号内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今年南京将新增六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江宁、城东、和宁南等地。(句中“和”起连 接作用,可将“和”前的顿号删除。) B.世界末日之说,纯属无稽之谈,终究不攻自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 (“为什么”虽为疑问词但整句不是疑问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C.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分析了造成 2012 年中国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此句语序不 当,将“中国”和“十大”调换顺序句子就通顺了。) D.李安接过了大众文化的褒奖,莫言受到了精英文化的认可,他们的盛气凌人让国人骄 傲。(“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该成语使用不当。)
班级开展微说热素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语言:新词奇葩】此奇葩″非彼"奇葩 5.下面是泊志同学在搜集新词时与语文老师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写恰 当内容。(2分) 学生:老师,奇葩”这个词指”珍贵的花”和出众的作品〃,可最近网络新闻中我发现有"奇 葩建筑″、"奇葩车祸″、"奇葩楼市″之说,我不太明白它的意思。 老师:"奇葩″是最近网络流行语,这里的"奇葩″指奇特的人、事、物,"奇葩建筑″就是 指很奇怪的建筑。这是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 老师:不谢!你的观点有道理,但我觉得最好还是用包容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流行词 【文化:江南stye】此"江南”非彼"江南"。 6下面是静远同学的演讲稿,请你根据画线句的特点,将文稿补充完。(2分) 歌曲《江南stye》描述的是韩国江南区极尽奢靡的生活,用高效的方式进行调侃, 时间风靡全球,这是一个恶搞文化的"病毒式传播”,虽在中国风行但人们很快对它产生了厌 倦,还是让我们走进中国美丽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你看 江南的山, 江南的水,碧水潺潺最清澈 江南的风,微风徐徐最和煦;江南的雨,细雨霏霏最朦胧。 【美德:光盘行动】此光盘”非彼”光盘。 7下面是博约同学制作的展板内容,请按要求答题。(4分) 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我搜集 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3年1月16日,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动 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 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随后很多餐 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体现了人们对 劳动成果的珍惜,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身旨越食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2分)
班级开展“微说热素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语言:新词奇葩】此“奇葩”非彼“奇葩”。 5.下面是泊志同学在搜集新词时与语文老师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写恰 当内容。(2 分) 学生:老师,“奇葩”这个词指“珍贵的花”和“出众的作品”,可最近网络新闻中我发现有“奇 葩建筑”、“奇葩车祸”、“奇葩楼市”之说 ,我不太明白它的意思。 老师:“奇葩”是最近网络流行语,这里的“奇葩”指奇特的人、事、物,“奇葩建筑”就是 指很奇怪的建筑。这是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 ▲ 老师:不谢!你的观点有道理,但我觉得最好还是用包容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流行词。 【文化:江南 style】此“江南”非彼“江南”。 6.下面是静远同学的演讲稿,请你根据画线句的特点,将文稿补充完整。(2 分) 歌曲《江南 style》描述的是韩国江南区极尽奢靡的生活,用高效的方式进行调侃,一 时间风靡全球,这是一个恶搞文化的“病毒式传播”,虽在中国风行但人们很快对它产生了厌 倦,还是让我们走进中国美丽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你看: 江南的山, ▲ 最 ▲ ;江南的水,碧水潺潺最清澈; 江南的风,微风徐徐最和煦;江南的雨,细雨霏霏最朦胧。 【美德:光盘行动】此“光盘”非彼“光盘”。 7.下面是博约同学制作的展板内容,请按要求答题。(4 分) 2013 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我搜集 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3 年 1 月 16 日,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动” 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 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 月 22 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随后很多餐 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体现了人们对 劳动成果的珍惜,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2 分) ▲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2 分) ▲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3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古文阅读】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 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 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 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 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 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 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 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2)则其尤无义理者▲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12选文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 了▲和▲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1分) 宜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 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 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 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
二(4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4 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3 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 ▲ ”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 【古文阅读】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 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 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 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 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 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 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 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 12.选文先提出 ▲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 了 ▲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11 分)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 建光元年(121 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 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 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
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 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 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淸晰,正 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 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 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 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 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 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 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 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 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 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 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 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 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 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 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 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 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 纸 (选自《市场周刊》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湿染性一→▲一→胶着性一→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分) 14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分) 16.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蛙
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 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 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 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 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 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 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 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 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 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 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 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 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 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 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 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 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 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 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 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 纸。 (选自《市场周刊 》2013 年第 2 期,有删改) 13.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 —→湿染性—→ ▲ —→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 分) 14.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 15.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 分) ▲ 16.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 分) ▲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惠娣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 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 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 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 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 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 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 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 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 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 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 切如此安 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 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 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 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 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w半 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岀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 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 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槍″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 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 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 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 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8.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 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2 题。(17 分)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惠娣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 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 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 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 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 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 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 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 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 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 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 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 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 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 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 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 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 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 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 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 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 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 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 年第 1 期,有删改) 18.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 分) ▲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 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 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