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微生物的概念 2.2微生物的特点 2.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每一阶段的特点和水平 24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3考核要求 3.1微生物的概念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的概念 32微生物的特 理解和记忆 微生物的六大特点 3.3微生物学发展史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及每一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它们 的主要贡献 3.4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学尤其是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意义 4.思专是微生物(microbe、microorgnism)?微生物有哪些类群?微生物学研究内容是 1、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5、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教 通过理论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日标要求。绪论部分是门课程的第一部分,通过 学 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和学科产生兴趣,具有想学这门课程,想进 行该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的想法。因此,在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记 部分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 章 第一章原核徽生物 课时 0.5 节 第一节生物界的划分 教学1、了解五界分类及微生物在五界中跨越哪几界。 目的 2、了解八界分类及八界中微生物的地位。 3、掌握三原界(三域)学说,创始人,内容,划分依据等。 教学 重点: 重点 三域学说的内容和三域划分的依据。 突出方法: 反复重现与提示: 教学 难点: 难点 三域学说的划分依据中I6 S rRNA和I8 S rRNA的意思 突破方法: 用图示解释16 S rRNA和18 SrRNA的意思
6 2.1 微生物的概念 2.2 微生物的特点 2.3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每一阶段的特点和水平 2.4 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3.考核要求 3.1 微生物的概念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的概念 3.2 微生物的特点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的六大特点 3.3 微生物学发展史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几个阶段及每一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它们 的主要贡献. 3.4 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和记忆:微生物学尤其是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意义 4.思考题 1、 什么是微生物(microbe、 microorganism)?微生物有哪些类群?微生物学研究内容是 什么? 2、 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3、 微生物学的简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主要成就? 4、 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各有哪些贡献? 5、 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教 学 后 记 通过理论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绪论部分是门课程的第一部分,通过 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和学科产生兴趣,具有想学这门课程,想进 行该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的想法。因此,在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部分举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 章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课时 0.5 节 第一节 生物界的划分 教学 目的 1、了解五界分类及微生物在五界中跨越哪几界。 2、了解八界分类及八界中微生物的地位 。 3、掌握三原界(三域)学说,创始人,内容,划分依据等。 教学 重点 重点: 三域学说的内容和三域划分的依据。 突出方法: 反复重现与提示; 教学 难点 难点: 三域学说的划分依据中 16S rRNA 和 18S rRNA 的意思; 突破方法: 用图示解释 16S rRNA 和 18S rRNA 的意思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科等)为 教材:《微生物学》,李阜棣胡正嘉主编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生物学会树站 2、参考书: 《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②)《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有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 (4)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Michael T.Madigan John M.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桶报 微生物学杂志 科学 生命的科学 微生物学报 病毒学报 菌物学报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言 究竟把地球上那么多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生物划分为哪几大类?随着人类 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划分的依据和大类也在变。本节介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几种 生物大类的划分。 二、教学内容正文(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讲解要点等) 1、五界分类 惠特克,1969年提出,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微生物跨越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生物界、植物界(藻类)、真菌界、动物界(线虫)。 学 2、 八界分类: ver 过 原核生物界。微生物跨越真菌界、胆藻介、眼虫动物界、原生物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 界。 程 3、三原界(三域)学说: 个域中都有微生物。这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划分方式
7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2、参考书: (1) 《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 刘志恒 (4)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 微生物学杂志 科学 生命的科学 微生物学报 病毒学报 菌物学报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究竟把地球上那么多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生物划分为哪几大类?随着人类 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划分的依据和大类也在变。本节介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几种 生物大类的划分。 二、教学内容正文(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讲解要点等) 1、五界分类 惠特克,1969 年提出,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微生物跨越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生物界、植物界(藻类)、真菌界、动物界(线虫)。 2、八界分类:Carvaliver—Smith,1981,1988 生物分为真菌界、动物界、胆藻界、绿色植物界,眼虫动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物界、 原核生物界。微生物跨越真菌界、胆藻介、眼虫动物界、原生物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 界。 3、三原界(三域)学说: Woese(沃斯),1978,1990。根据原核生物 16SrRNA 真核生物 18Sr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 生物划分为三个域或原界:细菌原界(Bacteria)、古菌原界(Archaea)、真核生物原界(Eukarya)。 三个域中都有微生物。这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划分方式
提问设计: 1 五界分类中,动物界里面也有微生物,是哪一种,而且这种微生物还与植物病害有关。 2、 仅根据16 SrRNA I8SRNA序列作为划分生物大类的依据,够不够?为什么? 得生去看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列的结果对三域学说的支持与香定的内容 五界: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八界:真菌界、动物界、 胆藻界、绿色植物界,眼虫动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界 三原界(三域):细菌原界(Bacteria)、古菌原界(Archaca)、真核生物原界(Eukarya) 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节主要阐述生物大类的划分情况,学习本章在理论上要了解五界分类是哪 五界,八界分类是哪八界、三域学说的内容。在微生物的分类实践中能加以应用。 2.考核知识点 2.1王界分类 2.2八界分类 2.3三域学说 3.考核要求 31五界分类 理解和记忆:生物的五界 32八界分类 理解和记忆:生物的八界 3.3三域学说 理解和记忆三域学说 4用老丽 41按生物的5界分类系统和8界分类系统,微生物分别跨越哪些界? 42解释: 45生物五界是哪五界? 4.4生物8界是哪八界? 教 对于生物的大类划分,目前最为流行的和被泛接受的是三域学说,因此本 部分要让学了解该学说的内容。采用理论阐述的教学方式,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后 记 章 第一章原核徽生物 课时 节 第二节(真)细菌 1.掌握细菌的特点: 2 2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的原理: 3.掌握细菌细胞膜、细胞壁、核区、芽孢、荚膜等细胞结构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的 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5了解一些种类细茵的特征。 6.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和培养特征、繁殖方式
8 提问设计: 1、 五界分类中,动物界里面也有微生物,是哪一种,而且这种微生物还与植物病害有关。 2、 仅根据 16SrRNA、18SrRNA 序列作为划分生物大类的依据,够不够?为什么? 引导学生去看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列的结果对三域学说的支持与否定的内容。 讲解要点: 五界: 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八界:真菌界、动物界、 胆藻界、绿色植物界,眼虫动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界 三原界(三域):细菌原界(Bacteria)、古菌原界(Archaea)、真核生物原界(Eukarya) 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节主要阐述生物大类的划分情况,学习本章在理论上要了解五界分类是哪 五界,八界分类是哪八界、三域学说的内容。在微生物的分类实践中能加以应用。 2.考核知识点 2.1 王界分类 2.2 八界分类 2.3 三域学说 3.考核要求 3.1 五界分类 理解和记忆:生物的五界 3.2 八界分类 理解和记忆:生物的八界 3.3 三域学说 理解和记忆三域学说 4.思考题 4.1 按生物的 5 界分类系统和 8 界分类系统,微生物分别跨越哪些界? 4.2 解释:三域学说 4.3 生物五界是哪五界? 4.4 生物 8 界是哪八界? 教 学 后 记 对于生物的大类划分,目前最为流行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是三域学说,因此本 部分要让学了解该学说的内容。采用理论阐述的教学方式,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章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课时 3 节 第二节 (真)细菌 教 学 目 的 1.掌握细菌的特点; 2.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的原理; 3.掌握细菌细胞膜、细胞壁、核区、芽孢、荚膜等细胞结构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5.了解一些种类细菌的特征。 6.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和培养特征、繁殖方式
教 重点: 学 细菌细胞的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的结构。 突出方法: 重 反复重现与提示 点 难点: 学 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由化学成分所决点的性质: 难 突破方法: 点 采用图示、对比、列表等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科等): 教材:《微生物学》,李卓棣胡正嘉主编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徽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牛物学会网站 2、参考书: (①)《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 (4)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Michael T.Madigan John M.Martinko Jack Park Prentice Hall,1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杂志 科 生命的科学 微生物学报 病毒学报 菌物学报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引音 细菌是指细菌域中的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具有典型的原核生物的 细胞结构:细菌与我们的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关系密切。引起我们植物病 害的原核生物都是细菌。本节介绍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 征、种类等。 9
9 教 学 重 点 重点: 细菌细胞的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的结构。 突出方法: 反复重现与提示; 教 学 难 点 难点: 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由化学成分所决点的性质; 突破方法: 采用图示、对比、列表等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微生物学》,李阜棣 胡正嘉主编 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2、参考书: (1) 《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 刘志恒 (4)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 微生物学杂志 科学 生命的科学 微生物学报 病毒学报 菌物学报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细菌是指细菌域中的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具有典型的原核生物的 细胞结构;细菌与我们的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关系密切。引起我们植物病 害的原核生物都是细菌。本节介绍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 征、种类等
三、教学内容正文(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讲解要点等) 、(真)细菌的概念 细菌域里的全部细菌, 其细胞壁含肽聚糖、细胞膜含酯键 一般生活在普通环境中 原核生物。少数(真)细菌是好热型的。常见的细菌都属于此类 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教 I884年,Hans Christian Gram发明的一种鉴别细南的染色方法,通过这种染方法,可 把绝大多数的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学 →结品紫初染60s→碘液媒染60s→95%酒精脱色10-20S→蕃红复染60s 红色 ,阴性。 紫色 →阳性 过 注意事项:菌龄、各步染色时间严格控制、设对照。 革兰氏染色原理:结品紫与碘能在细胞内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一方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 壁的肽聚糖厚且致密,大分子复合物不易透出,另一方面,用脱色剂酒精脱色时,肽聚糖 层缩水收缩,孔变得更小,使大分子复合物的透出更困难,保留有紫色:而阴性菌的细胞 壁肽聚糖层海而松散,脱色剂酒精 理破坏了细胞壁的外膜层,溥而松散的肽聚糖不能 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紫色被退去,再用红色染料染显红色 日、形状、大小 基本形状:球、杆、螺旋。其它形状:方形、三角形等。 球南: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菊和葡萄球菌。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球菌的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杆菌。杆菌的排列不能作为分类 的依据。 弧菌:弧菌(一个弯曲)、螺菌(多个弯曲,硬)、螺旋体(多弯,软)。 菌体衰老,培养条件(温湿度、H值)不适宜,菌体形态大小发生变化。 、细胞结构 细胞壁 1、 绝大多数细菌有细胞壁。细胞壁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peptidoglycan)。肽聚糖是大分 子,由单体构成。每一单体含:N-一乙酰葡萄糖胺(NAG)、肽聚糖(单体)N一乙酰胞 壁酸(NAM)、肽尾:由四个氨基酸组成,L-丙氨酸谷氨 酸一L赖氨酸(二氨基庚二酸)一D-丙氨酸、肽桥:1O0多种,使肽聚糖具有多样性。 连接健:B1.4糖苷、 肽健。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一层结构,较厚,30-40nm,肽聚糖层致密,多达20层,有 的含磷壁酸。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只存留细胞膜,称原生质体。 阴性菌的细胞壁:二层,壁薄,厚1520m。外膜:磷脂、脂多糖(内毒素)、蛋白。肽聚 随层。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肚聚糖被破坏则残留部分细胞壁。称原生质球。 细胞壁的功能:周定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 鞭毛运动所必须: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如 G+细菌其壁可阻拦分子量大于是80, 的抗生素透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菌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壁的多样性:无细胞壁、含部分细胞壁、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被外多糖:菊体表面的粘液状物。荚膜与细南的致病性有关: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 生关系的建立中具有作用。荚膜可生产有用物品。 2 、细胞质膜 紧贴细胞壁、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厚约5-10m。符合液态镶嵌模型:主体是磷脂 (20-30%)双分子层,蛋白质(50-70%)镶嵌在里面或附者在表面。磷脂双层有流动性磷 脂分子间、磷脂和蛋白分子间无共价结合:磷脂双层分子犹如海洋,整合蛋白作侧向运动
10 教 学 过 程 二、教学内容正文(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讲解要点等) 一、(真)细菌的概念 细菌域里的全部细菌。其细胞壁含肽聚糖、细胞膜含酯键,一般生活在普通环境中的 原核生物。少数(真)细菌是好热型的。常见的细菌都属于此类。 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1884 年,Hans Christian Gram 发明的一种鉴别细菌的染色方法,通过这种染方法,可 把绝大多数的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细菌 →结晶紫初染 60s → 碘液媒染 60s → 95%酒精脱色 10—20S →蕃红复染 60s → 红色 → 阴性。 紫色 →阳性 注意事项:菌龄、各步染色时间严格控制、设对照。 革兰氏染色原理:结晶紫与碘能在细胞内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一方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 壁的肽聚糖厚且致密,大分子复合物不易透出,另一方面,用脱色剂酒精脱色时,肽聚糖 层缩水收缩,孔变得更小,使大分子复合物的透出更困难,保留有紫色;而阴性菌的细胞 壁肽聚糖层溥而松散,脱色剂酒精处理破坏了细胞壁的外膜层,溥而松散的肽聚糖不能阻 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紫色被退去,再用红色染料染显红色 ㈡、形状、大小 基本形状:球、杆、螺旋。其它形状:方形、三角形等。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球菌的 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杆菌。杆菌的排列不能作为分类 的依据。 弧菌:弧菌(一个弯曲)、螺菌(多个弯曲,硬)、螺旋体(多弯,软)。 菌体衰老,培养条件(温湿度、pH 值)不适宜,菌体形态大小发生变化。 ㈢、细胞结构 1、细胞壁 绝大多数细菌有细胞壁。细胞壁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peptidoglycan)。肽聚糖是大分 子,由单体构成。每一单体含:N—乙酰葡萄糖胺(NAG)、 肽聚糖(单体) N—乙酰胞 壁酸( NAM )、 肽 尾 : 由 四 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L- 丙 氨 酸 谷 氨 酸—L-赖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肽桥:100 多种,使肽聚糖具有多样性。 连接键:β-1,4-糖苷键、肽键。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一层结构,较厚,30-40nm,肽聚糖层致密,多达 20 层,有 的含磷壁酸。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只存留细胞膜,称原生质体。 阴性菌的细胞壁:二层,壁薄,厚 15-20nm。外膜:磷脂、脂多糖(内毒素)、蛋白。肽聚 糖层。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被破坏则残留部分细胞壁,称原生质球。 细胞壁的功能:固定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 鞭毛运动所必须;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 G+细菌其壁可阻拦分子量大于是 800 的抗生素透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菌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壁的多样性:无细胞壁、含部分细胞壁、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被外多糖:菌体表面的粘液状物。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 生关系的建立中具有作用。荚膜可生产有用物品。 2、细胞质膜 紧贴细胞壁、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厚约 5-10nm。符合液态镶嵌模型:主体是磷脂 (20-30%)双分子层,蛋白质(50-70%)镶嵌在里面或附着在表面。磷脂双层有流动性磷 脂分子间、磷脂和蛋白分子间无共价结合;磷脂双层分子犹如海洋,整合蛋白作侧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