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物学一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 教师姓名: 微生物组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开课时间: 章 第一章绪论 课时 线上:1 线下:1 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 学 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 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教 1、微生物与我们 学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重 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点
章 第一章 绪论 课时 线上:1 线下:1 节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 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 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教 学 重 点 1、微生物与我们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微 生 物 生 物 学 课 程 教 案 课程编号: 教师姓名: 微生物组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开课时间:
1、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教学难 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教 学 难 点 1、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微生物学》,沈萍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微生物和我们 1、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2、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2)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二微生物科学 1."微生物"的含义 2.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3.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4.微生物学的分科 5.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1、微生物的发现 学 2、微生物学的奠基 3、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4、20世纪的微生物学 5、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四、小结 微生物的特点及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简述生物分界系统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五、思考题 1.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 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目前大多数的生物学研究都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假如Fannie Hesse没有建议利用琼脂,微生物学会较慢地 发展吗?说说你的理由。 5,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将病毒包括在五界或三域系统内? 通过本章的教学,充分引起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学 教学后记 习积极性很高。 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课时线上:1.5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 微生物和我们 1、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2、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2)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二. 微生物科学 1. "微生物"的含义 2. 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3.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4. 微生物学的分科 5. 微生物的特点 三.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1、微生物的发现 2、微生物学的奠基 3、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4、20世纪的微生物学 5、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四、小结 微生物的特点及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简述生物分界系统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五、思考题 1. 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 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2. 为什么目前大多数的生物学研究都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 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 假如Fannie Hesse没有建议利用琼脂,微生物学会较慢地 发展吗?说说你的理由。 5. 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将病毒包括在五界或三域系统内? 教学后记 通过本章的教学,充分引起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学 习积极性很高。 第二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课时 线上:1.5
章 线下:1.5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节 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 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 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 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的 1、 微生物的分离 2、微生物的纯培养 学 3、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4、微生物形态 点 整 1、微生物的分离 2、微生物的纯培养 3、显微技术 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章 线下:1.5 节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 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 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 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 学 重 点 1、微生物的分离 2、微生物的纯培养 3、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4、微生物形态 教 学 难 点 1、微生物的分离 2、微生物的纯培养 3、显微技术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微生物学》,沈萍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1、无菌技术 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3、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4、单细胞(单孢子)分离 5、选择培养分离 6、二元培养物 7、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暗视野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 学 5、透射电子显微镜 6、扫描电子显微镜 7、扫描隧道显微镜 过 <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三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细菌和古生菌 程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四、小结 1、获得某种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重要环节之 2、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学的重要技术。 3、稀释或划线是在琼脂平板上得到微生物单菌落的最常用的纯种分 离手段。 4、传代培养、干燥保藏、冷冻保藏是通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技 术。 5、进行显微观察时,分辨率和反差是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最重 要的因素。 6、微生物的形态与大小是区分不同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 后 结合实验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无菌操纵技术和显微操作技 术。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课时线上:25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1、无菌技术 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3、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4、单细胞(单孢子)分离 5、选择培养分离 6、二元培养物 7、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二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暗视野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 5、透射电子显微镜 6、扫描电子显微镜 7、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三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细菌和古生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四、小结 1、获得某种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重要环节之 一。 2、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学的重要技术。 3、稀释或划线是在琼脂平板上得到微生物单菌落的最常用的纯种分 离手段。 4、传代培养、干燥保藏、冷冻保藏是通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技 术。 5、进行显微观察时,分辨率和反差是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最重 要的因素。 6、微生物的形态与大小是区分不同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学 后记 结合实验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无菌操纵技术和显微操作技 术。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课时 线上: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