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The molecular Nature of Genes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 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d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答案:c 2.一噬菌体的基因组为一条含91,500个碱基对91.5kb)的双链DNA,这条DNA所含完整 双螺旋的转数和磷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 A.91500,91500B.8714,91500C.91500,183000D.8714,183000 答案:D 2.一噬菌体的基因组为一条含91,500个碱基对91.5kb)的双链DNA,这条DNA的长和分 子量分别为: 【】 A.31μm,6.0x10D(道尔顿)B.91.5μm,6.0x10D(道尔顿) C.31μm,91.5x107D(道尔顿)D.91.5μm,91.5x10'D(道尔顿) 答案:A 3.有关DNA的变性哪条正确! 【】 A.变性是分子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B.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 C热变性DNA速冷后可复性 D.DNA分子开始变性的温度叫Tm
Chapter 2 The molecular Nature of Genes 1.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 T2 噬菌体感 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 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 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 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答案:c 2. 一噬菌体的基因组为一条含 91,500 个碱基对(91.5 kb)的双链 DNA,这条 DNA 所含完整 双螺旋的转数和磷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 】 A.91500,91500 B. 8714,91500 C. 91500,183000 D. 8714,183000 答案:D 2. 一噬菌体的基因组为一条含 91,500 个碱基对(91.5 kb)的双链 DNA,这条 DNA 的长和分 子量分别为: 【 】 A.31μm,6.0 x107D(道尔顿) B.91.5μm,6.0 x107 D(道尔顿) C.31μm,91.5 x107 D(道尔顿) D.91.5μm,91.5 x107 D(道尔顿) 答案:A 3. 有关 DNA 的变性哪条正确: 【 】 A.变性是分子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B.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 C.热变性 DNA 速冷后可复性 D.DNA 分子开始变性的温度叫 Tm
答案:B 4.Tm值表示 【】 A.DNA的变性温度 B.DNA的溶解温度 C.DNA的变性一半时的温度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C 5.DNA的GC含量对下列什么性质有影响? A.DNA的密度B.Tm值 C.变性时间 D.以上三方面都有影响 答案:D 6.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 答案:B 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答案:C 8.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答案:B 4. Tm 值表示 【 】 A.DNA 的变性温度 B. DNA 的溶解温度 C. DNA 的变性一半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C 5. DNA 的 GC 含量对下列什么性质有影响? 【 】 A.DNA 的密度 B.Tm 值 C.变性时间 D.以上三方面都有影响 答案:D 6. 热变性的 DNA 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 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 答案:B 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 A. 2’,5’—磷酸二酯键 B. 氢键 C. 3’,5’—磷酸二酯键 D. 糖苷键 答案:C 8.具 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 DNA 能与下列哪种 RNA 杂交?【 】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答案:C 9.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1) A、A和GB、C和TC、A和TD、C和G 答案:D 10.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B、C=GC、A=TD、C+G=A+T 答案:D 11.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答案:C 1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答案:D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答案:C 9. 双链 DNA 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 】 A、A 和 G B、C 和 T C、A 和 T D、C 和 G 答案:D 10. 下列关于 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 A、C+A=G+T B、C=G C、A=T D、C+G=A+T 答案:D 11. 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答案:C 1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 A、DNA 的 Tm 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答案:D
13.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答案:A 14.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1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答案:A 15.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一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答案:A 16.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 A、氢键B、离子键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答案:A 17.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3. 下面关于 Watson-Crick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 A 和 G 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答案:A 14. 下列关于 mRNA 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原核细胞的 mRNA 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 mRNA 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 mRNA 在 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答案:A 15. 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提出: 【 】 A:多核苷酸 DNA 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 DNA 而非 RNA 答案:A 16. 维系 DNA 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 】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 范德华力 答案:A 17. 下列关于 DNA 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3,5'-磷酸二酯键 B、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答案:A 18.Tm是指什么情况下的温度? 【】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答案:C 19.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 A、DNAB、mRNA C、tRNA D、rRNA 答案:A 24、DNA分子中的超螺旋 ()仅发生于环状DNA中。如果双螺旋在围绕其自身的轴缠绕后(即增加缠绕数)才闭合,则 双螺旋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 (b)在线性和环状DNA中均有发生。缠绕数的增加可被碱基配对的改变和氢键的增加所抑 制 (C)可在一个闭合的DNA分子中形成一个左手双螺旋。负超螺旋是DNA修饰的前提,为酶 接触DNA提供了条件 (d)是真核生物DNA有丝分裂过程中固缩的原因 ()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旋转数和双螺旋轴的回转数的总和 答案:a,c,e
A、3',5'-磷酸二酯键 B、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答案:A 18. Tm 是指什么情况下的温度? 【 】 A、双螺旋 DNA 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 DNA 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 DNA 结构失去 1/2 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 1/4 时 答案:C 19. 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 】 A、DNA B、mRNA C、tRNA D、rRNA 答案:A 24、DNA 分子中的超螺旋: (a)仅发生于环状 DNA 中。如果双螺旋在围绕其自身的轴缠绕后(即增加缠绕数)才闭合,则 双螺旋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 (b)在线性和环状 DNA 中均有发生。缠绕数的增加可被碱基配对的改变和氢键的增加所抑 制 (c)可在一个闭合的 DNA 分子中形成一个左手双螺旋。负超螺旋是 DNA 修饰的前提,为酶 接触 DNA 提供了条件 (d)是真核生物 DNA 有丝分裂过程中固缩的原因 (e)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旋转数和双螺旋轴的回转数的总和 -答案: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