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用时,线性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本章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莱姆法则 本章难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第七章矩阵(8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了解矩阵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的性质、 矩阵等价的概念,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掌握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性质、矩阵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内容 节矩阵概念 第二节矩阵的运算 一、矩阵的加法,数与矩阵相乘,矩阵与矩阵相乘 二、矩阵的转置、方阵的行列式、方阵的幂、共轭矩阵 三、几种特殊类型的矩阵 第三节逆阵 一、逆阵的定义、 求法 可逆方阵的充要条件 第四节矩阵的分块 本章重点:矩阵的运算,逆阵,矩阵分块法。 本章难点:矩阵的运算,逆阵。 第八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6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 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 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教学内容: 第一节n维向量 、n维向量 二、n维向量的运算 第二节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 二、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定理 向量组的等价 线性相关性的判别定 第四节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 一、矩阵的秩、向量组的秋 二、最大线性无关向量组 有关秩的相关定理 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 与初等矩阵 一、矩阵的初等变换 一、初等矩连 三、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 本章重点:维向量,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 本章难点: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 第九章线性方程组(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 条件,理解齐次线性万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 6
6 二、当 m=n 时,线性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本章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莱姆法则。 本章难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第七章 矩阵(8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了解矩阵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的性质、 矩阵等价的概念,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掌握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性质、矩阵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概念 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 一、矩阵的加法,数与矩阵相乘,矩阵与矩阵相乘 二、矩阵的转置、方阵的行列式、方阵的幂、共轭矩阵 三、几种特殊类型的矩阵 第三节 逆阵 一、逆阵的定义、求法 二、可逆方阵的充要条件 第四节 矩阵的分块 本章重点:矩阵的运算,逆阵,矩阵分块法。 本章难点:矩阵的运算,逆阵。 第八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6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 n 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 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 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n 维向量 一、n 维向量 二、n 维向量的运算 第二节 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一、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 二、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定理 三、向量组的等价 第三节 线性相关性的判别定理 第四节 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 一、矩阵的秩、向量组的秩 二、最大线性无关向量组 三、有关秩的相关定理 第五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 一、矩阵的初等变换 二、初等矩阵 三、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 本章重点:n 维向量,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 本章难点: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 第九章 线性方程组(4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 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
解系和通解的求法,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教学内容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第二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一、方程组的相容、不相容:增广矩阵 二、解向量的性质、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本章重点:方程组的解向量,基础解 系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本章难点:基础解系,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第十章随机事件与概率(8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熟练学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理解事件 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理解古典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 性质: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乘法定理 全将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理解事件 独立性的概念:会应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随机事件 一、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及运算 第二节事件的概率 、的统计定义 古典概型 第三节概率的一般定义与性质 、概率的一般定义 二、概率的性质 第四节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条件概率 二、来法公式 、事件的独立性 四、独立试验序列横型 第五节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全概率公式 ,Bayes公式 本章重点:随机事件,概率,条件概率与独立性,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本章难点:条件概率与独立性,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第十一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堂据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 随机变量的描述方法:理解分布律与分布密度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二项分布、泊松 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会利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橱率分布 几种常见的离散分布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 一、分布函数的定义
7 解系和通解的求法,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齐次线性方程组 一、方程组的解向量及性质,基础解系 二、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第二节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一、方程组的相容、不相容;增广矩阵 二、解向量的性质、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本章重点:方程组的解向量,基础解系,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本章难点:基础解系,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第十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8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理解事件 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理解古典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 性质;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理解事件 独立性的概念;会应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事件 一、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二、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及运算 第二节 事件的概率 一、概率的统计定义 二、古典概型 第三节 概率的一般定义与性质 一、概率的一般定义 二、概率的性质 第四节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一、条件概率 二、乘法公式 三、事件的独立性 四、独立试验序列模型 第五节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一、全概率公式 二、Bayes 公式 本章重点:随机事件,概率,条件概率与独立性,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 本章难点:条件概率与独立性,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 第十一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2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 随机变量的描述方法;理解分布律与分布密度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二项分布、泊松 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会利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二、几种常见的离散分布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一、分布函数的定义
:、分布函数的性质 第四节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几种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第五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一、离散型情形 二、连续型情形 本章重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几种重要的离散型、连续型分布 本章难点: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第十二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 期望:熟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 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学期望 数学期望的定义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第二节方差 一、方弟的定义 二、方差的性质 本章重点: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常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本章难点: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四、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均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包括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定学习,记分方法如下: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上课 出勤、平时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孟国明 审定人:季新华 二零一五年一月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基本信息 程病亏:100 2053-4 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域发 专业、园林专 动物 草业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实验专亚 程专业 学分:5
8 二、分布函数的性质 第四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二、几种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第五节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一、离散型情形 二、连续型情形 本章重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几种重要的离散型、连续型分布。 本章难点: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第十二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4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 期望;熟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 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数学期望的定义 二、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第二节 方差 一、方差的定义 二、方差的性质 本章重点: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常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本章难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四、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均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包括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定学习,记分方法如下 :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上课 出勤、平时作业等)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执笔人:孟国明 审定人:季新华 二零一五年二月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Chemistr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82053-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园艺专业、园林专业、生态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水产专业、 草业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实验专业、动物检验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 程专业 学 分:5
总学时:80其中理论学时:80,实验学时:0 程:有机化学 通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农科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以培 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目标为依据,对农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无机化学 分折化学 。有机化学、 出 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精选和整合,突出了化学与农业、植物、动物等学 科的有机联系,强化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讲授溶液、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 平衡等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基础知识,介绍滴定分析理论及各 种滴定分析方法和部分仪器分析方法。随若当前化学学科领域发展,要求在普通化学教学中既要重 视基础理论的阐述,又要适当介绍现代化学中的新的发展,以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据 化字的基本内谷, 适当 裤现代化字的省研九嘎,在教字中积被米用究 型牧学法, 认识 的兴 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 董元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必读书目: 揭念芹.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选读书目: 形文.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普通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为今 后在专业课的学习研究中具备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够在实践或工作过程中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及技 能,并能够在分子层面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80 兰时卧寻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序 讲课实验 教学章节名称 讲课实验 1 绪言 第六章酸碱平衡和酸碱 1 12 2 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和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6 沉淀滴定 6 3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行 6 础 滴定 10 4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案 和化学平衡 8 10 10 5 12 11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6 6第五章化学分析 4 12 合 计 80 2、教学要求 绪论(1学时)
9 总 学 时:80 其中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农科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以培 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目标为依据,对农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 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精选和整合,突出了化学与农业、植物、动物等学 科的有机联系,强化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讲授溶液、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 平衡等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基础知识,介绍滴定分析理论及各 种滴定分析方法和部分仪器分析方法。随着当前化学学科领域发展,要求在普通化学教学中既要重 视基础理论的阐述,又要适当介绍现代化学中的新的发展,以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 普通化学的基本内容,又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研究型教学法,充 分地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 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普通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化学计算、 自主学习和检阅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 董元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必读书目: 揭念芹.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选读书目: [1]华彤文.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孙英.普通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普通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为今 后在专业课的学习研究中具备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够在实践或工作过程中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及技 能,并能够在分子层面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80 序 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讲课 实验 1 绪言 1 7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 滴定 12 2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5 8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 沉淀滴定 6 3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 础 6 9 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 滴定 10 4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 8 10 第九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 氧化还原滴定 10 5 第四章 原子结构、分子 结构 12 11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6 6 第五章 化学分析 4 12 合 计 80 2、教学要求 绪论 (1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概况、学科分类、学习特点 教学化与农业科学的关 一章分散体系(5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分散体系定义,稀溶液依数性及胶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溶液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二、非电 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节胶体 分散 的制备和净化 海胶的性质 四、胶团结构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六、高分子溶液 第三节表面活性物质和乳状液 一、表面活性物质 一、到状液 本章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及溶胶的性质 难点:溶胶的胶团结构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6学时)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原理、基本概念及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焓和焓变 二、盖斯定律 三、化学反应的培变 第三节熵变 一、混乱度 二、焰和熵身 第四节吉布斯自由能变 一、吉布斯自由能 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的方向 本章重点:掌 应用盖斯定律及热力学数据:进行 并是确吉布密袋公式分温度、格安、变对化学反应自 点:格变、熵变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学时)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基本概念及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10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概况、学科分类、学习特点 教学内容: 一、化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二、化学的分类及普通化学课程的内容 三、有关学习普通化学课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分散体系(5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分散体系定义,稀溶液依数性及胶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溶液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节 胶体 一、分散体系 二、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三、溶胶的性质 四、胶团结构 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六、高分子溶液 第三节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状液 一、表面活性物质 二、乳状液 本章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及溶胶的性质 难 点: 溶胶的胶团结构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6 学时)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原理、基本概念及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焓和焓变 二、盖斯定律 三、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三节 熵变 一、混乱度 二、熵和熵变 第四节 吉布斯自由能变 一、吉布斯自由能 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三、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反应的方向 本章重点:掌握和区分各种状态函数等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盖斯定律及热力学数据,进行常温 下反应的标准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等的计算;掌握利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 方向的原理,并正确应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分析温度、焓变、熵变对化学反应自 发性的影响 难 点:焓变、熵变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 学时)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基本概念及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