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容 1.分光计的调节 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自准法和分光束法)。 项目十二、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刚体转动惯量(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功能计数,计时毫秒仪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 2.用刚体转动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定律及平行轴定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刚体的质量和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难点:砝码下降时间的测量。 三、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刚体转动实验仪、电脑计时器。 (二)内容 1.测量承物台(塔轮)的转动惯量: 2.测量待测物试样的转动惯量: 3.将圆柱体按(1,5’)(2,4')(3,3’)(4,2')(5,1')放置,测量转动惯 验证平行轴定理 项目十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的调整方法: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法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 别: 难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考察直线碰撞过程所满足的条件。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气垫导轨、滑块、尼龙胶带、挡光片、光电计时器、砝码等
(二)内容 1.分光计的调节; 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自准法和分光束法)。 项目 十二、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刚体转动惯量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功能计数,计时毫秒仪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 2.用刚体转动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定律及平行轴定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刚体的质量和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难点:砝码下降时间的测量。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刚体转动实验仪、电脑计时器。 (二)内容 1. 测量承物台(塔轮)的转动惯量; 2. 测量待测物试样的转动惯量; 3. 将圆柱体按(1,5')(2,4')(3,3')(4,,2')(5,1')放置,测量转动惯 量, 验证平行轴定理 项目 十三、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的调整方法; 2.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法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 别; 难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考察直线碰撞过程所满足的条件。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气垫导轨、滑块、尼龙胶带、挡光片、光电计时器、砝码等
(二)内容 测量滑块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项目十四、碰撞打靶(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2.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 问题: 3.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4.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两个球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力学定律解 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 难点:自行设计实验分析各种损失的相对大小,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来源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碰撞打靶实验仪,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二)内容 观察二个不同质量的钢球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 1.实验设计要求 2.能量损失分析 项目十五、惯性质量测量(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惯性秤测定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仪器的定标和使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惯性秤测量物体惯性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仪器的定标和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惯性秤,周期测定仪,用于仪器的定标采用的标准质量块,待测圆柱体 (二)内容 1.测定惯性称水平放置时的定标曲线
(二)内容 测量滑块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项目 十四、 碰撞打靶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2.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 问题; 3.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4.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两个球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力学定律解 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 难点:自行设计实验分析各种损失的相对大小,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来源。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碰撞打靶实验仪,被撞球 3 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二)内容 观察二个不同质量的钢球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 1.实验设计要求 2.能量损失分析 项目 十五、 惯性质量测量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惯性秤测定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仪器的定标和使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惯性秤测量物体惯性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仪器的定标和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惯性秤,周期测定仪,用于仪器的定标采用的标准质量块,待测圆柱体 (二)内容 1.测定惯性称水平放置时的定标曲线
2.待测圆柱体惯性质量的测定 3.垂直放置惯性称,研究重力对惯性称测量的影响。 项目十六、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 2研究液体粘滞系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 难点: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仪、小钢球、蓖麻油、物理天平、直尺、千分尺。 (二)内容 测量金属球在筒内甘油中降落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甘油的粘滞系数 项目十七、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补偿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及其测量的基本方法。 3.学习对实验电路参数的估算及校淮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补偿法测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线路的连接,调节检流计指零。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DH325型十一线电位差计、标准与待测电动势、电源、检流计 (二)内容 1正确的用导线接实验仪器: 2.工作电流标准化: 3测量给定电源的电动势。 4.测量给定电源的内阻。 项目十八、自组透射式幻灯机(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幻灯机的原理和聚光镜的作用:
2.待测圆柱体惯性质量的测定 3.垂直放置惯性称,研究重力对惯性称测量的影响。 项目 十六 、 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 2.研究液体粘滞系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 难点: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仪、小钢球、蓖麻油、物理天平、直尺、千分尺。 (二)内容 测量金属球在筒内甘油中降落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甘油的粘滞系数 项目 十七、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补偿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及其测量的基本方法。 3.学习对实验电路参数的估算及校准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补偿法测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线路的连接,调节检流计指零。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DH325 型十一线电位差计、标准与待测电动势、电源、检流计 (二)内容 1.正确的用导线接实验仪器; 2.工作电流标准化; 3.测量给定电源的电动势。 4.测量给定电源的内阻。 项目 十八、 自组透射式幻灯机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幻灯机的原理和聚光镜的作用;
2.掌握投影系统的具体的光路的调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幻灯机的放大投影原理:2.聚光镜的作用。 难点:各光学元件位置的确定及光路调节。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光具座、聚光镜、单凸透镜、幻灯片、光源、影屏 (二)内容 组装一放大倍率为10倍的幻灯机。 项目十九、夫朗和费圆孔衍射(3学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衍射图样获取方法 难点:实验装置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钠光灯(加圆孔光栏),多孔架(=1mm,)凸透镜,测微目镜等 (二)内容 1.观察和研究夫琅和费圆孔衍射现象 2.验证爱里斑计算公式。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实验(一)》是一门单独设置的必修实验课程,独立进行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应包括平时成绩(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等),学期考试成绩(理论闭 卷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两个部分。 理论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 考试采用抽签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某一个实验题目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内独立 操作,完成仪器的调试、数据测量及处理及实验报 (二)评分办法 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70%)、学期考试成绩(30%)两部分构成
2.掌握投影系统的具体的光路的调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幻灯机的放大投影原理;2.聚光镜的作用。 难点:各光学元件位置的确定及光路调节。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光具座、聚光镜、单凸透镜、幻灯片、光源、影屏 (二)内容 组装一放大倍率为 10 倍的幻灯机。 项目 十九、 夫朗和费圆孔衍射 (3 学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衍射图样获取方法; 难点:实验装置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主要仪器设备 钠光灯(加圆孔光栏),多孔架(Φ=1mm,)凸透镜,测微目镜等。 (二)内容 1. 观察和研究夫琅和费圆孔衍射现象; 2. 验证爱里斑计算公式。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实验(一)》是一门单独设置的必修实验课程,独立进行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应包括平时成绩(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等),学期考试成绩(理论闭 卷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两个部分。 理论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 考试采用抽签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某一个实验题目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内独立 操作,完成仪器的调试、数据测量及处理及实验报 (二)评分办法 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70%)、学期考试成绩(30%)两部分构成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取得该实验课程的学分,对于考试成绩不及 格的学生,重修学分。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等 (一)教材: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编《大学物理实验(一)》讲义。 (二)参考书目: [1]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 [2]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朱鹤年.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吴伟明.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沈元华陆中龙.基础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3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在 60 分以上取得该实验课程的学分,对于考试成绩不及 格的学生,重修学分。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文献等 (一)教材: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编《大学物理实验(一)》讲义。 (二)参考书目: [1] 杨述武. 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朱鹤年.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吴伟明.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沈元华 陆申龙.基础物理实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