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 从南海海上执法的特点与需求分析,综合执法模式也是南海海上执法的不二选择。第一,虽然我国 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享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我国南海海洋权益受侵犯现象十分突出。海上执法 是宣示主权和管辖权的重要手段,因而我国需要开展强有力的维权执法活动,这就对执法力量及其职权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南海海上执法范围广,执法面积超过200多万平方公里,要实现南海海上执 法无盲区和常态化,单个海上执法主体无法做到。第三,南海海上执法涉及的事项多,包括环境保护、资 源开发等多项事务,这种分散的专业管理事项,单一的执法力量难以实施。第四,南海海上执法外部压 力大。南海海上执法活动经常发生在争议海域,会面临南海周边国家的阻碍与挑战,涉外性较强,这就 对执法装备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分散的专业化的执法模式无法满足南海海 上执法的要求,应建立综合执法模式,以实现南海维权执法的目的。 因而,我国南海海上执法应该选择综合执法模式,这样有利于整合南海海上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 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但如前所述,综合执法模式可进行不同的划分,就我国 目前的南海海上管理与执法体制而言,应该选择由行政执法机关开展海上综合执法,而且现阶段应选择 多元一体的执法模式,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以及统一执法规范等措施推进海上综合执法活动,待 海洋管理与执法体制实现完全统一后,再推行一元一统的海上综合执法模式。 二)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 对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应该发挥各个执法机构的作用,并通过统一执法规范、明确执 法权限以及提升装备水平等措施具体落实。具体而言 第一,推进中国海警南海分局的机构建设。中国海警南海分局是南海海上综合执法的主力军,因而 应尽快制定中国海警南海分局的“三定”方案,明确其具体的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编制以及执法权限, 推进地方各级海警机构的建设,特别是海南省海警总队和三沙市海警支队的建设,并通过聘用等多种方 式扩充中国海警南海分局及其下属机构的人员数量,扩大执法队伍的规模 第二,制定统一的海上综合执法规范。我国应对原有海上执法依据进行清理、修改,尽快制订综合 性海上执法法律规范,以形成统一的海上执法规范体系。可制定专门的《海警法》和《海上执法程序 法》,其中《海警法》可对海警局的机构设置、权限范围、职责分工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解决海警局地 位模糊和手段有限的问题;而《海上执法程序法》可从海上执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海上执法程序进 行统一规定,为执法人员提供实用的工作依据和指导。 第三,实现海上执法机构与海军的双向互动。复杂的南海海上执法环境决定了单靠执法机构的海 上执法,无法满足南海维权的需要,因而应注重海军的作用,为执法机构的海上执法提供保障,实现两者 的双向互动。为此,应将海军纳入南海海上综合执法体系中,并在国内法中明确其执法主体地位,对其 参与海上执法的条件进行规定,即仅在海上执法力量无法满足海上执法需求时参与执法。 第四,明确南海海上执法权限与程序。南海海上执法主体享有国内法和国际法赋予的各项执法权 限,而海上执法权由一般执法权和特别执法权构成,其中前者包括处罚权、强制权等权限,但这些权限的 行使需受到《公约》的限制,如处罚不包括体罚等,而后者仅在海上执法中方可行使,包括登临权和紧追 权。至于执法程序,受涉海性的影响,其职杈行使不能完全依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应充分发挥简易程序 的作用,可放宽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 第五,提升南海海上综合执法的装备水平。海上执法装备水平会直接影响海上执法的效果,南海海 上执法主体应提升海上执法信息系统的装备水平,以发挥其在协调执法、收集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建造 大吨位执法船舶,以满足执法续航时间长的要求;完善海上执法船舶的调查装备,以满足海上执法取证 的要求;完善执法船舶武器装备系统,应对海上执法中遇到的暴力抗法、阻碍执法等挑战。 第六,制定海上执法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由于执法区域存在着很多争议海域,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可 能会与外方产生摩擦,因而应制定南海海上执法摩擦应急预案,并开展必要的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应 急预案应包括:因我方在南海争议海域行使管辖权产生摩擦的预案;因我方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护油护鱼 活动与外方产生摩擦的预案;因外方在争议海域对我国海上经济活动进行阻碍、抓扣等产生摩擦的预案。 16
从南海海上执法的特点与需求分析,综合执法模式也是南海海上执法的不二选择。第一,虽然我国 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享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我国南海海洋权益受侵犯现象十分突出。海上执法 是宣示主权和管辖权的重要手段,因而我国需要开展强有力的维权执法活动,这就对执法力量及其职权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南海海上执法范围广,执法面积超过 200多万平方公里,要实现南海海上执 法无盲区和常态化,单个海上执法主体无法做到。第三,南海海上执法涉及的事项多,包括环境保护、资 源开发等多项事务,这种分散的专业管理事项,单一的执法力量难以实施。第四,南海海上执法外部压 力大。南海海上执法活动经常发生在争议海域,会面临南海周边国家的阻碍与挑战,涉外性较强,这就 对执法装备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分散的专业化的执法模式无法满足南海海 上执法的要求,应建立综合执法模式,以实现南海维权执法的目的。 因而,我国南海海上执法应该选择综合执法模式,这样有利于整合南海海上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 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但如前所述,综合执法模式可进行不同的划分,就我国 目前的南海海上管理与执法体制而言,应该选择由行政执法机关开展海上综合执法,而且现阶段应选择 多元一体的执法模式,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以及统一执法规范等措施推进海上综合执法活动,待 海洋管理与执法体制实现完全统一后,再推行一元一统的海上综合执法模式。 (二)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 对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应该发挥各个执法机构的作用,并通过统一执法规范、明确执 法权限以及提升装备水平等措施具体落实。具体而言: 第一,推进中国海警南海分局的机构建设。中国海警南海分局是南海海上综合执法的主力军,因而 应尽快制定中国海警南海分局的“三定”方案,明确其具体的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编制以及执法权限, 推进地方各级海警机构的建设,特别是海南省海警总队和三沙市海警支队的建设,并通过聘用等多种方 式扩充中国海警南海分局及其下属机构的人员数量,扩大执法队伍的规模。 第二,制定统一的海上综合执法规范。我国应对原有海上执法依据进行清理、修改,尽快制订综合 性海上执法法律规范,以形成统一的海上执法规范体系。可制定专门的《海警法》和《海上执法程序 法》,其中《海警法》可对海警局的机构设置、权限范围、职责分工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解决海警局地 位模糊和手段有限的问题;而《海上执法程序法》可从海上执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海上执法程序进 行统一规定,为执法人员提供实用的工作依据和指导。 第三,实现海上执法机构与海军的双向互动。复杂的南海海上执法环境决定了单靠执法机构的海 上执法,无法满足南海维权的需要,因而应注重海军的作用,为执法机构的海上执法提供保障,实现两者 的双向互动。为此,应将海军纳入南海海上综合执法体系中,并在国内法中明确其执法主体地位,对其 参与海上执法的条件进行规定,即仅在海上执法力量无法满足海上执法需求时参与执法。 第四,明确南海海上执法权限与程序。南海海上执法主体享有国内法和国际法赋予的各项执法权 限,而海上执法权由一般执法权和特别执法权构成,其中前者包括处罚权、强制权等权限,但这些权限的 行使需受到《公约》的限制,如处罚不包括体罚等,而后者仅在海上执法中方可行使,包括登临权和紧追 权。至于执法程序,受涉海性的影响,其职权行使不能完全依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应充分发挥简易程序 的作用,可放宽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 第五,提升南海海上综合执法的装备水平。海上执法装备水平会直接影响海上执法的效果,南海海 上执法主体应提升海上执法信息系统的装备水平,以发挥其在协调执法、收集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建造 大吨位执法船舶,以满足执法续航时间长的要求;完善海上执法船舶的调查装备,以满足海上执法取证 的要求;完善执法船舶武器装备系统,应对海上执法中遇到的暴力抗法、阻碍执法等挑战。 第六,制定海上执法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由于执法区域存在着很多争议海域,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可 能会与外方产生摩擦,因而应制定南海海上执法摩擦应急预案,并开展必要的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应 急预案应包括:因我方在南海争议海域行使管辖权产生摩擦的预案;因我方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护油护鱼 活动与外方产生摩擦的预案;因外方在争议海域对我国海上经济活动进行阻碍、抓扣等产生摩擦的预案。 1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 3期
熊勇先:论南海海上执法模式的选择与建设 四、三沙市参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途径 三沙市在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探索上,三沙市建 立了以“六个一”为依托的军警民联防机制,形成了“一线民兵、二线行政执法、三线部队支撑”的执法格 局,从而落实三沙市海洋行政管辖权,推进了海上联合执法行动的常态化。在不断完善现有机制的基础 上,三沙市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 (一)明确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海域范围 在三沙市管辖的海域范围内存在着多支海上执法力量,如果执法范围不明确,将会造成执法冲突 不利于执法的常态化和全覆盖。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范围的确定,应以领海基线为标准进行划分,领海 基线以内的海域为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海域范围。对于尚未划定领海基线的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三 沙市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勘査和勘测工作。而领海基线以外的海域,三沙市海上执法力量也 可以参与或配合其他海上执法主体开展执法活动。 (二)与海军和海警建立军警民协调机制 目前,三沙市已经设立了西沙群岛军警民联防协调中心,与西沙水警区建立了以“六个一”为依托 的军警民联防机制。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设立三沙市的战略意图,应整合军地资源,在借鉴三沙市现有 军警民联防机制,支持三沙综合执法局与海军编队、海警编队建立军警民协调机制,使军警民的角色相 互转化,从而有效协调、整合各支执法力量,缩短执法反应时间,提高执法效率和效益。为了落实和推进 军警民协调机制,还应做到:第一,明确军、警、民的作用。其中“民”是基础,“警”是核心,“军”是保障, 即渔民和海上民兵是南海海上违法信息的提供者和执法活动的协助者,海上执法队伍是南海海上执法 的主体,而海军是南海海上执法活动的保障。第二,明确中国海警与三沙市海上执法机关的关系。其中 中国海警是海上执法的主要力量,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而三沙市海上执法力量是次要力量,起辅助和配 合作用。第三,明确“民”在海上执法的法律地位。“民”不具有海上执法的主体资格,但可对渔民和海 上民兵进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培训合格者可聘任为海上执法协管员,配合与协助三沙市海上 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第四,建立军、警、民协调指挥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开展联合执法活动的流 程,以确保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设立国家南海联合指挥部三沙指挥中 目前,多支执法力量承担南海海上执法任务,各执法力量间仍然存在着执法权限的区分,因此要实 现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必须统筹安排与协调不同执法力量的执法活动。因此,建议在三沙市设立南海海 上执法指挥机构,该机构可根据不同执法队伍的特点以及装备水平,制定南海维权巡航执法计划,统筹 安排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当发生海上突发事件时,其有权协调各执法主体开展执法活动。 在三沙市设立国家南海联合指挥部三沙指挥中心,不仅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即南海维权执法的重点 今后将向南沙群岛及其海域逐步推进,也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具有地理优势,即三沙市最靠近南海诸 岛及其海域,便于开展执法活动;其次是法理优势,即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属 于三沙市的行政管辖区域;再次是经验优势,即三沙市已经成立了西沙群岛军警民海上联防协调中心 具备了协调海上执法活动的经验。 四)建设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后勤补给基地 因到海南岛或大陆进行综合补给的距离远、时间长,为便于南海海上执法队伍开展维权执法,应就 近进行后勤补给。因此,应在三沙市建设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后勤补给基地,为南海维权执法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为执法船舶提供养护服务。但是在三沙市管辖范围内,除永兴岛有军用机场、民用港口外,其他 岛礁基本没有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而永兴码头的保障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应向中央申请财政资 金支持,改建永兴码头,将其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后勤补给保障基地。此外,还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在南沙 岛礁上建立若干后勤保障基地
四、三沙市参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途径 三沙市在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探索上,三沙市建 立了以“六个一”为依托的军警民联防机制,形成了“一线民兵、二线行政执法、三线部队支撑”的执法格 局,从而落实三沙市海洋行政管辖权,推进了海上联合执法行动的常态化。在不断完善现有机制的基础 上,三沙市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南海海上综合执法模式的建设。 (一)明确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海域范围 在三沙市管辖的海域范围内存在着多支海上执法力量,如果执法范围不明确,将会造成执法冲突, 不利于执法的常态化和全覆盖。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范围的确定,应以领海基线为标准进行划分,领海 基线以内的海域为三沙市海上执法管辖海域范围。对于尚未划定领海基线的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三 沙市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勘查和勘测工作。而领海基线以外的海域,三沙市海上执法力量也 可以参与或配合其他海上执法主体开展执法活动。 (二)与海军和海警建立军警民协调机制 目前,三沙市已经设立了西沙群岛军警民联防协调中心,与西沙水警区建立了以“六个一”为依托 的军警民联防机制。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设立三沙市的战略意图,应整合军地资源,在借鉴三沙市现有 军警民联防机制,支持三沙综合执法局与海军编队、海警编队建立军警民协调机制,使军警民的角色相 互转化,从而有效协调、整合各支执法力量,缩短执法反应时间,提高执法效率和效益。为了落实和推进 军警民协调机制,还应做到:第一,明确军、警、民的作用。其中“民”是基础,“警”是核心,“军”是保障, 即渔民和海上民兵是南海海上违法信息的提供者和执法活动的协助者,海上执法队伍是南海海上执法 的主体,而海军是南海海上执法活动的保障。第二,明确中国海警与三沙市海上执法机关的关系。其中 中国海警是海上执法的主要力量,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而三沙市海上执法力量是次要力量,起辅助和配 合作用。第三,明确“民”在海上执法的法律地位。“民”不具有海上执法的主体资格,但可对渔民和海 上民兵进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培训合格者可聘任为海上执法协管员,配合与协助三沙市海上 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第四,建立军、警、民协调指挥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开展联合执法活动的流 程,以确保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设立国家南海联合指挥部三沙指挥中心 目前,多支执法力量承担南海海上执法任务,各执法力量间仍然存在着执法权限的区分,因此要实 现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必须统筹安排与协调不同执法力量的执法活动。因此,建议在三沙市设立南海海 上执法指挥机构,该机构可根据不同执法队伍的特点以及装备水平,制定南海维权巡航执法计划,统筹 安排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当发生海上突发事件时,其有权协调各执法主体开展执法活动。 在三沙市设立国家南海联合指挥部三沙指挥中心,不仅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即南海维权执法的重点 今后将向南沙群岛及其海域逐步推进,也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具有地理优势,即三沙市最靠近南海诸 岛及其海域,便于开展执法活动;其次是法理优势,即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属 于三沙市的行政管辖区域;再次是经验优势,即三沙市已经成立了西沙群岛军警民海上联防协调中心, 具备了协调海上执法活动的经验。 (四)建设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后勤补给基地 因到海南岛或大陆进行综合补给的距离远、时间长,为便于南海海上执法队伍开展维权执法,应就 近进行后勤补给。因此,应在三沙市建设南海海上综合执法后勤补给基地,为南海维权执法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为执法船舶提供养护服务。但是在三沙市管辖范围内,除永兴岛有军用机场、民用港口外,其他 岛礁基本没有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而永兴码头的保障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应向中央申请财政资 金支持,改建永兴码头,将其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后勤补给保障基地。此外,还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在南沙 岛礁上建立若干后勤保障基地。 17 熊勇先:论南海海上执法模式的选择与建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冂]胡增祥,马英杰.论海洋行政执法的凡个问题[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4) 2]李国旗.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界定[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张玉强海洋综合执法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1,(6) [4]于杰,赵薇.“海洋强国”背景下中国海警局之设立与展望[J].世界海运,2014,(1). [5]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7.93. [6]阎铁毅.中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2,(7) [冂]向力海上行政执法的主体困境及其克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The Choos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aw Enforcement Model in South China Sea Law School,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law enforcement model at sea is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model and dispe sive model. The functions are different as to different models, and they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untries. At present, dispersive model is applied at the South Sea in our country.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it is suitable for us to adapt the comprehensive one, because it matches the situation of the admini 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maritime law enforcement model at the South China Sea by perfecting the institutions, unifying standard, and defining the authority and so on. The city of Sansha should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maritime law enforce- ment mode at the South China Sea I Key words: South China Sea; law enforcement at sea; law enforcement model;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参考文献: [1]胡增祥,马英杰.论海洋行政执法的几个问题[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4). [2]李国旗.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界定[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张玉强.海洋综合执法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1,(6). [4]于杰,赵薇.“海洋强国”背景下中国海警局之设立与展望[J].世界海运,2014,(1). [5]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93. [6]阎铁毅.中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2,(7). [7]向力.海上行政执法的主体困境及其克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TheChoosingandConstructionofLawEnforcement ModelinSouthChinaSea XiongYongxian (LawSchool,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0228) Abstract:Thelawenforcementmodelatseaisdividedintocomprehensivelawenforcementmodelanddisper sivemodel.Thefunctionsaredifferentastodifferentmodels,andtheyshouldbeusedaccordingtodifferent countries.Atpresent,dispersivemodelisappliedattheSouthSeainourcountry.However,accordingtotheir functions,itissuitableforustoadaptthecomprehensiveone,becauseitmatchesthesituationoftheadminis trativelawenforcement.Therefore,weshouldpromotetheconstructionofintegratedmaritimelawenforcement modelattheSouthChinaSeabyperfectingtheinstitutions,unifyingstandard,anddefiningtheauthorityandso on.ThecityofSanshashouldalsobeactivelyinvolvedintheconstructionofintegratedmaritimelawenforce mentmodeattheSouthChinaSeal. Keywords:SouthChinaSea;lawenforcementatsea;lawenforcementmodel;comprehensivelawenforcement model 18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 3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总第149期) 我国使用的国际战略海峡航行利益维护对策 童伟华 (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构成中国海上交通要道的国际战略海峡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我国在航海上是地理不利 国家,在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一些重要国际海峡又存在主权争议,导致我国使用的国 际海峡面临航行安全和效率问题。为保障我国海上航道通行,应就我国使用的主要囯际海峡进行战略 规划,就危机应对规定相应的法律机制,应特别重视与国际海峡沿岸国和国际海峡主要使用国的国际合 作,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我国在海峡事务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海峡;海上通道保障;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D9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75(2015)03-0019 海峡是联接陆地之间或大洋之间的捷径,在枃成国际海上通道的各类海域中,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以下简称国际海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国际海峡的含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7 条的规定是,“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 海峡”。构成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有两个要素:一是地理要素,即地理上这类海峡是两面连接公海或专 属经济区的海峡通道;二是功能要素,即这类海峡必须用于国际航行,在国际海运和航行中具有重要价 值,功能要素对于国际海峡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近50%,经济发展与全球贸易紧密相连,海运是货物运输 的主要方式。迄今为止,中国已开通30多条远洋航线,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 口(。这些航线通过许多重要的国际海峡,维护这些国际海峡的航运效率和安全是我国特别重要的海 洋权益。本文拟对我国重要海上通道上的国际海峡进行梳理,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海峡可能面 临的危机进行分析,就我国可采取的国际海峡战略规划、立法干预和相关举措进行探讨。 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 我国有众多的海上通道,有的对国家影响巨大,可称之为战略通道。在海上战略通道中,一些国际 海峡的地位特别重要,可以称之为国际战略海峡。 (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的分布 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可分为主要海上贸易战略通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远洋通道,以及重要的能源 和铁矿石等原料的海上运输通道 1.我国主要的海上贸易战略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管辖海域刑事管辖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13YJA820045) 作者简介:童伟华(1971—),男,湖南岳阳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管辖海域刑事管辖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13YJA820045)。 作者简介:童伟华(1971— ),男,湖南岳阳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我国使用的国际战略海峡航行利益维护对策 童伟华 (海南大学 法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构成中国海上交通要道的国际战略海峡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我国在航海上是地理不利 国家,在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一些重要国际海峡又存在主权争议,导致我国使用的国 际海峡面临航行安全和效率问题。为保障我国海上航道通行,应就我国使用的主要国际海峡进行战略 规划,就危机应对规定相应的法律机制,应特别重视与国际海峡沿岸国和国际海峡主要使用国的国际合 作,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我国在海峡事务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海峡;海上通道保障;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75(2015)03-0019-06 海峡是联接陆地之间或大洋之间的捷径,在构成国际海上通道的各类海域中,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以下简称国际海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国际海峡的含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37 条的规定是,“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 海峡”。构成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有两个要素:一是地理要素,即地理上这类海峡是两面连接公海或专 属经济区的海峡通道;二是功能要素,即这类海峡必须用于国际航行,在国际海运和航行中具有重要价 值,功能要素对于国际海峡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近 50%,经济发展与全球贸易紧密相连,海运是货物运输 的主要方式。迄今为止,中国已开通 30多条远洋航线,通达世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多个港 口[1] 。这些航线通过许多重要的国际海峡,维护这些国际海峡的航运效率和安全是我国特别重要的海 洋权益。本文拟对我国重要海上通道上的国际海峡进行梳理,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海峡可能面 临的危机进行分析,就我国可采取的国际海峡战略规划、立法干预和相关举措进行探讨。 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 我国有众多的海上通道,有的对国家影响巨大,可称之为战略通道。在海上战略通道中,一些国际 海峡的地位特别重要,可以称之为国际战略海峡。 (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的分布 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可分为主要海上贸易战略通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远洋通道,以及重要的能源 和铁矿石等原料的海上运输通道。 1.我国主要的海上贸易战略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1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 3期(总第 149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 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看,欧盟、美国、日本及东盟为我国四大贸易伙伴,贸易量占到了我国对外贸 易总量的80%以上 以欧盟国家为主的中-欧海上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或望 嘉锡、巽他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抵达地中海沿海国家)、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中一北美海上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中国东海(对马海峡一日本海一 津轻海峡)、太平洋、北美西海岸;或中国大陆、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北美东岸;或中国大陆、台湾海峡 中国南海、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大西洋、北美西岸。以日韩及 俄罗斯为主的东北亚方向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中国黄海(抵达韩国西岸)、朝鲜海峡(抵达韩国东 岸及日本西岸各港口)、日本海(宗谷海峡)、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港口2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大量的是通过陆地运输,海上运输一般经过中国南海。日本南边的大隅海 峡和宫古海峡联系着我国的东海和太平洋,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无论从我国的东海港口还 是南海港口出发,从东海进入太平洋再前往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穿过大隅海峡航线最近。这条 海峡的运输量占中美贸易运输总量的四分之 2.我国在全球范围的重要远洋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作为我国在全球范围的重要远洋通道之一的中-新、澳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马来群岛、太平洋 西南部岛群(巽他、龙目、望嘉锡、布干维尔海峡)、澳(新)。中-南美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太平洋 南美各国西岸,或经中国大陆、太平洋、麦哲伦海峡、南美各国东岸,或经中国大陆、台湾海峡、南中国海 龙目(或巽他、望嘉锡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南美东岸各港口。中-印通道则依次经由:中国 大陆、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印度 我国从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越宫古海峡非常经济。 宫古海峡是琉球群岛的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一条海上通道,宽约145海里,是可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 在南边,有台湾岛以南海域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这两个海峡的宽度都远远超过24海里,也属于 可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 3.我国的重要能源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海上能源通道可称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中东海湾及非洲地区、南美是我国 石油能源来源地,进口主要依靠5条海上线路,各条航线依次经由:(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 海峡(或望嘉锡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 峡、中国大陆;(3)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4)南美东海岸、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 琉球群岛、中国大陆;(5)南美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中国大陆。 煤炭也是我国进口能源,进口主要源自印尼、澳大利亚、越南、蒙古、俄罗斯、南非,各条主要航线依 次经由:(1)印尼、马六甲、中国南海、中国大陆;(2)澳大利亚、太平洋(琉球群岛)、中国南海、中国大 陆;(3)越南、琼州海峡、台湾海峡、中囯北方各港口;(4)南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巽他、望嘉锡海 峡)、中国南海、中国大陆。 铁矿石是我国重要进口物资,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各主要通道经由:(1)印 度、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台湾海峡、北方各港口;(2)澳大利亚、太平洋、中国;(3)巴西、麦哲 伦海峡(巴拿马)、太平洋、中国;(4)巴西、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巽他、望嘉锡海峡)、中国南海 台湾海峡、中国大陆;(5)南非、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中国大陆。 (二)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知,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包括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对马海 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朝鲜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晢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望嘉 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此外,尽管上述资料未提及,从战略地位分析 英吉利海峡和白令海峡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战略海峡。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主要位于亚洲。中国大陆东、南海岸毗邻海域与外部海域之间横贯 系列岛链。中国在日本海没有出海口,从中国东南部港口经日本海出入北太平洋的船只必须经过日
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看,欧盟、美国、日本及东盟为我国四大贸易伙伴,贸易量占到了我国对外贸 易总量的 80%以上。 以欧盟国家为主的中 -欧海上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或望 嘉锡、巽他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抵达地中海沿海国家)、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中 -北美海上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中国东海(对马海峡 -日本海 - 津轻海峡)、太平洋、北美西海岸;或中国大陆、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北美东岸;或中国大陆、台湾海峡、 中国南海、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大西洋、北美西岸。以日韩及 俄罗斯为主的东北亚方向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中国黄海(抵达韩国西岸)、朝鲜海峡(抵达韩国东 岸及日本西岸各港口)、日本海(宗谷海峡)、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港口[2] 。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大量的是通过陆地运输,海上运输一般经过中国南海。日本南边的大隅海 峡和宫古海峡联系着我国的东海和太平洋,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无论从我国的东海港口还 是南海港口出发,从东海进入太平洋再前往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穿过大隅海峡航线最近。这条 海峡的运输量占中美贸易运输总量的四分之一。 2.我国在全球范围的重要远洋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作为我国在全球范围的重要远洋通道之一的中 -新、澳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马来群岛、太平洋 西南部岛群(巽他、龙目、望嘉锡、布干维尔海峡)、澳(新)。中 -南美通道依次经由:中国大陆、太平洋 南美各国西岸,或经中国大陆、太平洋、麦哲伦海峡、南美各国东岸,或经中国大陆、台湾海峡、南中国海、 龙目(或巽他、望嘉锡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南美东岸各港口。中 -印通道则依次经由:中国 大陆、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印度[3] 。 我国从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越宫古海峡非常经济。 宫古海峡是琉球群岛的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一条海上通道,宽约 145海里,是可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 在南边,有台湾岛以南海域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这两个海峡的宽度都远远超过 24海里,也属于 可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 3.我国的重要能源通道及其经过的国际海峡。 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海上能源通道可称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中东海湾及非洲地区、南美是我国 石油能源来源地,进口主要依靠 5条海上线路,各条航线依次经由:(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 海峡(或望嘉锡海峡)、台湾海峡、中国;(2)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 峡、中国大陆;(3)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4)南美东海岸、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 琉球群岛、中国大陆;(5)南美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中国大陆。 煤炭也是我国进口能源,进口主要源自印尼、澳大利亚、越南、蒙古、俄罗斯、南非,各条主要航线依 次经由:(1)印尼、马六甲、中国南海、中国大陆;(2)澳大利亚、太平洋(琉球群岛)、中国南海、中国大 陆;(3)越南、琼州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北方各港口;(4)南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巽他、望嘉锡海 峡)、中国南海、中国大陆。 铁矿石是我国重要进口物资,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各主要通道经由:(1)印 度、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台湾海峡、北方各港口;(2)澳大利亚、太平洋、中国;(3)巴西、麦哲 伦海峡(巴拿马)、太平洋、中国;(4)巴西、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巽他、望嘉锡海峡)、中国南海、 台湾海峡、中国大陆;(5)南非、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中国大陆[4] 。 (二)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知,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包括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对马海 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朝鲜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望嘉 锡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此外,尽管上述资料未提及,从战略地位分析, 英吉利海峡和白令海峡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战略海峡。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常用的国际战略海峡主要位于亚洲。中国大陆东、南海岸毗邻海域与外部海域之间横贯 一系列岛链。中国在日本海没有出海口,从中国东南部港口经日本海出入北太平洋的船只必须经过日 2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