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地环境保护排査,摸清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底 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 数,大力实施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加快推 强化城镇生活源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定期监 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污泥处理处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单位供水 置,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 家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开一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到 管理,鼓励市、县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污2020年,市级水源地要积极实施城市饮用水水 水处理运营单位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源替代工程。 大幅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化运行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务局、卫计局, 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极差比例控制在各县(区)人民政府 6.7%以下。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农牧局、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环保局、 盘山水务公司 国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严格遵循外源减排、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基 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础设施管理、运行长效机制,鼓励县(区)采 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清水河城市黑臭水体治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模式,加强设施管 理。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护队伍建设,确保各类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 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大力实施排污益。村镇污水处理要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 口专项整治。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深度,及时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标排 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和水体底泥污染放和达标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要并人 物,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结合海绵城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条件并人的要建 市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成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 水体净化等,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强化河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重点的农 长对黑臭水体的协调督导责任,确保到2020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收转处理 年,清水河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垃圾“户分类、村收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原州区人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厕所 民政府 革命”,积极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建设,推动城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 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 (二)实施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末梢水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建立从畜禽养殖空间 的相关技术规范,结合饮用水水源地实际情布局到末端管理全体系监督。科学划定畜禽养 况,依法依规进行划定或调整。全面开展水源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 2019年第1期总第3期∥9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2019 年第1期总第3期// 9 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 强化城镇生活源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 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污泥处理处 置,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 家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 管理,鼓励市、县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污 水处理运营单位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 大幅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化运行管理水平。 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极差比例控制在 6.7%以下。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环保局、 国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严格遵循外源减排、 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 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清水河城市黑臭水体治 理。通过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敷设截 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大力实施排污 口专项整治。科学确定疏浚范围和深度,及时 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和水体底泥污染 物,强化黑臭水体内源治理成效。结合海绵城 市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 水体净化等,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强化河 长对黑臭水体的协调督导责任,确保到 2020 年,清水河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原州区人 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 (二)实施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集 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 末梢水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 的相关技术规范,结合饮用水水源地实际情 况,依法依规进行划定或调整。全面开展水源 地环境保护排查,摸清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底 数,大力实施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加快推 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定期监 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单位供水 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 开一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到 2020 年,市级水源地要积极实施城市饮用水水 源替代工程。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务局、卫计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农牧局、国土局、 六盘山水务公司 (三)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基 础设施管理、运行长效机制,鼓励县(区)采 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模式,加强设施管 护队伍建设,确保各类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 益。村镇污水处理要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 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标排 放和达标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要并入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条件并入的要建 成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 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重点的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收转处理 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垃圾“户分类、村收集、 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厕所 革命”,积极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建设,推动城 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建立从畜禽养殖空间 布局到末端管理全体系监督。科学划定畜禽养 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
市委、政府文件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进规模养殖场全覆盖。 (小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国土局、农牧局、 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 类污染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 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各县(区)要将符 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加强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 动,严格管理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 用量。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 控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 建立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推广有残膜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施提标升级改造。 回收利用技术,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发改委、工信局、 90%,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行政审批局、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 90%,化肥利用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到政府 40%,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面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住建局 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加强再开发利 五、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用的环境监管。推进各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保障对安全利用类集中的耕地要制定实施污染耕 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重点,实施分类地安全利用方案,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到 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 步减少存量污染,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环保局,各县(区) (一)大力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人民政府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以农用地和重点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农牧局 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市土壤环境 (二)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 加强企业监管。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 库,20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査。逐步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实施动态管理,列入名单的企业要每年自行对 被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名录及分类管理制度,到企业用地土壤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对 2020年,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的监督检 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环查力度,对其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 境质量分类清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高生活垃圾、污水、危险废物等集中式治污设 10∥2019年第1期总第3期
市委、政府文件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10//2019 年第1期总第3期 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 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 类污染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0 %,规模养殖场 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以上。加强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 动,严格管理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 用量。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 控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健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推广有残膜 回收利用技术,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90%,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0%,化肥利用率达到 40%,农药利用率达到 40%,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面 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五、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保障 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重点,实施分类 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 步减少存量污染,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 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一)大力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以农用地和重点 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市土壤环境 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 库,2018 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 查。逐步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 被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名录及分类管理制度,到 2020 年,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 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状况,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环 境质量分类清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国土局、农牧局、 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 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各县(区)要将符 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 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 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 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 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施提标升级改造。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发改委、工信局、 行政审批局、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 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住建局 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 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加强再开发利 用的环境监管。推进各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对安全利用类集中的耕地要制定实施污染耕 地安全利用方案,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到 202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8%以 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环保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农牧局 (二)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加强企业监管。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 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实施动态管理,列入名单的企业要每年自行对 企业用地土壤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对 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的监督检 查力度,对其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 高生活垃圾、污水、危险废物等集中式治污设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施周边土壤环境监管力度。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倾倒等违法行为。到2020年,工业危险废物 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处罚一批,移交一批。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卫计局、开发区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信局、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住建局 (四)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从严项目审批。严格重金属排放项目准和分类回收 人,从严执行环境标准,对相关建设项目,环 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系统。实施农村垃圾 评应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或处理)、县 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范建处理”的主体模式,建立环卫淸扫保洁、垃圾 设用地新增污染。坚持“减量置换”“等量置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积 换”原则,严格落实金属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放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统筹 指标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单,全面处理利用。 加强行业污染整治。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行政审批局、开发 配合单位:市农牧局、环保局 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三化”水平。加快推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 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 (三)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快消除非 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以工业园区为重正规垃圾堆放点,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査 点,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整治长效治理机制。加快天楹垃圾焚烧发电项 专项排查,全面规范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建设、目建设,到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贮存、处置。加大历史堆存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无害化处置力度,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固体废弃95%,县城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加强渣场等堆存场所基能力占总处理能力50%以上,全部达到清洁焚 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应烧标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消除。 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构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开发区管委会,各 用体系。到202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县(区)人民政府 场基本满足贮存要求。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信局、开发区管 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开展全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生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 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 提髙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实施重点护与修复,提髙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性、系统性 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和有效性,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19年第1期总第3期/∥11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2019 年第1期总第3期// 11 施周边土壤环境监管力度。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 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 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处罚一批,移交一批。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信局、开发区管 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住建局 从严项目审批。严格重金属排放项目准 入,从严执行环境标准,对相关建设项目,环 评应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 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范建 设用地新增污染。坚持“减量置换”“等量置 换”原则,严格落实金属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放 指标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单,全面 加强行业污染整治。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行政审批局、开发 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 (三)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以工业园区为重 点,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 专项排查,全面规范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建设、 贮存、处置。加大历史堆存的工业固体废弃物 无害化处置力度,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固体废弃 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加强渣场等堆存场所基 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应 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构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 用体系。到 2020 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 场基本满足贮存要求。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信局、开发区管 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 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实施重点 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 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 倾倒等违法行为。到 2020 年,工业危险废物 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 10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卫计局、开发区管 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工信局 (四)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和分类回收 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系统。实施农村垃圾 “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或处理)、县 处理”的主体模式,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垃圾 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积 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统筹 处理利用。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农牧局、环保局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三化”水平。加快推 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 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快消除非 正规垃圾堆放点,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 整治长效治理机制。加快天楹垃圾焚烧发电项 目建设,到 2020 年,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县城达到 85%,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能力占总处理能力 50%以上,全部达到清洁焚 烧标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消除。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开发区管委会,各 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 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开展全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生 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 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性、系统性 和有效性,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市委、政府文件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年,基本完成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重点 开展生态红线勘界定标。按照应保尽保、治理区的恢复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得到较 应划尽划的原则,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大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 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制率达到100%。 2020年,各县(区)各自然保护区完成生态 责任单位:市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各县(区)人民政府 图”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农牧局、水务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规划局、旅游局、供电局 国土局、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自 (三)实施全域绿化和退耕还林还草 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力配合三北防护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体系建设,加快全域造林绿化步伐,统筹推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进荒山荒地、城乡通道、河湖沟渠造林绿化 土地权属和人类活动调査,制定综合整治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 和实施保护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每年完 体系,布设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控点成新造林及改造提升65万亩,实施六盘山水 位,及时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发挥生源涵养林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加强生态修 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作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复型人工增雨和防雹设施能力建设,打造中国 生态功能评价和管理考核。制定征占用生态用六盘山地形云催化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实施退 地禁限目录、生态保护红线新增开发建设项目耕还林还草,争取国家支持,将15°-25°耕地 禁止目录,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新增开和移民迁出区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严禁将 发建设项目进入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生态永久基本农田列入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加大泾 保护红线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到2020年,完成 金的使用办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营造林任务19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规划局、林面积达到476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300万 财政局、国土局、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亩;草原面积保持在35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 府,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覆盖度达到89%,向泾河增殖放流经济鱼类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农牧局600万尾。 (二)制定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计划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六林局、农牧局 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国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然遗迹等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治理和修复计 配合单位:环保局 划。开展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拉网式排查,实 (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 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2020年10月底前,地体系 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国家公园试 回头看”。实施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到2020点建设,争取在六盘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12∥2019年第1期总第3期
市委、政府文件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12//2019 年第1期总第3期 (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开展生态红线勘界定标。按照应保尽保、 应划尽划的原则,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 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2020 年,各县(区)、各自然保护区完成生态 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张 图”管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规划局、 国土局、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自 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农牧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 土地权属和人类活动调查,制定综合整治修复 和实施保护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 体系,布设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控点 位,及时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发挥生 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作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功能评价和管理考核。制定征占用生态用 地禁限目录、生态保护红线新增开发建设项目 禁止目录,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新增开 发建设项目进入生态保护红线。研究制定生态 保护红线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 金的使用办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规划局、 财政局、国土局、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 府,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水务局、农牧局 (二)制定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计划 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 然遗迹等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治理和修复计 划。开展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拉网式排查,实 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2020 年 10 月底前, 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专项整治工作 “回头看”。实施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重点 治理区的恢复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得到较 大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 制率达到 100%。 责任单位:市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农牧局、水务局、 旅游局、供电局 (三)实施全域绿化和退耕还林还草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力配合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加快全域造林绿化步伐,统筹推 进荒山荒地、城乡通道、河湖沟渠造林绿化, 构建生态廊道。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 水量 400 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每年完 成新造林及改造提升 65 万亩,实施六盘山水 源涵养林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加强生态修 复型人工增雨和防雹设施能力建设,打造中国 六盘山地形云催化科学试验示范基地。实施退 耕还林还草,争取国家支持,将 15°-25°耕地 和移民迁出区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严禁将 永久基本农田列入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加大泾 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到 2020 年,完成 营造林任务 195 万亩,封山育林 15 万亩,森 林面积达到 476 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 300 万 亩;草原面积保持在 350 万亩,草原综合植被 覆盖度达到 89%,向泾河增殖放流经济鱼类 600 万尾。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六林局、农牧局、 国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环保局 (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 地体系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国家公园试 点建设,争取在六盘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试点,促进自然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态服务功能。 用。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为抓手,完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各自然保 善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能力水平,护区管理局(处),各县(区)人民政府 全面构建现代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加强自然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农牧局、水务局 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扩大、完善和 (五)严格保护耕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 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种源基地,有效治理 保护珍稀物种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强化湿 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 地保护和恢复,改善湿地生态功能,确保全市设,推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坡耕地水土 湿地数量、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质量持续改流失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 善。到2020年,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能;在巩固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 为保护、科研、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为一体的促进转型发展,由单一的生态型向生态综合 规范化自然保护区。 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转变,坚持“保 责任单位:市六林局、林业局、国土局,护优先,预防为主”,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 各县(区)人民政府 复相结合,更加突出水土保持功能,加强监管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水务局、农牧局查漏补缺,提升改造,提质增效。持续增加水 五)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绿盾整治行动土流失治理面积,积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査全市六盘山、火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石寨、党家岔自然保护区内突岀环境问题,全重点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市水土流失治 面取缔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全面解决保护区理程度达到73%以上,水土流水面积下降到 矿产资源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禁止一切80085平方公里以下,全面、高效、稳定的水 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生土流失防护体系基本形成 态修复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水务局,各县(区) 违法建设项目零存在,实验区人类活动符合要人民政府 求,实现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明确、边界清晰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国土局、林业局 功能区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建立保护生态环 七、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 境的长效机制,对拟保留的人类活动点位,各问题整改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自然保护区所 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 在地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压力,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环保督察“回 防联治、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工作机制,签订头看”反馈问题及历次交办转办件的整改工 共管协议。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监作,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来回应社会关切,以 管,建设远程监控系统、野生生物保护设施、整改的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 科研监测设施、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建设生物 (一)及时高效完成转办问题整改 遗传资源库,保护生物多样性。用3年左右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环 间,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保督察交办转办群众信访投诉件的办理,持续 2019年第1期总第3期∥13
《固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市委、政府文件 2019 年第1期总第3期// 13 试点,促进自然生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 用。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为抓手,完 善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能力水平, 全面构建现代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加强自然 保护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扩大、完善和 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种源基地,有效 保护珍稀物种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强化湿 地保护和恢复,改善湿地生态功能,确保全市 湿地数量、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质量持续改 善。到 2020 年,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 为保护、科研、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为一体的 规范化自然保护区。 责任单位:市六林局、林业局、国土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水务局、农牧局 (五)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绿盾整治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全市六盘山、火 石寨、党家岔自然保护区内突出环境问题,全 面取缔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全面解决保护区 矿产资源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禁止一切 与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生 态修复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违法建设项目零存在,实验区人类活动符合要 求,实现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明确、边界清晰、 功能区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建立保护生态环 境的长效机制,对拟保留的人类活动点位,各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自然保护区所 在地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 防联治、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工作机制,签订 共管协议。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监 管,建设远程监控系统、野生生物保护设施、 科研监测设施、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建设生物 遗传资源库,保护生物多样性。用 3 年左右时 间,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 态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各自然保 护区管理局(处),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农牧局、水务局 (五)严格保护耕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 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 设,推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坡耕地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 能;在巩固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 促进转型发展,由单一的生态型向生态综合 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清洁型转变,坚持“保 护优先,预防为主”,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 复相结合,更加突出水土保持功能,加强监管, 查漏补缺,提升改造,提质增效。持续增加水 土流失治理面积,积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重点工程建设。到 2020 年,全市水土流失治 理程度达到 73%以上,水土流水面积下降到 8008.5 平方公里以下,全面、高效、稳定的水 土流失防护体系基本形成。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水务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国土局、林业局 七、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 问题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 压力,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环保督察“回 头看”反馈问题及历次交办转办件的整改工 作,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来回应社会关切,以 整改的实际成效来取信于民。 (一)及时高效完成转办问题整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环 保督察交办转办群众信访投诉件的办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