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2012届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20123 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赧然(nan)歆羡(xmn)发怵(chu)徇私枉法(xun) B.唠叨(lao)泥淖(nao)偌大(ruo)天遂人愿(sui) C.豢养( huan)稍息(shao)蟪蛄(gu)舐犊情深(shi) D.甄别(zhen)纰缪(mu供求(gong)称体裁衣(che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庄子学说涵盖极广,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哲学。他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 由:其作品中瑰丽奇特、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堪称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B.水是什么呢?水就是关系。在水中自由地翱游,闲暇时挣脱一切羁绊,到岸上享受 晨风拂面,然后,一个华丽的俯冲,重新潜入关系之水,做一条鱼在波涛下微笑 C.郭明义,一个来自矿山的名字,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就像回味在人们心头的 坛淳厚绵长的老酒,让千千万万的人们重新思考着人生幸福的话题 D.我们不难发现“强生”全然不顾及中国消费者的感受和权益,漠视中国人民的知情 权、健康权,竭尽睁眼说瞎话、断章取意、张冠李戴之能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木材厂的这场火灾,是该厂领导思想麻木,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各厂一定 要引以为戒 B.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 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C.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区以致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 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 D.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 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 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 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 “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 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5.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文忌平淡,所以叙述总要讲究妙趣横生,波澜起伏。古人有“韩潮欧澜”的提法,正说明韩愈 与欧阳修的文章是极讲究笔法的。前人说到韩愈,有“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的仿例—一它打 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时序的错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波澜,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愉 悦。韩愈不愧为文章高手,他恣肆的文笔总要显示他的独特性,一旦他找寻到的结构既符合 行文需要又能合乎自然的律动与人们心中的节奏,便会在双方的审美心理上产生共鸣效应 这种结构有时更带隐蔽性,它甚至不需要经过逻辑的过滤而直观地为人所接受,同样达到移 人情性的效果。清代林云铭感读《师说》正是这样的:“其文错综变化,反复引证,似无段 落可寻。一气读之,只觉意味无穷
浙江宁波市 2012 届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 2012.3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赧然(nǎn) 歆羡(xīn) 发怵(chù) 徇私枉法(xùn) B.唠叨(láo) 泥淖(nào) 偌大(ruò) 天遂人愿(suí) C.豢养(huàn) 稍息(shāo) 蟪蛄(gū) 舐犊情深(shì) D.甄别(zhēn) 纰缪(miù) 供求(gòng) 称体裁衣(chèn) 2.下列各句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庄子学说涵盖极广,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哲学。他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 由;其作品中瑰丽奇特、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堪称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B.水是什么呢?水就是关系。在水中自由地翱游,闲暇时挣脱一切羁绊,到岸上享受 晨风拂面,然后,一个华丽的俯冲,重新潜入关系之水,做一条鱼在波涛下微笑。 C.郭明义,一个来自矿山的名字,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就像回味在人们心头的一 坛淳厚绵长的老酒,让千千万万的人们重新思考着人生幸福的话题。 D.我们不难发现“强生”全然不顾及中国消费者的感受和权益,漠视中国人民的知情 权、健康权,竭尽睁眼说瞎话、断章取意、张冠李戴之能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木材厂的这场火灾,是该厂领导思想麻木,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各厂一定 要引以为戒。 B.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 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C.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区以致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 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 D.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 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 月 13 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 名路人先后路过 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 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 “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 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5.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文忌平淡,所以叙述总要讲究妙趣横生,波澜起伏。古人有“韩潮欧澜”的提法,正说明韩愈 与欧阳修的文章是极讲究笔法的。前人说到韩愈,有“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的仿例──它打 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时序的错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波澜,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愉 悦。韩愈不愧为文章高手,他恣肆的文笔总要显示他的独特性,一旦他找寻到的结构既符合 行文需要又能合乎自然的律动与人们心中的节奏,便会在双方的审美心理上产生共鸣效应。 这种结构有时更带隐蔽性,它甚至不需要经过逻辑的过滤而直观地为人所接受,同样达到移 人情性的效果。清代林云铭感读《师说》正是这样的:“其文错综变化,反复引证,似无段 落可寻。一气读之,只觉意味无穷
6.仿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真花王也 夏天 秋天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猛士也 7.“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 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 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请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洁,不超过100字 (5分)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 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 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 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 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 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 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 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 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 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 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 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 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 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 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 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 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 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 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 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 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 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 纷呈,不落窠臼,这无疑有赖于其晢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 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 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 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 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
6.仿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 分) 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真花王也。 夏天 ① 。 秋天 ② 。 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猛士也。 7.“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 2011 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 取了哦!”此后,8 月 1 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请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洁,不超过 100 字。 (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 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 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 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 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 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 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 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 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 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 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 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 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 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 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 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 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 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 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 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 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 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 纷呈,不落窠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 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 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 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 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
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 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8.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 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 “物”知”的关系。 C.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 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D.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来实现这个目的的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 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 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 致知”的为学方法。 10.结合本文第三段的“格物致知”的理论和自身的体验,谈谈你对“星星”的独特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5题。(20分) 优哉游哉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咔嚓! 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 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 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 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 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会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①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很利于捕鱼 渔夫点点头②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
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 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8.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 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 “物”“知”的关系。 C.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 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D.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来实现这个目的的。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 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 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 致知”的为学方法。 10.结合本文第三段的“格物致知”的理论和自身的体验,谈谈你对“星星”的独特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优哉游哉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咔嚓! 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 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 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 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 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会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①。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很利于捕鱼。” 渔夫点点头②。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 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 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 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 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 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 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③。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 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④。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 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 会儿说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 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 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 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鲠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 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 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 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 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 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有删改) 11.小说开头写一个衣着寒伧的渔夫“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这有什么作用?(3分) 12.请仔细品味文中加点的短语,简析它们分别表现了渔夫怎样的心理。(4分) ①摇摇头: ②点点头: ③点点头: ④摇摇头: 13.小说描写游客和渔夫时,多处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14.小说中游客满怀热情地开导渔夫,为他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美景,作者为什么不让 游客一次性说完呢?(3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 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 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 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 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 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③。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 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④。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 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 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 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 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 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鲠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 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 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 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 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 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有删改) 11.小说开头写一个衣着寒伧的渔夫“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这有什么作用?(3 分) 12.请仔细品味文中加点的短语,简析它们分别表现了渔夫怎样的心理。(4 分) ①摇摇头: ②点点头: ③点点头: ④摇摇头: 13.小说描写游客和渔夫时,多处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 分) 14.小说中游客满怀热情地开导渔夫,为他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美景,作者为什么不让 游客一次性说完呢?(3 分)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生活或人生感悟?请结合作品,谈一谈。(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书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 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 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剌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 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 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寇,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 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 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则死之。”雄曰:“诺。”即选沙 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 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穴城夜出纵生 马鼓噪直搗乌介帐可汘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 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 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 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 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 雄以七千人径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 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为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 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 厌。”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1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寇 寇:侵犯 B.雄穴城夜出 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薄潞 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己厌 厌:厌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有如不捷,吾则死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素为李德裕识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 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 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 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生活或人生感悟?请结合作品,谈一谈。(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书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 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 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刺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 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 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寇,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 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 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则死之。”雄曰:“诺。”即选沙 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 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穴城夜出纵牛 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 使。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 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 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 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 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 雄以七千人径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 “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为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 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 厌。”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1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寇 寇:侵犯 B.雄穴城夜出 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薄潞 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厌 厌:厌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有如不捷,吾则死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雄素为李德裕识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 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 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 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