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K39Mn55Fe56Cu64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pl<5.6的雨水称为酸雨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PM2s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空气和钢铁纯净物 C金刚石和金属铜:单质 D氧化钾和碳酸钾:盐类 3.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用于炼钢的赤铁矿 B用于制造人造骨的钦合金 C.钻探机钻头上的金刚石 D用于制造船舶外壳的玻璃钢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纸槽将固体B倾倒液体C加热试管内液体D熄灭酒精灯 粉末送入试管 5.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 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是一种有机物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Cu 64 选择题(共 50 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 pH<5. 6 的雨水称为酸雨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O2 等气体引起的 D. PM2.5 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空气和钢铁:纯净物 C.金刚石和金属铜:单质 D.氧化钾和碳酸钾:盐类 3. 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用于炼钢的赤铁矿 B.用于制造人造骨的钦合金 C.钻探机钻头上的金刚石 D.用于制造船舶外壳的玻璃钢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 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 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是一种有机物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 D将SO2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褪为无色 7.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碘 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8.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和其发生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9.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B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C.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 10.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是化学上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氮气、氢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它们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镁、氧化铝均属于金属氧化物,它们都易溶解于水 D硝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它们都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仿用 11.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将三种金属分别 加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 B.Z、X、Y C.Y、Z、X D.Y、X、Z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CI"、HCO3 B.H、K+、Cl、OH CCu2+、Ba2+、Cl-、SO42 DK、NH4、Cl、NO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 D.将 SO2 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褪为无色 7.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碘 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8.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和其发生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9.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B.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C.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 10. 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是化学上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氮气、氢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它们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镁、氧化铝均属于金属氧化物,它们都易溶解于水 D.硝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它们都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仿用 11. 有 X、Y、Z 三种金属,只有 Y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将三种金属分别 加入稀盐酸中,只有 X 表面产生气泡。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 B.Z、X、Y C.Y、Z、X D.Y、X、Z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Cl −、HCO3 − B.H+、K+、Cl −、OH − C.Cu2+、Ba2+、Cl −、SO4 2 − D.K+、NH4 +、Cl −、NO3 − 13.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CO2气体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KC晶体|KxCO3晶体|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cOo2气体|co气体 点燃气体 D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5.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氢原子 2●+Q口9 碳原子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丙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K,MnO, KMnO, mno KNO3 Ca(OH) CacO3 A.锰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 20°C时溶解度由大到 NaCl H,SO, NaOH Si Fe C.溶液的H由小到大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高到低 17.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18.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19.分析下面的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可燃性 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O2有酸性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ˉ
A CO2 气体 HCl 气体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KCl 晶体 K2CO3 晶体 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气体 CO 气体 点燃气体 D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15.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 H2O2 B.丙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6.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 K MnO KMnO MnO 2 4 4 2 锰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 B. KNO Ca(OH) CaCO 3 2 3 ⎯⎯⎯⎯⎯⎯⎯→ 20 C 时溶解度由大到小 C. NaCl H SO NaOH 2 4 ⎯⎯⎯⎯⎯⎯→ 溶液的pH由小到大 D. ⎯⎯⎯⎯⎯⎯⎯⎯⎯→ Al Si Fe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高到低 17. 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18.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它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D.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19. 分析下面的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可燃性 B.CO2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 CO2 有酸性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 CO3 2 −
20.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 Cu,(OH) CO3 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相同 21.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的配比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22.化学课本中提供的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判断金属能否置换某些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 23.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废铜屑空气中灼烧 ①“氧化加入稀盐酸,氯化銅加入适量金属X「铜 A.若X是铁,第③步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铁 BX还可以是Zn,但不能是Ag C仅用第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证明稀盐酸过量 24.在如图所示的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HO Na CO: Cach Ca(Oh)2-+ NaOH Na2S04 NaNO: Ca(NO3)2 CacO A①⑧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5.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有催化剂 无惟化剂 水的体积/L 反应时间/min 稀盐酸的体术 铁粉的质量g B C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20.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OH) CO 2CuO+X+CO 2 2 3 2 加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C.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 CO2 发生装置相同 21. 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的配比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22. 化学课本中提供的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判断金属能否置换某些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 23. 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 X 是铁,第③步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铁 B.X 还可以是 Zn,但不能是 Ag C.仅用第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证明稀盐酸过量 24. 在如图所示的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⑧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5.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天然气燃烧:,该反应 填写“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 溶液由无色变为 (3)少量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检验该气体可用 试纸。 (4)将光亮的铁丝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中 ,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 填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5)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 Nahco3溶液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7.(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水的锅底有一层水垢,可用厨房中的 将其除去。 (2)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普遍被人们重视并加以研究。但氢气作为燃料也有它的缺点 请写出一条 (3)生活中常讲的“烧开水”,是指利用 的方法,获得可以饮用的水,这样既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 (4)要将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C4H1o)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灶,对灶具改进的 操作是 28.(5分)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2)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4℃, 溶解度g 硝酸钾 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的溶液; 氯化钾 (3)12℃C时,将100g水加人盛有50g氯化钾的烧2 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温度℃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 往该烧杯中再加人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 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B.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10 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天然气燃烧: ,该反应 (填写“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 ,溶液由无色变为 . (3)少量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检验该气体可用 试纸。 (4)将光亮的铁丝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中: ,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 (填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5)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 NaHCO3 溶液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7. (4 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水的锅底有一层水垢,可用厨房中的 将其除去。 (2)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普遍被人们重视并加以研究。但氢气作为燃料也有它的缺点。 请写出一条 。 (3)生活中常讲的“烧开水”,是指利用 的方法,获得可以饮用的水,这样既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 (4)要将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 C4H10)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灶,对灶具改进的 操作是 。 28. (5 分)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 ℃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2) 2 t ℃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 1 t ℃, 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3) 2 t ℃时,将 100g 水加人盛有 50g 氯化钾的烧 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 往该烧杯中再加人 10g 水,充分搅拌后,氯化 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