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成觉 棉签或压舌板轻触两侧软腭及咽后壁,了解有无感觉。舌后的 功能 味觉检查方法同前面演示过的面神经检查。 嘱志者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轻触左侧及右侧咽后壁,正 常应有作呕吐反应,有舌咽或迷走神经损苦时,忠侧咽反射迟 钝或消失。 8 副神经 嘱被拾者把头转向一铡,抵抗拾查者放在他腮上的手的反向力 (XD 明突 感觉被测肌(胸锁乳突肌)的肌力并进行双侧比较,观察该肌 肌 有无菱缩 斜方 嘱被检者耸肩,抵抗检查者双手施予的压力,感觉被测肌(斜方 肌 肌)的肌力并进行双侧比较,观察该肌有无菱缩。 舌下神经 运动 拾查时首先崛串者张口,观察舌在口腔内位智、形态以及有无 (xI) 功能 肌纤维颤动。然后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向 一侧的偏斜,有无 舌肌萎缩。再请惠者用舌尖分别项推两侧口颊部,检查者用手 指按压频部测试肌力。 (三)运动系统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肢体骨能 观察、触摸患者肢体、躯干乃至颜面的肌肉看有无萎缩或肥大,两 区分肌萎缩、假 容积肌 侧对比:必要时用软尺测量肢体周径,检查者以骨性标志为准上下 性肥大 一定尺度,再环绕肢体测量,两侧对比。 四 用触摸忠者肌肉的硬度和被动屈伸及旋前旋后动作感知阻力来进行 分折刀样、铅 肌张力 判别。 齿轮样肌 张力增高 四肢骨骼 嘱患者抵抗阻力活动肌肉,检查肌力。检查时双侧对比。 堂捉肌力分级, 肌肌力 瘫痪呈肌群性分布时,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内收、外 各级肌力表现。 据、旋前、岸后空, 堂握中报性麻 雍痪呈节段性分布 需对相应的单块肌肉分别检查 及周围性璀痪的 瘫痪不明显时,行轻瘫试验:上肢平伸试验,下肢轻瘫试验,Jackson 鉴别。 全身共济 检查时按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区分小脑性共济 运动 (1)一般观察:观察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 失调和感觉性封 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 济失调在各个格 手臂,然后以食指尖触摸自己的易 查中的表现。 (3)轮替试验: 往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嘱患 者前臂反复旋前和旋后,或用手掌和手背快速交替接触床面或桌面 (4)跟膝胫试验:騙忠者仰卧,抬高一侧下肢,屈膝后将足跟置 对侧膝盖上,然后贴胫骨向下移动至踝部。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抬 腿和触膝时动作幅度大,不准确,贴胫骨下移时摇晃不稳。 (5)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捏其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 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因为对抗肌的拮抗作用而使前臂屈曲迅即终 止,小脑病变患者可能会碰到自己的身体。 (6)昂伯(Romberg)征:嘱患者双足并拢直立,双手向前平伸, 先睁眼后闭眼,观察其姿势平衡。 (7)卧起试验:嘱受试者由仰卧位坐起,不能借助手支撑。正常人 哈
26 (Ⅹ) 感觉 功能 棉签或压舌板轻触两侧软腭及咽后壁,了解有无感觉。舌后的 味觉检查方法同前面演示过的面神经检查。 咽反 射 嘱患者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轻触左侧及右侧咽后壁,正 常应有作呕吐反应,有舌咽或迷走神经损害时,患侧咽反射迟 钝或消失。 8 副神经 (Ⅺ) 胸锁 乳突 肌 嘱被检者把头转向一侧,抵抗检查者放在他腮上的手的反向力, 感觉被测肌(胸锁乳突肌)的肌力并进行双侧比较,观察该肌 有无萎缩。 图 斜方 肌 嘱被检者耸肩,抵抗检查者双手施予的压力,感觉被测肌(斜方 肌)的肌力并进行双侧比较,观察该肌有无萎缩。 图 9 舌下神经 (Ⅻ) 运动 功能 检查时首先嘱患者张口,观察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有无 肌纤维颤动。然后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向一侧的偏斜,有无 舌肌萎缩。再请患者用舌尖分别顶推两侧口颊部,检查者用手 指按压颊部测试肌力。 (三)运动系统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1 肢体骨骼 肌容积肌 观察、触摸患者肢体、躯干乃至颜面的肌肉看有无萎缩或肥大,两 侧对比;必要时用软尺测量肢体周径,检查者以骨性标志为准上下 一定尺度,再环绕肢体测量,两侧对比。 区分肌萎缩、假 性肥大 2 四肢 肌张力 用触摸患者肌肉的硬度和被动屈伸及旋前旋后动作感知阻力来进行 判别。 区分折刀样、铅 管样、齿轮样肌 张力增高。 3 四肢骨骼 肌肌力 嘱患者抵抗阻力活动肌肉,检查肌力。检查时双侧对比。 瘫痪呈肌群性分布时,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内收、外 展、旋前、旋后等;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需对相应的单块肌肉分别检查。 瘫痪不明显时,行轻瘫试验:上肢平伸试验,下肢轻瘫试验,Jackson 征。 掌握肌力分级, 各级肌力表现。 掌握中枢性瘫痪 及周围性瘫痪的 鉴别。 4 全身共济 运动 检查时按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1)一般观察:观察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 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 等。 (2)指鼻试验; 嘱患者尽量伸直手臂,然后以食指尖触摸自己的鼻 尖,先睁眼后闭眼以一定速度重复进行。 (3)轮替试验:观察患者快速、往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嘱患 者前臂反复旋前和旋后,或用手掌和手背快速交替接触床面或桌面。 (4)跟膝胫试验:嘱患者仰卧,抬高一侧下肢,屈膝后将足跟置于 对侧膝盖上,然后贴胫骨向下移动至踝部。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抬 腿和触膝时动作幅度大,不准确,贴胫骨下移时摇晃不稳。 (5)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握其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 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因为对抗肌的拮抗作用而使前臂屈曲迅即终 止,小脑病变患者可能会碰到自己的身体。 (6)昂伯(Romberg)征:嘱患者双足并拢直立,双手向前平伸, 先睁眼后闭眼,观察其姿势平衡。 (7)卧起试验:嘱受试者由仰卧位坐起,不能借助手支撑。正常人 区分小脑性共济 失调和感觉性共 济失调在各个检 查中的表现
于屈曲躯干的同时下肢下压。 不自主 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 运动 的的异常运动,常见的有:①痉李发作:②扭转痉李:③震颤(前 止性、动作性、姿势性):④舞蹈样动作:⑤手足徐动。 姿势和步 观察患者卧、坐、立和行走的姿势,可能发现对于诊断有价值的线 索。常见的异常步态包括:痉李性偏瘫步态、羟挛性截瘫步态、 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 跨阙步态 肌病步态、意病步态等。 (四)感觉系统检查 由于感觉功能检查存在主观因素,为较好的得到诊断依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每一步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和方法 检查过程中始终婴求患者闭上眼睛,避免暗示性提问: ◆ 左右对比,上下对比,肢体近瑞和远端对比 ◆ 检查感觉障碍时,尽量勾勒出感觉障碍范围。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体位 患者为仰卧位,处于解剖位 2 厢觉 用大头针的尖端和纯端交替轻刺皮肤,询问是否痛。 如有感觉障 触觉 让患者闭目,用棉花捻成细条轻触皮肤,询问触碰部位。 碍,记录部位 温度觉用装冷水(0-10℃)和热水(40-50℃)的玻璃试管,分别接触皮朋 范围和是否双 辨别冷、热感。如痛、触觉无改变 一般不必再查温度觉 侧对称等。 3 运动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手指轻轻捏住患者指、趾的两侧,向上、向下 移动5°左右,嘱其说出移动的方向。 位置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移动患者肢体至特定位置,嘱患者报告所放位 置,或用对侧肢体植伤移动位置 振动觉 将振动的音叉(128)柄置于患者骨隆起处 如足趾 ,内外踝 在 一次振动的 骨、髌骨、髂峰、肋骨、手指、尺桡骨茎突、鹰嘴、锁骨、胸骨等 时间内完成检 部位,询问有无振动的感觉,两侧对比。 复 实体觉岳患者闭目,将常见物体,如钥匙、钢笔或手表等,放在忠者手中 合觉 让其触摸和感受,说出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名称。 定位觉 患者闭目,用竹签轻触者皮肤,让患者用手指出触及的部位。 正常误差在10cm以内。 图形觉病患者闭目,用竹签在患者的皮肤上画各种简单图形,如圆形、方 形、二角形,然后请患者说出所画的图形 两点親 患者闭日, 别觉 受为一点为止,此前一次两脚间距离即为患者所能分辨的最小两点 间距离。 特别是深反射,应注意让患者保持平静和放松,肢体自然放置。腱反射的强度和 击的力量有关,因此敲击力量要适中。反射活动的强弱存在个体差异,为客观的比较两侧反射活动的情 况,检查时应做到两侧肢体的姿势一样。病人紧张影响腱反射的检查时可以嘱其同时用力收缩其他肌肉 以转移注意力,有利于顺利引出腱反射。根据反射改变分为亢进、增强、正常、减弱、消失和异常反射
27 于屈曲躯干的同时下肢下压。 5 不自主 运动 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 的的异常运动,常见的有:①痉挛发作;②扭转痉挛;③震颤(静 止性、动作性、姿势性);④舞蹈样动作;⑤手足徐动。 6 姿势和步 态 观察患者卧、坐、立和行走的姿势,可能发现对于诊断有价值的线 索。常见的异常步态包括: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慌 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跨阈步态、 肌病步态、癔病步态等。 (四)感觉系统检查 由于感觉功能检查存在主观因素,为较好的得到诊断依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每一步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和方法; ◼ 检查过程中始终要求患者闭上眼睛,避免暗示性提问; ◼ 左右对比,上下对比,肢体近端和远端对比; ◼ 检查感觉障碍时,尽量勾勒出感觉障碍范围。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1 体位 患者为仰卧位,处于解剖位置。 2 浅 感 觉 痛觉 用大头针的尖端和钝端交替轻刺皮肤,询问是否痛。 如有感觉障 碍,记录部位, 范围和是否双 侧对称等。 触觉 让患者闭目,用棉花捻成细条轻触皮肤,询问触碰部位。 温度觉 用装冷水(0-10℃)和热水(40-50℃)的玻璃试管,分别接触皮肤, 辨别冷、热感。如痛、触觉无改变,一般不必再查温度觉。 3 深 感 觉 运动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手指轻轻捏住患者指、趾的两侧,向上、向下 移动 5°左右,嘱其说出移动的方向。 位置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移动患者肢体至特定位置,嘱患者报告所放位 置,或用对侧肢体模仿移动位置。 振动觉 将振动的音叉(128Hz)柄置于患者骨隆起处,如足趾、内外踝、胫 骨、髌骨、髂嵴、肋骨、手指、尺桡骨茎突、鹰嘴、锁骨、胸骨等 部位,询问有无振动的感觉,两侧对比。 在一次振动的 时间内完成检 查 4 复 合 觉 实体觉 嘱患者闭目,将常见物体,如钥匙、钢笔或手表等,放在患者手中 让其触摸和感受,说出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名称。 定位觉 嘱患者闭目,用竹签轻触患者皮肤,让患者用手指出触及的部位。 正常误差在 10cm 以内。 图形觉 嘱患者闭目,用竹签在患者的皮肤上画各种简单图形,如圆形、方 形、三角形等,然后请患者说出所画的图形。 两点辨 别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将钝头的两脚规分开,两脚同时接触患者皮肤。 如果患者能感受到两点,则缩小两脚间距离,直到两脚接触点被感 受为一点为止,此前一次两脚间距离即为患者所能分辨的最小两点 间距离。 (五)反射检查 进行反射检查,特别是深反射,应注意让患者保持平静和放松,肢体自然放置。腱反射的强度和敲 击的力量有关,因此敲击力量要适中。反射活动的强弱存在个体差异,为客观的比较两侧反射活动的情 况,检查时应做到两侧肢体的姿势一样。病人紧张影响腱反射的检查时可以嘱其同时用力收缩其他肌肉 以转移注意力,有利于顺利引出腱反射。根据反射改变分为亢进、增强、正常、减弱、消失和异常反射
记录时用(,+,+,++,+)描述。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腹壁反射 患者仰卧, 双膝半屈,腹肌松弛。 检查者用竹签沿肋缘、平脐 角膜反射在 和腹股沟上,由外向内轻划过腹壁皮肤(菱形),反射活动表现 顿神经检查 射 为上、中、下腹雎肌肉的收缩。 中已述及。 提架反射 男性出者,仰卧,双下肢微分开。检查者用竹签在忠者股内侧 掌据浅反射 近腹股沟处,由上而下轻划皮肤。 反附活动表即为同提柴 的反射。 收缩,睾丸上提 肛门反射 患者胸膝卧位或侧卧位,检查者轻划患者肛门周围皮肤,反射 活动表现为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 跖反射 拾杏方法同Babinski sign,正常反应为各个足趾屈曲 2 深 肱二头肌反 检查时患者坐位或卧位, 肘部半屈,检查者将左手拇指或中指 肌皮神 射 置于患者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手指。反射活动 表现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屈曲。 图 肱三头肌反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肘关节,右 C-,桡神经 射 手持即诊纸即击度嘴上方的肢二头肌肌腱。反射活动现为助 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 桡骨膜反射 忠者卧位或坐位,肘部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其 C6,桡神经 桡侧茎突上5cm处。反射活动表现为肱桡肌收缩,肘关节屈曲, 图 前臂旋前,有时伴有手指屈曲动作。 膝反射 呢者必位时酸关节屈曲q0· 小腿自然下垂:仰卧位时检查 ,股神经 者左手托其膝后使膝关节呈120°屈曲。叩诊锤叩击膝盖下方的 图 股四头肌肌腱。反射活动表现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踝反射 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屈膝90°;或跪于椅面上。检查者左手 S,胫神经 使其足背屈,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雕。反射活动表现为腓肠肌 和比目鱼肌收缩,足趾跖屈。 髌件李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示两指捏住髌骨上缘, 突 为腱反射极 然而迅速地将髌骨向下推移,并继续保持适当的推力,阳性反 度亢进的表 应为股四头肌有节律的收缩使髌骨急速上下移动,超过三次。 现,记录为 踝阵李 患者们卧,检杏者以左手托其小银后使膝部半屈曲,右手托其 足底快速向上用力,使其足背屈并继续保持适当的推力, 阳性 图 反应为踝关节节律性的反复伸屈动作,超过三次。 Hoffmann 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腕上方,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第 C-T,正中 sign 二指节,拇指向下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盖,阳性反应为除中指 神经 外其余各指屈曲,双侧对比。 检查者左手握住志者腕上方, 使患者手下垂,右手手指弹击忠 -T,正中 s1gn 者手指的第三指节,阳性反应为各指屈曲,双侧对比。 神 病Babinski 以竹签或叩诊锤柄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 图 sign 向拇趾侧,阳性表现为拇趾背屈,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Oppenheim 检查者用食指及中指的指节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向下推 sign 出现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Chaddock 以竹签由后向前上方向轻划外深关节下方皮肤,有拇趾背屈, sign 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28 记录时用(-,+,++,+++,++++)描述。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1 浅 反 射 腹壁反射 患者仰卧,双膝半屈,腹肌松弛。检查者用竹签沿肋缘、平脐 和腹股沟上,由外向内轻划过腹壁皮肤(菱形),反射活动表现 为上、中、下腹壁肌肉的收缩。 角膜反射在 颅神经检查 中已述及。 掌握浅反射 的反射弧。 提睾反射 男性患者,仰卧,双下肢微分开。检查者用竹签在患者股内侧 近腹股沟处,由上而下轻划皮肤。反射活动表现为同侧提睾肌 收缩,睾丸上提。 肛门反射 患者胸膝卧位或侧卧位,检查者轻划患者肛门周围皮肤,反射 活动表现为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 跖反射 检查方法同 Babinski sign,正常反应为各个足趾屈曲。 2 深 反 射 肱二头肌反 射 检查时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检查者将左手拇指或中指 置于患者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手指。反射活动 表现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屈曲。 C5-6,肌皮神 经 图 肱三头肌反 射 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肘关节,右 手持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活动表现为肱 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 C6-7,桡神经 图 桡骨膜反射 患者卧位或坐位,肘部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其 桡侧茎突上 5cm 处。反射活动表现为肱桡肌收缩,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有时伴有手指屈曲动作。 C5-6,桡神经 图 膝反射 嘱患者坐位时膝关节屈曲 90°,小腿自然下垂;仰卧位时检查 者左手托其膝后使膝关节呈 120°屈曲。叩诊锤叩击膝盖下方的 股四头肌肌腱。反射活动表现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L2-4,股神经 图 踝反射 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屈膝 90°;或跪于椅面上。检查者左手 使其足背屈,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射活动表现为腓肠肌 和比目鱼肌收缩,足趾跖屈。 S1-2,胫神经 图 髌阵挛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示两指捏住髌骨上缘,突 然而迅速地将髌骨向下推移,并继续保持适当的推力,阳性反 应为股四头肌有节律的收缩使髌骨急速上下移动,超过三次。 为腱反射极 度亢进的表 现,记录为 ++++。 图 踝阵挛 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小腿后使膝部半屈曲,右手托其 足底快速向上用力,使其足背屈并继续保持适当的推力,阳性 反应为踝关节节律性的反复伸屈动作,超过三次。 Hoffmann sign 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腕上方,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第 二指节,拇指向下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盖,阳性反应为除中指 外其余各指屈曲,双侧对比。 C7-T1,正中 神经 Rossolimo sign 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腕上方,使患者手下垂,右手手指弹击患 者手指的第三指节,阳性反应为各指屈曲,双侧对比。 C7-T1,正中 神经 3 病 理 反 射 Babinski sign 以竹签或叩诊锤柄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 向拇趾侧,阳性表现为拇趾背屈,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图 Oppenheim sign 检查者用食指及中指的指节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向下推 动,出现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Chaddock sign 以竹签由后向前上方向轻划外踝关节下方皮肤,有拇趾背屈, 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Gordon sign握挤腓肠肌,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六)脑膜刺漱征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颈强直 嘱忠者去枕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枕部使头部向前屈颈, 图 如出现颈部抵抗,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存在颈强直。记录颏胸 距(几横指) 2 Kernig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托起忠者一侧大腿,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星 直角,再用一手固定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抬高小腿,正常人 可使大腿与小腿间夹角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 大龈后制及围窝疼痛。 Brudzinski 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枕部使头部向前屈颈,两侧大 图 s1gn 腿及小腿出现自发性屈曲运动者为阳性。 (七)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序号 检杏内容 检杏方法 般检查 观察皮肤色泽、温度、质地、汗液分泌和营养情况:观察毛发与指甲情况:观察 有无尿溜留或尿失禁,有无大便秘结或大便失禁;询问或检查性功能。 2自主神经反射眼心反射、卧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立毛反射。 四、眼底检查(眼底镜) 序号检查步骤 检查内容 准备 (1)调整受检者坐位于适当高度,以检查者感觉舒适为宜。 (2)关暗室内光线,以利观察眼内情况,打开眼底镜光源,通常调节光线为大圆 白色光束(小圆白色光束更有利于检查小瞳孔时眼底)。 (3)正确握持眼底镜,透镜盘先置于+8至+10处(“+”为远视调节,“-”为近视 调节),检查中,示指始终置于透镜转盘上以便于调节焦距。 (4)检查右眼时,检查者站于受检者右侧,右手持镜,用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 检查者站于受检者左侧,左手持镜,用左眼观察:保持眼底镜顶端紧靠眉弓内侧, 并与头部运动一致:受检者视线越过检查者肩,注视前上方远处不动,检查者与 受检者均不能戴眼镜, 2 开始检查 检查者一手持眼底镜,另一手固定受检者头部,拇指置于其眉弓附近。镜检从露 受检者10-20cm远处开始,与其视线呈15度角移近瞳孔,用示指逆时针拨动转盘, 将光束照在瞳孔上。 检查角膜、晶状 边党诉受拾明,边从+8至+10光府逆时针动转盘,按彻昭法拾查围的角膜、 体和玻璃体有 晶状体、玻璃体透明度(若有混浊,在红色反光中可见到黑影),继续调节屈光 无混浊 及检查距离检查眼底,至看清视网膜血管。 检查眼底 (1)视乳头:为桔黄色至淡红色圆形或椭圆结构,边界清晰,泉侧稍模糊,可充 (图) 满甚至超过眼底镜视野。如未见到视乳头应沿网膜血管分支由细到粗方向追踪, 可以找到视乳头。准确调节焦距至看清视乳头,其中央偏颜侧可见到黄白色的生 理凹陷 (2)视网膜:正常人视网膜透明,呈均匀深桔红色,检查时注意周围视网膜有无 异常,如水肿、渗出、出血、色素斑,并注意其大小、形态、颜色与分布。检查 中,头部与眼底镜始终作为一个整体移动,使视野保持在视网膜上。当受检者与
29 Gordon sign 握挤腓肠肌,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六)脑膜刺激征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注意 1 颈强直 嘱患者去枕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枕部使头部向前屈颈, 如出现颈部抵抗,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存在颈强直。记录颏胸 距(几横指)。 图 2 Kernig sign 患者仰卧,检查者托起患者一侧大腿,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呈 直角,再用一手固定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抬高小腿,正常人 可使大腿与小腿间夹角达 135º 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 大腿后侧及膕窝疼痛。 图 3 Brudzinski sign 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枕部使头部向前屈颈,两侧大 腿及小腿出现自发性屈曲运动者为阳性。 图 (七)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一般检查 观察皮肤色泽、温度、质地、汗液分泌和营养情况;观察毛发与指甲情况;观察 有无尿溜留或尿失禁,有无大便秘结或大便失禁;询问或检查性功能。 2 自主神经反射 眼心反射、卧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立毛反射。 四、眼底检查(眼底镜) 序号 检查步骤 检查内容 1 准备 (1)调整受检者坐位于适当高度,以检查者感觉舒适为宜。 (2)关暗室内光线,以利观察眼内情况,打开眼底镜光源,通常调节光线为大圆 白色光束(小圆白色光束更有利于检查小瞳孔时眼底)。 (3)正确握持眼底镜,透镜盘先置于+8 至+10 处(“+”为远视调节,“-”为近视 调节),检查中,示指始终置于透镜转盘上以便于调节焦距。 (4)检查右眼时,检查者站于受检者右侧,右手持镜,用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 检查者站于受检者左侧,左手持镜,用左眼观察;保持眼底镜顶端紧靠眉弓内侧, 并与头部运动一致;受检者视线越过检查者肩,注视前上方远处不动,检查者与 受检者均不能戴眼镜。 2 开始检查 检查者一手持眼底镜,另一手固定受检者头部,拇指置于其眉弓附近。镜检从距 受检者 10-20cm 远处开始,与其视线呈 15 度角移近瞳孔,用示指逆时针拨动转盘, 将光束照在瞳孔上。 3 检查角膜、晶状 体和玻璃体有 无混浊 边靠近受检眼,边从+8 至+1O 屈光度逆时针拨动转盘,按彻照法检查眼的角膜、 晶状体、玻璃体透明度(若有混浊,在红色反光中可见到黑影),继续调节屈光度 及检查距离检查眼底,至看清视网膜血管。 4 检查眼底 (图) (1)视乳头:为桔黄色至淡红色圆形或椭圆结构,边界清晰,鼻侧稍模糊,可充 满甚至超过眼底镜视野。如未见到视乳头应沿网膜血管分支由细到粗方向追踪, 可以找到视乳头。准确调节焦距至看清视乳头,其中央偏颞侧可见到黄白色的生 理凹陷; (2)视网膜:正常人视网膜透明,呈均匀深桔红色,检查时注意周围视网膜有无 异常,如水肿、渗出、出血、色素斑,并注意其大小、形态、颜色与分布。检查 中,头部与眼底镜始终作为一个整体移动,使视野保持在视网膜上。当受检者与
检查者均无屈光不正时,“0”即能看清视网膜。当受检者或检查者为近视时,则 需逆时针旋转转盘为负数(即凹透镜,通常用红色数字显示)才能调节焦点于视网 膜上:当受检者或检查者为远视或晶状体摘除时,则需顺时针旋转转盘至正数(即 凸透镜,通常用黑色数字显示): 5 检杏视网膜血检杏视网膜血管时,注意风分动、静脉。动脉色鲜红面细反光强,静脉色暗红, 管 正常动静脉直径之比为2:3-3:4。在四个方向沿血管向外追踪,检查动静脉直径 之比例,动静脉交叉压迹情况。 检查黄斑 黄斑主要负责中心视力。啊受检者短暂注视眼底镜光线,或直接向外移动光束, 约2个视乳头直径,此时可见到黄斑。黄斑为一无血管区,直径稍大于乳头,但 边界不清。未扩瞳时,检查黄斑有一定困难,角膜反光常干扰黄斑检查,向两侧 稍作移动有助于黄斑检查。 五、上、下肢神经损伤的判断 周围神经分为颅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它是神经元的突起,又称神经纤维,由轴索、髓鞘和施 万鞘组成。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分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neuropraxia),神经轴索断裂(axonotmesis)和 神经断裂(neurotmesis)。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神经营养性改变,同时可 以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鉴别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判围 1.臂丛神经损伤 (1)全臂从损伤:全臂从损伤早期,整个上肢是迟缓性难痰,各关节不能主动活动,但被动活动正 常。上肢腱反射全部清失,温度路低,肢体远端肿胀。并(或)出现Hoer综合征。晚期,上肢肌肉显 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李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②)臂从上部损 :较多见, 为颈 、颈6神经根在厄氏点损伤所致。该点在肩胛上神经近侧,胸长 神经和肩用背神经远端。前锯肌与菱形肌不受影响。多因外伤使头肩分离、肩部下压或产伤等引起。主 要表现为颈5、颈6脊神经根支配区肌群麻痹。由臂丛上干发出的神经有: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腋 神经和部分桡神经。因三角肌和冈上肌瘫痪,故肩不能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瘫,则肩关节不能外旋: 白胛下肌和大圆肌班,则启不能内旋:啮一头肌、肢肌等,时关节不能屈曲而保持伸直位:旋后肌 瘫致前臂于旋前位 另外,肩部、前臂和手外侧感觉丧失 (③)臂丛下部损伤:主要是颈8、胸1神经根损伤,多因上肢过度上拍或伸展及臀位产时牵拉驱干过 重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麻痹,即手内肌瘫痪,有爪状畸形。在臂丛 下干损伤时,手指屈肌和伸肌瘫痪。手和前臂尺侧麻木,上臂内侧有一小条麻木区。可出现Horner综 合征。 2.正中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骨折复位后往往能自行恢复。在前臂下部和腕部, 中神经比较表浅,易被锐器损伤。临床上在前臂上部受伤后,受该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功能和皮肤感觉, 除旋前圆肌外全部运动消失,包括拇指、示指、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若在腕部受伤, 前臂肌肉功能良好,只有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主要在掌面的桡侧一般,拇指、示指 和中指的掌面,无名指的桡侧 一半及示指、中指末节的背面。 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 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小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肘上损 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4.挠神经损伤 临床上产生垂腕、垂指、前臂旋前畸形,手背桡侧尤以虎口部皮肤有麻木区。桡骨小头脱位可引起 30
30 检查者均无屈光不正时,“0”即能看清视网膜。当受检者或检查者为近视时,则 需逆时针旋转转盘为负数(即凹透镜,通常用红色数字显示)才能调节焦点于视网 膜上;当受检者或检查者为远视或晶状体摘除时,则需顺时针旋转转盘至正数(即 凸透镜,通常用黑色数字显示)。 5 检查视网膜血 管 检查视网膜血管时,注意区分动、静脉。动脉色鲜红而细反光强,静脉色暗红, 正常动静脉直径之比为 2:3-3:4。在四个方向沿血管向外追踪,检查动静脉直径 之比例,动静脉交叉压迹情况。 6 检查黄斑 黄斑主要负责中心视力。嘱受检者短暂注视眼底镜光线,或直接向外移动光束, 约 2 个视乳头直径,此时可见到黄斑。黄斑为一无血管区,直径稍大于乳头,但 边界不清。未扩瞳时,检查黄斑有一定困难,角膜反光常干扰黄斑检查,向两侧 稍作移动有助于黄斑检查。 五、上、下肢神经损伤的判断 周围神经分为颅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它是神经元的突起,又称神经纤维,由轴索、髓鞘和施 万鞘组成。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分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neuropraxia),神经轴索断裂(axonotmesis)和 神经断裂(neurotmesis)。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神经营养性改变,同时可 以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鉴别。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判断 1. 臂丛神经损伤 (1)全臂丛损伤: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瘫痪,各关节不能主动活动,但被动活动正 常。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并(或)出现 Horner 综合征。晚期,上肢肌肉显 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上部损伤:较多见,为颈 5、颈 6 神经根在厄氏点损伤所致。该点在肩胛上神经近侧,胸长 神经和肩胛背神经远端。前锯肌与菱形肌不受影响。多因外伤使头肩分离、肩部下压或产伤等引起。主 要表现为颈 5、颈 6 脊神经根支配区肌群麻痹。由臂丛上干发出的神经有: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腋 神经和部分桡神经。因三角肌和冈上肌瘫痪,故肩不能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瘫,则肩关节不能外旋;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瘫,则肩不能内旋;肱二头肌、肱肌等瘫,则肘关节不能屈曲而保持伸直位;旋后肌 瘫致前臂于旋前位。另外,肩部、前臂和手外侧感觉丧失。 (3)臂丛下部损伤:主要是颈 8、胸 1 神经根损伤,多因上肢过度上抬或伸展及臀位产时牵拉躯干过 重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麻痹,即手内肌瘫痪,有爪状畸形。在臂丛 下干损伤时,手指屈肌和伸肌瘫痪。手和前臂尺侧麻木,上臂内侧有一小条麻木区。可出现 Horner 综 合征。 2.正中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骨折复位后往往能自行恢复。在前臂下部和腕部,正 中神经比较表浅,易被锐器损伤。临床上在前臂上部受伤后,受该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功能和皮肤感觉, 除旋前圆肌外全部运动消失,包括拇指、示指、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对掌。若在腕部受伤, 前臂肌肉功能良好,只有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主要在掌面的桡侧一般,拇指、示指 和中指的掌面,无名指的桡侧一半及示指、中指末节的背面。 3.尺神经损伤 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 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小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肘上损 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4.桡神经损伤 临床上产生垂腕、垂指、前臂旋前畸形,手背桡侧尤以虎口部皮肤有麻木区。桡骨小头脱位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