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深支损伤,但由于桡侧腕长伸肌的功能尚存在,故无垂腕畸形,亦无虎口背侧皮肤感觉丧失。 5。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后机能素乱的范围和程度,依损伤平面而定 ①臀部平面损伤:膝关节屈曲障得,踝关节及足趾运动丧失,足下垂,小腿外侧、后侧及足部感 觉消失。跟腱反射和跖反射消失。 ②大腿中部坐骨神经损伤:膝关节功能正常,而膝以下功能障碍(同上) (2)胫神经损伤:较少见。临床表现为仰趾足。踝关节不能自主跖屈、内收和内翻运动不全,足底、 足跟外侧及足外侧缘感觉消失 (③)腓总神经损伤:由于位置表浅,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临床表现为足下垂,不能伸跟指, 踝关节不能主动背屈、外翻,小腿外侧、足背及足母指背侧感觉消失。 6.股神经损伤 股神经损伤少见,依据伤情况而异,如果骸腰肌及股四头肌皆瘫练,表现为大根不能属曲。小限不 能伸直,志肢无力,不能登梯和跳跃。如果单独股直肌和缝匠肌麻痹,对屈髋无显著影响,股前及小腿 内侧感觉障碍。晚期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31 桡神经深支损伤,但由于桡侧腕长伸肌的功能尚存在,故无垂腕畸形,亦无虎口背侧皮肤感觉丧失。 5.坐骨神经损伤 (1)坐骨神经损伤后机能紊乱的范围和程度,依损伤平面而定。 ① 臀部平面损伤:膝关节屈曲障碍,踝关节及足趾运动丧失,足下垂,小腿外侧、后侧及足部感 觉消失。跟腱反射和跖反射消失。 ② 大腿中部坐骨神经损伤:膝关节功能正常,而膝以下功能障碍(同上) (2)胫神经损伤:较少见。临床表现为仰趾足。踝关节不能自主跖屈、内收和内翻运动不全,足底、 足跟外侧及足外侧缘感觉消失。 (3)腓总神经损伤:由于位置表浅,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临床表现为足下垂,不能伸跟指, 踝关节不能主动背屈、外翻,小腿外侧、足背及足母指背侧感觉消失。 6.股神经损伤 股神经损伤少见,依据伤情况而异,如果髂腰肌及股四头肌皆瘫痪,表现为大腿不能屈曲,小腿不 能伸直,患肢无力,不能蹬梯和跳跃。如果单独股直肌和缝匠肌麻痹,对屈髋无显著影响,股前及小腿 内侧感觉障碍。晚期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第六节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 一、基本概念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是在对患者完成病史采集后进行,它是临床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按 医学理学检查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结合运动系统生物解剖和功能解剖的特点添加和补充特殊的辅助检 查方法。通过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发现不同阳性体征或者阴性体征,从而对各种临床推测进行鉴别诊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包括五部分:视诊、触诊、动诊、量诊、特殊检查。需要进行运动系统检查 时,应当与全身体格检查同步进行,诚少操作时间和患者痛苦。一般情况下,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按照 从上到下,双侧对比,先健侧后患侧,先主动后被动的顺序进行。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在必要的重点检 查后立即进行抢救,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补充检查。 二、操作前准备 [患者准备】 与病人和家属良好沟通,取得忠者信任和配合。 【术者准备] 己完成病史采集,戴好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上手套。操作时,常规位于患者右侧。 物品准备 叩诊锤,卷尺,关节量角器等 三、操作内容 (一)运动系统检查基本方法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视诊 观察全身发有、营养状况、精神状态、面部表情、体型和姿态有无畸形和跛行,躯干 和肢体的轴线是否异常,两侧是否对称,局部观察有无肿胀、肿块、皮肤色泽改变、 有无创面、窦道、藏痕等,是否存在体表异常血管、反常活动、异常步态等。 2 触诊 将志部处于松驰体位,检查包括骨、关节、肌肉、肌踺、韧带、筋膜、血管、神经利 皮肤、皮下组织和肿块等。按压检查是香有压痛,肿块的部位、范围、深度和活动度, 是否有水肿、骨擦感、肌张力等。 3 动诊 先健侧再患侧,先主动再被动,双侧对比。观察有无反常活动、痉李、李缩、弹响、 受限等 4 量诊 包括肢体总长度、节段长度、周径、关节活动范用、肌力。凭肌肉收缩时对重力及阻 力的对抗程度评定肌力。 肢体长度测量,(1)上肢:从肩峰到中指尖或到桡骨茎突部(图2-4-22):(②)上臂:从 肩峰到肱骨外上:(3)前臂:从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④下肢:从酪前上棘到内踝 或从大转子到内踝下缘(图2-423):(⑤)大腿:从大转子到膝关节间隙:(6)小腿:从 膝关节间隙到外踝下端:肢体周径:两侧对比、选择相对称的平面,用软尺测量做好 记录。 如大腿在两侧髌上10cm处(图 用角尺头活动以关甲位为: 测量向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注意限 制非检查关节的代偿运动。 肌力测量:0-5级,同神经系统的肌力测定。 5特殊检查根据不同解剖位置在下文中分别介绍。 32
32 第六节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 一、基本概念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是在对患者完成病史采集后进行,它是临床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按 医学理学检查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结合运动系统生物解剖和功能解剖的特点添加和补充特殊的辅助检 查方法。通过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发现不同阳性体征或者阴性体征,从而对各种临床推测进行鉴别诊 断。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包括五部分:视诊、触诊、动诊、量诊、特殊检查。需要进行运动系统检查 时,应当与全身体格检查同步进行,减少操作时间和患者痛苦。一般情况下,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按照 从上到下,双侧对比,先健侧后患侧,先主动后被动的顺序进行。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在必要的重点检 查后立即进行抢救,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补充检查。 二、操作前准备 [患者准备] 与病人和家属良好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 [术者准备] 已完成病史采集,戴好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上手套。操作时,常规位于患者右侧。 [物品准备] 叩诊锤,卷尺,关节量角器等。 三、操作内容 (一)运动系统检查基本方法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观察全身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面部表情、体型和姿态有无畸形和跛行,躯干 和肢体的轴线是否异常,两侧是否对称,局部观察有无肿胀、肿块、皮肤色泽改变、 有无创面、窦道、瘢痕等,是否存在体表异常血管、反常活动、异常步态等。 2 触诊 将患部处于松驰体位,检查包括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血管、神经和 皮肤、皮下组织和肿块等。按压检查是否有压痛,肿块的部位、范围、深度和活动度, 是否有水肿、骨擦感、肌张力等。 3 动诊 先健侧再患侧,先主动再被动,双侧对比。观察有无反常活动、痉挛、挛缩、弹响、 受限等。 4 量诊 包括肢体总长度、节段长度、周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凭肌肉收缩时对重力及阻 力的对抗程度评定肌力。 肢体长度测量,(1)上肢:从肩峰到中指尖或到桡骨茎突部(图 2-4-22);(2)上臂:从 肩峰到肱骨外上髁;(3)前臂:从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4)下肢:从骼前上棘到内踝, 或从大转子到内踝下缘(图 2-4-23);(5)大腿:从大转子到膝关节间隙;(6)小腿:从 膝关节间隙到外踝下端;肢体周径:两侧对比、选择相对称的平面,用软尺测量做好 记录。如大腿在两侧髌上 10cm 处(图 2-4-24)。 用角尺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关节中立位为 0°,测量向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注意限 制非检查关节的代偿运动。 肌力测量:0-5 级,同神经系统的肌力测定。 5 特殊检查 根据不同解剖位置在下文中分别介绍
422上臂长度的量242以下长度的测量 图?424大属周径的测量 (二)肩关节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视诊 注意双侧肩和肩胛骨的高度。正常时肩呈饱满的圆弧形,方肩畸形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2 触诊 触摸孟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稳定性。 触诊对比锁骨全长。 肩胛骨的喙突端、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形成正常的肩三角,若有骨折或脱位,肩三角 触诊压痛点:肱骨结节间压痛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骨大结节压痛见于冈上肌 避损伤,肩峰内下方触痛见于肩峰下滑囊炎。 3 动诊 注意鉴别是孟肱关节单独活动,还是整个肩关节的联合活动:即使盂肱关节强直,但 其他三个关节的活动,可使广义的肩关节仍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量诊 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90° 内收45° 前屈90 ,后伸35°,旋转45°。 肩关节脱位时肩峰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缩短。 5 特殊检查搭肩试验(杜加征、Dugas sign):将患肢肘关节屈曲,患肢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能 贴近胸壁为正常:若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或肘关节贴近胸壁时而志肢手不能搭在对 侧肩部,或两者均不能,为阳性征,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直尺试验, 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的内侧 ,用直尺贴在上臂的 外侧,下端靠近肱骨外上髁,上端如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征: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肩外展疼痛弧试验:在肩外展60-120°范围内时,因冈上肌腱与肩峰下摩擦,肩部出 现疼痛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疼痛称为疼痛弧。见于冈上肌腱炎。 风上肌腱断裂试验:在启外展30-60°范围内时,三角肌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举起上 臂,越外展用力,肩越高耸,但被动外展到此范围以上,患者能主动举起上背:最初 动外展障碍为阳性征,提示冈上肌避断裂 肱二头肌避抗阻试验:患者屈肘作前臂抗阻力旋后动作,引起肱骨结节间沟部位疼痛 为阳性征: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三)时关节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视诊 包括视诊肱尺、肱桡和上尺桡三个关节,关节活动包括屈伸,前臂旋前、旋后。 提携角:前臂伸直于完全旋前位时、上臂与前臂呈一直线,当旋后伸直时可见10-15 。外翻角即为提携角,在X线上为肱骨与尺骨轴线的夹角。 2 触诊 在肘后,可摸到肱骨外上禄、肱骨内上和鹰嘴突 肘后三角(Htr氏三角)的解剖关系:肘关节屈曲至90°时,鹰嘴突、肱骨内上髁 33
33 (二)肩关节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注意双侧肩和肩胛骨的高度。正常时肩呈饱满的圆弧形,方肩畸形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2 触诊 触摸孟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稳定性。 触诊对比锁骨全长。 肩胛骨的喙突端、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形成正常的肩三角,若有骨折或脱位,肩三角 即呈异常。 触诊压痛点:肱骨结节间压痛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骨大结节压痛见于冈上肌 腱损伤,肩峰内下方触痛见于肩峰下滑囊炎。 3 动诊 注意鉴别是孟肱关节单独活动,还是整个肩关节的联合活动:即使盂肱关节强直,但 其他三个关节的活动,可使广义的肩关节仍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4 量诊 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 90°,内收 45°,前屈 90°,后伸 35°,旋转 45°。 肩关节脱位时肩峰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缩短。 5 特殊检查 搭肩试验(杜加征、Dugas sign):将患肢肘关节屈曲,患肢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能 贴近胸壁为正常;若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或肘关节贴近胸壁时而患肢手不能搭在对 侧肩部,或两者均不能,为阳性征,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直尺试验: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的内侧,用直尺贴在上臂的 外侧,下端靠近肱骨外上髁,上端如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征;常见于肩关节脱位。 肩外展疼痛弧试验:在肩外展 60-120°范围内时,因冈上肌腱与肩峰下摩擦,肩部出 现疼痛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疼痛称为疼痛弧。见于冈上肌腱炎。 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在肩外展 30-60°范围内时,三角肌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举起上 臂,越外展用力,肩越高耸,但被动外展到此范围以上,患者能主动举起上臂;最初 主动外展障碍为阳性征,提示冈上肌腱断裂。 肱二头肌腱抗阻试验:患者屈肘作前臂抗阻力旋后动作,引起肱骨结节间沟部位疼痛 为阳性征;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三)肘关节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包括视诊肱尺、肱桡和上尺桡三个关节,关节活动包括屈伸,前臂旋前、旋后。 提携角:前臂伸直于完全旋前位时、上臂与前臂呈一直线,当旋后伸直时可见 10-15 °外翻角即为提携角,在 X 线上为肱骨与尺骨轴线的夹角。 2 触诊 在肘后,可摸到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鹰嘴突。 肘后三角(Hüter 氏三角)的解剖关系:肘关节屈曲至 90°时,鹰嘴突、肱骨内上髁
和肱骨外上髁三点呈等边三角,在完全伸直时三点呈一直线。 时关节屈至90°时,旋转前壁,可在做骨外上樱下成到格骨头旋动 注意有无肿块,肱动脉搏动,桡骨小头是否压痛,滑车淋巴结是否肿大 3 动诊 观察肘关节屈伸活动,前臂旋前、旋后,双侧对比。 量诊 肘完全伸直时,前臂旋后,测量上臂轴线与前臂轴线所形成的提携角度数,双侧对比。 正常时关节活动范围:屈135-150,伸10°,旋前80-90·,旋后80-90° 特殊检查 利球时 (伸肌牵拉试验,M11's sign):时伸直,握拳屈腕,将前臂旋前,肘外侧 剧痛者为阳性:肱骨外上髁炎由于有无菌性炎症,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四)腕关节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视诊 腕关节由多关节所组成:活动的关节有桡-舟-月关节、下尺桡关节:活动范围较少的 有两排腕骨和第二、三、四、五的腕掌关节。 鼻烟窝:拇长伸肌脚、拇短伸肌避和拇长展肌之间的凹陷:鼻烟窝的基底部为舟状骨 舟状骨的骨折或病变将引起凹陷消失。 碗三角纤维软骨破裂时出现下尺格关带松动」 2 触诊 检查桡骨茎突 尺骨 鼻烟窝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3 动诊 腕关节功能位:30°背伸和尺偏15°。 腕关节中立位为完全伸直位。 腕关节活动包括背伸、掌屈,内收,外展。 量诊 桡骨茎突应比尺骨头低1.5cm,其连线与第三掌骨垂直的轴线呈10-15° 正常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30-60 掌屈50-60°,内收(桡偏)25-30°,外展( 偏)30-40°。 特殊拾查 握拳尺偏试验(Finkeisten sign):患者拇指屈曲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然后使 腕关节被动尺偏,引起桡骨艺突处明显疼痛为阳性征,见于桡骨艺突狭空性脖鞘炎。 腕关节位于中立位:然后使腕关节被动向尺侧偏斜并纵向挤压 见于腕三角软骨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五)手及手指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视诊 检查手部肌肉有无菱缩,手和手指是否偏离正常轴线,小关节有无畸形(如垂腕、猿 掌、爪形手等), 有无匙状甲、杵状指等 2 触诊 触诊手部是否有肿胀、压痛,注意是否有Heberden's结节:掌骨和指骨可在背侧摸 清全长,注意有否压痛及纵向叩痛。 动诊 手指久关节完全伸直,即中立位 手的休息位犹如握小球位,越向小指,指尖越指向手掌中心。 以第三指为轴心,靠拢第三指为内收,远离为外展。此外还包括屈伸,对掌活动。 4 量诊 除测量各指长度以外,主要测量活动时,特别是握拳时,手和手指的握力。在测量各 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限制上下关节的运动。手指的活动应一个一个关节分别检查。 拇指第一掌指关节掌屈20°,后伸50°;指间关节屈90°,后伸0°:外展30-40° 内收0°:拇指对掌,使其远节指骨能接触第五指的皮肤为标准 其他手指学指关节思8090 过伸0-20°:近侧指间关节屈90-100°,伸0°:远 侧指间关节屈70-90°,伸0°。 特殊检查From©nt试验:拇、示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圈,而是方形,即拇指、指间关节过
34 和肱骨外上髁三点呈等边三角,在完全伸直时三点呈一直线。 肘关节屈至 90°时,旋转前臂,可在肱骨外上髁下感到桡骨头旋动。 注意有无肿块,肱动脉搏动,桡骨小头是否压痛,滑车淋巴结是否肿大。 3 动诊 观察肘关节屈伸活动,前臂旋前、旋后,双侧对比。 4 量诊 肘完全伸直时,前臂旋后,测量上臂轴线与前臂轴线所形成的提携角度数,双侧对比。 正常肘关节活动范围:屈 135-150°,伸 10°,旋前 80-90°,旋后 80-90°。 5 特殊检查 网球肘(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 sign):肘伸直,握拳屈腕,将前臂旋前,肘外侧 剧痛者为阳性;肱骨外上髁炎由于有无菌性炎症,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四)腕关节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腕关节由多关节所组成:活动的关节有桡-舟-月关节、下尺桡关节;活动范围较少的 有两排腕骨和第二、三、四、五的腕掌关节。 鼻烟窝: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之间的凹陷;鼻烟窝的基底部为舟状骨, 舟状骨的骨折或病变将引起凹陷消失。 腕三角纤维软骨破裂时出现下尺桡关节松动。 2 触诊 检查桡骨茎突、尺骨头、鼻烟窝和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3 动诊 腕关节功能位:30°背伸和尺偏 15°。 腕关节中立位为完全伸直位。 腕关节活动包括背伸、掌屈,内收,外展。 4 量诊 桡骨茎突应比尺骨头低 1.5cm,其连线与第三掌骨垂直的轴线呈 10-15°。 正常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 30-60°,掌屈 50-60°,内收(桡偏)25-30°,外展(尺 偏)30-40°。 5 特殊检查 握拳尺偏试验(Finkeisten sign):患者拇指屈曲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然后使 腕关节被动尺偏,引起桡骨茎突处明显疼痛为阳性征,见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腕关节位于中立位;然后使腕关节被动向尺侧偏斜并纵向挤压, 若出现下尺桡关节疼痛为阳性征,见于腕三角软骨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五)手及手指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检查手部肌肉有无萎缩,手和手指是否偏离正常轴线,小关节有无畸形(如垂腕、猿 掌、爪形手等),有无匙状甲、杵状指等。 2 触诊 触诊手部是否有肿胀、压痛,注意是否有 Heberden’s 结节;掌骨和指骨可在背侧摸 清全长,注意有否压痛及纵向叩痛。 3 动诊 手指各关节完全伸直,即中立位。 手的休息位犹如握小球位,越向小指,指尖越指向手掌中心。 以第三指为轴心,靠拢第三指为内收,远离为外展。此外还包括屈伸,对掌活动。 4 量诊 除测量各指长度以外,主要测量活动时,特别是握拳时,手和手指的握力。在测量各 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限制上下关节的运动。手指的活动应一个一个关节分别检查。 拇指第一掌指关节掌屈 20°,后伸 50°;指间关节屈 90°,后伸 0°;外展 30-40°, 内收 0°;拇指对掌,使其远节指骨能接触第五指的皮肤为标准。 其他手指掌指关节屈 80-90°,过伸 0-20°;近侧指间关节屈 90-100°,伸 0°;远 侧指间关节屈 70-90°,伸 0°。 5 特殊检查 Froment 试验:拇、示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圈,而是方形,即拇指、指间关节过
伸、掌指关节屈曲、手指远指间关节过伸畸形,提示骨间前神经或尺神经卡压。 意义在于行蚓状肌功能重建 时,可仅行掌侧关节囊紧缩术,而不必行肌踺固定于侧腱束上的动力型手术。该试验 用于尺神经损伤病人行爪形手畸形矫正的手术前检查。 A11n试验:握拳后,手部驱血,将尺、桡动脉按压后,手放松,此时手苍白。将其中 一根动脉放松观察手部充血情況。同样重复另一侧。判断手部血供的主要来源。 (六)关节检查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充分显露双侧髋关节,对比髋的前、后和侧方,有无骑形和肿胀,肢体有无长短,肌 肉有无缩,两侧皱褶是否对称, 表面皮肤有无窦道、瘢痕: 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利 步态 观察股骨大转子的高度 观察步态:如跋行、鸭步、呆步等 2 触诊 检查压痛点,如大转子叩击痛、纵向叩击痛等:有否肿胀和肌痉挛,特别是内收肌轻 挛,是髓关节疾病的早期表现。 3 动诊 对比双侧下肢屈伸、内收、外展活动是否对称,活动过程中是否有疼痛、弹响、活动 受限等。 4 量诊 双下肢置于对称位,骨盆应放在同一水平位,两侧髂嵴应在同一横面上,测量下肢的 相对长度和真实长度。下肢相对长度=脐孔至胫骨内踝:下肢真实长度=髂前上棘至胫 骨内要。 测量股骨大转子的上移:酪转线(Sho 上延长线在脐或脐以上与腹中线相交:当有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上移, 则此延长线在脐以下与腹中线相交。 Nelaton线:患者仰卧位,屈髋45度,在酵前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作一连线,正常时 此线通过大转子顶端:当股骨颈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大转子顶端即高出此线。 三角:仰卧1 沿 一侧路 一垂直线,再从大转 子尖端画 一水平线,即成 一三角形:测其底线,与健侧对比,大转子上移时,此底线较健侧为短。 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30-140°,后伸15-30°,内收20-30°,外展30-45° 旋转45°。检查活动范围时注意固定患者骨盆,检查旋转活动时,患者的体位呈屈髋 屈整位或俯卧位」 5 特殊检查 骨盆挤压与分离实 患者仰卧位 术者用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够前上棘,向内 相对挤压为挤压试验: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髂嵴内侧,向外下方作分离按压称为 分离试验。若引起损伤部位疼痛加剧则为阳性征,常见于骨盆环的骨折。对于急性损 伤患者慎用。 既骸关节分离试验《4字试哈):违者物卧位,击侧下肢屈楼屈蹄,将忠侧下肢外理成 于对侧膝上,作盘腿状。术者 手扶住对侧酪嵴部。 一手将患侧的膝部向外侧挤压 若骶酪关节有病变,则出现该处的疼痛,为阳性征。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对侧。作此试 验应先排除髋关节的病变。 髋关节屈曲李缩试验(托马斯征、Thomas sign):患者仰卧,将健侧酸膝关节尽量屈 曲,大假贴沂腹壁。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前马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其伸直康 侧下肢,若志肢随之跷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为阳性征。说明该髋关节有屈曲 李缩畸形,并记录其屈曲畸形角度
35 伸、掌指关节屈曲、手指远指间关节过伸畸形,提示骨间前神经或尺神经卡压。 Fowler 试验:爪形手畸形的患者,用手指压住近节指骨背侧,纠正掌指关节的过伸畸 形,爪形手消失,指间关节可伸直,此时该试验为阳性。意义在于行蚓状肌功能重建 时,可仅行掌侧关节囊紧缩术,而不必行肌腱固定于侧腱束上的动力型手术。该试验 用于尺神经损伤病人行爪形手畸形矫正的手术前检查。 Allen 试验:握拳后,手部驱血,将尺、桡动脉按压后,手放松,此时手苍白。将其中 一根动脉放松观察手部充血情况。同样重复另一侧。判断手部血供的主要来源。 (六)髋关节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视诊 充分显露双侧髋关节,对比髋的前、后和侧方,有无畸形和肿胀,肢体有无长短,肌 肉有无萎缩,两侧皱褶是否对称,表面皮肤有无窦道、瘢痕;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和 步态,观察股骨大转子的高度。 观察步态:如跛行、鸭步、呆步等。 2 触诊 检查压痛点,如大转子叩击痛、纵向叩击痛等;有否肿胀和肌痉挛,特别是内收肌痉 挛,是髋关节疾病的早期表现。 3 动诊 对比双侧下肢屈伸、内收、外展活动是否对称,活动过程中是否有疼痛、弹响、活动 受限等。 4 量诊 双下肢置于对称位,骨盆应放在同一水平位,两侧髂嵴应在同一横面上,测量下肢的 相对长度和真实长度。下肢相对长度=脐孔至胫骨内踝;下肢真实长度=髂前上棘至胫 骨内踝。 测量股骨大转子的上移:髂转线 (Shoemaker)、髂坐线 (Nelaton)、Bryant 三角。 Shoemaker(髂转线):从大转子顶至同侧髂前上棘作一连线向腹壁延长;正常情况下, 上延长线在脐或脐以上与腹中线相交;当有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上移, 则此延长线在脐以下与腹中线相交。 Nelaton 线:患者仰卧位,屈髋 45 度,在髂前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作一连线,正常时 此线通过大转子顶端;当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顶端即高出此线。 Bryant 三角:仰卧位沿一侧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 一三角形;测其底线,与健侧对比,大转子上移时,此底线较健侧为短。 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屈曲 130-140°,后伸 15-30°,内收 20-30°,外展 30-45°, 旋转 45°。检查活动范围时注意固定患者骨盆,检查旋转活动时,患者的体位呈屈髋 屈膝位或俯卧位。 5 特殊检查 骨盆挤压与分离实验:患者仰卧位,术者用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髂前上棘,向内 相对挤压为挤压试验;两手分别压在骨盆的两侧髂嵴内侧,向外下方作分离按压称为 分离试验。若引起损伤部位疼痛加剧则为阳性征,常见于骨盆环的骨折。对于急性损 伤患者慎用。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 字试验):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患侧下肢外踝放 于对侧膝上,作盘腿状。术者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患侧的膝部向外侧挤压, 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出现该处的疼痛,为阳性征。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对侧。作此试 验应先排除髋关节的病变。 髋关节屈曲孪缩试验(托马斯征、Thomas sign):患者仰卧,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 曲,大腿贴近腹壁,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其伸直患 侧下肢,若患肢随之跷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为阳性征。说明该髋关节有屈曲 挛缩畸形,并记录其屈曲畸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