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2006—2007学年度初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从容作答。 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摹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恼时,你曾闷闷不乐。这三 年,老师 kui zeng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同学留给你一串串甜美的回忆。课堂是 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实现你的梦想,铸就 成功的希望。 ① kui zeng 改为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 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②《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③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 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3.同学们,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 情所陶醉,请带着我们走进你的家乡,为我们介绍一处你家乡周围的文化景观。(2分) 4.根据下列成语及相关提示填写人物姓名。(2分) 《三国演义》中“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 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其中的有“鬼神不测”之术的人指的是 《西游记》中常常摇身一变变作他人的是 《水浒》中被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 和贾宝玉。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泗水县 2006——2007 学年度初三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358718706 说明:1.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 1—5 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从容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共 10 分)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 分) 摹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恼时,你曾闷闷不乐。这三 年,老师 kuìzèng 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同学留给你一串串甜美的回忆。课堂是 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实现你的梦想,铸就 成功的希望。 ①kuìzèng ② 改为 2.按要求填空。(4 分) ①《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 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 。 ②《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 老当益壮)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 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3.同学们,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 情所陶醉,请带着我们走进你的家乡,为我们介绍一处你家乡周围的文化景观。 (2 分) 4.根据下列成语及相关提示填写人物姓名。(2 分) 《三国演义》中“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 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其中的有“鬼神不测”之术的人指的是 。 《西游记》中常常摇身一变变作他人的是 。 《水浒》中被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 和贾宝玉。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0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 (2分) 6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原因是什么?(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 自《新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③宋昭公出亡 ④卒得反国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9.〔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 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4分) 10.〔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选择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2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5~10 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 2 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 容: 。(2 分)h 6.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原因是什么?(3 分)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 自《新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③宋昭公出亡. 亡: ④卒.得反国 卒: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9.〔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 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4 分) 10.〔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选择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1—2l 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 分)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 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 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 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 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 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 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 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 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 个整体;爱能融仳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仳解矛盾芥蒂 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 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 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 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1.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3分) 12.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 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分 13.说说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仿照画线的句子,以“恨”为话题,也写一组排比句。(3分) 15.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对他们进行劝说 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50字左右)(3分) 让他说完吧 男孩儿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代着 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 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 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 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 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 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 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 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 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 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 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 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 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 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 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1.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3 分) 12.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 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 分) 13.说说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14.仿照画线的句子,以“恨”为话题,也写一组排比句。(3 分) 15.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对他们进行劝说。 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50 字左右)(3 分) (二) 让他说完吧 男孩儿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代着 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 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
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 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间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听者都没关系的人说 出来的! ①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②却完全没想到老人的内心。③在生活中过滤和选择着有用 和无用,④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了让他说完的耐心,⑤甚至对亲人的嘱咐也要用这 样的原则加以区分。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的爱意忽略了,挡在 了我们的心灵之外。像这个孩子,漠不关心着老人的关心。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 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 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 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地说完过呢?如此沉甸甸的爱, 我们却因为包装过于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 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儿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 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 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 内心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 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 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感到眼里有一丝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地喊了 声:“谢谢了!” 16开头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分) 17.划线处的几个句子句序有点儿乱,请重新调整一下。将正确句序写在下面。(3分) 18.“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这一“谜底”指的是什么?文中提到的几 类人中,除了那男孩,还有哪些人也不曾懂得这一“谜底”?(5分) 19.“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这一说法出自何处?在 本文中有何作用?(4分)
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 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间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听者都没关系的人说 出来的! ①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②却完全没想到老人的内心。③在生活中过滤和选择着有用 和无用,④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了让他说完的耐心,⑤甚至对亲人的嘱咐也要用这 样的原则加以区分。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的爱意忽略了,挡在 了我们的心灵之外。像这个孩子,漠不关心着老人的关心。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 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 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 令人拒绝。 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 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地说完过呢?如此沉甸甸的爱, 我们却因为包装过于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 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儿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 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 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 内心最深沉的表达呢? 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 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 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感到眼里有一丝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地喊了 一声:“谢谢了!” 16.开头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 分) 17.划线处的几个句子句序有点儿乱,请重新调整一下。将正确句序写在下面。(3 分) 18.“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这一“谜底”指的是什么?文中提到的几 类人中,除了那男孩,还有哪些人也不曾懂得这一“谜底”?(5 分) 19.“连朱自清不也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吗?”这一说法出自何处?在 本文中有何作用?(4 分)
20你能读懂“我”吗?请完成下列问题。(4分 (1)文中写“我”才出门时的例子,是为了表明什么意思?(2分) 2)文末的“我”为什么要对老人大声地喊一声“谢谢了”?(2分) 21你有文中男孩儿的类似体验吗?读了本文后你又有何感想呢?(4分) 四、作文(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就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 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 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 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除 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600以上的文章。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 名、校名者,请用XX或虚拟名称替代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答案①馈赠②摹改为蓦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全对得1分 2.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③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④答案举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等等。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该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符合要求即 3.答案提示:写出景观名称且说明其文化内涵即可 评分:本题2分,答题要具体。 4.答案:诸葛亮孙悟空林冲薛宝钗。 评分:本题2分,有错字该空不给分
20.你能读懂“我”吗?请完成下列问题。(4 分) ⑴文中写“我”才出门时的例子,是为了表明什么意思?(2 分) ⑵文末的“我”为什么要对老人大声地喊一声“谢谢了”? (2 分) 21.你有文中男孩儿的类似体验吗?读了本文后你又有何感想呢?(4 分) 四、作文(共 5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就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 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 达·芬奇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 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财富是什么呢?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有真情实感,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除 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 600 以上的文章。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 名、校名者,请用 X X 或虚拟名称替代。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10 分) 1.答案①馈 赠②摹 改为 蓦 评分:本题 2 分,每小题全对得 1 分。 2.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③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④答案举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等等。 评分:本题 4 分,每小题 1 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该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符合要求即 可。 3.答案提示:写出景观名称且说明其文化内涵即可。 评分:本题 2 分,答题要具体。 4.答案:诸葛亮 孙悟空 林冲 薛宝钗 。 评分:本题 2 分,有错字该空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