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150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 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劲敌唾弃/唾手可得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古刹/刹车症结/对症下药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C.诱哄/起哄巷道/万人空巷前合后偃/偃旗息鼓 D.影片/片断粮囤/囤积居奇横生枝节/老气横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录像揆情度理天伦之乐留连忘返 B.偶尔山青水秀不平则鸣闪烁其辞 C.赋与左右逢源待价而估矢口抵赖 D.座落妄费心机相辅相承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 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而不是显山露水 B.国内的一些“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却还自诩为老师、 专家、权威什么的,中国股民醒醒吧 C.孩子在年幼时,把和大人一起干活儿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极想参与,这时,如果家长 因材施教。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绵阳市高中 2009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全卷 150 分。第 I 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 II 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4B 或 5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4B 或 5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劲.敌 唾.弃/唾.手可得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古刹./刹.车 症.结/对症.下药 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C.诱哄./起哄. 巷.道/万人空巷. 前合后偃./偃.旗息鼓 D.影片./片.断 粮囤./囤.积居奇 横.生枝节/老气横.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录像 揆情度理 天伦之乐 留连忘返 B.偶尔 山青水秀 不平则鸣 闪烁其辞 C.赋与 左右逢源 待价而估 矢口抵赖 D.座落 妄费心机 相辅相承 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 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 ....,而不是显山露水。 B.国内的一些“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 ....,却还自诩为老师、 专家、权威什么的,中国股民醒醒吧! C.孩子在年幼时,把和大人一起干活儿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极想参与,这时,如果家长 因材施教 ....。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D.俄罗斯军队8日开始行动,10日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翼战场,11日完成对格的切割,其闪电攻 势迫使想先发制人的格鲁吉亚接受停火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大陆网友这样评价尹乃菁:“她总是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传递给 观众脉络清楚的事实和观点。” B.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无不以 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金融风暴面前,世界主要经济自顾不暇,甚至陷入困境,金融风暴结束后,各国金融政策会有新的 调整,世界金融格局也将有所变化 D.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杜丽黯然下场,至此,连续七届奧运会,东道主都没能夺得首金,“东道主 大腕失常”的预言再次被验证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者”吗?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睛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ˆ的 记载。但是,“地震云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 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岀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 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 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 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 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第二种是呈 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 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
D.俄罗斯军队 8 日开始行动,10 日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翼战场,11 日完成对格的切割,其闪电攻 势迫使想先发制人 ....的格鲁吉亚接受停火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大陆网友这样评价尹乃菁:“她总是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传递给 观众脉络清楚的事实和观点。” B.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无不以 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金融风暴面前,世界主要经济自顾不暇,甚至陷入困境,金融风暴结束后,各国金融政策会有新的 调整,世界金融格局也将有所变化。 D.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杜丽黯然下场,至此,连续七届奥运会,东道主都没能夺得首金,“东道主 大腕失常”的预言再次被验证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者”吗?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 17 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 记载。但是,“地震云”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 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 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 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 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 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第二种是呈 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 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
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 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岀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 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 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 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 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5.根据原文,下列对“地震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 地 B.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 质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C.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 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 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 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 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 地震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5.根据原文,下列对“地震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 地。 B.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 质。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C.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封常清細瘰目貘(1e,毛病),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渏为仙芝慊(qia,侍 从)。会达览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渏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 欲言,无不周悉。仙兰丹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 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谦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择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堂为安西节度,秦常清为节度判官,仙垂出征讨常今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 仙芝乳母子郑德銓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銓见常渏出其门,耋易之,走马突常渏 常清至使院, 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慊,中丞再不 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 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 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 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会:恰逢 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陵 陵:通“凌”,凌辱 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常清为仙芝慊 因叱之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 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因.叱之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常清为.仙芝傔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 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 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 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 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会:恰逢 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陵. 陵:通“凌”,凌辱 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淸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已的 尊严。 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囻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 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分)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慊,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zhu):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段。③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 ,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清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己的 尊严。 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 关。 第 II 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答第 I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 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 分)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zhǔ):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 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