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检测 语文试题2014.12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磅礴(b6)赧(nan)然粗犷( kuang)心广体胖(pan) B.汲(j)取瞅(chau)见作揖(yi)咄(duo)咄逼人 C.绮(qi)丽婆娑(suo)称( cheng)职皮开肉绽(zhan) D.骷(ku)髅玩弄(long)感喟(kui)风姿绰(chu)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钟磬逃之夭夭清规戒律 B.旋律余暇日上三杆牙牙学语 C.发轫签暑沧海一粟谈笑风生 D.瞭望入坐逢场作戏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阅读传统的民族。国人不管读书多寡,随口都能来 那么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古人关于阅读的心得和探索,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 足 B.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对群体性灾难极为重视的国家,可是我们对当事人问 责,对决策者、规划者免责的灾难处理模式,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舍近求远 C.一件普通商品经过明星的宣传或代言,可能至此名扬天下。针对这种从众心 理,文化监管部门更应该从严规范广告宣传,以免误导消费者 D.飞机降落在海拔3000米的松潘草原,远处的山巅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山 的高显出了天的低,人便也恍惚高大了起来,以为可以与天比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再生医学就是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 的组织与器官,以改善或恢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B.在电子器件方面,由于具备超高电子传输能力,石墨烯出现伊始便被寄予厚 望,甚至被认为会取代现在广泛使用的硅而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根基 C.今天我们指出历史上大运河的负而影响,并非要论其功过、苛责古人,因为 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别无选择的必然产物 D.重型火箭研制成功将可以满足我国在2030年至2050年间近地轨道以远的宇 宙空间探索任务和载人登月任务,进一步加强进入、利用空间的能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 “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 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 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1200多年。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 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 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 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
四川省自贡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检测 语文试题 2014.12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磅礴(bó)赧(nǎn)然粗犷(kuǎng)心广体胖(pán) B.汲(jí)取瞅(chǒu)见作揖(yī)咄(duō)咄逼人 C.绮(qǐ)丽婆娑(suō)称(chèng)职皮开肉绽(zhàn) D.骷(kū)髅玩弄(lòng)感喟(kuì)风姿绰(chuò)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 钟磬 逃之夭夭 清规戒律 B.旋律 余暇 日上三杆 牙牙学语 C.发轫 签暑 沧海一粟 谈笑风生 D.瞭望 入坐 逢场作戏 枉废心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阅读传统的民族。国人不管读书多寡,随口都能来 那么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古人关于阅读的心得和探索,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 足。 B.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对群体性灾难极为重视的国家,可是我们对当事人问 责,对决策者、规划者免责的灾难处理模式,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舍近求远。 C.一件普通商品经过明星的宣传或代言,可能至此名扬天下。针对这种从众心 理,文化监管部门更应该从严规范广告宣传,以免误导消费者。 D.飞机降落在海拔 3000 米的松潘草原,远处的山巅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山 的高显出了天的低,人便也恍惚高大了起来,以为可以与天比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再生医学就是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 的组织与器官,以改善或恢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B.在电子器件方面,由于具备超高电子传输能力,石墨烯出现伊始便被寄予厚 望,甚至被认为会取代现在广泛使用的硅而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根基。 C.今天我们指出历史上大运河的负而影响,并非要论其功过、苛责古人,因为 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别无选择的必然产物。 D.重型火箭研制成功将可以满足我国在 2030 年至 2050 年间近地轨道以远的宇 宙空间探索任务和载人登月任务,进一步加强进入、利用空间的能力。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公元前 255-251 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 “穿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开发史的序幕。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 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这种盐井因受技术限制,不会很深,而且井 径很大。大口浅井采卤技术一直持续了 1200 多年。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 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后,才由小口深井逐渐替代大口浅井。北宋大文豪 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以来,蜀始创‘卓筒’。用圆刀凿山如斗 大,深者至数十丈则成泉自上”。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
之卓筒井”。卓筒并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早800多年。它的出现意味深 长:不但表明了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从第一阶段的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了第二 阶段小口径深井采卤,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更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 开采作了铺垫。它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 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 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 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自贡是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 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自贡开采井盐已有2000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汉族 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升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 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蔚为壮观。当 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在保存下来的众多盐井中 最著名的是位于大安区的燊海井,它始凿于公元1835年,三年后见功,井深达 1001.42米。这个深度,将燊海井定格在一个光辉的位置一一人类钻井史上第 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 熟的标志。 自贡的井盐质量好,其中贡井地区的井盐洁白纯净,曾经作为贡品进贡皇宫。自 贡井盐在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海盐时,为保障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过巨大贡 献。井盐使得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 5.下列关于卓筒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是北宋庆历年间,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的用竹筒采卤的盐井 B.它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 C.它使我国的井盐开采技术由此进入了小口径深井采卤的新阶段。 D.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 6.下列对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 B.自贡开采井盐的历史悠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制盐工场 C.自贡盐井多,井盐质量好,贡井盐还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宫 D.自贡的井盐在抗日战争时期保障了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就已在他的《蜀盐说》中记载了有关卓筒井获取 盐卤资源的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技术。 B.如果没有卓筒井采卤技术,就不会爆发海湾战争,因为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 钻凿井法,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作了铺垫。 C.卓筒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 了机械钻井的成功,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D.自贡的凿井技术开创了人类钻井历史的先河,自贡是最早生产井盐的地方, 也是井盐生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地区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姜士昌,字仲文,丹阳人。父宝,字廷善。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不附严 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再转福建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请罢纳粟例, 复积分法,又请令公侯伯子弟及举人尽入监肄业,诏皆从之。累官南京礼部尚书
之卓筒井”。卓筒并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早 800 多年。它的出现意味深 长:不但表明了中国的井盐开采技术从第一阶段的大口径浅井采卤发展到了第二 阶段小口径深井采卤,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更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 开采作了铺垫。它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 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 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科 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自贡是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 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自贡开采井盐已有 2000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 55 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汉族 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升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 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 113 米,蔚为壮观。当 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在保存下来的众多盐井中, 最著名的是位于大安区的燊海井,它始凿于公元 1835 年,三年后见功,井深达 1001.42 米。这个深度,将燊海井定格在一个光辉的位置——人类钻井史上第 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 熟的标志。 自贡的井盐质量好,其中贡井地区的井盐洁白纯净,曾经作为贡品进贡皇宫。自 贡井盐在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海盐时,为保障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过巨大贡 献。井盐使得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 5.下列关于卓筒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是北宋庆历年间,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的用竹筒采卤的盐井。 B.它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 C.它使我国的井盐开采技术由此进入了小口径深井采卤的新阶段。 D.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 6.下列对自贡被誉为“井盐之乡”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 B.自贡开采井盐的历史悠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制盐工场。 C.自贡盐井多,井盐质量好,贡井盐还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宫。 D.自贡的井盐在抗日战争时期保障了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就已在他的《蜀盐说》中记载了有关卓筒井获取 盐卤资源的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技术。 B.如果没有卓筒井采卤技术,就不会爆发海湾战争,因为其核心技术冲击式顿 钻凿井法,为后来的天然气和石油开采作了铺垫。 C.卓筒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 了机械钻井的成功,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D.自贡的凿井技术开创了人类钻井历史的先河,自贡是最早生产井盐的地方, 也是井盐生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地区。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姜士昌,字仲文,丹阳人。父宝,字廷善。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不附严 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再转福建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请罢纳粟例, 复积分法,又请令公侯伯子弟及举人尽入监肄业,诏皆从之。累官南京礼部尚书
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 士昌五岁受书,至“惟善为宝”,以父名辍读拱立。师大奇之。举万历八年进士, 除户部主事,进员外郎。请帝杜留中,录遗直,举召对,崇节俭。寻进郎中。以 省亲去 还朝,言吏部侍郎徐显卿构陷张位,少詹事黄洪宪力挤赵用贤,宜黜之以警官邪 主事邹元标、参政吕坤、副使李三才素著直谠,宜拔擢以厉士节。又请复连坐之 法,慎巡抚之选,旌苦节之士,重赃吏之罚。疏入,给事中李春开劾其出位,遂 下诏禁诸司毋越职剌举。已,因风霾,请早建国本。贵妃父郑承宪乞改造父茔, 诏与五千金。士昌言:“太后兄陈昌言止五百金,而妃家乃十之,何以示天下?” 弗纳。稍迁陕西提学副使,江西参政。 三十四年,大学士沈一贯、沈鲤相继去国。明年秋,士昌赍表入都,上疏,其意 以阴讽李廷机。廷机大恚,疏辨曰:“人才起用,臣等不惟不敢干至尊之权,亦 何敢侵吏部职。”士昌见疏,复贻书规之,廷机益不悦,然帝尚未有意罪士昌也。 会朱赓亦疏辨如延机指,帝乃下士昌疏,命罪之。吏部侍郎杨时乔、副都御史詹 沂请薄罚,不许。诏镌三秩为广西佥事。御史宋焘论救,复诋一贯,刺廷机。帝 益怒,谪焘平定判官,再谪士昌兴安典史 士昌好学,励名检。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竟龃 龉以终。 (节选自《明史·传第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附严嵩附:依附 B.以厉士节厉:激励 C.干至尊之权干:求取。 D.刺廷机刺:指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给事中李春开劾其出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诏与五千金孰与君少长 D.而妃家乃十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请复连坐之法,慎巡抚之选,旌苦节之士,重赃吏之罚。(4分) (2)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姜士昌提出了哪些为政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 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 士昌五岁受书,至“惟善为宝”,以父名辍读拱立。师大奇之。举万历八年进士, 除户部主事,进员外郎。请帝杜留中,录遗直,举召对,崇节俭。寻进郎中。以 省亲去。 还朝,言吏部侍郎徐显卿构陷张位,少詹事黄洪宪力挤赵用贤,宜黜之以警官邪; 主事邹元标、参政吕坤、副使李三才素著直谠,宜拔擢以厉士节。又请复连坐之 法,慎巡抚之选,旌苦节之士,重赃吏之罚。疏入,给事中李春开劾其出位,遂 下诏禁诸司毋越职剌举。已,因风霾,请早建国本。贵妃父郑承宪乞改造父茔, 诏与五千金。士昌言:“太后兄陈昌言止五百金,而妃家乃十之,何以示天下?” 弗纳。稍迁陕西提学副使,江西参政。 三十四年,大学士沈一贯、沈鲤相继去国。明年秋,士昌赍表入都,上疏,其意 以阴讽李廷机。廷机大恚,疏辨曰:“人才起用,臣等不惟不敢干至尊之权,亦 何敢侵吏部职。”士昌见疏,复贻书规之,廷机益不悦,然帝尚未有意罪士昌也。 会朱赓亦疏辨如延机指,帝乃下士昌疏,命罪之。吏部侍郎杨时乔、副都御史詹 沂请薄罚,不许。诏镌三秩为广西佥事。御史宋焘论救,复诋一贯,刺廷机。帝 益怒,谪焘平定判官,再谪士昌兴安典史。 士昌好学,励名检。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竟龃 龉以终。 (节选自《明史·传第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附严嵩附:依附。 B.以厉士节厉:激励。 C.干至尊之权干:求取。 D.刺廷机刺:指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给事中李春开劾其出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C.诏与五千金孰与君少长 D.而妃家乃十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又请复连坐之法,慎巡抚之选,旌苦节之士,重赃吏之罚。(4 分) (2)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4 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姜士昌提出了哪些为政建议?请简要概括。(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 9 处)(4 分)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 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 分) 早发竹下 【宋】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竹下,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显然脱胎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 直,长 河落日圆”,它们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总角之宴,。(《氓》) (2),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3),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7),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8),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曲微茫度此生 在不知道张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 了。完全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百岁老人 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 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虽然不施脂粉,但每回见她,老人从来 都是衣装端整、发髻光鲜,端坐那里,显得仪容端秀一一我这里不小心连用了几 个‘端’字。张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来的那种贵气一一书卷气和大家闺秀 气,就是以这个‘端’字为重心的。”在苏炜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老人的从 容与雅致。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相传她年少在苏州拙政园 居住时,夜晚常常一个人在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她的箱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古琴名 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她亲自莳弄的小国里,种着来自故乡的香椿、翠竹, 芍药花开得生机勃勃,张大千曾对着这丛芍药,绘出一幅幅名画。张大千甚至还 给充和画过一幅仕女图,画于抗战年代。画中的充和只有一个纤细的背影,身着 表演昆曲的戏装,云髻广袖,似要凌风飞去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写道:“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 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 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 《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 照 充和自幼习昆曲并有研究,造诣极深。张充和1949年随夫君赴美。50多年来 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港台等23所大学以及各种学术场合讲授、示范 演出昆曲,包括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和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张充和的昆剧 演出使美国人对昆曲的优美感到震撼,尤令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四个师从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竹下,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 分) (2)“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显然脱胎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 直,长 河落日圆”,它们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总角之宴,。(《氓》) (2),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3),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7),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8),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一曲微茫度此生 在不知道张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 了。完全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百岁老人 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 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虽然不施脂粉,但每回见她,老人从来 都是衣装端整、发髻光鲜,端坐那里,显得仪容端秀——我这里不小心连用了几 个‘端’字。张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来的那种贵气——书卷气和大家闺秀 气,就是以这个‘端’字为重心的。”在苏炜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老人的从 容与雅致。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相传她年少在苏州拙政园 居住时,夜晚常常一个人在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她的箱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古琴名 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她亲自莳弄的小国里,种着来自故乡的香椿、翠竹, 芍药花开得生机勃勃,张大千曾对着这丛芍药,绘出一幅幅名画。张大千甚至还 给充和画过一幅仕女图,画于抗战年代。画中的充和只有一个纤细的背影,身着 表演昆曲的戏装,云髻广袖,似要凌风飞去。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写道:“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 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 (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 《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 照”。 充和自幼习昆曲并有研究,造诣极深。张充和 1949 年随夫君赴美。50 多年来, 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港台等 23 所大学以及各种学术场合讲授、示范 演出昆曲,包括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和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张充和的昆剧 演出使美国人对昆曲的优美感到震撼,尤令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四个师从
她学昆曲的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张充和眼里,三姐夫沈从文是个不爱说话但很有才的人。我一直觉得,张家四 姐妹中,二姐允和、四妹充和对沈从文的理解不在三姐兆和之下。沈从文去世后, 远在海外的充和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 寥十六个字,却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充和可谓沈从文的知音。后来这十六个字被 铭刻到了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 从沈尹默学习书法。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人学写晋人书”,评价很髙。在重庆 那段时间,哪怕是经常要跑警报,她仍然坚持书写,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端 立于桌前,一笔一划地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 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 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充和本是无意于以著作传世的,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她曾经说过:“我写字 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 家看。”洋学生向充和学书法时,充和经常用清水在纸上写字教他们,他们试图 游说她用墨写在宣纸上以图保存,不料一向温和的老人居然生了气,坚持就要用 清水写。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 和,也是这样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 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 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 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1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连用三个“端”字来描绘张充和的外貌、气质和品格,形象生动地刻画 出张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来的书卷气和大家闺秀气 B.箱子里珍藏的石鼓文古墨,阁楼上摆放着的名琴“霜钟”,亲自莳弄的小园 等,无不表明张充和是在习习古风中长大的大家闺秀。 C.远在海外的张充和发来的寥寥十六字的悼文,既高度评价了沈从文一生的为 人和为文,同时也表现出张充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D.张充和抗战期间在重庆跑警报时还端立于桌前坚持练小楷,既表现了她对书 法的热爱,又表现了她“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的行事风格 E 曲微茫度此生”是张充和宁静、平和、从容、雅致的人生写照,她用诗 词、书画、昆曲书写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16.文章刻画了张充和怎样的一生?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中写张大千为张充和画仕女图,引用汪曾祺的文章,有什么作用?(6分) 18.有人说,练书法,弹古琴,唱昆曲,等等,这些传统的艺术或生活方式正在 远离我们。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6分) 六、(10分) 19.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请根据下列成语,概括汉语成语与中华文 化的关系 要求:一不少于两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4分) 成语: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飞凤舞龙潭虎穴
她学昆曲的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张充和眼里,三姐夫沈从文是个不爱说话但很有才的人。我一直觉得,张家四 姐妹中,二姐允和、四妹充和对沈从文的理解不在三姐兆和之下。沈从文去世后, 远在海外的充和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 寥十六个字,却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充和可谓沈从文的知音。后来这十六个字被 铭刻到了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 从沈尹默学习书法。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人学写晋人书”,评价很高。在重庆 那段时间,哪怕是经常要跑警报,她仍然坚持书写,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端 立于桌前,一笔一划地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 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 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充和本是无意于以著作传世的,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她曾经说过:“我写字、 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 家看。”洋学生向充和学书法时,充和经常用清水在纸上写字教他们,他们试图 游说她用墨写在宣纸上以图保存,不料一向温和的老人居然生了气,坚持就要用 清水写。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 和,也是这样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 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 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 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1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作者连用三个“端”字来描绘张充和的外貌、气质和品格,形象生动地刻画 出张充和身上自然而然流溢出来的书卷气和大家闺秀气。 B.箱子里珍藏的石鼓文古墨,阁楼上摆放着的名琴“霜钟”,亲自莳弄的小园 等,无不表明张充和是在习习古风中长大的大家闺秀。 C.远在海外的张充和发来的寥寥十六字的悼文,既高度评价了沈从文一生的为 人和为文,同时也表现出张充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D.张充和抗战期间在重庆跑警报时还端立于桌前坚持练小楷,既表现了她对书 法的热爱,又表现了她“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的行事风格。 E.“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张充和宁静、平和、从容、雅致的人生写照,她用诗 词、书画、昆曲书写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16.文章刻画了张充和怎样的一生?请简要概括。(6 分) 17.文中写张大千为张充和画仕女图,引用汪曾祺的文章,有什么作用?(6 分) 18.有人说,练书法,弹古琴,唱昆曲,等等,这些传统的艺术或生活方式正在 远离我们。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6 分) 六、(10 分) 19.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请根据下列成语,概括汉语成语与中华文 化的关系。 要求:一不少于两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4 分) 成语: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飞凤舞龙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