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前负荷、后负荷、心缩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一)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心舒末期容积(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搏出量 (一定范围)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一)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 = 心舒末期容积(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搏出量↑ (一定范围)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 ‖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心舒末期容积↑)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 参与,是通过心肌细胞本身 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 心肌初长度↑ 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过程。 即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 心肌收缩力↑ 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称 为异长自身调节。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 心搏出量↑ 输出量。 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 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
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积↑) ↓ 心肌初长度↑ ↓ 心肌收缩力↑ ↓ 心搏出量↑ 异长自身调节: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 参与,是通过心肌细胞本身 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 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过程。 即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 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称 为异长自身调节。 意义: 能精细调节每搏 输出量。 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 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 ↓
心室功能曲线的说明(略) 左中 右 左段:较陡。 心功正常工作段:表 40 牧缩能力增强 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 适前负荷时,搏功随 30 初长度↑而↑。 对厢 20 中段:稍平。说明 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 收缩能力降低 10 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 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 10 20 30 左室着张末别压(c压D》 延伸的特性,保持搏 (1cm0=0.098Pa) 功基本不变。 心室功能曲线
心室功能曲线的说明(略) 左段:较陡。 心功正常工作段:表 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 适前负荷时,搏功随 初长度↑而↑。 中段:稍平。说明 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 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 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 延伸的特性,保持搏 功基本不变。 左 中 右
2、后负荷:后负荷指心肌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即动脉血压 正常范围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4 等容收缩期延长, 3 心肌收缩速度↓ 2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 ↓ 50 100150 200 250 搏出量↓ 主动脉压力(mg) 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 心室剩余血量↑ 心肌肥厚(失代偿)→泵血 功能↓→左心衰
2、后负荷:后负荷 指 心肌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即动脉血压 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心肌肥厚(失代偿)→泵血 功能↓→左心衰 心室剩余血量↑ 搏出量↓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 等容收缩期延长, 心肌收缩速度↓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收缩能力↑: NE、Ca2+个→心缩力↑ 40 牧馆能力增强 收缩能力↓: 30 ACh→心缩力↓。 对厢 20 收螂能力降低 10 10 20 30 左室着张末别压(HD》 (1cm0=0.098Pa) 心室功能曲线
(3)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收缩能力↑: NE、Ca2+ ↑→心缩力↑ 收缩能力↓: ACh→心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