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房缩期 心房收缩 心房收缩期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 推动血液流入心室 动脉瓣 (占心室充盈量的10%~30%) 关闭 心房舒张 (心房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 房室瓣 特点:此期末心室容积最大 开放
4、房缩期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 推动血液流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的10%~30%) ↓ 心房舒张 (心房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 特点:此期末心室容积最大
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 压力、容积、瓣膜开闭和血流方向 心室压 心室容 房室 动脉 血流方向 时间 力 积 瓣 瓣 0.80s 1.等容收缩期 升高 不变 关闭 关闭 无 0.06s 2.快速射血期 升高 缩小 关闭 开放 射入动脉 0.10s 3.减慢射血期 下降 缩小 关闭 开放 射入动脉 0.14s 4.等容舒张期 下降 不变 关闭 关闭 无 0.08s 5.快速充盈期 下降 增加 开放 关闭 流入心室 0.11s 6.减慢充盈期 回升 增加 开放 关闭 流入心室 0.21s 7.房缩期 回升 增加 开放 关闭 流入心室 0.10s
心室压 力 心室容 积 房室 瓣 动脉 瓣 血流方向 时间 0.80s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4.等容舒张期 5.快速充盈期 6.减慢充盈期 7.房缩期 升高 升高 下降 下降 下降 回升 回升 不变 缩小 缩小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开放 开放 开放 关闭 开放 开放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无 射入动脉 射入动脉 无 流入心室 流入心室 流入心室 0.06s 0.10s 0.14s 0.08s 0.11s 0.21s 0.10s 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 压力、容积、瓣膜开闭和血流方向
小结 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 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心脏缩与舒(主要矛盾)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压力升与降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瓣膜开与关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血液进与出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 ④后负荷:后负荷↑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等容收缩期延长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射血期缩短 ↓ 动脉瓣关:等容舒张期初 射血量↓
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④后负荷:后负荷↑ ↓ 等容收缩期延长 ↓ 射血期缩短 ↓ 射血量↓ 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 心脏缩与舒(主要矛盾) 压力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 血液进与出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舒张期初 小结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70m1)。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1/120~130=55~65%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心指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 输出量。约为3.0~3.5L/min/m2 变异:10岁心指数最大;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意义:心指数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55~65%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 输出量。约为3.0~3.5L/min/m2 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意 义:心指数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二)心脏作功 搏出功:心脏每收缩一次所作的功称搏出功. 每分功=搏功×心率=61.5J/min 如心率为75次/分。 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的每搏输出量基本相等,但肺 动脉压仅为主动脉压的1/6,故右心室作功量只有左心 室的1/6
(二)心脏作功 搏出功:心脏每收缩一次所作的功称搏出功. 每分功=搏 功 × 心率=61.5 J/min 如心率为75次/分。 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的每搏输出量基本相等,但肺 动脉压仅为主动脉压的1/6,故右心室作功量只有左心 室的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