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夹]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2001年,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 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 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赫内曼 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硏究,从而为一个新的 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 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 兰杰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这个桂冠时称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 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 科特获奖。。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岀的贡献解释了经济政策 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6-3-7 11 ◼ 2001年,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 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 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赫内曼 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 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 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 ◼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 兰杰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这个桂冠时称: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 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 科特获奖。。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解释了经济政策 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资料夹] 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资料夹]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因 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沖突以及为何 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 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 方面所做的贡献。 ■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 杰迈尔森,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 的贡献 2008,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 Krugman)。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 而所作的贡献“新经溶码
2006-3-7 12 ◼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 “因 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 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 ◼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 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 方面所做的贡献。 ◼ 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 杰·迈尔森,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 的贡献 ◼ 2008,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 面所作的贡献“新经济地理学” 。 [资料夹] 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第六章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 原先博弈理论的硏究对象:给定博弈规则后,推断参与者可能的 行动和均衡结果。 ■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的目标,而需要设计 什么样的博弈规则(机制)来实现? 注:所谓最优的机制,是从机制设计者角度而言最好的均衡结果。 设计者的约束条件 (1)首先,不能有任何强迫(参与约束,或个人理性约束) (2)其次,参与者只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应行动激励相容约束) 2006-3-7 13
2006-3-7 13 ◼ 原先博弈理论的研究对象:给定博弈规则后,推断参与者可能的 行动和均衡结果。 ◼ 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的目标,而需要设计 什么样的博弈规则(机制)来实现? 注:所谓最优的机制,是从机制设计者角度而言最好的均衡结果。 ◼ 设计者的约束条件: (1) 首先,不能有任何强迫(参与约束,或个人理性约束); (2) 其次,参与者只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应行动(激励相容约束) 第六章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
第六章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 机制设计的过程: (1)委托人设计一个机制(或契约、激励方案),即博弈规则 (2)代理人接受或拒绝该机制; 3)接受机制的代理人进行由机制所确定的博弈 机制设计的目的 由于不完全信息下的均衡结果存在着福利损失 回忆:第四章《道德风险和激励理论》中不同工资方案比较 第五章《逆向选择和信号发送》中教育信号甄别的成本 机制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寻求使这种福利损失最小的机制。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委托-代理理论和贝叶斯纳什均衡的结合:机制 设计者是委托人,参与者是代理人;均衡概念为贝叶斯纳什均衡。 2006-3-7 14
2006-3-7 14 ◼ 机制设计的过程: (1) 委托人设计一个机制(或契约、激励方案),即博弈规则; (2) 代理人接受或拒绝该机制; (3) 接受机制的代理人进行由机制所确定的博弈。 ◼ 机制设计的目的: 由于不完全信息下的均衡结果存在着福利损失 回忆:第四章《道德风险和激励理论》中不同工资方案比较; 第五章《逆向选择和信号发送》中教育信号甄别的成本 机制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寻求使这种福利损失最小的机制。 ◼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委托-代理理论和贝叶斯纳什均衡的结合:机制 设计者是委托人,参与者是代理人;均衡概念为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六章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
第六章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 机制设计问题的几个例子: ■逆向选择问题中,设计何种机制能够使得低效率的代理人说真话? —信号发送中的分离均衡 对于雇主而言,对员工采取的何种激励方案是最佳的?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怎样设计最优的拍卖机制,使竞标人报出自己对标的物的真实估价? 拍卖理论 2006-3-7 15
2006-3-7 15 机制设计问题的几个例子: ◼ 逆向选择问题中,设计何种机制能够使得低效率的代理人说真话? ——信号发送中的分离均衡 ◼ 对于雇主而言,对员工采取的何种激励方案是最佳的?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 怎样设计最优的拍卖机制,使竞标人报出自己对标的物的真实估价? ——拍卖理论 第六章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信息经济学 (3):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