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前沿专题 Advances in game Theory 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系 刘德海Mi00163com 2006-2-28
2006-2-28 1 东北财经大学 数量经济系 刘德海 ldhai2001@163.com 博弈论前沿专题 (Advances in Game Theory)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全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选修课。 博蠢說的岩韬深刻陷喜学个柔宝科的肉 对 及公共政策领域产生 的 影响,并扌展到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真它领域。 博弈论的耷个理验公支还处在不断创新不断演进之 设让理论、演化博弈和实验博弈等理论正成为该学科 中最为活跃的须域城 (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 2006-2-28
2006-2-28 2 课程的性质 ◼ 本课程是为全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选修课。 ◼ 博弈论的兴起深刻改变了经济学各个子学科的内容, 对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宏观经 济政策、公共经济学以及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并扩展到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其它领域。 ◼ 博弈论的各个理论分支还处在不断创新、不断演进之 中,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激励理论、合作博弈、机制 设计理论、演化博弈和实验博弈等理论正成为该学科 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
?我们为什么选修这门“抽象的数学课”? ■理由1:经济学正经历着一场博弈论的革命; 1994年度诺奖得主约翰纳什( John f·Nash,1928-)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1920-) (传统博弈理论)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1930-) 1996年度诺奖得主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1914-1996) (信息经济学)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1936-) 2001年度诺奖得主迈克尔職斯 A: Michael Spence,1948 约瑟夫斯帮格利茨( Josephe. Stiglize,1943-) (信息经济学)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1940); >2005年度诺奖得主罗伯特奥曼( Robert j. auman,1930- (博弈论基础和应用)托马斯谢林( Thomas c. Schelling,1921-) 2006-2-28
2006-2-28 3 ◼ 理由1:经济学正经历着一场博弈论的革命; ➢ 1994年度诺奖得主约翰·纳什(John F· Nash,1928-)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1920-) (传统博弈理论)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1930-); ➢ 1996年度诺奖得主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1914-1996) (信息经济学)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 ,1936-); ➢ 2001年度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1948-)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 Stiglize,1943-) (信息经济学)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 Akerlof,1940-); ➢ 2005年度诺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1930-) (博弈论基础和应用)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1921-) ?我们为什么选修这门“抽象的数学课”?
[资料夹]一代数学天才约翰纳什: 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人物传记 片,荣获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全球最高 奖项。主人公原型纳什因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n约翰纳什( John F·Nash,1928-)美国人。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 群不善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 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土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 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 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漫长 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纳什教授渐渐康复。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岀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硏究。并受聘青岛大学教授。 2006-2-28
2006-2-28 4 ◼ 约翰·纳什( John F· Nash,1928- )美国人。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 群不善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 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 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 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漫长 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纳什教授渐渐康复。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并受聘青岛大学教授。 [资料夹] 一代数学天才约翰·纳什 : 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人物传记 片,荣获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全球最高 奖项。主人公原型纳什因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资料夹]1994年度经济学诺奖得主泽尔腾: 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1930-)出生于德国的布莱斯劳(二战后划属 波兰)。 1958年前后,泽尔腾了解到西蒙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并试图构造一 个有限理性多目标决策模型。 六十年代早期,泽尔腾做了寡头博弈的实验,发现对该实验模型的博 弈理论分析太困难了。他定义了子博弈精炼的概念,并于1965年发表 了他最著名的博弈论论文《—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成 为了子博弈精炼均衡的正式定义,同时成为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主要原因。 ■在颤抖手均衡点概念中,泽尔腾利用人类行为包含非理性因素(局中 人会犯错)这一特点,形成对理性概念的一种新理解。这种方法无疑 是博弈理论的—个重大突破
2006-2-28 5 ◼ 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1930-)出生于德国的布莱斯劳(二战后划属 波兰)。 ◼ 1958年前后,泽尔腾了解到西蒙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并试图构造一 个有限理性多目标决策模型。 ◼ 六十年代早期,泽尔腾做了寡头博弈的实验,发现对该实验模型的博 弈理论分析太困难了。他定义了子博弈精炼的概念,并于1965年发表 了他最著名的博弈论论文《一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成 为了子博弈精炼均衡的正式定义,同时成为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主要原因。 ◼ 在颤抖手均衡点概念中,泽尔腾利用人类行为包含非理性因素(局中 人会犯错)这一特点,形成对理性概念的一种新理解。这种方法无疑 是博弈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资料夹] 1994年度经济学诺奖得主泽尔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