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34 目桑 第二节农药中毒882 一、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882 二、急性百草枯中毒887 三、灭鼠药中毒890 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 893 第三节急性毒品中毒894 第四节急性乙醇中毒 第五节镇静催醒药中毒 901 第六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七节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第八节有机溶剂中毒910 第九节毒蛇咬伤中毒 912 第三章中暑 o。917 第四章冻僵 0.921 第五章高原病 0.923 第六章淹溺 0.927 第七章电击 ●。930 推荐阅读 0.93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933 本书测试卷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第一篇 绪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2 第一篇绪论 一、内科学概况 (一)人类医学发展历程 从远古到现代,伴随人类的生存繁衍,医学探索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疾病预防和诊疗对策 在远古蒙昧时代,先民在与自然灾害、猛兽、疾病的斗争中开始了医疗保健活动,逐步发现了一些可以 治疗疾病的药物和疗法,在生与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原始的经验型医学知识。我国古代文 献《帝王世纪》记载了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 六腑六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 在焉。”司马迁的《史记》和朱熹的《纲鉴》记截了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通鉴外纪》记载了黄 帝所创之医,“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战国至秦汉时 期,历代许多医家广泛收集整理当时积累的医疗经验和思想,不新丰富增补汇集而成《黄帝内经》,这 是我国古代经验型医学理论的代表文献。 “医生"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希波克拉底(ippocre of Cos,约公元前460一公元前 3门,古希腊名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弟子和后人整理汇集 他的医学著述并融人同时代其他古希腊医界论著而成的(希波克拉底文集)(Corpus Hippocraticum), 集中代表了古希腊时期的经验型医学理论,为西方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曾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经过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医院”的设立 1628年,哈维(William Harvey,1578一1657,英国医生)发表《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论述 了血液大循环理论。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莫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哥白尼的“日心说”一起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开始。近代科学注重实验,从人类早期的经验型医疗知识的积累,发展为 机械自然观方法论指导下的实验科学体系。例如,维萨利(Andreas Vesalius,l514一1564,比利时医 生)在人体解剖的实验基础上发表了《论人体结构》,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l628一1694,意大利 解剖学家,医生)和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I632一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家)发 现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19世纪后,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一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和科赫(Robert Koch,1843一1910,德国医生、细菌学家)在一系列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微 生物导致传染病”的理论。 19~20世纪,现代医学开始分化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并进一步细化,更加专业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实验手段,所研究的各种规律为 其他应用医学所遵循。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 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以达到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临床医学是研究人体 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科学,其直接面对疾病和病人,是医学中侧重实 践活动的部分。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所论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整体的理论 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科学所涵盖的研究和诊治范围 不断拓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的亚专科不断涌现,包括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病 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和营养代谢病学、风湿病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老年医学等。 (二)现代内科学的演变 1.社会发展和疾病谱变化对内科学的影响医学的发展与社会演化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20 世纪上半叶之前,威胁人类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是传染性疾病。历史上曾出现多次鼠疫、霍乱等急性重 大传染病大流行,其传染性强、流行面广、迅速致命的特点造成亿万人死亡。即使馒性传染病如疟疾 结核等也给人类造成了持续、巨大的生命和物质损失。因此,早期内科学亟需要解决的是诊治传染性 疾病占主要地位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针对传染病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各种疫苗、抗生素以及化学药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第一篇绪论 物的出现使大部分传染病逐步得到了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orld,WHO)于1979 年宜布天花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虽然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防控,但新的全隙健康问题 随之而来那就县与社会和自然环墙变迁、人类寿命征长、生活水平摇高、不良生活方式污消以及心理 行为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慢性病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的疾病类型。WH0公 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估计5600万人死亡,其中68%由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比2000年的60% 有所上升,四类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以及慢性肺部疾病;从具体病种来 看,目前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三大最主要疾病依次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因此,诊治慢性非传染性疾演成为现代医学以及内科学的首要任络 2.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对内科学的促进作用影响现代内科学发展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对人类自身生 命本质的认识,对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阑明,促进了内科学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学理解,进而丰官了治疗手段。例如,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对异常血红蛋白病的认识从过去的遗传病 发展到现在的血红蛋白分子病,同时也使血红蛋白病的产前和基因诊断得以在临床实施。在内科疾 病诊新技术的发展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效液相层析、放射免疫和免疫放射测 量、酶学检查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生物芯片等技术的建立,使测定体液或组织中 的微量物质、免疫抗体、微生物DNA或RNA等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如,高敏肌钙蛋白的测定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时间大大缩短,血乙肝病毒DNA载量的测定为慢 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等等。医学、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 交叉研究促成了多排螺旋CT、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 ron em tomography,PET)等辅 助检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疾病的影像诊断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时,临床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也极大改变了内科学的面貌。临床流行病学于20世纪70年 代开始兴起,是建立在临床医学基础上的一门关于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学,以患病群 体为研究对象,将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经济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在一起探索疾病 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规律 基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临床医学远离了古代经验型医学的范式,形成 了循证医学体系。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 对照及多中心研究的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整理大样本研究所获得的客观证据作为医疗决策的基 础。循证医学保障了临床医疗决策基于科学实验的数据支持,避免了过去仅依据医生(即使是最有经 验的优秀医生)个体经验积累来进行医疗决策时可能发生的偏见和失误。循证医学在日常医学实践 中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临床诊疗的实践需求导致大量实践指南的循证医学出版 物发行,在这些正式出版的诊疗指南中,对某一诊疗措施,如果已经有多个大规模前瞻性双盲对照研 究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则证据水平最高,常被列为强烈推荐:如尚无循证医学证据,仅为逻辑推理,但 已被临床实践接受的则证据级别水平为最低,常被列为专家共识或临床诊治参考。需要强调指出的 是,循证医学研究的结论或者诊疗指南的推荐,都只能是给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不能作为 临床医疗决策的唯一依据,更不能忽规临床医生对于每一个具体病人认真的个体化分析。 3.医学思维的演变人类的医学思维是在医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与处理医学 领域相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人们处理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 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观点,影响着这一时期整体医疗活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医学思维伴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疾病谱的演变,以及人们对医学科学认识的逐步深人而变 化。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先后经历了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 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诞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的诊治对象作为生物自然人个体对待,使人们对疾病的 机制和医治方法的认识不断深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加有效,极大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第一麓绪论 是,这一模式本身的缺陷也不断暴露,尤其是“心身二元论”的观点使人们忽祝了人的生理、心理以及 诸多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致使诸多疾病仅从生物学角度难以解释,单纯依靠生物学手段也难 以达到理想疗效。l977年,美国George L Engel教授在Science杂志撰文,评价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 局限性,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整 体看待健康与疾病问题,既要考虑到病人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社会 环境的影响;医疗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从以医疗机构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基 础,从主要依靠医护人员和医学科技转变为需要全社会、多学科共同参与;卫生保健不仅面向个体更 要面向群体,疾病防治的重点不仅是躯体疾病,也要重视与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新的医学模式的提出和建立,使医疗工作发生了从局部到全身、从个体到群体、从医病到医人、从生物 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的跨越,议对包括内科学在内的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指导意义 (三)21世纪内科学的机遇和挑战 1.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的兴起给内科学带来新的机遇过去半个多世纪,生物医学的基础科学 探素取得长足进展,但人们却在追问,发表了那么多高质量的论文,发现了那么多关于人类自身的新 知识,为什么疾病依旧肆虐、病痛仍未解除。转化医学概念由此艇生。转化医学(translationa medicine)不是新兴的单一学科,而是一种状态、 个平台,甚至是一种理念,指从实验室到临床(bench to bedside)、从临床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联系基础一临床一基础的重要徐径,联合基出医学 究者、医生、病人、企业甚至政府,帮助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帮助来源于临 床的观察促进实验室更深人全面认识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它的目的是促进基础研究、提高 医疗水平、解决健康何题。药物研发、分子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标志物、样本库等都属于转化医学的 范畴。 医学思维模式由神灵主义变迁为今天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历经了整体一局部一整体过 程,尽管含义已有所不同,但对人本和疾病的关注从没有停止,在许多国家,多种医学学说并行。比 如我国,中医、西医并存,中医关注脏腑经脉学说,西医目前仍以分科为基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 来,老年病人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他们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使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整合医学(integrated medicine)应运而生,指在理念上实现医学整体和局部的 统一,在策略上以病人为核心,在实践上将各种防治手段有机融合,它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 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俄经验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墙、理讲行调整使之成为重加活合人 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的核心是团队合作、多科合作,全程关注。对慢性病病人,比如2型糖尿病病人,医生不 仅要提供单次就诊意见,给予降糖治疗处方,还需要了解病人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评估心、肾、血 管等多处靶器官的状态,全程指导疾病二级预防。随者病人疾病状态的变化,医生随时给予诊疗方案 变更,推荐病人接受其他专科诊疗」 2.“互联网+”、大数据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内科学“互联网+”指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来促 进传统行业的发展,不仅是传统行业本身技术和业务的创新,更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 医疗”的具体形式可有: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医疗信息数据平台、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信 息化服务等。 互联网、云计算、超强生物传感器、基因组测序等创造性力量喷通而出,爆炸的数据通过云服务器 集群实现无限大的计算存储能力,这些来源多样、类型多样、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群称为“大数据 将在医学的各方面,诸如临床研究分析、临床决策制定、疾病转归预测、个体化治疗、医疗质量管控等 发挥巨大的作用。Framingham心脏研究堪称医学史上的丰碑,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心血管病学队列 研究,为心血管流行病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近年来,Framingham心脏研究已进人对第三代人的观 察,加人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在不断增加的大样本人群中进行了全基因组DN测序,希望帮助了解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医考侠 获得更多医学资料 本资料仅用作学习共享,禁止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