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四年制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八版修订) 生物化学教研室修订 二零一六年八月 一、前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性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 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分子生 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 课程,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领域和前沿学科, 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大纲是配合查锡良、药立波教授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 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的使用而编写 的。该教材共4篇26章,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根据本院四年制护理本科 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教材的内容第一、二篇基本全部讲授,第三篇部分讲授,第四篇为自学内容。总学 时数60,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2。 本大纲将教材中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部分。对于必需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并 融会贯通。对于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理解并记忆。对于了解的内容,可讲可不讲,但要求学生阅读了 解。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2。熟悉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氨基酸: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肽键与肽链,肽与蛋白质的区别,生物活性肽。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一级结构的化学键。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概念、主要形式和特点。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键。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四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四级结构的化学键。 5.蛋白质的分类:了解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2.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了解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课学时】6学时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特点,三种主要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四年制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八版修订) 生物化学教研室修订 二零一六年八月 一、前 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 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分子生 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 课程,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领域和前沿学科, 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大纲是配合査锡良、药立波教授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 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的使用而编写 的。该教材共4篇26章,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根据本院四年制护理本科 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教材的内容第一、二篇基本全部讲授,第三篇部分讲授,第四篇为自学内容。总学 时数60,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2。 本大纲将教材中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部分。对于必需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并 融会贯通。对于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理解并记忆。对于了解的内容,可讲可不讲,但要求学生阅读了 解。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2.熟悉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氨基酸 : 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肽键与肽链,肽与蛋白质的区别,生物活性肽。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一级结构的化学键。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概念、主要形式和特点。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键。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四级结构的定义与维系四级结构的化学键。 5.蛋白质的分类:了解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1.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 呈色反应。 2.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了解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课学时】6学时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特点,三种主要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
2.熟悉核小体的结构特点,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键及书写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松 1.核苷酸的结构:嘌昤与嘧啶,核糖与核苷,戊糖碳原子的编号 2核酸的一级结构:概念 核酸 组分间的连接键、 书写方式 弟一巾 NAE 的结构与功能 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Chargaf规则,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 2DNA的招摆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特:DNA的招螺旋结构.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DNA在直核 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核小体。 3.DNA的功能:基因,基因组,DNA的功能 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 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2.转运RNA的 转运RNA的 级及三级结构特点及功能 与功能 生物核蛋 体的组 4, 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动物细胞内其他的RNA种类及功能,RNA组学的概念,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260nm紫外吸收。 2.DNA的变性:概念,解链曲线,Tm值,增色效应。 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退火。 第五节核酸酶 DNA酶RNA晦内切醢外切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课学时】4学时 第三章酶与维生素 【自的翠求 概念、酶的分子结构、酶促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子的机,的分类和合名。 3 【教学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 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必需基团,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3.同工酶:概念,DH同工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的工作 上之整促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哭合说:、 性,不稳定性 调邻近效应、 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概念和意义。 3 避对德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DH对南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 第四节酶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酶原的激活的概念、机制及意义,变构酶,变构调节与协同效应,酶的共价修饰 第五 1.酶的分类。 2.酯的命名。 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自学)
2.熟悉核小体的结构特点,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键及书写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1.核苷酸的结构:嘌呤与嘧啶,核糖与核苷,戊糖碳原子的编号。 2.核酸的一级结构:概念、核苷酸各组分间的连接键、书写方式。 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Chargaff规则, 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 性。 2.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DNA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DNA在真核 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核小体。 3.DNA的功能:基因 ,基因组,DNA的功能。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一级、二级及三级结构特点及功能。 3.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及原核生物核蛋白体的组成。 4.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动物细胞内其他的RNA种类及功能,RNA组学的概念。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260nm紫外吸收。 2.DNA的变性:概念,解链曲线,Tm值, 增色效应。 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退火。 第五节 核酸酶 DNA酶 RNA酶 内切酶 外切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课学时】4学时 第三章 酶与维生素 【目的要求】 1.掌握酶的概念、酶的分子结构、酶促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熟悉酶的调节。 3.了解酶促反应的机制,酶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维生素与辅酶。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3.同工酶:概念,LDH同工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第二节 酶的工作原理 1.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 2.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1.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概念和意义。 2.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 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6. 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 第四节 酶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酶原的激活的概念、机制及意义,变构酶,变构调节与协同效应,酶的共价修饰 调节概念、特点与意义。 2.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概念,酶降解的调控。 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1. 酶的分类。 2. 酶的命名。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自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课字时】6学时 第六章糖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 2.熟悉糖代谢的能量代谢关系及血糖的来源、去路, 3. 了解糖的吸收方式及糖代谢的调控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 主动耗能的过程 3.糖代谢的概况:糖的无氣氧化、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 第二节糖的无氣分解 1,糖的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 2.糖的无氧分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 3.糖的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二羧酸循环的时程乃牛甲音义 分子葡萄糖通过 氧氧化生成3 或3: :丙酮酸脱氢酶复 及三羧酸循环中三个关键酶的调节 4. 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第四节磷酸戊塘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关键酶。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关键酶。 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 第六节糖异生 1.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萌,糖异生的三个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2.糖异生的调节。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4.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第八节血塘及其调书 1血塘的来百和夫路 2血糖水平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3血糖水平 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科料学时】6学时 第七章脂质代途 【目的求】 :握脂肪的分解代谢及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2.熟悉胆固醇代谢及脂肪的合成代谢 3教学为 的消化和吸收及磷脂的代谢 第一节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结构,脂质生物学功 第二节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课学时】6学时 第六章 糖代谢 【目的要求】 1.掌握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 2.熟悉糖代谢的能量代谢关系及血糖的来源、去路。 3.了解糖的吸收方式及糖代谢的调控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 3.糖代谢的概况:糖的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1.糖的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 2.糖的无氧分解的调节:三个关键酶。 3.糖的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2.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生成36或38个ATP。 3.有氧氧化的调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及三羧酸循环中三个关键酶的调节。 4.巴斯德效应: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关键酶。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关键酶。 2.糖原的分解代谢:分解过程与关键酶。 3.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 活性改变。 4.糖原累积症。 第六节 糖异生 1.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三个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2.糖异生的调节。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4.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第八节 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3.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科学时】 6学时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目的要求】 1.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及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2.熟悉胆固醇代谢及脂肪的合成代谢。 3.了解脂类的消化和吸收及磷脂的代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结构,脂质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 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2》合成部色:肝、脂肪组织和小肠 )皮基木过程:甘油一酯途径和甘油二酯途径。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至的黄特基三帝用C表点款杰我粒体,脂 3) 三酸的甘 4)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酮体的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调节, 酮症酸中毒。 )玩酸的合成代谢 限防碳的加长:内质网霜合成系及反应过程 合成部位 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4)脂助肪酸合成的调节:代谢物的调节,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磷脂代谢 甘油磷脂的代湖 Rca 部位 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合成基本过程。 分布及生能醇代 1)合成部位:肝 2)合成原料:乙酰CoA ,能量及供氢物质。 速醒 合成的基本过程 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 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 2.胆固醇的转化 1)转化成胆汁酸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脂蛋白的结枸。 我 5 血浆脂蛋白代谢异为 究能微拉,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斋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血症, 遗传性缺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料学时】5学时 第八章生物氧化 【目的要求】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种类,氧化磷酸化的偶链部位, 2跑液化阙酸化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PO比值,ATP的生成和利用。 3.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及方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其他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氧化呼吸链是由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复合体组成 呼吸链:组成,排列顺序 第二节氧化磷酸化将氧化呼吸链释能与ADP磷酸化偶联生化 氧化磷酸化:概念,P1O,偶联部位,偶联机制一化学渗透假说
1.脂质的消化 2.脂质的吸收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 :肝、脂肪组织和小肠。 2)合成原料。 3)合成基本过程:甘油一酯途径和甘油二酯途径。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动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解激素与抗脂解激素。 2)脂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 酸的β-氧化,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3)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4)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酮体的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调节, 酮症酸中毒。 3.脂酸的合成代谢 1)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 2)脂肪酸碳链的加长:内质网酶系和线粒体酶系。 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4)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代谢物的调节,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磷脂代谢 1.甘油磷脂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 2)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合成基本过程。 3)甘油磷脂的降解:由专一性不同的磷脂酶A1、A2、B1、B2、C、D分别作用。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胆固醇的合成 1)合成部位;肝。 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 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 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 2.胆固醇的转化 1)转化成胆汁酸。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脂蛋白的结构。 3.载脂蛋白:分类与功能。 4.血浆脂蛋白代谢: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5.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遗传性缺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科学时】 5学时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 排列顺序、种类,氧化磷酸化的偶链部位, 胞液中NADH的氧化。 2.熟悉氧化磷酸化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P/O比值 ,ATP的生成和利用。 3.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及方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其他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氧化呼吸链是由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复合体组成 呼吸链:组成,排列顺序。 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将氧化呼吸链释能与ADP磷酸化偶联生化 氧化磷酸化:概念,P/O,偶联部位,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化的因素: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DP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 高能磺酸键,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 3.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线粒体内膜的主要转运蛋白,胞浆中NADH的氧化一a-磷酸甘油穿梭、苹 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腺苷酸转运蛋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课学时】3学时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目的要求】 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氨的代谢。 2.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一碳单位的代谢及甲硫氨酸代谢。 质的消化吸收及一些待殊氨基酸的代明。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1.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 2.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氮平衡,生理需要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含器经 第际内氧解酸的代谢库的念 1)转氨基作用:转氨酶与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的机制。 》转亮精受:糖及脂肪代谢的联系」 四节氨的代谢 1.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肾小管上皮细 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铣形 合成尿素,肾小管分泌,合成营养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Y谷氨酰基循环。 2)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学说 酸所的祥细步案。 5)高氨血症和氨中毒,及降氨措施 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4)5-羟色胺。 5)多胺。 位的代叶酸 2》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 4 单位的 :甲硫氨酸与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循环,肌酸的生成 2)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硫酸根的代谢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1.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DP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 素,线粒体DNA突变。 2.ATP:高能磷酸键,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 3.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线粒体内膜的主要转运蛋白,胞浆中NADH的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苹 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腺苷酸转运蛋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目的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氨的代谢。 2.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一碳单位的代谢及甲硫氨酸代谢。 3.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一些特殊氨基酸的代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1.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 2.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氮平衡,生理需要量,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1.蛋白质的消化:胃中的消化,小肠中的消化。 2.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吸收载体,γ-谷氨酰基循环对氨基酸的转运作用,肽的吸收。 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胺类的生成,氨的生成,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体内蛋白质的转换更新:体内氨基酸的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库的概念。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转氨基作用:转氨酶与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的机制。 2)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 3)嘌呤核苷酸循环。 3.α-酮酸的代谢 1)经氧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2)转变成成糖及脂类。 3)氧化供能: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谢的联系。 第四节 氨的代谢 1.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肾小管上皮细 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合成尿素,肾小管分泌,合成营养必需氨基酸。 2.氨的转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γ-谷氨酰基循环。 3.尿素的生成 1)肝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 2)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学说。 3)鸟氨酸循环的详细步骤。 4)尿素合成的调节。 5)高氨血症和氨中毒,及降氨措施。 第五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γ-氨基丁酸。 2)牛磺酸。 3)组胺。 4)5-羟色胺。 5)多胺。 2.一碳单位的代谢 1)一碳单位与四氢叶酸。 2)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 3)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 4)一碳单位的生理功能.。 3.含硫氨基酸代谢 1)甲硫氨酸的代谢:甲硫氨酸与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循环,肌酸的生成。 2)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半胱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硫酸根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