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震源、震中、震中距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 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 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 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 分析与抗震设计。 >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类型: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类 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 (如兴建水库)所引发的地震,诱发地震一般都不太强烈, 仅有个别情况(如水库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后者由火山爆 发所引起,前者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比较而言,构造 地震发生次数多(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影响范围广 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11 1.1 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 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 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 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 分析与抗震设计。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类型: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类 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 (如兴建水库)所引发的地震,诱发地震一般都不太强烈, 仅有个别情况(如水库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后者由火山爆 发所引起,前者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比较而言,构造 地震发生次数多(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影响范围广, 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成因: 对于构造地震,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 次上解释其具体成因。从宏观背景上考察,地球内部由 三个圈层构成:地壳、地幔与地核。通常认为:地球最 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 约为70~100km。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这些板块一直在 缓慢地相互运动着。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产生 的根本原因。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 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 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 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从而引起地震
12 成因: 对于构造地震,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 次上解释其具体成因。从宏观背景上考察,地球内部由 三个圈层构成:地壳、地幔与地核。通常认为:地球最 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 约为70~lOOkm。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这些板块一直在 缓慢地相互运动着。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产生 的根本原因。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 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 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 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从而引起地震
>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称为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浅源地震<60km 中源地震6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13
13 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称为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浅源地震<60km 中源地震6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1.2地震波 费猴盟问界看你簧是鹅襄波手振动、并以波的形式 >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 > 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其介质质点的运动方 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一般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在地面引起上下颠簸运动。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 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归纳如下: 纵波:P波,为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vp=1.67vs 横波:S波,vs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14
14 1.2 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 从震源向外传播,这就是地震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 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其介质质点的运动方 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一般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在地面引起上下颠簸运动。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 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归纳如下: 纵波 :P波,为压缩波 ,速度快,产生颠簸。 vp=1.67vs 横波 :S波, vs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叫做面波。 >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形式。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 的平面内作逆向的椭圆运动。这种运动形式被认为是 形成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 >乐夫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 向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面波周期长,振 幅大。 >由于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故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 慢。所以,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们的感觉是,先 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5
15 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叫做面波。 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形式。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 的平面内作逆向的椭圆运动。这种运动形式被认为是 形成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 乐夫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 向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面波周期长,振 幅大。 由于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故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 慢。所以,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们的感觉是,先 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