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可能在弯矩和剪V共同作用的区段内,发生沿着与梁轴线成斜 交的斜裂缝截面的受剪破坏或受弯破坏。因此,受弯构件除了要保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以外 还应保证斜截面的母的和受弯承拔力。在工程设计中,斜截面受前承线一般是由计算和构造 4回肠座:证王前準5 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等构 造要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斜裂缝的出现及其类别。 2.明确剪跨比的概念。 3.观解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4.了解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破坏的机理 5.了解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6.熟练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的验算。 7.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的绘削方法,熟悉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截断及箍筋 间距的主要构造要求,并能在设计中加以应用。 §5-1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 一、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及腹筋布智 1.梁受力特点 CD段:纯弯段正截面受弯破坏,配纵向钢筋 厂受剪破坏:配腹筋(箍筋和弯筋) AC段:弯剪段斜截面 受弯破坏:构造处理 日 是直具 M图 “名甘甲 图5】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的应力状态 2.腹筋的布置 ·将梁中箍筋斜放与斜裂缝正交时受力状态最佳。但施工难实现:难以适应由于异号弯矩、 剪力导致斜裂缝的改变方向。 ·在支座附近弯矩较小之处可采用弯起部分纵筋以抵抗部分剪力。 。1-
- 1 -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可能在弯矩W和剪力V共同作用的区段内,发生沿着与梁轴线成斜 交的斜裂缝截面的受剪破坏或受弯破坏。因此,受弯构件除了要保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以外, 还应保证斜截面的受剪和受弯承载力。在工程设计中,斜截面受剪承载一般是由计算和构造 来满足,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则主要通过对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等构 造要求来满足的。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斜裂缝的出现及其类别。 2.明确剪跨比的概念。 3.观解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4.了解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破坏的机理。 5.了解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6.熟练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的验算。 7.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的绘削方法,熟悉纵向钢筋的弯起、锚固、截断及箍筋 间距的主要构造要求,并能在设计中加以应用。 §5-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一般概念 一、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及腹筋布置 1.梁受力特点 CD 段:纯弯段正截面受弯破坏,配纵向钢筋 受剪破坏:配腹筋(箍筋和弯筋) AC 段:弯剪段斜截面 受弯破坏:构造处理 图 5-1 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的应力状态 2.腹筋的布置 · 将梁中箍筋斜放与斜裂缝正交时受力状态最佳。但施工难实现;难以适应由于异号弯矩、 剪力导致斜裂缝的改变方向。 · 在支座附近弯矩较小之处可采用弯起部分纵筋以抵抗部分剪力
3.关于腹筋布置的规定 ()梁高h<150mm的梁可以不设置籍筋 (2h=150-300mm时,可仅在梁端各14跨度范围内配置箍筋 当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应沿全长布置箍筋。 (3h>300mm时,全跨布置箍筋。 二、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前的应力状态 1,应力计算方法:接近弹性工作状态,可根据材力公式计算梁中应力 钢筋按应变相等 力大小及作用点不变的原则换算成等效混凝土面积EA,把钢筋 混凝士的截面变成混凝土单一材料的换算截面,其几何特征值A。、h、S、y藏面上任 点的应力为: a-M.,t-v. 1. .1 2.梁开裂前截面任意一点应力状态 主压加:,号-仔+ 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梁轴夹角:g2a=-2红 三、斜裂缝的出现情况与开展 一般情况 -弯剪斜裂缝(图5-2b) ·首先在梁底产生垂直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在垂直裂缝上发展起来,并向集中荷载 作用点延伸。 2梁腹很道时一一腹斜裂缝(图5.2a) ·首先在中和轴附近产生斜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分别向支座及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 3.次生裂缝 粘结开裂裂缝或撕裂裂缝(图5-2c) ·在近支座处,在纵筋与斜裂缝相交处因纵筋与混凝土发生粘结破坏而产生粘结开裂裂缝。 ·在剪跨比较大的梁中,临近破坏时,沿纵筋位置出现水平的撕裂裂缝。 .2
- 2 - 3.关于腹筋布置的规定 ⑴梁高 h<150mm 的梁可以不设置箍筋。 ⑵h=150~300mm 时,可仅在梁端各 1/4 跨度范围内配置箍筋。 当构件中部 1/2 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应沿全长布置箍筋。 ⑶h>300mm 时,全跨布置箍筋。 二、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前的应力状态 1.应力计算方法:接近弹性工作状态,可根据材力公式计算梁中应力。 钢筋按应变相等、合力大小及作用点不变的原则换算成等效混凝土面积 αEAs,把钢筋 混凝土的截面变成混凝土单一材料的换算截面,其几何特征值 A0、I0、S0、y0。截面上任一 点的应力为: 0 0 I M y = , 0 0 b I V S = 2.梁开裂前截面任意一点应力状态 主拉应力: 2 2 2 4 tp = + + 主压应力: 2 2 2 4 cp = − + 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梁轴夹角: p tg 2 2 = − 三、斜裂缝的出现情况与开展 1.一般情况——弯剪斜裂缝(图 5-2b) · 首先在梁底产生垂直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在垂直裂缝上发展起来,并向集中荷载 作用点延伸。 2.梁腹很薄时——腹剪斜裂缝(图 5-2a) · 首先在中和轴附近产生斜裂缝。随荷载增大,斜裂缝分别向支座及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 3.次生裂缝——粘结开裂裂缝或撕裂裂缝(图 5-2c) · 在近支座处,在纵筋与斜裂缝相交处因纵筋与混凝土发生粘结破坏而产生粘结开裂裂缝。 · 在剪跨比较大的梁中,临近破坏时,沿纵筋位置出现水平的撕裂裂缝
(o) 6 (c) 图5-2斜裂缝分布 四、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状态(图5-3) 开裂初期呈梳状结构。齿上受力情况:①纵筋拉力:②纵筋销栓力:③骨料咬合力。 c D 图5.3无陶筋简支梁开裂后的受力机制 ·加载后期,由于混凝土与纵筋产生粘结破坏,混凝士剥落而成为拱结构 五、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机制(图54) 1.腹筋的作用 ·将齿块Ⅱ、Ⅲ向上吊,使其斜向压力传递至拱体1处,增加整体梁的抗剪能力。 ·腹筋的悬吊作用避免纵筋周围混凝土撕裂,使纵筋的销栓作用得以发挥。 ·腹筋可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开展,提高裂缝处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 2.受力机制 —拱形桁架模型 ·基本拱体Ⅰ是桁架的上弦压杆,裂缝间混凝土齿块为桁架的受压腹杆,纵向钢筋是下弦 拉杆,箍筋或弯筋是桁架的受拉腹杆。 3
- 3 - 图 5-2 斜裂缝分布 四、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状态(图 5-3) · 开裂初期呈梳状结构。齿上受力情况:①纵筋拉力;②纵筋销栓力;③骨料咬合力。 图 5-3 无腹筋简支梁开裂后的受力机制 · 加载后期,由于混凝土与纵筋产生粘结破坏,混凝土剥落而成为拱结构。 五、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受力机制(图 5-4) 1.腹筋的作用 · 将齿块 II、III 向上吊,使其斜向压力传递至拱体 I 处,增加整体梁的抗剪能力。 · 腹筋的悬吊作用避免纵筋周围混凝土撕裂,使纵筋的销栓作用得以发挥。 · 腹筋可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开展,提高裂缝处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 2.受力机制——拱形桁架模型。 · 基本拱体 I 是桁架的上弦压杆,裂缝间混凝土齿块为桁架的受压腹杆,纵向钢筋是下弦 拉杆,箍筋或弯筋是桁架的受拉腹杆
图5-4拱形桁架模型 §5-2斜截面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 一、剪跨比概念 ·广义剪跨比入一元,反映了计算酸面所承受的弯矩M与剪方V的相对大小,实质上反 映了正应力与剪应力的比值。 ·集中有载作用下,筒支奖明北=六号=号称计第男比。 ·对于连续梁来说,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是不同的,二者的关系为: -总-嘉 图台5连蝶梁的到骑比 显然,由图G5中三角形相似关系得到: 代入上式得: 1-有à+网 (6-12 其中为考矩比引,如图65. 二、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根据斜裂缝的位置及发展情况来划分)(图5-5) 1.斜压破坏 ·发生原因:剪跨比<1,或腹筋配置过多,或梁腹较薄。 ·斜压破坏时腹筋尚未屈服,破坏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压应力超过抗压强度而引起的。因 此,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士抗压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高。 ·斜压破坏很突然,属脆性破坏。 2.剪压破坏 ·产生原因:腹筋配置适当,或剪骑比=13。 .4
- 4 - 图 5-4 拱形桁架模型 §5-2 斜截面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 一、剪跨比概念 · 广义剪跨比 Vh0 M = ,反映了计算截面所承受的弯矩 M 与剪力 V 的相对大小。实质上反 映了正应力与剪应力的比值。 · 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剪跨比 0 h0 a Vh M = = 。 h0 a = 称计算剪跨比。 · 对于连续梁来说,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是不同的,二者的关系为: 二、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根据斜裂缝的位置及发展情况来划分)(图 5-5) 1.斜压破坏 · 发生原因:剪跨比 λ<1,或腹筋配置过多,或梁腹较薄。 · 斜压破坏时腹筋尚未屈服,破坏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压应力超过抗压强度而引起的。因 此,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高。 · 斜压破坏很突然,属脆性破坏。 2.剪压破坏 · 产生原因:腹筋配置适当,或剪跨比 λ=1~3
·剪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取决于腹筋的数量及剪压区混凝士的复合强度。实验表明,其抗 剪承载力介于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之间。 剪压破坏前,梁体跨中挠度不大,仍属脆性破坏 3.斜拉破坏 ·产生原因:无腹筋或腹筋较少,且剪跨比入>3 ·斜拉破坏的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 土的抗拉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小。 注意 ·除产生上述三种破坏形态外,还可能产生局部挤压破坏、纵筋锚固破坏等其他破坏形态 一般可通过构造要求加以预防。 ·由于斜压破坏时箍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斜拉破坏又十分突然,故在设计中应避 免上述两种破坏形态。因此,在设计中应把构件控制在剪压破坏类型。 (e) 图5-5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三、影响斜裁面承载力V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1(图5-6) ·当入>3时,剪跨比对抗剪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而<3时,受 剪承载力明显随剪跨比减小而增大。 4 5 斜压破环物压能坏 斜拉破坏 图5-6剪跨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2.混凝土强度fm(图5-7) ·实验表明,混凝土强度越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越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二者大体成线 性关系。但其影响幅度随入值的增加而降低: 当<1时,斜压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故影响较大: 当3时,斜拉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故影响较小 当=13时,剪压破坏,侧影响介于二者之间。 5
- 5 - · 剪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取决于腹筋的数量及剪压区混凝土的复合强度。实验表明,其抗 剪承载力介于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之间。 · 剪压破坏前,梁体跨中挠度不大,仍属脆性破坏。 3.斜拉破坏 · 产生原因:无腹筋或腹筋较少,且剪跨比 λ >3 · 斜拉破坏的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其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 土的抗拉强度。实验表明,其抗剪承载力最小。 注意: · 除产生上述三种破坏形态外,还可能产生局部挤压破坏、纵筋锚固破坏等其他破坏形态, 一般可通过构造要求加以预防。 · 由于斜压破坏时箍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斜拉破坏又十分突然,故在设计中应避 免上述两种破坏形态。因此,在设计中应把构件控制在剪压破坏类型。 图 5-5 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三、影响斜截面承载力 Vu 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 λ(图 5-6) · 当 λ >3 时,剪跨比对抗剪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而 λ<3 时,受 剪承载力明显随剪跨比减小而增大。 图 5-6 剪跨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2.混凝土强度 fcu(图 5-7) · 实验表明,混凝土强度越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越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二者大体成线 性关系。但其影响幅度随 λ 值的增加而降低: 当 λ<1 时,斜压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故影响较大; 当 λ>3 时,斜拉破坏,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故影响较小; 当 λ=1 ~3 时,剪压破坏,则影响介于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