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I(54分) 、(本题有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沏茶/亲戚 妯娌/压 船坞/好高骛远 轴霞踝伏 B.烘焙/蓓蕾 朝圣/朝 憎恶/锃光瓦亮 C.星宿/山岫 徘徊/脚 稍息/年高德劭 D.阴霾/埋怨 虔诚/潜 香榧/斐然成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舞蹈的背景是一场悄然而至的雨,音乐是一曲静谧悠然的歌,而舞伴则是 一首旖旎多姿的诗。不论生命如何,一如既往地在舞步中保持一颗安然的心 B.城市里的一个角落,让芸芸众生可以安静蜇居,这是外部环境上的寂静 人来人往中的内心一隅,让普罗大众可以深深思考,这是内在心灵上的寂静。 C.看不见什么鸟儿,只有几只灰色的难看的家伙在灌木下笨拙地蹦跳,像是 声名狼藉的画眉。此时,虽然阳光不再刺眼,斜辉已然泛黄,可天气依旧很热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是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智慧的局限。” 鲍鹏山先生用这样一声由衷的赞叹道出了世人对战国先贤一一庄子的顶礼膜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乔榛、丁建华应邀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 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 ,但我们应该牢记“致 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A、作客 始终 优裕 B、做 客 仍然 优裕 C、作客 仍然 优越 D、做 客 始终 优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炒楼号并非什么新鲜招数,可地产商却屡试不爽,个中原因实在值得深思。 如此看来,对楼市乱象的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 B.近年来,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尤其在冬季,每当暴风雪袭来,高速 公路受阻,路政部门为了确保交通畅通,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C.荣国府的李纨自从丈夫贾珠夭亡之后,便被沉重的精神枷锁折磨得如同槁 木死灰一般,在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世家中,俨然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D.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 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认为,广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就要围绕会展业不断做深、做 细、做实,通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丰富会展内涵,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
浙江省嘉兴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 卷 Ⅰ (54 分) 一、(本题有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沏茶∕亲戚 妯娌∕压 轴 船坞∕好高骛远 B.烘焙∕蓓蕾 朝圣∕朝 霞 憎恶∕锃光瓦亮 C.星宿∕山岫 徘徊∕脚 踝 稍息∕年高德劭 D.阴霾∕埋怨 虔诚∕潜 伏 香榧∕斐然成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舞蹈的背景是一场悄然而至的雨,音乐是一曲静谧悠然的歌,而舞伴则是 一首旖旎多姿的诗。不论生命如何,一如既往地在舞步中保持一颗安然的心。 B.城市里的一个角落,让芸芸众生可以安静蜇居,这是外部环境上的寂静; 人来人往中的内心一隅,让普罗大众可以深深思考,这是内在心灵上的寂静。 C.看不见什么鸟儿,只有几只灰色的难看的家伙在灌木下笨拙地蹦跳,像是 声名狼藉的画眉。此时,虽然阳光不再刺眼,斜辉已然泛黄,可天气依旧很热。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是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智慧的局限。” 鲍鹏山先生用这样一声由衷的赞叹道出了世人对战国先贤——庄子的顶礼膜拜。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乔榛、丁建华应邀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 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 ,但我们应该牢记“致 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A、作客 始终 优裕 B、做 客 仍然 优裕 C、作客 仍然 优越 D、做 客 始终 优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炒楼号并非什么新鲜招数,可地产商却屡试不爽,个中原因实在值得深思。 如此看来,对楼市乱象的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 B.近年来,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尤其在冬季,每当暴风雪袭来,高速 公路受阻,路政部门为了确保交通畅通,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C.荣国府的李纨自从丈夫贾珠夭亡之后,便被沉重的精神枷锁折磨得如同槁 木死灰一般,在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世家中,俨然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D. 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 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认为,广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就要围绕会展业不断做深、做 细、做实,通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丰富会展内涵,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
B.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 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 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包装和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 可这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淖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 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 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称为“唐宋派”。《项 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 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长亭送别》一折戏中,崔张二人面临分别,难舍难分,从他们临别叮嘱中 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叮咛体贴,也可以看出她的忧郁担心,从而揭示了封 建婚姻制度残害年轻人的思想。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8.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 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9.给下面三组内容配对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案齐眉 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③红泪 ④司马青 衫 A.孟光 王嘉《拾遗记》范仲淹《苏幕遮》白居易《琵琶行》 B.薛灵芸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范仲淹《苏幕遮》 C.孟光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白居易《琵琶 行》 D.薛灵芸 王嘉《拾遗记》 苏轼《满庭芳》 范仲淹《苏幕遮》
B.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 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 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包装和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 可这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就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淖。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 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 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称为“唐宋派”。《项 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长亭送别》一折戏中,崔张二人面临分别,难舍难分,从他们临别叮嘱中, 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叮咛体贴,也可以看出她的忧郁担心,从而揭示了封 建婚姻制度残害年轻人的思想。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8.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 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9.给下面三组内容配对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案齐眉 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③红泪 ④司马青 衫 A.孟光 王嘉《拾遗记》 范仲淹《苏幕遮》 白居易《琵琶行》 B.薛灵芸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范仲淹《苏幕遮》 C.孟光 苏轼《满庭芳》 王嘉《拾遗记》 白居易《琵琶 行》 D.薛灵芸 王嘉《拾遗记》 苏轼《满庭芳》 范仲淹《苏幕遮》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意气勤勤恳恳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 漏 1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告诉不许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其制稍异于前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而刘夙 婴疾病 13.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二、(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 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很大发展,产生了挂轴和 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 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 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 设置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意气勤勤恳恳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 漏 12.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告诉不许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其制稍异于前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而刘夙 婴疾病 13.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二、(本题有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 题 书 画 装 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 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很大发展,产生了挂轴和 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 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 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 设置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
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 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 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 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 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 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 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 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 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 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 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 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 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 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 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 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14.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潢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16-18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 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 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 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 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 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 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 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 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 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 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 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 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 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 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 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 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 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 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 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 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14.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潢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 16—18 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 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 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 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 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 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顾:顾念 B、亦颇识去 就之分矣 分:道理 C、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而文采不 表于后世也表:表扬 1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 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 也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作者认为,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对自 己而言,为的是让“文采表于后”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 己的见解。 试卷Ⅱ(46分) 三、(本题有3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 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 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 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 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 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 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 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 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 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 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9.文中说“这里头有道理可说”,试具体概括其中的道理。(2分) 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 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 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 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 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 不,我不要太卤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 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顾:顾念 B、亦颇识去 就之分矣 分:道理 C、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而文采不 表于后世也 表:表扬 1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 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 也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作者认为,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对自 己而言,为的是让“文采表于后”。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 己的见解。 试 卷 Ⅱ (46 分) 三、(本题有 3 小题,共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一)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 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 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 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 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 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 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 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 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 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 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9.文中说“这里头有道理可说”,试具体概括其中的道理。(2 分) (二) 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 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 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 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 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 不,我不要太卤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 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