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 (2016.04)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 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练/锻炼)我们的性 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中隽永。那么, 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③ 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善 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泊宁静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从容自若。荣辱不惊,(淡看/ 笑望〕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看/笑望)云卷云淑。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 如何去遗忘。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涤荡,浩渺的江湖里, 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你就不会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隽(juan)永淡泊宁静B.蕴(yun)藏荣辱不惊 C.禅(shan)心云卷云淑D.涤(d1)荡从容自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练淡看笑望 B.锻炼笑望淡看 C.锻炼淡看笑望 D.磨练笑望淡看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与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所以②就算做一棵小草③就算是一片叶子 B.①所以②就算是一片叶子③就算做一棵小草 C.①或许②就算做一棵小草③就算是一片叶子 D.①或 就算是一片叶子③就算做一棵小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作为一名学者,他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 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 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高二模块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6.04)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 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①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练/锻炼)我们的性 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中隽永..。那么, ② ,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③ , 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善 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泊宁静 ....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从容自若 ....。荣辱不惊 ....,(淡看/ 笑望)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看/笑望)云卷云淑 ....。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 如何去遗忘。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涤荡..,浩渺的江湖里, 心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你就不会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隽(juàn)永 淡泊宁静 B.蕴(yùn)藏 荣辱不惊 C.禅(shàn)心 云卷云淑 D.涤(dí) 荡 从容自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磨练 淡看 笑望 B.锻炼 笑望 淡看 C.锻炼 淡看 笑望 D.磨练 笑望 淡看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与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所以 ②就算做一棵小草 ③就算是一片叶子 B.①所以 ②就算是一片叶子 ③就算做一棵小草 C.①或许 ②就算做一棵小草 ③就算是一片叶子 D.①或许 ②就算是一片叶子 ③就算做一棵小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 ....,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作为一名学者,他胸无城府 ....,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 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 ...., 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 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勤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 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B.除夕之夜,香港旺角地区发生了骚乱,这件事情严重扰乱了香港的社会形象,一些有识之 士纷纷站出来,以十分严厉的措辞谴责这一事件 C.济宁有一名男子酒后去银行ATM机查询卡内余额,由于不相信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为零的原 因,一气之下竟抡起砖头把取款机砸了,给银行造成大约一万余元的经济损失。 D.海洋发展硏究中心中国硏究员郁志荣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菲律宾搞南 海问题仲裁案,背后得到了美国的撑腰。现在日本也想如法炮制,这是趁火打劫。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国学中的自由 曹雅欣 自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 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 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 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遙游》中描述的 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 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 鹂”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 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 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 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 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 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夭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晢学的探讨。而对生命 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 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 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 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 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 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 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 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 ....,形成合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习近平在 2016 年新年贺词中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 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B.除夕之夜,香港旺角地区发生了骚乱,这件事情严重扰乱了香港的社会形象,一些有识之 士纷纷站出来,以十分严厉的措辞谴责这一事件。 C.济宁有一名男子酒后去银行 ATM 机查询卡内余额,由于不相信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为零的原 因,一气之下竟抡起砖头把取款机砸了,给银行造成大约一万余元的经济损失。 D.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员郁志荣 16 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菲律宾搞南 海问题仲裁案,背后得到了美国的撑腰。现在日本也想如法炮制,这是趁火打劫。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国学中的自由 曹雅欣 自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 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 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 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 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 “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 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 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 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 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 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 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 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 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 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 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 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 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
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柬缚的时 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 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 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 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 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 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 大有力。 6.下列关于“自由”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的观点“道法自然”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 B.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 C.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 D.中国古代的士人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的学问和技能,即“六艺”,包括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个方面,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B.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C.荀子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 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D.辛弃疾晚年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的风格 清新秀丽、淳朴自然的田园词,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和田园生活的轻松愉悦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 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 B.国学中关于自由的呈现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自我对现 实超越后的轻安自在 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的 自由却是没有限制的 D.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 的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 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 翼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系其明思常恐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 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音中 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①庄为太史,诚门下:“客至 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③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 言天下之长者。其推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 官属言,若恐伤之。②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翁然称郑庄
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 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 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 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 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 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 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 大有力。 6.下列关于“自由”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老子的观点“道法自然”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 B.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 C.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 D.中国古代的士人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的学问和技能,即“六艺”,包括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个方面,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B.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C.荀子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 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D.辛弃疾晚年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的风格 清新秀丽、淳朴自然的田园词,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和田园生活的轻松愉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 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 B.国学中关于自由的呈现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自我对现 实超越后的轻安自在。 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的 自由却是没有限制的。 D.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 的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 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 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 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 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①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 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 官属言,若恐伤之。②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 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 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搅运输的人 5逋负:拖欠款项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君独不奉诏 奉:接受 B.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行:辈,辈份 C.卒后家无余赀财 卒后:最后 D.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馈遗:赠送 1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请治行者何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与赢不助五国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遍遍遍遍 B.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C.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 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 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 了官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①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②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 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 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君独不奉.诏 奉:接受 B. 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 C. 卒后..家无余赀财。 卒后:最后 D.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馈遗:赠送 1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请治行者.何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与.嬴不助五国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遍。 B.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遍。 C.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遍。 D.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 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 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 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 了官职。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①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②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8分,每小题4分)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请试分析本诗的前两联是怎样写景的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2)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可以激励人们要正确面对眼 前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胜利。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 五、(12分) 16.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分别填入文段横线处。(4分)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 。到了谐趣发动时 回到原始时代的团结与统 ①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必尽同②极粗鄙的人喜欢“谐”③极文雅的人也还是喜欢 谐”④揭开文明的面具⑤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17.下面是作家沈从文写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所要阐述的观点。(不超过30个字,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 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答: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 18.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以“一个成熟的人”为开头写两句话。(4分)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离开史铁生以后 史铁生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该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 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难填,地球 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毎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 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一个细胞群,一个人又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 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正像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正像永远 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以及正像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个村庄。 当一只蚂蚁(一个细胞,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虛无之时,蚁群(细胞群,人类,乃至 宇宙)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 8 分,每小题 4 分)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请试分析本诗的前两联是怎样写景的。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将进酒》中,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 。 (2)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可以激励人们要正确面对眼 前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胜利。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 , 。 五、(12 分) 16.将下面 5 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分别填入文段横线处。(4 分 )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 , , 。到了谐趣发动时, , ,回到原始时代的团结与统一。 ①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必尽同 ②极粗鄙的人喜欢“谐” ③极文雅的人也还是喜欢 “谐” ④揭开文明的面具 ⑤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17.下面是作家沈从文写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所要阐述的观点。(不超过 30 个字, 4 分)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 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答: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以“一个成熟的人”为开头写两句话。(4分)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 史铁生 1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该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 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难填,地球 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 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一个细胞群,一个人又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 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正像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正像永远 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以及正像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个村庄。 当一只蚂蚁(一个细胞,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蚁群(细胞群,人类,乃至 宇宙)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