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题 、语言文字应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广袤(mao) 澄澈(che 出头露(1u) 管窥蠡(11)测 B.模具(m) 框( kuang)架 所向披靡(mi) (ni)古不化 C.躯壳(qiao) 桂冠(guan) 不容置喙 (hui) 怏(yang)怏不乐 D.圈养(juan) 茎(jing)叶 劲(jin)旅强 敌 赧(nan)颜苟活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 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B.媒介专制使得很多官员可以肆意纂改现实,甚至不顾公众意愿,营造有利于 自己的舆论空间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 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D.汽车召回,是压倒中国商用车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促使中国商用 车凤凰涅磐的上帝之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 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B.美国是如何把世界都拖下了的?我以为,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说明,美国 以往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是“为渊驱鱼”的规则。 C.这位曾在伦敦留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上海女孩机不可失 地打开相机拍摄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D.在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入山砍竹,忽然在众目 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伦次, 怪诞不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最权威的 风向标,也是每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B.随着雀巢公司被迫召回在香港销售的一种牛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毒牛奶事件仍在继续扩大。 C.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 通”,外国公司参与两岸航运,实现“三通”与所谓“台湾安全”等相关问题做 出了说明。 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 中欧峰会的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浙江省东阳中学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广袤(mào) 澄澈(chéng) 出头露(lù) 面 管窥蠡(lí)测 B.模具(mú) 框(kuàng)架 所向披靡(mí) 泥 (nì)古不化 C.躯壳(qiào) 桂冠(guān) 不容置喙 (huì) 怏(yàng)怏不乐 D.圈养(juàn) 茎(jīnɡ)叶 劲(jìn)旅强 敌 赧(nǎn)颜苟活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 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B.媒介专制使得很多官员可以肆意纂改现实,甚至不顾公众意愿,营造有利于 自己的舆论空间。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 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D.汽车召回,是压倒中国商用车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促使中国商用 车凤凰涅磐的上帝之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NBA 全明星赛于 2 月 16 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 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 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B.美国是如何把世界都拖下了的?我以为,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说明,美国 以往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是“为渊驱鱼”的规则。 C.这位曾在伦敦留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上海女孩机不可失 地打开相机拍摄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D.在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入山砍竹,忽然在众目 睽睽之下失踪了,140 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伦次, 怪诞不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最权威的 风向标,也是每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B.随着雀巢公司被迫召回在香港销售的一种牛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毒牛奶事件仍在继续扩大。 C.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7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 通”,外国公司参与两岸航运,实现“三通”与所谓“台湾安全”等相关问题做 出了说明。 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 中欧峰会的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 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连好几天 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 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今年清明节后,网上盛传一篇民国小学生写的春游作文片段,“远处牧童三 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反 观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多是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开头,以“今天真是快乐 而有意义的一天啊”的感叹结束。(4分) 给当代小学生写一段话,对他们写好作文提供一些帮助。要求:语言生动,有理 有据,有启发性。(不超过50字) 口口囗口口口口 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季人”的特点,同时用不超过25 个字的句子概括孔子对待“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6分) 个人到孔子家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 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门生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 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 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 是得意,就让孔子的门生给他磕头。 孔子的门生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孔子的门生非 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 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 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特 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 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这一发问,振聋发聩,引人 深思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 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 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 句话:________。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今年清明节后,网上盛传一篇民国小学生写的春游作文片段,“远处牧童三 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反 观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多是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开头,以“今天真是快乐 而有意义的一天啊”的感叹结束。(4 分) 给当代小学生写一段话,对他们写好作文提供一些帮助。要求:语言生动,有理 有据,有启发性。(不超过 50 字) □□□□□□□ □□□□□□□□□□□□□□□□□□□□□□□□□□□□□□□□□□ □□□□□□□□□ 7.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季人”的特点,同时用不超过 25 个字的句子概括孔子对待“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6 分) 一个人到孔子家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 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门生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 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 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 是得意,就让孔子的门生给他磕头。 孔子的门生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孔子的门生非 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 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 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特 点: 态度和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 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这一发问,振聋发聩,引人 深思
从哲学上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体心智的不断优化与发展。但是,由于知识总量的 增加,知识不断分化,教育也不断分工,人类知识的传承实际上要由一个个相对 独立的学科来承担。因此,分科就成为近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这是人类的进步。 但问题是,现实的中国高等教育,由于多种原因过分强调了知识的分化和教育的 分科,而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导致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在我看来,这种分离是引发“钱学森之问”的重要原因 之 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才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 科学知识培养人的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则培养人的情感、想象力、人文关怀和主体意识等。爱因斯坦说过:理智对 于方法和工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 指出,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一部分。钱学森认为,科学上的创新仅靠严 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培育就要靠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 将文、理、工、农、医分家,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被阻隔。结果是理工科学生欠 缺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社会学科学生较少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双方都不 同程度地存在知识结构的偏差和失衡。 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分离必然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包括求实、创新、怀疑、宽容等, 关注的是事实和真理;人文精神是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的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 本,关注的是意义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二者如车之两轮,鸟 之双翼,相称而致远。科学不是个人的游戏,而是肩负人类未来发展的神圣活动。 科学史一再表明,正是这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造福人类的使命感,推动了科学 的发展与进步。“两弹一星”的缔造者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 为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训 练的同时,一方面要自觉地在科学教育中贯注人文精神,增强对人类和民族国家 价值取向的认同;另一方面要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内化科学精神,培育批判精 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我们也才能 培育出真正的杰出人才。 当然,杰出人才的培养不单纯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与教 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投入、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都密切相关的 复杂社会问题,绝不是学校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全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更多的 责任 8.下列对于“钱学森之问”形成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分化和教育的分科,导致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 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B.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使得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不能自觉地把 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C.我国高等教育将文、理、工、农、医分家,阻隔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致 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结构的偏差和失衡。 D.我国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着科学教育中忽视贯注人文精神,在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中淡化培育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等问题
从哲学上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体心智的不断优化与发展。但是,由于知识总量的 增加,知识不断分化,教育也不断分工,人类知识的传承实际上要由一个个相对 独立的学科来承担。因此,分科就成为近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这是人类的进步。 但问题是,现实的中国高等教育,由于多种原因过分强调了知识的分化和教育的 分科,而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导致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在我看来,这种分离是引发“钱学森之问”的重要原因 之一。 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才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 科学知识培养人的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则培养人的情感、想象力、人文关怀和主体意识等。爱因斯坦说过:理智对 于方法和工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 指出,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一部分。钱学森认为,科学上的创新仅靠严 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的培育就要靠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20 世纪 50 年代的院系调整, 将文、理、工、农、医分家,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被阻隔。结果是理工科学生欠 缺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社会学科学生较少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双方都不 同程度地存在知识结构的偏差和失衡。 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分离必然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包括求实、创新、怀疑、宽容等, 关注的是事实和真理;人文精神是一种关心人、尊重人的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 本,关注的是意义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二者如车之两轮,鸟 之双翼,相称而致远。科学不是个人的游戏,而是肩负人类未来发展的神圣活动。 科学史一再表明,正是这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造福人类的使命感,推动了科学 的发展与进步。“两弹一星”的缔造者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 为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训 练的同时,一方面要自觉地在科学教育中贯注人文精神,增强对人类和民族国家 价值取向的认同;另一方面要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内化科学精神,培育批判精 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我们也才能 培育出真正的杰出人才。 当然,杰出人才的培养不单纯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问题,而是一个与教 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投入、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都密切相关的 复杂社会问题,绝不是学校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全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更多的 责任。 8.下列对于“钱学森之问”形成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分化和教育的分科,导致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 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B.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使得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不能自觉地把 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C.我国高等教育将文、理、工、农、医分家,阻隔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致 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结构的偏差和失衡。 D.我国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着科学教育中忽视贯注人文精神,在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中淡化培育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等问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近代教育注重学科的分类,而古代教育 因为知识总量不够而不存在分科现象。 B.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受制于政治,普遍存在着忽视教育整体性的弊端,导 致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间存在鸿沟 C.作者认为,合格的人才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想象力、人文关怀和主体意识。 D.科学精神关注的是事实和真理,而人文精神关注的是意义和价值,两者之间 往往不能兼容,致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离 10.给本文拟一个标题。(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目送(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 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 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 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 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 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 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 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 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 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 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 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 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D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 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 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 授的车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近代教育注重学科的分类,而古代教育 因为知识总量不够而不存在分科现象。 B.我国的高等教育,因为受制于政治,普遍存在着忽视教育整体性的弊端,导 致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间存在鸿沟。 C.作者认为,合格的人才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想象力、人文关怀和主体意识。 D.科学精神关注的是事实和真理,而人文精神关注的是意义和价值,两者之间 往往不能兼容,致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离。 10.给本文拟一个标题。(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3 分) 目送(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 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 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 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 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 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 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 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 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 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 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 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 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 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 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 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 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 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 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 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 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40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 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 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11.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6 分) 1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2分) (2)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2分) 13.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14.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 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15.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 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 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3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 《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一——《目送》矫情! 价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吴江两节妇 传 (清·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 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 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 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 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 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 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 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 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 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 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 2010 年 4 月版) 11.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6 分) 1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2 分) (2)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2 分) 13.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 分) 14.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 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 分) 15.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 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 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3 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评 价: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3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6—20 题。(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吴江两节妇 传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 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 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 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 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