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多见于 A、阳虚 B、寒盛 C、湿热 D、瘀血 158、病人午后发热,兼见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 A、阳明潮热B、湿温潮热C、阴虚潮热D、气虚发热 159、下列除外,均是癃闭的成因: A、热盛伤津B、湿热蕴结C、瘀血 D、结石 160、《诊家正眼》在《频湖脉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种脉象是: 疾脉 结脉 紧脉 D、牢脉 161、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脉细如线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D、沉取即得 162、动脉见于: A、热证B、痛证,惊证C、阳盛实热 D、阳极阴竭 163、洪脉见于: A、气郁B、食滞C、痰饮D、热邪亢盛 164、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多为: A、虫积 B、肠痈 C、疟母 D、宿粪 165、《脉经》中记载有脉象: A、21种B、24种C、23种D、27种 气滞血瘀或伤精血少常见: A、迟脉 B、细脉 涩脉 D、短脉 167、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其脉为: A、滑数脉 B、浮滑脉 C、浮数脉D、浮紧脉 168、肝胆湿热证的脉象是: A、沉弦脉 B、弦细脉 C、弦滑脉D、弦数 169、脉来举、按均有力为: A、滑脉 B、紧脉 C、弦脉 D、实脉 170、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B、滑 C、数 D、缓 171、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是: A、虚脉 B、细脉 C、濡脉 D、微脉 172、寸口诊法始见于: A、《内经》 B、《难经》 C、《脉经》D、《伤寒论》 173、腹中结块,按之往来不定多属
21 157、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多见于: A、阳虚 B、寒盛 C、湿热 D、瘀血 158、病人午后发热,兼见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 A、阳明潮热 B、湿温潮热 C、阴虚潮热 D、气虚发热 159、下列除__外,均是癃闭的成因: A、热盛伤津 B、湿热蕴结 C、瘀血 D、结石 160、《诊家正眼》在《频湖脉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种脉象是: A、疾脉 B、结脉 C、紧脉 D、牢脉 161、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脉细如线 B、细小无力 C、浮取即得 D、沉取即得 162、动脉见于: A、热证 B、痛证,惊证 C、阳盛实热 D、阳极阴竭 163、洪脉见于: A、气郁 B、食滞 C、痰饮 D、热邪亢盛 164、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多为: A、虫积 B、肠痈 C、疟母 D、宿粪 165、《脉经》中记载有脉象: A、21 种 B、24 种 C、23 种 D、27 种 166、气滞血瘀或伤精血少常见: A、迟脉 B、细脉 C、涩脉 D、短脉 167、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其脉为: A、滑数脉 B、浮滑脉 C、 浮数脉 D、浮紧脉 168、肝胆湿热证的脉象是: A、沉弦脉 B、弦细脉 C、弦滑脉 D、弦数 169、脉来举、按均有力为: A、滑脉 B、紧脉 C、弦脉 D、实脉 170、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 B、滑 C、数 D、缓 171、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是: A、虚脉 B、细脉 C、濡脉 D、微脉 172、寸口诊法始见于: 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论》 173、腹中结块,按之往来不定多属:
A、宿粪 B、肠痈 C、虫积 D、气臌 17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浮脉类: A、濡脉 B、散脉 C、革脉 D、动脉 175、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象: A、浮数 B、浮紧 C、浮缓 D、浮滑 176、寸关尺分候脏腑,《难经》以左寸候 A、心、膻中B、心、胸中C、心、小肠D、心、大肠 弱脉的脉象是 A、脉细如线B、沉而细软C、极细极软D、浮而细软 178、由于气候影响,平脉在秋天可见: A、浮 B、沉 C、洪 D、弦 179、按脉时需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的为: A、沉脉 B、牢脉C、弱脉 D、伏脉 180、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是 A、至数 B、脉势C、脉形 D、脉位 181、实热证可出现的脉象是 A、革脉 B、迟脉 C、紧脉 D、散脉 182、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来时一止B、止有定数C、止无定数D、脉来缓慢 183、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称 A、鱼翔脉 B、虾游脉C、釜沸脉D、屋漏脉 184、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属: A、散脉 B、虚脉 C、濡脉 D、微脉 185、结脉的脉象是 A、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B、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 C、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D、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186、浮大中空的脉象是: A、散脉 B、革脉 C、洪脉 D、芤脉 187、肾气竭绝可出现: A、弹石脉B、雀啄脉 C、虾游脉D、屋漏脉 188、脉象有神是指: A、不浮不沉B、从容和缓C、沉取有力D、柔和有力 189、浮滑脉主病是
22 A、宿粪 B、肠痈 C、虫积 D、气臌 17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浮脉类: A、濡脉 B、散脉 C、革脉 D、动脉 175、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象: A、浮数 B、浮紧 C、浮缓 D、浮滑 176、寸关尺分候脏腑,《难经》以左寸候: A、心、膻中 B、心、胸中 C、心、小肠 D、心、大肠 177、弱脉的脉象是: A、脉细如线 B、沉而细软 C、极细极软 D、浮而细软 178、由于气候影响,平脉在秋天可见: A、浮 B、沉 C、洪 D、弦 179、按脉时需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的为: A、沉脉 B、牢脉 C、弱脉 D、伏脉 180、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是: A、至数 B、脉势 C、脉形 D、脉位 181、实热证可出现的脉象是: A、革脉 B、迟脉 C、紧脉 D、散脉 182、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来时一止 B、止有定数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183、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称: A、鱼翔脉 B、虾游脉 C、釜沸脉 D、屋漏脉 184、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属: A、散脉 B、虚脉 C、濡脉 D、微脉 185、结脉的脉象是: A、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B、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 C、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D、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186、浮大中空的脉象是: A、散脉 B、革脉 C、洪脉 D、芤脉 187、肾气竭绝可出现: A、弹石脉 B、雀啄脉 C、虾游脉 D、屋漏脉 188、脉象有神是指: A、不浮不沉 B、从容和缓 C、沉取有力 D、柔和有力 189、浮滑脉主病是:
A、表热B、表湿C、风痰D、表寒 190、气滞血瘀证可见 A、涩脉B、革脉C、弦脉D、长脉 191、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 A、芤脉 B、虚脉 C、革脉 D、散脉 192、腹部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者属: A、积 B、痞证 C、瘕聚 D、虫积 193、按虚里除 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D、缓而不急 194、沉涩脉主病常为 A、肝郁气滞B、水饮内停C、血虚肝郁D、寒凝血瘀 195、沉按实大弦长的脉象称: A、伏脉 B、牢脉 紧脉 D、长脉 196、暴病除_外,均属脉症相应: A、浮脉 B、沉脉 C、洪脉 数脉 197、下列哪一项属脉症不相应: A、表证见浮脉B、里证见沉脉C、久病见浮脉D暴病见浮脉 198、主元气离散之脉是 A、散脉B、弱脉 C、微脉 D、芤脉 199、主湿的脉象多为: A、细脉B、濡脉C、滑脉D、沉脉 200、浮脉主病为 A、表证B、里证C、虚证D、表证与虚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 望面色中,黑色主病是: A、痛证B、寒证C、水饮D、瘀血E、气滞 2、先天禀赋不足可见 A、鸡胸B、箩圈腿C、龟背D、扁平胸E、桶状胸 3、面色白主病是 A、虚证B、寒证C、湿证D、脱血E、惊风 4、主病有寒热之分的舌象是 A、绛舌B、紫舌C、青舌D、灰苔E、黑苔
23 A、表热 B、表湿 C、风痰 D、表寒 190、气滞血瘀证可见: A、涩脉 B、革脉 C、弦脉 D、长脉 191、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 A、芤脉 B、虚脉 C、革脉 D、散脉 192、腹部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者属: A、积 B、痞证 C、瘕聚 D、虫积 193、按虚里除___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 B、动微不显 C、动而不紧 D、缓而不急 194、沉涩脉主病常为: A、肝郁气滞 B、水饮内停 C、血虚肝郁 D、寒凝血瘀 195、沉按实大弦长的脉象称: A、伏脉 B、牢脉 C、紧脉 D、长脉 196、暴病除__外,均属脉症相应: A、浮脉 B、沉脉 C、洪脉 D、数脉 197、下列哪一项属脉症不相应: A、表证见浮脉 B、里证见沉脉 C、久病见浮脉 D暴病见浮脉 198、主元气离散之脉是: A、散脉 B、弱脉 C、微脉 D、芤脉 199、主湿的脉象多为: A、细脉 B、濡脉 C、滑脉 D、沉脉 200、浮脉主病为: A、表证 B、里证 C、虚证 D、表证与虚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 1、望面色中,黑色主病是: A、痛证 B、寒证 C、水饮 D、瘀血 E、气滞 2、先天禀赋不足可见: A、鸡胸 B、箩圈腿 C、龟背 D、扁平胸 E、桶状胸 3、面色白主病是: A、虚证 B、寒证 C、湿证 D、 脱血 E、惊风 4、主病有寒热之分的舌象是: A、绛舌 B、紫舌 C、青舌 D、灰苔 E、黑苔
5、吐弄舌可见于 A、心脾有热B、正气将绝C、动风先兆D、风中经络E、风痰阻 络 6、有神的病人可表现为: 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神志清楚D、面红如妆E、语言清亮 7、以下哪些不属恶色: A、青如草兹B、白如枯骨C、黑如乌羽D、赤如血E、黄如蟹腹 8、面色青主病: A、寒证 B、痛证 C、水饮 D、瘀血 E、惊风 9、瞳仁缩小的主病是: A、肝阳上亢B、中毒C、肝胆火炽D、劳损肝肾E、肺经热盛 10、腐苔成因是: A、阳热有余 B、阳气被遏 C、热盛伤阴 D、胃中腐浊上升 E、阳气虚衰 11、脾虚湿盛的舌象可见 A、芒刺B、胖大C、齿印D、裂纹E、强硬 12、过度肥胖的人易致: A、相火亢盛B、湿聚生痰C、易患痨嗽D、易患暴厥E、血虚生风 13、裂纹舌可见于 A、热盛伤津B、阴虛液涸C、脾虚湿浸D、中焦湿热E、热入心包 14、虚里搏动正常有: A、动微不显B、缓而不急C、按之应手D、动而不紧E、动而应衣 15、绛舌的主病是 A、表热B、湿热C、肺热壅盛D、阴虚火旺 、热入营血 16、“积粉苔”常见于: A、瘟疫B、内痈C、中暑D、寒湿E、痰饮 17、腻苔的主病是:A、痰饮B、湿热C、食积D、热毒E、瘀血 18、可见于动风的舌象有: A、强硬B、痿软C、颤动 吐弄E、短缩 19、哪些不是青舌的主病: A、气血两虚B、热入营血C、寒凝血瘀D、气滞血瘀E、寒凝阳郁 20、腻苔的特征是: A、颗粒粗大B、颗粒细小C、颗粒致密D、颗粒疏松E、刮之不
24 5、吐弄舌可见于: A、心脾有热 B、正气将绝 C、动风先兆 D、风中经络 E、风痰阻 络 6、有神的病人可表现为: A、肌肉不削 B、目光精彩 C、神志清楚 D、面红如妆 E、语言清亮 7、以下哪些不属恶色: A、青如草兹 B、白如枯骨 C、黑如乌羽 D、赤如 血 E、黄如蟹腹 8、面色青主病: A、寒证 B、痛证 C、水饮 D、瘀血 E、惊风 9、瞳仁缩小的主病是: A、肝阳上亢 B、中毒 C、肝胆火炽 D、劳损肝肾 E、肺经热盛 10、腐苔成因是: A、阳热有余 B、阳气被遏 C、热盛伤阴 D、胃中腐浊上升 E、阳气虚衰 11、脾虚湿盛的舌象可见: A、芒刺 B、胖大 C、齿印 D、裂纹 E、强硬 12、过度肥胖的人易致: A、相火亢盛 B、湿聚生痰 C、易患痨嗽 D、易患暴厥 E、血虚生风 13、裂纹舌可见于: A、热盛伤津 B、阴虚液涸 C、脾虚湿浸 D、中焦湿热 E、热入心包 14、虚里搏动正常有: A、动微不显 B、缓而不急 C、按之应手 D、动而不紧 E、动而应衣 15、绛舌的主病是: A、表热 B、湿热 C、肺热壅盛 D、阴虚火旺 E、热入营血 16、“积粉苔”常见于: A、瘟疫 B、内痈 C、中暑 D、寒湿 E、痰饮 17、腻苔的主病是:A、痰饮 B、湿热 C、食积 D、热毒 E、瘀血 18、可见于动风的舌象有: A、强硬 B、痿软 C、颤动 D、吐弄 E、短缩 19、哪些不是青舌的主病: A、气血两虚 B、热入营血 C、寒凝血瘀 D、气滞血瘀 E、寒凝阳郁 20、腻苔的特征是: A、颗粒粗大 B、颗粒细小 C、颗粒致密 D、颗粒疏松 E、刮之不
脱 21、月经后期,根据判断属于血虚 A、经色淡红B、经质稀C、经量少D、有血块E、经色紫暗 22、腰痛常见的有 A、肾虚腰痛B、寒湿腰痛¢、瘀血腰痛υ、气滞腰痛玊、湿热腰痛 23、口渴不多饮见于: A、阴虚B、湿热C、痰饮D、瘀血E、食积 24、便秘可见于: A、实热证B、阴虚证C、血瘀证D、气阴两亏E、阴寒内结 25、湿热带下病的表现是 A、量少B、色黄C、质粘稠D、质稀E、味臭秽 26、寒湿带下病的表现为: A、色白B、量多C、质稠D、味臭E、量少 寒凝引起的月经后期,其表现为: A、色红B、色紫暗C、量少D、量多E、有块 28、尿量增多主要见于 A、湿热证B、虚寒证C、血瘀证D、水肿病E、消渴病 29、大汗可见于: A、阴虚证B、气虚证C、实热证D、亡阳证E、表虚证 30、头晕常见的病机是 A、气血两虚B、痰湿内阻C、心火亢盛D、肾精亏虚E、气滞血瘀 31、嗜睡的常见病证有 A、痰湿困脾B、心肾阳虚C、热入心包D、热在胸膈E、心肝血虚 嗳气的病因是: A、饮食积滞B、肝气犯胃C、胃虚气逆D、胃气衰败E、肝气上逆 33、濡脉的主病是: 痛证 B、惊风 C、诸虚D、实热 E、湿证 34、紧脉的主病是:A、风B、寒C、痛D、痰饮E、宿食 5、不足之证,脉见为顺 牢B、浮C、疾 虚E、弱 弦脉多见于: A、肝胆病B、痰饮C、痛证D、失血伤阴E、肝阳上亢 37、涩脉的主病是
25 脱 21、月经后期,根据__判断属于血虚: A、经色淡红 B、经质稀 C、经量少 D、有血块 E、经色紫暗 22、腰痛常见的有: A、肾虚腰痛 B、寒湿腰痛 C、瘀血腰痛 D、气滞腰痛 E、湿热腰痛 23、口渴不多饮见于: A、阴虚 B、湿热 C、痰饮 D、瘀血 E、食积 24、便秘可见于: A、实热证 B、阴虚证 C、血瘀证 D、气阴两亏 E、阴寒内结 25、湿热带下病的表现是: A、量少 B、色黄 C、质粘稠 D、质稀 E、味臭秽 26、寒湿带下病的表现为: A、色白 B、量多 C、质稠 D、味臭 E、量少 27、寒凝引起的月经后期,其表现为: A、色红 B、色紫暗 C、量少 D、量多 E、有块 28、尿量增多主要见于: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血瘀证 D、水肿病 E、消渴病 29、大汗可见于: A、阴虚证 B、气虚证 C、实热证 D、亡阳证 E、表虚证 30、头晕常见的病机是: A、气血两虚 B、痰湿内阻 C、心火亢盛 D、肾精亏虚 E、气滞血瘀 31、嗜睡的常见病证有: A、痰湿困脾 B、心肾阳虚 C、热入心包 D、热在胸膈 E、心肝血虚 32、嗳气的病因是: A、饮食积滞 B、肝气犯胃 C、胃虚气逆 D、胃气衰败 E、肝气上逆 33、濡脉的主病是: A、痛证 B、惊风 C、诸虚 D、实热 E、湿证 34、紧脉的主病是: A、风 B、寒 C、痛 D、痰饮 E、宿食 35、不足之证,脉见__为顺: A、牢 B、浮 C、疾 D、虚 E、弱 36、弦脉多见于: A、肝胆病 B、痰饮 C、痛证 D、失血伤阴 E、肝阳上亢 37、涩脉的主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