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才美不外见()④不以千里称() ⑤其真无马邪()⑥袛辱于奴隶人之手()⑦骈死于槽枥之间() 2、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③策之不以其道道: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他和、、、、、、一起称为 唐宋八大家”。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养∂、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9、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文。 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②食马者()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11
1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不以千里称( ) ⑤其真无马邪( ) 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⑦骈死于槽枥之间( ) 2、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③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 “唐宋八大家”。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 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9、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文。 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②食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1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 者比作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 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 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 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 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
12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 者比作“ ”。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 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 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8 全文的主旨句是: 。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 说》的一句话: 。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 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
似,相应的句子是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5.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伯乐” ;“食马者” 6.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17.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 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 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3
13 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5.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 里马”指 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17.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18.分别概括 123 的层次: 第一层(第 1 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 2 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 3 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 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 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3*马说答案 -、1. p ian cao li su xian si z hT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 器③可是3.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 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 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 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①见现显露(或表 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 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⑩sh吃②si喂si喂③sh吃④si喂9.指出千里马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1、①材ci:同“才”②石:dan十斗为一石;③见:xian同“现”;④称: cheng称号⑤邪:ye同“耶”;⑥袛:zh同“只”;⑦骈:pin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 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柳宗 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4、记叙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 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 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 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袛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 14
14 ☆23* 马 说答案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 器 ③可是 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 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 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 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 6.①见 现 显露(或表 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吗,表疑问 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 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 9.指出千里马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 1、①材 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 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 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 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 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 3、《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 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 5、其真不知马 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 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①安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 不 能 尽 其 材 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 12、C13、能识 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 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 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 似,相应的句子是:袛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 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 薄封建的统治者。 6.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5
15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 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 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 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 薄封建的统治者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