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习题 基础知识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好鸟相鸣,嚶嘤成韵。()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互相轩邈 猛浪若奔 任意东西 蝉则千转不穷 (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3.写听觉感受的: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①.欲穷其林。( 猿则百叫无绝(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③果如鹤唳云端。(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 的特征 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1 《与朱元思书》习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互相轩邈 猛浪若奔 任意东西 蝉则千转不穷 (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 江 流 气 势 磅 礴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 听 觉 感 受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 扣 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 ②望峰息心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 的处世思想 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表达效果 7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 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 想感情? 10、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ll、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12、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语段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 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恰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 的处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7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8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 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 想感情? 10、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11、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12、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语段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翻译句子: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饮酒》(之 五)中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是,抓住了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 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花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6、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 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7、从写景方面看,甲文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睛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①尽,完走完②停止消失③至叫 (六)山水小品“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C2B3①形容词作动词消失②使动用法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 成韵。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9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θ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2望峰 窥谷 七、1D2知了长久不停的叫,猿猴接连不断的啼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田园生 活(乡村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奇(清急)水 异(高险)沉迷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6、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 、按要求写出句子
3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饮酒》(之 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是,抓住了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 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花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花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6、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 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7、从写景方面看,甲文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五)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至 叫 (六)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二、1.C 2.B 3.①形容词作动词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 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71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9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10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 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2 望峰 窥谷 七、1 D 2 知了长久不停的叫,猿猴接连不断的啼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田园生 活(乡村生活)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5、 奇(清急) 水 异(高险)沉迷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6、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3写听觉感受的 参考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 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②箪瓢屡空( ③短褐穿结( )④衔觞赋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朝代)著名诗 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4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 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3.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4.当人们仰望盘旋峰顶的老鹰,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 5.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 ②箪.瓢屡空 ( ) ③短褐.穿结( ) ④衔觞.赋诗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 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輒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②衔觞赋诗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 美了他 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作简单赏析 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传》 1、略2、①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②就③冷清的样子④安然自若的样子⑤忧 愁的样子⑥心情急切的样子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4、传记陶渊明 东晋《桃花源记》5、①往、到②酒杯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 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 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期
5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 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22、《五柳先生传》 1、略 2、①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 ②就 ③冷清的样子 ④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忧 愁的样子 ⑥心情急切的样子 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4、传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5、①往、到 ② 酒杯 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 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 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五柳先生传 》习题精选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