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石庄中学2008年中考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 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3.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1)荣ying (2)阴mai (3)强guo 不舍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村南村北响缲车 (5) ,肯将衰朽借残年!(6)浊酒一杯家万里, 注意:(7)(8)(9)三题选做两题。 (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 林间快乐地唱歌。这真是 。”(用常建《题破 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8)《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 水流湍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9)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句子抒写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请你写出其中相连的两 句诗:“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列点的成使用给当的一项是(2分 A.每当夜色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B.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展开了潜艇战,于是采用水下设备寻找潜艇,这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 当其冲的问题 C.那时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夜读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在它的中部和右上方,长着三棵 的柳树。那 的姿影,飘拂的柳丝,给人以美 的 而在它的下方,映着清清的池水,是一簇盛开的月季。它们在绿叶的 下,显得 那么娇媚。红花绿柳相映生辉。而在柳树和柳树之间,被柳树 着的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亭子, 映着碧绿的池水,受着柳树的呵护,它有一种朦胧的美。 A风情万种艳丽愉快照耀似遮似掩B仪态万方婀娜愉乐铺垫遮遮掩掩 C迎风摇曳袅娜愉悦衬映半遮半掩D柔美娇艳妩媚欢愉衬托又遮又掩 6.下面有三则材料,请把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下来。(2分) 材料一:在中国生产的每一贴牌产品,外商获得的利润是中国生产者所获得利润的上百倍,甚
江阴市石庄中学 2008 年中考模拟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 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 l~3 分。3.本学科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3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 22 分) 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 分) ⑴荣 yīnɡ (2)阴 mái (3)强ɡuō 不舍 2.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村南村北响缲车。 (5) ,肯将衰朽惜残年!(6)浊酒一杯家万里, 。 注意:(7)(8)(9)三题选做两题。 (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 林间快乐地唱歌。这真是:“ , 。”(用常建《题破 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8)《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 水 流 湍 急 ,《 与 朱 元 思 书 》 一 文 中 与 它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的 句 子 是 “ , 。 (9)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句子抒写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请你写出其中相连的两 句诗:“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牺牲 (2)福 (3)属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每当夜色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B.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展开了潜艇战,于是采用水下设备寻找潜艇,这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 当其冲 ...的问题。 C.那时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夜读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 分)( ) 在它的中部和右上方,长着三棵 的柳树。那 的姿影,飘拂的柳丝,给人以美 的 。而在它的下方,映着清清的池水,是一簇盛开的月季。它们在绿叶的 下,显得 那么娇媚。红花绿柳相映生辉。而在柳树和柳树之间,被柳树 着的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亭子, 映着碧绿的池水,受着柳树的呵护,它有一种朦胧的美。 A.风情万种 艳丽 愉快 照耀 似遮似掩 B.仪态万方 婀娜 愉乐 铺垫 遮遮掩掩 C.迎风摇曳 袅娜 愉悦 衬映 半遮半掩 D.柔美娇艳 妩媚 欢愉 衬托 又遮又掩 6.下面有三则材料,请把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下来。(2 分) 材料一: 在中国生产的每一贴牌产品,外商获得的利润是中国生产者所获得利润的上百倍,甚
至几百倍。 材料二:我国加工NIKE鞋的厂家,没有使用NIKE商标的鞋与使用该商标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 价是1:10。中国双星集团同档次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与NIKE相比是 为什么?就是品牌问 题。温州打火机只能以贴牌加工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一个中高档打火机卖给日本和韩国商人是2美 元左右,利润额不到10%。而日本、韩国商人把打火机卖给美国商人是5到10美元,利润是200% 300%。 材料三:关国著名杂志( Appliance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尔空调以12%的市场占有率跃居美 国市场三强行列,成为关国空调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前十名空调品牌中海尔是唯一来自中国的品牌 是近几年来中国空调以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获得的最大成功,同时也再次彰显了海尔品牌的巨大魅 力答 二、阅读分析(共40分) (一)(2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对上面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黑云压城城欲摧”句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战斗激烈、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 形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了。 B.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厉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更展示了战争的规模。 诗人直接描写了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 C.“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豪情。 D.全诗主要借助想象,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二)六一居士传[欧阳修](12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 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 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 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 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 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gui) 俎(z),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至几百倍。 材料二: 我国加工 NIKE 鞋的厂家,没有使用 NIKE 商标的鞋与使用该商标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 价是 1︰10。中国双星集团同档次的鞋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与 NIKE 相比是 1︰5。为什么?就是品牌问 题。温州打火机只能以贴牌加工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一个中高档打火机卖给日本和韩国商人是 2 美 元左右,利润额不到 10%。而日本、韩国商人把打火机卖给美国商人是 5 到 10 美元,利润是 200% -300%。 材料三: 关国著名杂志((Appliance 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尔空调以 12%的市场占有率跃居美 国市场三强行列,成为关国空调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前十名空调品牌中海尔是唯一来自中国的品牌, 是近几年来中国空调以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获得的最大成功,同时也再次彰显了海尔品牌的巨大魅 力。 答: 二、阅读分析(共 40 分) (一)(2 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对上面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黑云压城城欲摧”句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战斗激烈、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 形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了。 B.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厉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更展示了战争的规模。 诗人直接描写了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 C.“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豪情。 D.全诗主要借助想象,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二)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12 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 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 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 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 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 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 俎(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3)聊以志吾之乐尔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9.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译1答 (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追求的“乐”?(2分) (三)啄木鸟(6分) ①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 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这就是像钢凿一样 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 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位,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 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 ②根据调査和硏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 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80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反弹回 来时,它减速的力也大得惊人一一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 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 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颅也不会受到任何袭 ③为什么啄木鸟有这种神奇的本领?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还对啄木鸟作了解剖。结 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它的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 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动的振动波,也许会得到减弱 此外,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吸震和消震的作用。以后,科学家又发现了 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它的“手术刀”是一前一后作直线运动的,一点也没有侧 向运动 12.请说说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答 3.啄木鸟在啄木时能防震的两个原因是什么?(2分) 14.第②自然段加线句中的“此”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四)嘲笑的力量(8分) 嘲笑是无形的,它的力量却非常可怕 只又饥又饿的鸭子,在黑夜的湖水里寻找食物。它忽然看见了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它以为,这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3)聊.以志吾之乐尔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9.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 (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译: 11.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追求的“乐”?(2 分) 答: (三)啄 木 鸟(6 分) ①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 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这就是像钢凿一样 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 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位,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 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 ②根据调查和研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 500~600 次。近年来,有 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 2080 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反弹回 来时,它减速的力也大得惊人——约有 100O 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 56 千米 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 10 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 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 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颅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③为什么啄木鸟有这种神奇的本领?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还对啄木鸟作了解剖。结 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它的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 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动的振动波,也许会得到减弱。 此外,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吸震和消震的作用。以后,科学家又发现了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它的“手术刀”是一前一后作直线运动的,一点也没有侧 向运动。 12.请说说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 分) 答: 。 13.啄木鸟在啄木时能防震的两个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4.第②自然段加线句中的“此”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 分) 答: (四) 嘲笑的力量(8 分) 嘲笑是无形的,它的力量却非常可怕。 一只又饥又饿的鸭子,在黑夜的湖水里寻找食物。它忽然看见了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它以为,这
一定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鱼 于是它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这只鸭子潜水捉月亮被它的几个同伴看见了,不一会儿水里的居民 都放声大笑起来 大家的嘲笑使可怜的鸭子十分难堪,它再也不敢潜水觅食了。就这样,它越来越弱,最后,终于 饿死在满是鱼儿的湖水中 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长长的一生中,都免不了有与鸭子类似的举动,即使是那些天才也不例外。 伟大的画家梵·高,生前曾做过无数失败的行当:失败的画店学徒,失败的求学者,失败的传教士… 个个曾经被他认真进行捕捉的人生目标,都以慘败结束。许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人生的梦想,成为 个终生平庸的人。 嘲笑的力量太可怕了,它几乎无时无刻不潜藏在你的周围;它无时无刻不注视着你,只待你一旦 失败了,就发出响亮的魔鬼般的笑声。而人生的哪一条成功的道路,不是由长长的失败铺成的呢?于 是嘲笑就用它那笑声,将无数个人的无数个美妙的梦想,扼杀在半途之中。被扼杀掉梦想的人,也死 心塌地地留下来,和扼杀过他的人一起,发出那可怕的笑声。于是,嘲笑的力量越发大了起来。 而梵·高没有被嘲笑声吓住。在人生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下,他坚定地选定了绘画做自己的人生终 极目标,虽然这一次他还没有出发,嘲笑和打击就扑面而来,但他相信自己的勇气能战胜这一切。随 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可一世的嘲笑已经灰飞烟灭,伟大的梵·高同他那炽热美妙的画面却万古长存。 在真正的勇者面前,嘲笑是虚弱的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6.文中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2分) 对“不论多么聪明的人……也不例外”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怕嘲笑的人都可能饿死,天才也不例外。B.任何聪明人都免不了做蠢事,被人嘲笑。 C任何人都免不了怕人嘲笑,天才也不例外。D.任何聪明人都免不了做蠢事,天才也不例外 18.梵·高之所以没被嘲笑吓倒是因为: (每空限4字)(2分) (五)永远的“二泉映月 [薛汉忠](12分) 把普通的二胡,普通的琴弦,普通的拉弓,普通的琴架,由于岁月的沧桑,会显得陈旧而平淡 无奇 然而,如果这把普通的二胡能同一个不普通的人物一一华彦钧(俗称“瞎子阿炳”),能同一支不 普通的曲子——《二泉映月》联系起来,它就会百世流芳,永垂不朽。 这是五十八年前的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在溶溶的月色中,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悠悠的二胡声中 摇曳着。月色是那么地皎洁,月光是那么地清朗,在无锡锡惠公园里的天下第二泉旁边,地上如同均 匀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银,又像秋天的晚上造物主悄悄地铺洒的一大片细盐一般的白霜,周围一片 静谧,只有二胡拉出的优美的乐曲声在随风飘荡。拉二胡的那位看上去十分落魄、衣衫不整的人就是 华彦钧;他在我们今天大名鼎鼎,家喻户晓,就连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二也对他顶 礼膜拜,说听阿炳的音乐应该跪着听。可是,在那时,阿炳却是那么卑贱,那么猥琐。在当时,几乎 没有人把他当作音乐家,甚至也不把他当作一个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他是谁?无锡崇安寺里的一个 只会吹吹打打的小道士,一个雷尊殿老道士的私生子,一个像讨饭一样的人 现在,这个未来要大红大紫的人,这个以后乃至在以后的以后,要被世世代代的无锡人引以骄傲 誉为“国宝”的人,这个2007年无锡市政府郑重其事地召开会议,决定不惜一年损失3千万,也要 在无锡市中心的闹市区给他保留并花大价钱修葺故居的人,当时是何等地落魄,落魄到几乎没有人肯 正眼瞧他一眼。他现在正倚在天下第二泉旁边的石栏杄上,独自一人,心有惆怅,他慢慢地拉着弓弦
一定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鱼。 于是它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这只鸭子潜水捉月亮被它的几个同伴看见了,不一会儿水里的居民 都放声大笑起来。 大家的嘲笑使可怜的鸭子十分难堪,它再也不敢潜水觅食了。就这样,它越来越弱,最后,终于 饿死在满是鱼儿的湖水中。 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长长的一生中,都免不了有与鸭子类似的举动,即使是那些天才也不例外。 伟大的画家梵·高,生前曾做过无数失败的行当:失败的画店学徒,失败的求学者,失败的传教士…… 一个个曾经被他认真进行捕捉的人生目标,都以惨败结束。许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人生的梦想,成为 一个终生平庸的人。 嘲笑的力量太可怕了,它几乎无时无刻不潜藏在你的周围;它无时无刻不注视着你,只待你一旦 失败了,就发出响亮的魔鬼般的笑声。而人生的哪一条成功的道路,不是由长长的失败铺成的呢?于 是嘲笑就用它那笑声,将无数个人的无数个美妙的梦想,扼杀在半途之中。被扼杀掉梦想的人,也死 心塌地地留下来,和扼杀过他的人一起,发出那可怕的笑声。于是,嘲笑的力量越发大了起来。 而梵·高没有被嘲笑声吓住。在人生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下,他坚定地选定了绘画做自己的人生终 极目标,虽然这一次他还没有出发,嘲笑和打击就扑面而来,但他相信自己的勇气能战胜这一切。随 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可一世的嘲笑已经灰飞烟灭,伟大的梵·高同他那炽热美妙的画面却万古长存。 在真正的勇者面前,嘲笑是虚弱的。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16.文中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2 分) 17.对“不论多么聪明的人……也不例外”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怕嘲笑的人都可能饿死,天才也不例外。 B.任何聪明人都免不了做蠢事,被人嘲笑。 C.任何人都免不了怕人嘲笑,天才也不例外。 D.任何聪明人都免不了做蠢事,天才也不例外。 18.梵·高之所以没被嘲笑吓倒是因为: , 。(每空限 4 字)(2 分) (五) 永远的“二泉映月” [薛汉忠] (12 分) 一把普通的二胡,普通的琴弦,普通的拉弓,普通的琴架,由于岁月的沧桑,会显得陈旧而平淡 无奇。 然而,如果这把普通的二胡能同一个不普通的人物——华彦钧(俗称“瞎子阿炳”),能同一支不 普通的曲子——《二泉映月》联系起来,它就会百世流芳,永垂不朽。 这是五十八年前的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在溶溶的月色中,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悠悠的二胡声中 摇曳着。月色是那么地皎洁,月光是那么地清朗,在无锡锡惠公园里的天下第二泉旁边,地上如同均 匀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银,又像秋天的晚上造物主悄悄地铺洒的一大片细盐一般的白霜,周围一片 静谧,只有二胡拉出的优美的乐曲声在随风飘荡。拉二胡的那位看上去十分落魄、衣衫不整的人就是 华彦钧;他在我们今天大名鼎鼎,家喻户晓,就连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二也对他顶 礼膜拜,说听阿炳的音乐应该跪着听。可是,在那时,阿炳却是那么卑贱,那么猥琐。在当时,几乎 没有人把他当作音乐家,甚至也不把他当作一个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他是谁?无锡崇安寺里的一个 只会吹吹打打的小道士,一个雷尊殿老道士的私生子,一个像讨饭一样的人…… 现在,这个未来要大红大紫的人,这个以后乃至在以后的以后,要被世世代代的无锡人引以骄傲, 誉为“国宝”的人,这个 2007 年无锡市政府郑重其事地召开会议,决定不惜一年损失 3 千万,也要 在无锡市中心的闹市区给他保留并花大价钱修葺故居的人,当时是何等地落魄,落魄到几乎没有人肯 正眼瞧他一眼。他现在正倚在天下第二泉旁边的石栏杆上,独自一人,心有惆怅,他慢慢地拉着弓弦
并全身心地沉浸在他自己所演奏的乐曲声中 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她可以使年轻的人充满朝气,使中年人活力四溅,使老年人永葆青春,使 小孩子绽开花一般的笑脸。她可以使贫贱的人昂起高傲的头,使失落的人找到自信,使陷于困境的人 看到藏在荆棘后面的鲜花和掌声。阿炳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也不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他需要自 尊,也珍惜自尊。即使生活非常窘迫,他也不低下昂起的头颅,颤颤抖抖地伸岀那双乞人怜悯的手。 虽然他穿的是一件破长衫,还戴着一副断了一条腿的墨镜,看上去像一个叫花子、但他绝对不是一个 以求艺谋生的人。他从来没有随便收取别人施舍的一个铜板。他纯粹靠演唱谋生,从不向人乞怜。人 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每当有人高声出钱请他演奏,他心里总是十分满足,脸上显得很得意。如果 你不给钱,他也一样很高兴地弹拉演唱,因为他爱的是音乐,他为音乐而活着。 阿炳就是阿炳。正因为有了永远的阿炳,才有了永远的《二泉映月》。早在1956年,阿炳家乡 的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就将《二泉映月》作为每晚播出的结束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成了全国 二胡比赛的必奏曲: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拉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 团都演奏过《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瑰宝,而且也成了全世界人民的 宝贵的艺术财富。可是,又有谁知道当年的阿炳是怎样演奏的呢!他一直站着演奏。不是他不想坐着 演奏,而是因为他当时档次太低,没有资格坐着演奏!……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我们的 阿炳宠辱不惊,泰然处之。因为他深爱着的是音乐,只要能手拿心爱的二胡,其余的一切他都不会计 听,二胡的演奏声!那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华彦钧,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的全部的才华, 用自己毕生的智慧,用自己灵巧的手,演奏的能使广大听众的心弦随之震动的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的二胡的乐曲声!随着阿炳手中的二胡的弓弦在灵巧地上下颤动,那优美的二胡的演奏声像泉水相激, 像珍珠滚动,如玉佩玉环相撞,似大珠小珠落入玉盘……听着听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会岀现这样一 幅图画:银色的、皎洁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洒遍了无锡的天下第二泉,它身后的惠山整个地笼罩在这迷 蒙而富有诗意的月色中。富有探险精神、水淸味醇的二泉泉水从山罅间淙淙地流下来,它穿过松林, 越过竹丛,钻出岩缝,一路唱着悦耳的歌儿直往前奔。月色溶溶,月光皎皎,泉声潺潺,松涛声声 这就是月光下的天下第二泉,这就是映着美妙月光、令人忘了自己存在的天下第二泉!…… 阿炳手中的二胡的弓弦在灵巧地上下颤动,随着它的有节奏的来回的抽拉,阿炳忘了别人的白眼 忘了路人的讥笑,忘了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的艰辛,忘了人世间的一切坎坷,他觉得自己是那么充实 那么富有、那么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二泉潺潺的泉水,融入了二泉皎皎的月色,融入了 二胡悠悠的乐曲,融入了“二泉映月”这美妙而奇特的意境中,并且在这中间永生。 是永远的阿炳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二泉映月》,是永远的《二泉映月》,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艺 术享受,永远的哲理思考,和永远的快乐!… 19.纵观全文,说说第一、第二自然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 20.仔细阅读这篇文章,说说文中的阿炳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特点。(3分) 答 “永远的‘二泉映月’”,这里的永远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答。(3分) 22.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景物描写?请结合文章简析。(3分) 答
并全身心地沉浸在他自己所演奏的乐曲声中…… 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她可以使年轻的人充满朝气,使中年人活力四溅,使老年人永葆青春,使 小孩子绽开花一般的笑脸。她可以使贫贱的人昂起高傲的头,使失落的人找到自信,使陷于困境的人 看到藏在荆棘后面的鲜花和掌声。阿炳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也不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他需要自 尊,也珍惜自尊。即使生活非常窘迫,他也不低下昂起的头颅,颤颤抖抖地伸出那双乞人怜悯的手。 虽然他穿的是一件破长衫,还戴着一副断了一条腿的墨镜,看上去像一个叫花子、但他绝对不是一个 以求艺谋生的人。他从来没有随便收取别人施舍的一个铜板。他纯粹靠演唱谋生,从不向人乞怜。人 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每当有人高声出钱请他演奏,他心里总是十分满足,脸上显得很得意。如果 你不给钱,他也一样很高兴地弹拉演唱,因为他爱的是音乐,他为音乐而活着。 阿炳就是阿炳。正因为有了永远的阿炳,才有了永远的《二泉映月》。早在 1956 年,阿炳家乡 的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就将《二泉映月》作为每晚播出的结束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成了全国 二胡比赛的必奏曲;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拉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 团都演奏过《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瑰宝,而且也成了全世界人民的 宝贵的艺术财富。可是,又有谁知道当年的阿炳是怎样演奏的呢!他一直站着演奏。不是他不想坐着 演奏,而是因为他当时档次太低,没有资格坐着演奏!……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我们的 阿炳宠辱不惊,泰然处之。因为他深爱着的是音乐,只要能手拿心爱的二胡,其余的一切他都不会计 较。 听,二胡的演奏声!那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华彦钧,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的全部的才华, 用自己毕生的智慧,用自己灵巧的手,演奏的能使广大听众的心弦随之震动的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的二胡的乐曲声!随着阿炳手中的二胡的弓弦在灵巧地上下颤动,那优美的二胡的演奏声像泉水相激, 像珍珠滚动,如玉佩玉环相撞,似大珠小珠落入玉盘……听着听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会出现这样一 幅图画:银色的、皎洁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洒遍了无锡的天下第二泉,它身后的惠山整个地笼罩在这迷 蒙而富有诗意的月色中。富有探险精神、水清味醇的二泉泉水从山罅间淙淙地流下来,它穿过松林, 越过竹丛,钻出岩缝,一路唱着悦耳的歌儿直往前奔。月色溶溶,月光皎皎,泉声潺潺,松涛声声…… 这就是月光下的天下第二泉,这就是映着美妙月光、令人忘了自己存在的天下第二泉!…… 阿炳手中的二胡的弓弦在灵巧地上下颤动,随着它的有节奏的来回的抽拉,阿炳忘了别人的白眼, 忘了路人的讥笑,忘了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的艰辛,忘了人世间的一切坎坷,他觉得自己是那么充实、 那么富有、那么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二泉潺潺的泉水,融入了二泉皎皎的月色,融入了 二胡悠悠的乐曲,融入了“二泉映月”这美妙而奇特的意境中,并且在这中间永生。 是永远的阿炳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二泉映月》,是永远的《二泉映月》,给我们带来了永远的艺 术享受,永远的哲理思考,和永远的快乐!…… 19.纵观全文,说说第一、第二自然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 分) 答: 。 20.仔细阅读这篇文章,说说文中的阿炳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特点。(3 分) 答: 。 21.“永远的‘二泉映月’”,这里的永远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答。(3 分) 答: 。 22.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景物描写?请结合文章简析。(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