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少东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 身世浮沉雨打萍。 伤以秦汉经行处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至今仍在被人们运用,并赋予它以新意,说明新事物必将 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酃⑤《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2、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yuan()飞戾天 ② ga n ga( ③锃亮( ④冥思x 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4分) ①经纶世务者( ②造饮辄尽( ③兹若人之俦乎( ④千转不穷( 4、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製 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 可谓顺境;生 于 土壤贫瘠,可谓_。人们无法选择自 己的家庭背景,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 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 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 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7、对《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
1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少东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 , 。伤以秦汉经行处, 。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至今仍在被人们运用,并赋予它以新意,说明新事物必将 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⑤《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2、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yuān( )飞戾天 ②ɡān ɡà( )( ) ③锃.亮 ( ) ④冥思 xiá( )想 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4 分) ①经纶..世务者 ( ) ②造饮辄.尽( ) ③兹若人之俦.乎( ) ④千转不穷.( ) 4、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 分) 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 ,可谓顺境;生 于 , ,土壤贫瘠,可谓 。人们无法选择自 己的家庭背景,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 ... 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分)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 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7、对《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 年级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 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 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 深沉。 8、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2分)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 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 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 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1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用脚投票 9、考考你(任选,个作答)(2分)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 》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 ,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 》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 的回目或典故: 、文言文阅读(10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 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 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 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 ②怪之以为神( ③病或有偶愈者 ④问其故 l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12、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2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2
2 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 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 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 深沉。 8、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2 分)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 游客“用脚投票 ....”“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 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306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 40%。仅前四天,贵阳 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 80 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1 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用脚投票: 9、考考你(任选一个作答 ......)(2 分)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 个:_____ 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 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 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 __。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 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 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 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②怪.之以为神( ) ③病或.有偶愈者 ( ) ④问其故. (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12、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2分)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位(12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 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 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 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 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一一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 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 山坡—一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 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 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 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 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 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 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 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 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4、“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 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5、“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6、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2分) 17、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18、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3 三、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 第十一位(12 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 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 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 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 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 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 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 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 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 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 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 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 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 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 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 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4、“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 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分) 15、“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 分) 16、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2 分) 17、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 分) 18、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 分)
19、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2分) (二)明月几时有(10分)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 人的遐想啊! ②“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 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 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 几时有”说起。 ③“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 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 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延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 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 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绕地球1圈需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 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⑤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 当时,月亮绕地球1圈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1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 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初五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 1圈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 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⑥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 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0、请概述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不超过30个字) (2分) 21、作者引用苏东坡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在第⑤段和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⑥段中“历来”一词相照应的表时间的词语。(3分) 23、依据本文提供的科硏成果和资料,请探究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运动趋势,并推测一下 出现此趋势的可能性原因。(3分) 四、作文(40分) 24、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 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 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 为题,写一篇文章
4 19、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2 分) (二)明月几时有(10 分)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 人的遐想啊! ②“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 农历 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 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 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 几时有”说起。 ③“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 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 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延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 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 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绕地球1圈需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 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⑤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 当时,月亮绕地球1圈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1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 “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初五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 1圈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 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⑥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 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0、请概述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不超过30个字) (2 分) 21、作者引用苏东坡诗句有什么作用? (2分) 22、在第⑤段和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⑥段中“历来”一词相照应的表时间的词语。(3分) a. b. c. 23、依据本文提供的科研成果和资料,请探究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运动趋势,并推测一下 出现此趋势的可能性原因。 (3 分) 四、作文(40 分) 24、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 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 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语文试卷答题卷 命题人:王少东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②③④⑤ 2、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②( 如 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4分) ①( 4、(2分) )(2分) )(2分) )(2分) 8、(2分 (1分) (1分) 9、(任选一个作答)(2分) 》: 文言文阅读(10分 10、(4分)①( (2分) 123 (2分) (2分)
5 江阴市要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语文试卷答题卷 命题人:王少东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8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 , ③ , 。 。 ④ , 。 ⑤ , 。 2、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 ) ②( )( ) ③( ) ④( ) 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4 分) ①( ) ②( ) ③( ) ④( ) 4、 (2 分) , , , 。 5、( )(2 分) 6、( )(2 分) 7、( )(2 分) 8、(2 分) (1) (1 分) (2) (1 分) 9、(任选一个作答 ......)(2 分) ①《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②《______ __》__________ __。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10、(4分)①( ) ②( ) ③( ) ④( ) 11、 (2分) 12、 (2分) 13、 (2分) 年级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