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 型:A 江门市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B)填涂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作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谷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对称称职匀称称心如意 B.省会节省省亲幡然省悟 C.号角角落角色勾心斗角 D.模样模具模范模特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的时 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相得益彰 B.为了科学,我们与其相互吹摔,不如相互“攻击”。因为前者容易让人弹冠相庆,只 有后者才能让人更看清自己 C.网络及其语言是信息时代须臾不可高开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虽然这工具及其繁衍 物可能有种种不足,但佛头有粪,佛光仍在 D.解读经典的书热销,经典的销量却不见长。这就颇有点本末倒置的讽刺味道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已经培育出了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杜鹃花,今后还要不断技术,向北京 奥运会献上最美丽的杜鹃花! ②世界是广阔的,生活是丰富的,青少年需要的是着人生韵味,却又不失天真童 心的影视作品。 ③厦深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 铁路通道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 型:A 江门市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B)填涂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作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对称. 称.职 匀称. 称.心如意 B.省.会 节省. 省.亲 幡然省.悟 C.号角. 角.落 角.色 勾心斗角. D.模.样 模.具 模.范 模.特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选教授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压缩、高速还原技术,让汉字告别了铅与火的时 代,在信息时代与拼音文字相得益彰 ....。 B.为了科学,我们与其相互吹捧,不如相互“攻击”。因为前者容易让人弹冠相庆 ....,只 有后者才能让人更看清自己。 C.网络及其语言是信息时代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虽然这工具及其繁衍 物可能有种种不足,但佛头有粪,佛光仍在 .........。 D.解读经典的书热销,经典的销量却不见长。这就颇有点本末倒置 ....的讽刺味道。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已经培育出了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杜鹃花,今后还要不断 技术,向北京 奥运会献上最美丽的杜鹃花! ②世界是广阔的,生活是丰富的,青少年需要的是 着人生韵味,却又不失天真童 心的影视作品。 ③厦深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 铁路通道
A.完备隐含迅捷B.完善蕴含便捷 C.完瞽暗藏便捷D.刷新蕴寄方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纵观举办过大型赛事的世界各个城市,可以看到不仅大赛带动了城市经济,而且推 动了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每届大型赛事都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B.能否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让他们能积极参与、积极融入到新农村文化和经济建 设中来,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速度的关键要素。 C.一些患者一旦抓住医生某些把柄,就添油加醋地“声讨”,索取巨额赔偿甚至伤害 医护人员的行为,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委屈 D.很多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欣赏高雅艺术不同于通俗流行文化,有着更为深邃的审美 内涵和道德教化影响,能荡涤人的心灵,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越。 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干万。父卒,暠悉以赈 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 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 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 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 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敢、邛、夔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③ 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 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 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日:“臣伏闻讨捕所伤, 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盜贼群起,处处未绝。暠. 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粱太后省奏 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日: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 相揖谢,干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 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 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 时有生⑧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 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 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毎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A.完备 隐含 迅捷 B.完善 蕴含 便捷 C.完善 暗藏 便捷 D.刷新 蕴寄 方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纵观举办过大型赛事的世界各个城市,可以看到不仅大赛带动了城市经济,而且推 动了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每届大型赛事都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B.能否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让他们能积极参与、积极融入到新农村文化和经济建 设中来,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速度的关键要素。 C.一些患者一旦抓住医生某些把柄,就添油加醋地“声讨”,索取巨额赔偿甚至伤害 医护人员的行为,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委屈。 D.很多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欣赏高雅艺术不同于通俗流行文化,有着更为深邃的审美 内涵和道德教化影响,能荡涤人的心灵,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9 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 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 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 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 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 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 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 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 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 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 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 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 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 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 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 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 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 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诏报,太子乃得去 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 B.①惶惑不知所为 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C.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②暠、承以首举大奸 D.①乔退而叹息 ②而二府畏懦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其有进越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蔡止侵掠⑤先宜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 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 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 安无事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 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3分)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潴, 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由③辭皋:卡諃蘅〔香荜名)歈边陆地②挠(r如o):的桨,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折,憔悴楚宫腰”三句。(3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登高》)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①诏报,太子乃.得去 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 B. ①惶惑不知所为. 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C.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②暠、承以.首举大奸 D. ①乔退而.叹息 ②而.二府畏懦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 分)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 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 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 安无事。 9. 断句和翻译。(9 分) (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 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3 分)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少年游 柳 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 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 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3 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 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 《登高》)
(4)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注意的集中性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一个佝偻老人捕蝉的故事,说他一捉一个,就像捡东西一样。 孔丘见了,非常惊异,问他有什么巧妙之处。他说,他并没有巧妙之处,只是一方面锻炼掌 握捕蝉的竿的本领,另方面则集中注意力:“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蜩翼之知。吾不反 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丘听了,深以为然,说:“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那就是说,佝偻者人之所以能够熟练地捕到蝉,是因为他专心致 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缘故。审美欣赏时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暂时在心理上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 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的对象。例如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黛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 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从主体方面来说,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 思维能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审美活动中。庄周所说的“心齐”、“坐忘”,荀况所说的“虚 壹而静”,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主体的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少不 了的。但审美时注意的集中,自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的当中, 注意的高度集中与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是分不开的。只有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才能保持头脑 的高度清醒。可是在审美欣赏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要地不是要清醒地认识审 美的对象,而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感情,把我们整个的心灵,灌注到对象中去,与对象相契合、 相拥抱,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这时心理活动所出现的特征,是“出神”,是"发 呆”,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我们主体的感情与客体的对象,融而为一。正因为这样 所以会出现“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讲法。其次,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注意 集中,是有意识的,带有强制性的。例如我们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为了不被车子撞 倒,我们就有意识地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由于带有强制性,所以这种 注意力的集中,不仅是勉强的,而且并不经常都是愉快的(科学研究的注意集中,有时也是 愉快的)。但是,审美欣赏时的注意集中,却不是这样的。它像六月炎天时,清风从天而来, 自然沁入到我们的心中。我们面对审美的对象,不期然而然地振奋起全部身心的力量,投人 到美的形象当中。由于它来得那样自然,所以我们用不着任何勉强,就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这种集中,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因此,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驰的。最后,审 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它所追求的,不是抽象的理解,而是形象的观 照③。我们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或者演习算术,目不旁骛,专心—致;我们 都是在求得理解,增进知识。可是审美欣赏时的心理状态,却并不是要求理解,而只是要求 陶醉。这种陶醉,只能在以观照的态度对待具体的形象时才能办到。因此,审美欣赏的注意 集中,就是要对形象采取全神观照的态度。它所注意的,是形像象,而不是概念。正因为这样 所以形象性是审美注意的另外的一个特点 譯释:①观照:美学上指以超然态度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捕蝉的巧妙在于掌握要领和集中注意力
(4)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一 15 题。 注意的集中性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一个佝偻老人捕蝉的故事,说他一捉一个,就像捡东西一样。 孔丘见了,非常惊异,问他有什么巧妙之处。他说,他并没有巧妙之处,只是一方面锻炼掌 握捕蝉的竿的本领,另方面则集中注意力:“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蜩翼之知。吾不反 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丘听了,深以为然,说:“用志不分,乃凝于 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那就是说,佝偻老人之所以能够熟练地捕到蝉,是因为他专心致 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缘故。审美欣赏时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暂时在心理上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 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的对象。例如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黛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 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从主体方面来说,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 思维能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审美活动中。庄周所说的“心齐”、“坐忘”,荀况所说的“虚 壹而静”,有点类似我们所说的主体的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少不 了的。但审美时注意的集中,自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的当中, 注意的高度集中与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是分不开的。只有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才能保持头脑 的高度清醒。可是在审美欣赏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主要地不是要清醒地认识审 美的对象,而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感情,把我们整个的心灵,灌注到对象中去,与对象相契合、 相拥抱,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这时心理活动所出现的特征,是“出神”,是“发 呆”,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我们主体的感情与客体的对象,融而为一。正因为这样, 所以会出现“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的讲法。其次,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注意 集中,是有意识的,带有强制性的。例如我们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为了不被车子撞 倒,我们就有意识地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由于带有强制性,所以这种 注意力的集中,不仅是勉强的,而且并不经常都是愉快的(科学研究的注意集中,有时也是 愉快的)。但是,审美欣赏时的注意集中,却不是这样的。它像六月炎天时,清风从天而来, 自然沁入到我们的心中。我们面对审美的对象,不期然而然地振奋起全部身心的力量,投人 到美的形象当中。由于它来得那样自然,所以我们用不着任何勉强,就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这种集中,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因此,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驰的。最后,审 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它所追求的,不是抽象的理解,而是形象的观 照①。我们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或者演习算术,目不旁骛,专心一致;我们 都是在求得理解,增进知识。可是审美欣赏时的心理状态,却并不是要求理解,而只是要求 陶醉。这种陶醉,只能在以观照的态度对待具体的形象时才能办到。因此,审美欣赏的注意 集中,就是要对形象采取全神观照的态度。它所注意的,是形象,而不是概念。正因为这样, 所以形象性是审美注意的另外的一个特点。 注释:①观照:美学上指以超然态度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 A.捕蝉的巧妙在于掌握要领和集中注意力
B.孔丘以为佝偻老人能够熟练地捕蝉在于他专心致志和注意力高度集中。 C.审美同任何心理活动一样需要注意的集中 D.审美主要是要清醒地认识审美的对象 E.审美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 F.审美欣赏的注意集中的目的是求得理解。 13.下列各项中能够论证审美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常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心中,就只有一个林玉 B.荀况所说的“虚壹而静” C.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 D.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 14.请分条概述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6分) 15.根据本文内容,仿照表1的形式,在表2的空格里各填写1个相应的词语。(3分) 表1 [科学研究当中「注意集中清醒 在马路上走路|注意集中警愣 听老师讲课注意集中[求知 表2 审美注意集中 审美注意集中 审美注意集中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楼道口的一株水稻 北方 那天,我在一座城市里闲逛时,竟然在一个楼道口那儿,发现了一株长得一点也不好看 的水稻。或许是那儿的泥土太薄了,或许是阳光不太喜欢照它那儿,甚至是连雨水也不怎么 理睬它,再加上旁边的那一幢17层高的大楼又老是往一边挤压它,所以最后,它就长得歪 歪斜斜的像一棵野草,颜色也黄得不像个样儿,如果不是遇上一位正儿八经的农民的话,谁 也不会把它当成一株水稻的。说心里话,我当了二十几年的农民,都觉得它不太像是一株水 稻了。 但是仔细看看,它确实又是水稻,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这儿来的。当时,我就做了 如下三个方面的猜想和推测。 一是这个楼上可能住着一位早期的农民,他在进城之后,由于想念田野和庄稼,就在那 个楼道口那儿种植了一株水稻。第二种情形可能是一位以前在这儿建造这座大楼的民工种下 的。他之所以种下这一株水稻,一是因为思乡,二是因为好久没有种田了,手有一点儿痒痒
B.孔丘以为佝偻老人能够熟练地捕蝉在于他专心致志和注意力高度集中。 C.审美同任何心理活动一样需要注意的集中。 D.审美主要是要清醒地认识审美的对象。 E.审美是一种忘其所以的自由的享受。 F.审美欣赏的注意集中的目的是求得理解。 13.下列各项中能够论证审美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读《红楼梦》,读到有关林黛玉的部分时,我们眼中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 B.荀况所说的“虚壹而静”。 C.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走路,不要心驰外物,胡思乱想。 D.听老师讲课,竖起耳朵,聚精会神。 14.请分条概述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的特点。(6 分) 15.根据本文内容,仿照表 1 的形式,在表 2 的空格里各填写 1 个相应的词语。(3 分) 表 1 科学研究当中 注意集中 清醒 在马路上走路 注意集中 警惕 听老师讲课 注意集中 求知 表 2 审美 注意集中 审美 注意集中 审美 注意集中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楼道口的一株水稻 北方 那天,我在一座城市里闲逛时,竟然在一个楼道口那儿,发现了一株长得一点也不好看 的水稻。或许是那儿的泥土太薄了,或许是阳光不太喜欢照它那儿,甚至是连雨水也不怎么 理睬它,再加上旁边的那一幢 17 层高的大楼又老是往一边挤压它,所以最后,它就长得歪 歪斜斜的像一棵野草,颜色也黄得不像个样儿,如果不是遇上一位正儿八经的农民的话,谁 也不会把它当成一株水稻的。说心里话,我当了二十几年的农民,都觉得它不太像是一株水 稻了。 但是仔细看看,它确实又是水稻,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这儿来的。当时,我就做了 如下三个方面的猜想和推测。 一是这个楼上可能住着一位早期的农民,他在进城之后,由于想念田野和庄稼,就在那 个楼道口那儿种植了一株水稻。第二种情形可能是一位以前在这儿建造这座大楼的民工种下 的。他之所以种下这一株水稻,一是因为思乡,二是因为好久没有种田了,手有一点儿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