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 研究进展对所申请的单个产品进行综合判定,符合要求的,方能予以批准。原 卫生部1997年就批准过鱼肝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 是普通食品方面。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鱼肝油相关问题的复 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297号)已明确,鱼肝油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的物品,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不属于普通食品。据此,总局已下发《关于 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鱼肝油产品的通知》(食药监办食监三〔2014]83号) 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鱼肝油食品企业标准经过备案,且企业已获食品生 产许可证的,应及时依法处理,严禁企业生产鱼肝油食品。对食品生产企业超出许 可范围,包括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鱼肝油产品的,依据《食 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鱼肝油产品予以查处,对 于黑窝点非法生产鱼肝油产品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10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 (2014-2018 年) 研究进展对所申请的单个产品进行综合判定,符合要求的,方能予以批准。原 卫生部 1997 年就批准过鱼肝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 三是普通食品方面。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鱼肝油相关问题的复 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297 号)已明确,鱼肝油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的物品,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不属于普通食品。据此 , 总局已下发《关于 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鱼肝油产品的通知》(食药监办食监三〔2014〕83 号) 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鱼肝油食品企业标准经过备案,且企业已获食品生 产许可证的,应及时依法处理,严禁企业生产鱼肝油食品。对食品生产企业超出许 可范围,包括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鱼肝油产品的,依据《食 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鱼肝油产品予以查处,对 于黑窝点非法生产鱼肝油产品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 关于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14年7月18日 背景信息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并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儿童牛奶”,引 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高达10起社会关注。 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 本期专家 孙宝国院士 任发政教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 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 与营养工程学院 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 长、教授
11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 (2014-2018 年) 关于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14 年 7 月 18 日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称“儿童牛 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高达 10 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 并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儿童牛奶”,引 起社会关注。 背景信息 本期专家 任发政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 与营养工程学院 孙宝国 院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 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 长、教授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 专家解读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儿童食品食品原料;鱼油提取物等属于新资源食 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牛奶可以按照普通品原料;乳铁蛋白、维生素E等属于营 食品生产与管理。 养强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酸酯、海藻酸钠、三聚磷酸钠、抗坏血 14880-2012)问答》中第二十九条对儿酸钠、卡拉胶、食用香精等属于食品添 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即已满36个月加剂 但不满15岁的个体。由于36个月龄前3.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使用 的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消化机能)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 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其所食用的食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是两个不同 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标准,如的概念 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标准对36个月 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部分食品添加 龄后的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按剂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 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根本不是一回 2.儿童牛奶可添加适量营养强化事。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也有氯化镁 剂和必要的食品添加剂 (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不但是食 般儿童牛奶配方中含奶量95%左品凝固剂,还是食品营养强化剂。再比 右,白砂糖3-~4%左右,其余所添加的如氢氧化钾是强碱,只要不超过一定的 成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量,用在食品中就是安全的。所以说 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及《食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 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 准》(GB14880-2012)的要求。儿童牛照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 奶配方中常见的物质成分:生牛乳、白生产经营中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影响 砂糖、聚葡萄糖、低聚果糖等属于普通的
12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 (2014-2018 年)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儿童食品 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牛奶可以按照普通 食品生产与管理。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 14880-2012)问答》中第二十九条对儿 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即已满 36 个月 但不满 15 岁的个体。由于 36 个月龄前 的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消化机能) 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其所食用的食 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标准,如 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标准对 36 个月 龄后的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按 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2.儿童牛奶可添加适量营养强化 剂和必要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儿童牛奶配方中含奶量 95% 左 右,白砂糖 3~4% 左右,其余所添加的 成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 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及《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 准》(GB 14880-2012)的要求。儿童牛 奶配方中常见的物质成分:生牛乳、白 砂糖、聚葡萄糖、低聚果糖等属于普通 专家解读 食品原料;鱼油提取物等属于新资源食 品原料;乳铁蛋白、维生素 E 等属于营 养强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 酸酯、海藻酸钠、三聚磷酸钠、抗坏血 酸钠、卡拉胶、食用香精等属于食品添 加剂。 3.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使用 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 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 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部分食品添加 剂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 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根本不是一回 事。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也有氯化镁 (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不但是食 品凝固剂,还是食品营养强化剂。再比 如氢氧化钾是强碱,只要不超过一定的 量,用在食品中就是安全的。所以说, 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 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 照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 生产经营中使用 , 对人体健康是无影响 的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 专家建议 建议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发生产儿童食品 科普,尤其是针对媒体组织的科普。 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2.考虑到儿童营养需求和口感特 3.建议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 点,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乳品企业应充剂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 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严格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13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 (2014-2018 年) 1.建议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 科普,尤其是针对媒体组织的科普。 2.考虑到儿童营养需求和口感特 点,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乳品企业应充 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严格管控 专家建议 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发生产儿童食品, 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3.建议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 剂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 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 关于食品中的铝残留 发布日期:2014年7月18日 背景信息 近日,媒体报道了两则食品中铝残显示,10根油条中,只有2根来自肯 留问题的新闻。第一则报道是媒体引述德基和嘉和一品的油条是合格的,其他 广州市质监局公布的该市2014年食品8根街边摊油条,铝含量全部超标。同时, 生产领域日常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媒体质疑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 广州极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仟润铝残留量有一个小于等于100mg/kg的 牌红薯仟润粉丝被检出44lmg/kg的致限量,但对明矾的最大使用量并没有给 癌物铝。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标准规出一个具体硬性限量,只是笼统地提到 定粉丝中不能检出铝,本次抽检的样品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铝严重超标,其原因可能是企业超范围 该报道使用了“致癌物铝”字眼被 使用添加剂。第二则报道是新京报记者媒体转载后,网民的留言和评论较多, 从街边早点摊、肯德基、嘉和一品等场主要夸大了铝残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所,购买了10根油条样品送检。结果
14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 (2014-2018 年) 关于食品中的铝残留 发布日期:2014 年 7 月 18 日 近日,媒体报道了两则食品中铝残 留问题的新闻。第一则报道是媒体引述 广州市质监局公布的该市 2014 年食品 生产领域日常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 广州极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仟润 牌红薯仟润粉丝被检出 44.1mg/kg 的致 癌物铝。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标准规 定粉丝中不能检出铝,本次抽检的样品 铝严重超标,其原因可能是企业超范围 使用添加剂。第二则报道是新京报记者 从街边早点摊、肯德基、嘉和一品等场 所,购买了 10 根油条样品送检。结果 显示,10 根油条中,只有 2 根来自肯 德基和嘉和一品的油条是合格的,其他 8根街边摊油条,铝含量全部超标。同时, 媒体质疑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 铝残留量有一个小于等于 100mg/kg 的 限量,但对明矾的最大使用量并没有给 出一个具体硬性限量,只是笼统地提到 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该报道使用了“致癌物铝”字眼被 媒体转载后,网民的留言和评论较多, 主要夸大了铝残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