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5产权模型的运作特点 资产的交换价值是它能产:生的总收入的函数和测度与控 制它的交易的成本的函数。这些成本还决定所有权的型式和 程度。可以预期,资产属性的所有权往往落入那些最倾向影响 资产属性所能产生的收入流的人的手中。资产所能产生的总 收入流(服务流的市场价值)、不同个人贡献的价值和控制与 测度这种资产属性的成本一起,决定权利被如何严格地界定 和什么将是它的所有权型式。由于这些的量和类似的量都是 可以度址的,所以,产权运作理论必需的构件都是可以得到 的。这些运作的特点也适用于分析约束条件。因为界定和控 制权利成本昂贵,所以就出现了某些人樓取他人财富的机会。 如第3章将要描写的,这些机会是由于有人在彼此交易时,有 能力过分使用和过低提供未定价的资产属性而出现的。为了 减少这种不合意行为的水平,交易伙伴会彼此施加限制。因 此,产权,特别是消费(看来是)自已的财产的权利经常要受到 约束。约束的性质和发生率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分析产权限 制有助于对这些权利进行研究。 1.6产权方法与瓦尔拉模型 研究产权的重要性来自交易成本大于零这一半实。另
11 方面,在瓦尔拉的完全竞争模型中,权利是完全界定的,并且 交易成本为零.因此,将正交易成本模型与瓦尔拉模型作一简 单对照是有益的。这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价格的作用。在 瓦尔拉模型中,不要成本决定的价格足以解决所有的配置问 题;而有成本的交易却需要非价格的配置方法和相应的组织。 在瓦尔拉模型中,均衡受干扰时,新的均衡会瞬时实现, 因为,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调整的成本也就为岑。在这个模型 中,商品都是严格同-的样品,人们对交易的商品具有完全的 信息,交易的条件总是完全清楚的,并且,交易在瞬时完成。结 果,完成这样的交易不需努力,只要支付适当数量的现金就行 了。单是价格本身就足以把资源配置到它们最高价值的用途 上。 在价格足以有效配置资源的瓦尔拉模型中,制度是多余 的:企业、俱乐部、部落或家族都不会提高效率。可是,长期以 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试图提出组织问题,特别是,想以此来修 补瓦尔拉模型。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种方法中不 可避免的不一致性。这里使用的交易成本模型明确地探讨了 正值信息成本对于行为和对于组织的影响。 当正交易成本世界中的均衡受到干扰时,价格调整就不 再会是瞬时完成的了。-·般说来,只要价格对新条件尚未作出 完全调整,需求的数址与供应的数量就不会相等。然而,决定 怎样能获得均衡还是可能的。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地方,为了 实现交易,需要有-一系列的行动;用现金支付货币价格是有帮 助的,但却肯定又是不够的。因为交易的复杂性,交易各方都 有许多机会从一个交易到另一个交易中改变他们的行为。为 说明这一点,先考虑商店里完成购买需要采取的一些行动,顾
12 客必须决定(除别的外)是在高峰时间还是在其他时间去购 物;他们必须弄清他们想要的商品在哪里有买:他们自己,或 在售货员的帮助下,查看他们要买的货品是否有,并判断它」 的质量是否合适。他们必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品种:确定价 格,有时还要经过讨价还价并付款(不一定用现金)。此外,他 们可能必须保管好保修单,有时还要调换商品。可见,购买商 品涉及一系列颇费苦心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这些操作 的成本和评价是会变化的。例如,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售货员 都可能取出·种通常大量供应的货物,或者,售货员可能出人 意外地帮助把货物搬到顾客的车上。当市场出清价格发生变 化而名义价格未变时,买卖双方都有许多继续调整的边际。他 们可以从这样的调整中得益,财富最大化隐含调整随时都会 发生。 售货人可以沿不同的边际将商品价格调整到低于市场出 清的水平。控制商品质量或控制每个顾客配多少收银员的调 整也将沿这样的边际进行。因此,超级市场在营业高峰时往往 降低服务的速度。一般说来,不愿调整价格或被阻止不能调整 价格的售货人仍旧可以沿其他边际进行调整。给定财产最大 化,他们据以调整的边际和对于资源配置相应的影响就是可 预测的。 分析非价格调整或分析产权不一定要限于经济的市场部 分或市场经济中:相反,此种分析的成果到处适用。它们像适 用于中国香港那样适用于红卫兵时代的中国,也适用于那些 完全没有市场体系的部落。当然,应用它时要求知道潜在的约 束条件,而这种知识在某种制度中比在其他制度中难得到。产 权观念通常只应用于资本主义市场制度:实际上,产权方法在
13 最少使用市场价格、最少允许调整价格的制度中最有用处(瓦 尔拉模型在这样的制度中用处最小):在第8章里,我将概要 地论述产权在非价格经济中的适用性。 实际上.,所有政府都对产权发挥重大作用,它们也拥有资 产和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此外,合同裁决和执行也深深依赖政 府。全面分析政府的任务不在目前讨论的范围之内,有关这方 面的问题将在第8章,主要是在分析个人和企业的行为时提 及。习俗和惯例似乎也是额外的影响资源配置的非价格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对行为和对合同实施的影响将被忽略:虽然考 虑的这些因素允许变化,但习俗和惯例像偏好一样,被假定是 稳定的,因此对边际不发生影响。 1.7产权方法的特色 最近25年中撰写的大量文献都偏离了瓦尔拉的无成本 交易模型。信息成本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文献十分不同,因此 没有哪一个模式特别突出,成为最有用的模式带有令人迷惑 名称的不同方法大量出现:“代理理论”或“委托代理模型”, “市场信号”,“寻租”,“有限理性”,“不对称信息”和“合同理 论”。要准确判定这些方法之间、有时是它们之中的差异是困 难的,因为,一般说来,许多假设都只是隐含的。此外,在这个 领域中的经验研究工作也太过于贫乏,难以帮助把它们区分 清楚。 我不打算区分这些模型,但是却要提出几点高度风格化
14 的意见,以说明为什么我发现,像这些不以产权为中心的模型 的吸引力,要比产权模型的吸引力小得多。虽然应该说清楚, 那些模型中间的区别常常只是侧重点不同的问题,而不是不 同根本假设的反映。 “代理理论”的出发点是,委托人的最大化的企图被日的 与他们自己不.致的代理人挫败。⑧双方上张的不对称,可能 会使注意力偏离交易的互惠性,或许,甚至是交易的得益。“寻 租”方法往往总是不顾交易的虚假得益,它注重人!相互攫夺 财富的务力,而忽视通过避免浪费取得收益的机会。稀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模型和基于机会主义地攫取准租金的 模型中的固有问题是十分不同的。⑦这类模型经常处理极端 难以观察和测度的变量。使这类模型起作用所需要的代理权 (proxies)与经济学通常的情况相比,离合意的变量甚至更 远。内此,要清楚地断定经验试验证实或驳斥了什么,是极其 闲难的。“市场信号”理论和“寻租”理论一样重视剥削而不是 重视最大化:同用资产专用性模型一样,它也很难为理论提 出的变量在经验事实中找到可以形式化的对应。 对照起来,界定和再转让所有权的合问,是产权方法的核 心。研究追求最大化效用的个人形成的合同和研究这样的合 同导致的绩效,往往能使理论变量和它们的经验对应保持密 切-致。奈特(Knight,1924)显然是第一个明确地指出产权的 经济作用的人,戈登(Gorden,1954)的贡献与此相似。科斯 (Coase,l960)、阿尔钦(Alchian,l965)和张五常(Cheung, 1969)把起作用的因素引入分析。以下各章将清楚表明,产权 模型可以比较容易地投入运作。 第3、4章介绍的产权模型,在第5章用于进一步发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