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微机电系统的功能材料 (6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常用的微机械电子系统功能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掌握针对特 定功能的微型元器件设计时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难点:硅的晶体结构。 三、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手段,图、文、声并茂多方位阐述。 四、教学方法 课题提问、演示等方法阐明材料的基本性质,讨论材料选择方法。 五、作业 布置思考题。 六、参考资料 见参考书。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MEMS常用材料 9半导体材料:硅及其化合物等。 9电致伸缩材料:压电陶瓷、氧化锌、石英等。 9磁致伸缩材料:镍铁合金等。 9形状记忆材料:镍钛合金等。 。其它:特殊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及人工构造薄膜材料、电流变 液或磁流变液材料、纳米相材料等。 ©选用依据及实例: 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微型元器件的功能,选用能获取系统性能的材料。 例如、对于起制动作用的器件,应选用压电陶瓷、石英、镍钛记忆合 金等材料;用做器件和衬底的绝缘层,则可选用硅的氧化层Si02或Si3N4等
第二章节微机电系统的功能材料 (6 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常用的微机械电子系统功能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掌握针对特 定功能的微型元器件设计时的功能材料选择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难点:硅的晶体结构。 三、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手段,图、文、声并茂多方位阐述。 四、教学方法 课题提问、演示等方法阐明材料的基本性质,讨论材料选择方法。 五、作业 布置思考题。 六、参考资料 见参考书。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MEMS 常用材料 半导体材料:硅及其化合物等。 电致伸缩材料:压电陶瓷、氧化锌、石英等。 磁致伸缩材料:镍铁合金等。 形状记忆材料:镍钛合金等。 其它:特殊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及人工构造薄膜材料、电流变 液或磁流变液材料、纳米相材料等。 选用依据及实例: 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微型元器件的功能,选用能获取系统性能的材料。 例如、对于起制动作用的器件,应选用压电陶瓷、石英、镍钛记忆合 金等材料;用做器件和衬底的绝缘层,则可选用硅的氧化层 SiO2 或 Si3N4 等
导电性:电阻率 二、半导体功能材料 1硅及其化合物材料 单晶硅、多晶硅、硅一蓝宝石、化合物半导体材料、SC薄膜材料。 2硅的材料特性 a、硅的熔点高(1400心),约为铝的两倍,高熔点使其具有良好的高 温稳定性; b、硅的热膨胀系数比钢小8倍,比铝小10倍; c、具有很好的导热性,是不锈钢的5倍; d、硅没有机械迟滞性能,是理想的传感器和致动器材料; e、与微电子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易与微机械和微电子线路集成,便 于实现批量化生产。 发展史: 3、硅的晶体结构 基本上是面心立方体晶胞。硅晶胞的主平面(100)、(110)、(111) 硅材料的各向异性 4、单晶硅的生产 ©单晶硅的提纯 经过连续分馏、逆向反应及气化分离,可以得到固态的“电子级硅”,它可 以作为单晶硅生产的原料。 ©单晶硅的生长或“拉制” 常用方法:Czochralski(简称为CZ法)和悬浮区法。 。单晶硅的机械加工 ©硅的掺杂P型掺杂、N型掺杂;N型硅和P型硅一半导体材料 A、P型硅是在纯硅材料中加入了硼(B)原子:由于B原子外面 带有3个正电荷,这样当两种原子结合到一起形成共价键时,产生 空穴。 B、N型硅是在纯硅材料中加入了砷(As)或磷(P)原子:由于 硅原子外面为带有4个正电荷,而As或P原子外面带有5个正电荷, 这样当两种原子结合到一起形成共价键时,产生游离电子
导电性:电阻率 二、半导体功能材料 1 硅及其化合物材料 单晶硅、多晶硅、硅-蓝宝石、化合物半导体材料、SiC 薄膜材料。 2 硅的材料特性 a、硅的熔点高(1400̊C),约为铝的两倍,高熔点使其具有良好的高 温稳定性; b、硅的热膨胀系数比钢小 8 倍,比铝小 10 倍; c、具有很好的导热性,是不锈钢的 5 倍; d、硅没有机械迟滞性能,是理想的传感器和致动器材料; e、与微电子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易与微机械和微电子线路集成,便 于实现批量化生产。 发展史; 3、硅的晶体结构 基本上是面心立方体晶胞。硅晶胞的主平面(100)、(110)、(111) 硅材料的各向异性 4、单晶硅的生产 单晶硅的提纯 经过连续分馏、逆向反应及气化分离,可以得到固态的“电子级硅”,它可 以作为单晶硅生产的原料。 单晶硅的生长或“拉制” 常用方法:Czochralski(简称为 CZ 法)和悬浮区法。 单晶硅的机械加工 硅的掺杂 P 型掺杂、N 型掺杂;N 型硅和 P 型硅-半导体材料 A、P 型硅是在纯硅材料中加入了硼(B)原子:由于 B 原子外面 带有 3 个正电荷,这样当两种原子结合到一起形成共价键时,产生 空穴。 B、N 型硅是在纯硅材料中加入了砷(As)或磷(P)原子:由于 硅原子外面为带有 4 个正电荷,而 As 或 P 原子外面带有 5 个正电荷, 这样当两种原子结合到一起形成共价键时,产生游离电子
掺杂破坏的纯硅材料电子的平衡,促使电子流动加剧,导电性能得到提高。 掺杂浓度越高,电阻率越低,越容易导电。 5、多晶硅 ©多晶硅是许多单晶(晶粒)的聚合物。这些晶粒的排列是无序的, 不同晶粒有不同的单晶取向,而每一晶粒内部有单晶的特征,因而在热分 析和结构分析时可看作各向同性材料。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部位叫晶界,晶界对其电特性的影响可以通过 控制掺杂原子浓度来调节。现就多晶硅的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及电阻应 变灵敏系数与掺杂原子浓度的关系论述如下。 多晶硅的特点 91、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一60度~+300度): 92、可调的电阻率特性; ©3、可调的的温度系数; ©4、较高的应变灵敏系数及容易调整。 。5、与单晶硅压阻膜相比,多晶硅压阻膜可以在不同的材料衬底 上制作(如在介电体),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温度漂移,有利于长期稳定 性的实现。 硅一蓝宝石(S0S) 硅一蓝宝石材料是通过外延生长技术将硅晶体生长在蓝宝石 《《-A1,O,)衬底上形成的。硅晶体可以认为是蓝宝石的延伸部分,二者 构成硅一蓝宝石S0S晶片。 硅一蓝宝石特点 1、蓝宝石材料为绝缘体; 2、蓝宝石材料的迟滞和蠕变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3、蓝宝石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抗辐射性能强: 4、蓝宝石机械强度高。 5、硅一蓝宝石材料又脆又硬,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制作工艺技术比较
掺杂破坏的纯硅材料电子的平衡,促使电子流动加剧,导电性能得到提高。 掺杂浓度越高,电阻率越低,越容易导电。 5、多 晶 硅 多晶硅是许多单晶(晶粒)的聚合物。这些晶粒的排列是无序的, 不同晶粒有不同的单晶取向,而每一晶粒内部有单晶的特征,因而在热分 析和结构分析时可看作各向同性材料。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部位叫晶界,晶界对其电特性的影响可以通过 控制掺杂原子浓度来调节。现就多晶硅的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及电阻应 变灵敏系数与掺杂原子浓度的关系论述如下。 多晶硅的特点 1、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60 度~+300 度); 2、可调的电阻率特性; 3、可调的的温度系数; 4、较高的应变灵敏系数及容易调整。 5、与单晶硅压阻膜相比,多晶硅压阻膜可以在不同的材料衬底 上制作(如在介电体),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温度漂移,有利于长期稳定 性的实现。 硅-蓝宝石(SOS) 硅 - 蓝 宝 石 材 料 是 通 过 外 延 生 长 技 术 将 硅 晶 体 生 长 在 蓝 宝 石 ( )衬底上形成的。硅晶体可以认为是蓝宝石的延伸部分,二者 构成硅-蓝宝石 SOS 晶片。 硅-蓝宝石特点 1、蓝宝石材料为绝缘体; 2、蓝宝石材料的迟滞和蠕变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3、蓝宝石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抗辐射性能 强; 4、蓝宝石机械强度高。 5、硅-蓝宝石材料又脆又硬,其硬度仅次于金刚 石,制作工艺技术比较
复杂。 (所以利用硅一蓝宝石可以制作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及抗辐射等优越性 能的传感器和电路) SiC薄膜材料 SC是一种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化合物半导体。它由碳原子和硅原子组成,利 用离子注入掺杂技术将碳原子注入单晶硅内,便可以获得优质的立方晶体结构的 SiC。 特点: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能,高强度(是单晶硅的3倍)、大 刚度、内部的残余应力很低,较高的压阻系数,熔点高(2300)。因此,SiC 材料能在高温下耐腐蚀、抗辐射,非常适合于高温、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微机电系 统的选择使用。 由于SC单晶材料成本高、硬度大及加工难度大,所以以硅单晶片为衬底 的SiC薄膜就成为研究和使用的理想选择。与单晶SiC薄膜相比,多晶SiC的适 用性更广。 压电材料 9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的主要属性是,其弹性效应和电极化效应在机械应力或电 场(电压)作用下将发生相互耦合,也就是应力一应变一电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9正压电效应 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逆压电效应 在电压作用下,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压电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压电材料可以大块使用也可以小块分散使用,利用正压电效应感 知外界的机械能,可以制作微传感器;利用逆压电效应作为驱动力,可 以制作压电微执行器。 9由于压电材料的的变形量十分微小,一般仅在几个m/v,单个 压电元件的变形量约为总长度的0.1%~0.2%,这在需要精密定位的微操 作器中很有意义。 。压电材料作驱动器时,它的激励功率小,响应速度较快,是形状
复杂。 (所以利用硅-蓝宝石可以制作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及抗辐射等优越性 能的传感器和电路) SiC 薄膜材料 SiC 是一种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化合物半导体。它由碳原子和硅原子组成,利 用离子注入掺杂技术将碳原子注入单晶硅内,便可以获得优质的立方晶体结构的 SiC。 特点: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能,高强度(是单晶硅的 3 倍)、大 刚度、内部的残余应力很低,较高的压阻系数,熔点高(2300 )。因此,SiC 材料能在高温下耐腐蚀、抗辐射,非常适合于高温、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微机电系 统的选择使用。 由于 SiC 单晶材料成本高、硬度大及加工难度大,所以以硅单晶片为衬底 的 SiC 薄膜就成为研究和使用的理想选择。与单晶 SiC 薄膜相比,多晶 SiC 的适 用性更广。 压电材料 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的主要属性是,其弹性效应和电极化效应在机械应力或电 场(电压)作用下将发生相互耦合,也就是应力-应变-电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正压电效应 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逆压电效应 在电压作用下,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压电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压电材料可以大块使用也可以小块分散使用,利用正压电效应感 知外界的机械能,可以制作微传感器;利用逆压电效应作为驱动力,可 以制作压电微执行器。 由于压电材料的的变形量十分微小,一般仅在几个 nm/v,单个 压电元件的变形量约为总长度的 0.1%~0.2%,这在需要精密定位的微操 作器中很有意义。 压电材料作驱动器时,它的激励功率小,响应速度较快,是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