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丨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有态度”的文化 单士兵 最近文化圈里流行的一个热词,叫“有态度”。文化当然是应该“有态度”的。不过 在我看来,不论是哪一种文化人,如果只是在刻意标榜自己“有态度”,以显示其孤高与特 立独行的个性,其实未必是最值得激赏的。毕竟,真正赋含价值的有态度,并不是一个人摆 拍的表情与姿态,而应该是一种群体性的记忆唤醒与价值认同。文化的最大价值,应该是由 孤立的个体情感转向整个社会的情感共鸣。 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意识,它是完全尊重 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惯习。恰恰就是这种 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引 起普遍的艺术共鸣。 众所周知,摇滚乐多是以反叛的姿态进行文化对抗。人们也总是用“反抗”与“愤怒 这样语词来诠释摇滚的艺术价值。无疑,这首《春天里》就展现了社会底层沦陷的无奈挣扎 体现了一种为突破阶层固化的反抗。它像社会传感器一样,让人在心灵深处清晰碰触到社会 苦痛与不安的敏感神经,然后产生一种静水流深的愤怒。 摇滚从来也并不只是属于白领精英与小资群体的。身岀披头士的摇滚大师约翰列侬, 把摇滚乐视为表达信仰与挑战主流的方式,他被视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从中不难发现,摇滚 乐与英国工人阶级之间的深刻关系。这些年,我们从罗大佑、崔健以及汪峰的很多音乐作品 中,也可以深切感受到种反抗与愤怒,很多都属于底层声音,只是有些人不明白那就是摇
1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有态度”的文化 单士兵 最近文化圈里流行的一个热词,叫“有态度”。文化当然是应该“有态度”的。不过, 在我看来,不论是哪一种文化人,如果只是在刻意标榜自己“有态度”,以显示其孤高与特 立独行的个性,其实未必是最值得激赏的。毕竟,真正赋含价值的有态度,并不是一个人摆 拍的表情与姿态,而应该是一种群体性的记忆唤醒与价值认同。文化的最大价值,应该是由 孤立的个体情感转向整个社会的情感共鸣。 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意识,它是完全尊重 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惯习。恰恰就是这种 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引 起普遍的艺术共鸣。 众所周知,摇滚乐多是以反叛的姿态进行文化对抗。人们也总是用“反抗”与“愤怒” 这样语词来诠释摇滚的艺术价值。无疑,这首《春天里》就展现了社会底层沦陷的无奈挣扎, 体现了一种为突破阶层固化的反抗。它像社会传感器一样,让人在心灵深处清晰碰触到社会 苦痛与不安的敏感神经,然后产生一种静水流深的愤怒。 摇滚从来也并不只是属于白领精英与小资群体的。身出披头士的摇滚大师约翰·列侬, 把摇滚乐视为表达信仰与挑战主流的方式,他被视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从中不难发现,摇滚 乐与英国工人阶级之间的深刻关系。这些年,我们从罗大佑、崔健以及汪峰的很多音乐作品 中,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一种反抗与愤怒,很多都属于底层声音,只是有些人不明白那就是摇
滚。当然,很多反映底层价值诉求的摇滚音乐,在现实中要么无法得到充足的传播空间,要 么被一些所谓的主流观点异解扭曲 音乐是一种文化载体,很多时候都自然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这回农民工版《春 天里》不仅唱哭了干万网友,还打动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让他也听得热泪盈眶,甚至两次 推荐这首摇滚。由此,很多人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权力去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权利。文艺介入 政治的姿态,或者是批评,或者是建设。而这二者有时在目的性方面,又会有其统一性。现 在看来,农民工版《舂天里》就是真正“有态度”的文化,如果能够在倒逼权力赋还底层权 利,或者唤醒权力关注社会公平方面,起到哪怕是极其微薄的作用,当然就是这首摇滚的最 大价值 在这个过度崇拜文化英雄、迷信文化权威的年代,农民工版《春天里》能够带来强烈情 感共鸣,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说明那种刻意强调“态度”的文化表达,容易脱离公共基础 而显得太过虚弱与伪饰。这实际就要求,当前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平台,让那些真正反映人 们普遍与真实的文化声音得到充分传播。 (选自2010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有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态度”并不等同于孤高与特立独行的个性,不需要去刻意标榜。 B.“有态度”是一种群体性的记忆唤醒与价值认同,与个人态度无关。 C.“有态度”体现文艺介入政治的姿态,批评或建设,二者时有统一 “有态度”是真正反映人们普遍与真实的文化声音,应该充分传播 2.从原文看,不属于分析“农民工版《春天里》打动人心”原因一项是(3分)() A.它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彻底摆脱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惯习。 B.它或许在唤醒权力关注社会公平方面,能够起到某种作用,从而实现其最大价值 C.它展现了社会底层沦陷的无奈挣扎,让人清晰碰触到社会苦痛与不安的敏感神经。 D.它在这个过度崇拜文化英雄、迷信文化权威的年代,却能够带来强烈的感情共鸣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滚。当然,很多反映底层价值诉求的摇滚音乐,在现实中要么无法得到充足的传播空间,要 么被一些所谓的主流观点异解扭曲。 音乐是一种文化载体,很多时候都自然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这回农民工版《春 天里》不仅唱哭了千万网友,还打动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让他也听得热泪盈眶,甚至两次 推荐这首摇滚。由此,很多人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权力去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权利。文艺介入 政治的姿态,或者是批评,或者是建设。而这二者有时在目的性方面,又会有其统一性。现 在看来,农民工版《春天里》就是真正“有态度”的文化,如果能够在倒逼权力赋还底层权 利,或者唤醒权力关注社会公平方面,起到哪怕是极其微薄的作用,当然就是这首摇滚的最 大价值。 在这个过度崇拜文化英雄、迷信文化权威的年代,农民工版《春天里》能够带来强烈情 感共鸣,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说明那种刻意强调“态度”的文化表达,容易脱离公共基础 而显得太过虚弱与伪饰。这实际就要求,当前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平台,让那些真正反映人 们普遍与真实的文化声音得到充分传播。 (选自 2010 年 11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有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态度”并不等同于孤高与特立独行的个性,不需要去刻意标榜。 B.“有态度”是一种群体性的记忆唤醒与价值认同,与个人态度无关。 C.“有态度”体现文艺介入政治的姿态,批评或建设,二者时有统一。 D.“有态度”是真正反映人们普遍与真实的文化声音,应该充分传播。 2.从原文看,不属于 ...分析“农民工版《春天里》打动人心”原因一项是(3 分)( ) A.它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彻底摆脱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惯习。 B.它或许在唤醒权力关注社会公平方面,能够起到某种作用,从而实现其最大价值。 C.它展现了社会底层沦陷的无奈挣扎,让人清晰碰触到社会苦痛与不安的敏感神经。 D.它在这个过度崇拜文化英雄、迷信文化权威的年代,却能够带来强烈的感情共鸣。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如能由孤立的个体情感转向整个社会的情感共鸣,就可能实现其最大价值。 B.因为人们总用反抗与愤怒来诠释其艺术价值,所以摇滚乐多以反叛的姿态出现。 C.摇滚大师往往是工人阶级的英雄,罗大佑等人的音乐作品很多也属于底层声音。 D.农民工版《春天里》让很多人期待能有更多的权力去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权利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常秩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土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 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 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遺,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日 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 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日:“法制不立, 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日:“既来,安得不少留? 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 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孑立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 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土也,每见秩与语,辄然②自以为不及。欧阳修 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 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 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
3 A.文化如能由孤立的个体情感转向整个社会的情感共鸣,就可能实现其最大价值。 B.因为人们总用反抗与愤怒来诠释其艺术价值,所以摇滚乐多以反叛的姿态出现。 C.摇滚大师往往是工人阶级的英雄,罗大佑等人的音乐作品很多也属于底层声音。 D.农民工版《春天里》让很多人期待能有更多的权力去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权利。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常秩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 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 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 “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 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 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 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 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①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 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②自以为不及。欧阳修、 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 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 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
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 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 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 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 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歆(kan)然:谦虚,不自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 屏:退隐 B.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 亮:谅解 C.先朝累命,何为不起 累:屡次 D.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黜:罢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 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 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4 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 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 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 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 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欿(kǎn)然:谦虚,不自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 屏:退隐 B.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 亮:谅解 C.先朝累.命,何为不起 累:屡次 D.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黜:罢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 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 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 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D.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 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3分) 译文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3分) 译文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虞美人草 姜夔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③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④愁不相顾。 【注】①传说垓下之围,“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②妾:指 虞姬。③那:通“哪”。④翻:通“反”。 8.这首诗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论语》) (2)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5 C.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 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D.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 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虞美人草① 姜夔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②蓬蒿中。 化石那③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④愁不相顾。 【注】①传说垓下之围,“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②妾:指 虞姬。③那:通“哪”。 ④翻:通“反”。 8.这首诗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5 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