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8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6分) 一、完成第1题(6分 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6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 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 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 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 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 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什么?(2分) A.优美音乐 B.校园铃声 C.后山钟亭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 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满分:39分)
2011 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8 小题,试卷共 6 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6 分) 一、完成第 1 题(6 分) 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6 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 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 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 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 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 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 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 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 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 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 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 (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什么?(2 分) A.优美音乐 B.校园铃声 C.后山钟亭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 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 分)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39 分)
二、完成2-5题〔39分) 2.古诗文积累(13分) (1)关关雎鸠 《关雎》)(1分) (2)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2分) (3)子曰:“岁寒 《论语》)形象地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哲理。 (1分) (4)一代雄才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例如《观沧海》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象,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2分) (5)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豪放词率 直粗犷,如辛弃疾的“,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2分) (6)古诗词中,化用前人诗文的妙例很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化用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 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3分)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南宋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描写的雨景最接近?(2分)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春潮带雨晚来急 C.萧萧暗雨打窗声 D.天街小雨润如酥 3.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6分)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千,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邀o廷tn立,任狂风呼啸、霹 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 蓝的天空,向B炽zh热1e的太阳,向C广袤mo无垠yf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 不论是D润1n如油高ga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棵()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2分)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2分) A.玲珑剔透 器宇轩昂C.锐不可当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4.名著阅读(10分) (1)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 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2分) 《水浒》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二、完成 2—5 题(39 分) 2.古诗文积累(13 分) (1)关关雎鸠, 。(《关雎》)(1 分) (2)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2 分) (3)子曰:“岁寒, 。”(《论语》)形象地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哲理。 (1 分) (4)一代雄才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例如《观沧海》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象, “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2 分) (5)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豪放词率 直粗犷,如辛弃疾的“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2 分) (6)古诗词中,化用前人诗文的妙例很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 ”, 化用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 ”, 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3 分)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南宋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描写的雨景最接近?(2 分)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春潮带雨晚来急 C.萧萧暗雨打窗声 D.天街小雨润如酥 3.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6 分)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 A 遨.ào 然挺..tǐn 立.,任狂风呼啸、霹 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 蓝的天空,向 B 炽.zhǐ热.lè的太阳,向 C 广袤..mào 无垠..yín 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 不论是 D 润.lùn 如油高 ...ɡāo 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2 分)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2 分)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 分) 4.名著阅读(10 分) (1)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 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2 分) 《水浒》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2)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 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pi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 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 分)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5.探究性学习(10分)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 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3分)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 节,到郊外放冈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梂料二】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 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图),寄 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 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β沿著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轶名《风筝》) 【材料四】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 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 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 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节,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2)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 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 pī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 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 ....在哪里?(2 分)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 ......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 分)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 ......谈谈你的理由。(4分) 5.探究性学习(10 分)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 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3 分)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 节,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二】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 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图),寄 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 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沿著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轶名《风筝》) 【材料四】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 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 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 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节,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风筝,放飞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 (2)为“鹭岛鸢联”配画(3分)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图画,使诗情画意相 得益彰。请你展开想像,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 凤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色红。]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4分)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 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厦门国际风筝节活动安排表 垧间 主要活动内容 上午开幕典礼,放飞“巨龙”风筝 海峡两岸特技风筝表演 下午万国风筝大汇演 晚上厦门风筝队独家表演灯光风筝 上午各国特技风筝空中角力 月 少儿风筝汇演(400名厦门儿童在风筝上自绘梦想,放飞天空 中午马来西亚特色风筝放飞,空降糖果小礼包 下午万人风筝大放飞(来自厦门各行各业的数万民众参与) 第三部分阅读(满分:45分) 、阅读两则文盲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风筝,放飞 ,放飞 。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 (2)为“鹭岛鸢联”配画(3 分)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图画,使诗情画意相 得益彰。请你展开想像,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 凤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 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冠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色红。]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4 分)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 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 ....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厦门国际风筝节活动安排表 时间 主要活动内容 × 月 × 日 周 六 上午 开幕典礼,放飞“巨龙”风筝 海峡两岸特技风筝表演 下午 万国风筝大汇演 晚上 厦门风筝队独家表演灯光风筝 × 月 × 日 周 日 上午 各国特技风筝空中角力 少儿风筝汇演(400 名厦门儿童在风筝上自绘梦想,放飞天空) 中午 马来西亚特色风筝放飞,空降糖果小礼包 下午 万人风筝大放飞(来自厦门各行各业的数万民众参与)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5 分)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 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 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种境地;由 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干古文章之道,不岀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 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 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文,对白鹭外形 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 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 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 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 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 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12 分)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 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 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 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