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学综合知识该曲属于单三部曲式。上例第22小节是第21小节的上行三度模进,第23小节是第22小节的分裂、模进,第24小节是第23小节的上行四度模进变奏。谱例1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1)第一乐章第32一45小节连接部AD该乐章属于奏鸣曲式。上例第32-56小节是呈示部中的连接部,转调模进。第37一40小节是前面片断的上行六度模进,第41一45小节下行三度模进,然后进入副部主题陈述的属准备。14.模仿有哪些特征?音乐片断随后以原来形式出现在另一声部被称为“模仿”。模仿是多声音乐中材料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主调音乐中复调因素形成的重要途径。当同一声部的音乐片断在各声部中按照17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不同时间顺序出现、彼此追逐时,所要表现的主题形象得以加强,并可借此造成激动和紧张的气氛,先出现的声部称为开始声部(或起句),后出现的声部称为模仿声部(或应句)。根据模仿音程的精确程度,可将模仿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严格模仿,模仿声部在音程度数、半音数、方向、节奏等方面与开始声部相同:第二类是自由模仿,模仿声部仪保持音程度数基本一致,不作精确位移,以使调性统一。自由模仿又有多种形式:倒影模、逆行与逆行倒影模仿、增值模仿、减值模仿、中断模仿、节模仿与部分模仿等。比如:增值模仿或减值模仿时时值可以增减;倒影模仿时音程可以转位,即以某音为对称轴使音乐作上下方向相反对称的改变:逆行模仿将开始声部各音出现的顺序反向进行:密接和应的方式是开始声部尚未奏(唱)完,而模仿声部已经进入,并形成交叠。运用模仿陈述音乐主题和发展乐思能使各声部之间获得更为紧密的联系,使音乐发展更具动力,因而成为复调音乐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谱例14:棠科夫斯基《三月—云雀之歌》(Op.37)第36小节福AD该曲属于单三部曲式,上例为第一乐句。第3一4小节的主题旋律在第5一6小节呼应模仿。18
曲式学综合知识谱例15:刘庄《沂蒙民歌主题奏曲》(第五变奏)第1一8小节上例前4小节旋律在低音首次陈述,然后分别在中音部、高音部、中音部以模仿的形式发展。15.对比有哪些类型?引进新材料与原始材料相对应,称为音乐材料的对比。其基本特点是乐思的变化使音乐获得新的发展,有派生对比和并置对比两种类型,派生对比表示同一材料呈示后,对比材料的音乐内涵处于持续、发展的状况,音乐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和内涵的统一性。通过派生对比,原始音乐材料得到进一步阐明,有时引入新材料,甚至原始主题变成了新主题,这些因素成为前面主题的自由延伸,并已经19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成为构成某些曲式结构的原则。谱例16:菲尔德(B大调夜曲》第1—8小节erlm该曲属于单二部曲式。上例第1—8小节是由4+4两个派生对比乐句组成的乐段,形态非常相似。前乐句为2+2两个乐节,后乐节开始部分是前乐节的倒影模进,低音采用分解和弦织体;后乐句的材料显然是从前乐句变化而来,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自由变奏。并置对比表示引进新材料形成与原主题相对立的新主题,两者松成的性格对比,是跳跃性的缺乏过渡性连接因素。有时对比的差异程度极为明显,但艺术风格或不同声部的结合,使音乐统一为有机的整体。这种情况在单声部歌曲中较少见,常见于器乐曲中。如王建中《绣金匾》为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采用行板,旋律打20
曲式学综合知识情柔美,模仿古筝的悠长韵味;中间段落将主题十六分音符变化为三十二分音符,引入大量装饰音和持续音,速度明显加快,模仿扬琴双打的效果,热情激昂,两个部分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见谱例17与谱例18。谱例17:王建中《绣金匾》第1一4小节(第一部分)快运e谱例18:王建中《绣金函》第27-—30小节(中间段落)e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