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A项前“而”是因果关系,后“而”是假设关系 B项前“乃”相当于“才”,后“乃”相当于“于是”:C项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D项前“于”相当于[来源Ks5u.com “于”相当于“被 答案C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 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 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良民,饥寒 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解析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 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 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 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 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 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 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 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 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 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 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解析 “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 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答案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盜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答案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 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答案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 堪忍受。 (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 6 - 解析 A 项前“而”是因果关系,后“而”是假设关系; B 项前“乃”相当于“才”,后“乃”相当于“于是”;C 项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D 项前“于”相当于 [来源:Ks5u.com] “向”,后“于”相当于“被”。 答案 C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 民着想”的一组是(3 分) (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 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良民,饥寒 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解析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 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 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 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 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 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 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 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 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 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 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解析 “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 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答案 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答案 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 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答案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 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 堪忍受。 (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答案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 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 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 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 地背诵,到了夜晩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 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 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 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 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 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 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 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 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 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 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 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 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 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 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 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 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 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 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 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毀、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 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 命令米商凭钞 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 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 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 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 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亳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 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 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 盗杀寺奴取财去,博 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 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 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 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 7 - 答案 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 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 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 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 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 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 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 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 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 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 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 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 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 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 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 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 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 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 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 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 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 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 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 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 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 命令米商凭钞 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 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 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 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 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 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18 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 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 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 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 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 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